第594章 矛盾

恩斯特在巴加莫約市只待了一天就返回了第一鎮市,只不過去時走的是水路,來時走的是公路,從巴加莫約到第一鎮市之間的公路並不比水路舒適,但是也算平穩。

……

奧蘭治自由邦。

對於奧蘭治的布爾人來說,或者說原奧蘭治自由邦的布爾人來說,如今的日子很是不順心。

一方面,英國人的各項許諾都沒有實現,另一方面,原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布爾人大量擠佔了自家的資源。

“當初英國人可不是這麼說的,他們不僅沒有解決奧蘭治的財政問題,反而不斷在奧蘭治提高稅率,我們都被欺騙了,而且現在英國人還不認賬!”

“所謂的投資和分紅也都沒有實現,還不斷招人去他們的鑽石礦工作,工資還非常低,那些土地和礦產本來就是我們的,這些該死的強盜。”

“還有該死的德蘭士瓦人,當初我們好心接待了這羣窮鬼,現在他們轉身就去給英國人當狗,來對付我們,當初真是瞎了眼接受這些白眼狼。”

隨着原德蘭士瓦布爾人遷徙到奧蘭治自由邦,一下就改變了當地布爾人的社會結構。

雖然說兩國沾親帶故的,現在接觸久了,反而生起了矛盾,這自然少不了英國人的推波助瀾,本來英國人就對布爾人持有戒心,自然也不希望統治下的布爾人團結一致。

而當初德蘭士瓦的布爾人對於英國來說就是可以拉攏的對象,而奧蘭治的布爾人自然是被打壓的對象。

因爲德蘭士瓦的布爾人是被東非從原德蘭士瓦共和國領土上驅趕來的,而英國對於奧蘭治自由邦來說,也是外來者,所以奧蘭治人有一種自我感覺,那就是自己纔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很顯然,德蘭士瓦人和英國人不這麼想,所以德蘭士瓦復國組織就和英國人走到了一起。

“這些德蘭士瓦人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我們當初可是又騰房子,又借地給他們,幫助他們度過了最困難的日子,現在他們竟然想反客爲主,真是不知好歹。”

“而且他們要是乖乖的重新融入奧蘭治也就罷了,非要天天喊着收復失地,重建德蘭士瓦的口號要物資和捐款,貪得無厭。”

“你們說他們的那個所謂復國口號是不是用來騙我們的?他們根本就不是衝着東非去的,反而是用來對付我們的?”有人大膽推測道。

“應該不太可能,我看復國軍訓練還是比較有模有樣的,顯然是想和東非陸軍比較,對於我們,殺雞焉用牛刀。”

“那可說不準!東非可不是以前的東非了,之前他們攻打德蘭士瓦就能湊齊好幾萬軍隊,之後又和葡萄牙交手,並且擊敗了葡萄牙人,雙方之間,動員兵力可是至少超過二十萬,而你們再想一想從前德蘭士瓦人才多少?也就二十多萬左右,就是能小孩和老人一起上恐怕纔夠東非塞牙縫的。”“就是,現在全世界都知道東非是非洲第一強國,光是海軍就有至少數萬人服役,而陸軍數量最少也應該維持在十萬以上,就是所有布爾人加在一起,恐怕都不夠東非軍隊一合之敵,何況復國軍只有三千多人。”

“東非只要拿出十分之一的軍隊,就能全殲復國軍,復國軍的數量和裝備,同東非陸軍相比沒有一點勝算,所以我說所謂復國軍就是德蘭士瓦人和英國佬聯合壓榨原奧蘭治自由邦國民的。”

無外乎奧蘭治人這麼想,口號喊多了,是會聽膩的,德蘭士瓦人吹的好聽,可你們倒是行動啊!東非就在那裡,不去找東非復仇,反而天天找奧蘭治人化緣,所以奧蘭治人對德蘭士瓦人很看不慣。

當然,德蘭士瓦人原先倒是想和東非打,奪回自己的土地,但是奈何之前英國和奧蘭治人都不支持。

畢竟奧蘭治人和東非無冤無仇,並不想得罪東非,而英國則是擔心打蛇不死,反受其害,東非現在翅膀硬了,一般的攻擊根本造不成傷害,所以英國一直想攢一筆大的,結果阿富汗人又來添亂,所以遲遲沒有進行。

英國之前主動掏錢扶持的德蘭士瓦復國軍現在經費也找藉口攤派到了奧蘭治自由邦的頭上,畢竟英國人現在沒有心思和找東非的麻煩,但是又不想解散德蘭士瓦復國軍,所以只能先讓奧蘭治自由邦養着。

這也是奧蘭治自由邦這幾年不斷加稅的原因,畢竟多了一支軍隊要供養,肯定不能指望窮的叮噹響的奧蘭治國庫,而英國佔着鑽石礦,卻一毛不拔,這就讓原奧蘭治人心裡更不平衡了。

“我們奧蘭治已經引狼入室,對於幫助德蘭士瓦人我本人沒有意見,可不希望我們的幫助看不到回報,反而被認爲是理所當然的,甚至被反過來繼續索取,而且打着兄弟情義,卻充當昔日的仇人的鷹犬。”

在東非出現之前,布爾人的敵人除了土著,自然就是英國人,東非固然不是好東西,可德蘭士瓦復國軍效忠的英國佬那算的上是世仇。

而且奧蘭治人對東非沒有多少反感,畢竟東非禍害的是德蘭士瓦,又不是奧蘭治。

反而是南遷的德蘭士瓦人不知道感恩,處處和奧蘭治人作對,擠佔了大量社會資源。

當然,光是加稅這一條就已經搞得奧蘭治人怨聲載道了,現在隨着英國在阿富汗戰事的結束,有傳言德蘭士瓦復國軍將要招兵買馬,這自然是好事。

可問題是幾年相處下來,奧蘭治人已經知道英國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德蘭士瓦復國軍招兵買馬的錢到時候肯定還是要從奧蘭治人手裡拿。

而光是多養着三千人的軍隊就比較吃力了,因爲這三千多軍隊完全是按照英國本土老爺兵的標準來武裝和訓練的。

光是“咖啡”就不是一筆小開銷,而且英國人非常雞賊,他們從桑給巴爾商人那裡進口廉價咖啡,然後吃回扣,所以德蘭士瓦復國軍的消費想低都不行。

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98章 太特市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155章 震怖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60章 革新第924章 海洋第347章 開飯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615章 交流電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394章 硬氣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961章 危與機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220章 萊茵人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498章 和談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41章 衣錦還鄉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964章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581章 “火車頭”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961章 危與機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991章 抵達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308章 滲透第113章 野望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938章 換血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67章 奧拓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8章 普奧聯動第903章 萊茵宮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191章 青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