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襄陽

大帳內,王貴對蔡讓道:“參軍不用再勸了,我考慮多時,如果能投降西軍,我去年就投降了,不用等到現在,張俊污衊我私通西軍,朝廷爲此宣召我進京述職,如果我不去,等於坐實了張俊的污衊,所以我一定要去朝廷述職,哪怕失去一切,我也要證明自己的清白。”

大帳內一片寂靜,話說到這一步,確實不好再勸下去了,蔡讓緩緩道:“如果統制已經決定,卑職也能理解,不會再勸,卑職擔心的是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張俊必然會想辦法吞併我們的軍隊,卑職建議兵分兩路,一路守漢水,效仿西軍封鎖江面,讓張俊大軍過不了漢水,另一路死守襄陽城,雙管齊下,至少能支撐到朝廷調查組到來,一旦朝廷調查組到來,張俊就不敢那麼肆意妄爲了,很有可能將軍能迴歸襄陽。”

王貴想了想,便答應了,“可以兵分兩路,一路守襄陽,一路守漢水,參軍覺得怎麼安排,還是按照老規矩?湯懷居外,張顯守內?”

蔡讓搖搖頭,“以前是因爲統制在,可以這樣安排,但統制去了京城,就不能這樣安排了,卑職認爲,湯懷謹慎,守成有餘,變通不足,他更適合守城,張顯靈活多變,卑職覺得他守漢水更合適。”

“這個.讓他們自己選擇吧!”

王貴隨即派人把湯懷和張顯找來,不多時,兩人走進大帳,“請統制吩咐!”

“既然朝廷宣召我回京述職,我再三考慮,決定回京,我心意已決,你們也不用再勸我了。”

兩人默默點頭,想必蔡讓已經勸過,蔡讓都勸不動,他們更勸不了。

“我現在擔心我離開後的安排,蔡參軍建議我兵分兩路,一路守襄陽,一路守漢水,你們二人覺得呢?”

湯懷和張顯對望一眼,他們當然也是這麼期望,湯懷道:“兩支軍隊守襄陽,實際上只有一支軍隊,一旦襄陽淪陷,兩軍皆沒,如果兩支軍隊分開鎮守,無論哪支軍隊出事,都能警示另一支軍隊,卑職同意兩支軍隊分開鎮守。”

王貴點點頭,又望向張顯,張顯也躬身道:”卑職也贊成分開鎮守,以前都是卑職守襄陽,這次卑職請求外放,卑職願意守漢水,這樣對大家都公平。”

王貴就是擔心張顯不願守漢水,讓湯懷心中不滿,畢竟守襄陽條件好,守漢水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差,沒想到張顯居然主動要求守漢水,讓王貴一顆心落地,王貴欣然道:“張將軍如此顧全大局,我更有信心了,好!就這麼決定了,湯將軍守襄陽城,張將軍率部守漢水,以宜城縣爲根基。”

王貴做夢也想不到三人已有默契,更想不到他派去守漢水的張顯早在年初就投靠了張俊,其實也怪不得他們,鳥擇良木而棲,王貴這根樹枝也太弱,太不牢靠了,在兩條大鱷的環伺之下,被吞噬是遲早之事。

王貴終於做出了回京述職的決定,當天下午,他便帶着十幾名親兵跟隨宣旨使者前往臨安述職。

就在王貴離開襄陽回京的同時,兩萬襄陽軍也兵分兩路,一路由湯懷率領一萬人繼續守襄陽,另一路則由張率一萬軍趕赴緊靠漢水的宜城縣,防禦漢水。

三更時分,剛剛返回江陵的陳慶在熟睡中被敲門聲驚醒,“什麼事?”陳慶問道。

“啓稟殿下,有襄陽發來的緊急情報!”

“我知道了!”

趙瓔珞連忙起身給丈夫穿上衣服,她自己也把內衣穿上,替丈夫簡單梳洗一下。

陳慶走出房間,來到外堂,只見幾名親兵帶着一名送信人在堂下等候多時。

送信人是許睦的手下,他快步走上堂躬身道:“啓稟殿下,王貴已趕赴臨安述職,張顯軍去防禦漢水,目前襄陽府由湯懷將軍的一萬人鎮守。

陳慶大喜,他當即發出軍令,命令坐鎮鄧州的劉瓊率兩萬軍隊進駐襄陽城,陳慶隨即收拾行裝,率領一萬騎兵從江陵北上。

兩天後,大軍經過了王彥的陵墓,陳慶拜祭了王彥墓,並留下五百貫錢,命令當地鄉紳好生看守陵墓,不得毀壞。

大軍又繼續北上,距離襄陽還有五十里,這時,陳慶得到消息,張顯率領一萬軍隊已經渡過了漢水,向南去投奔張俊的大軍。

與此同時,陳慶也得到了襄陽的消息,劉瓊兩萬大軍已經進駐襄陽,大局已定,陳慶隨即率領大軍繼續向襄陽趕去。

襄陽城外,劉瓊率領衆人出城迎接雍王殿下到來,陳慶一一安撫了衆人,他隨即將襄州提升爲襄陽府,任命許睦爲襄陽知府,任命蔡讓爲襄陽通判,任命湯懷爲統制,又宣佈其餘投誠將領軍職不變,但在軍階上各升一級,一時皆大歡喜。

在襄陽城休息一夜,次日一早,陳慶在衆人的陪同下,來到城外漢水碼頭視察。

陳慶笑問劉瓊道:“你對商州比較熟悉,我想知道,走水運從襄陽到商州怎麼走?”

“回稟殿下,走千石貨船可以到商洛縣龍駒寨。”

“再向北就不能走了嗎?”陳慶又問道。

“走是可以走,有一段很長的亂石險灘,大約二十里左右,阻礙的船隻北上,只能走木筏子,如果把這二十里河段疏浚乾淨,河道再挖深一點,那麼千石貨船還可以繼續向北走六十里左右,抵達上洛縣。”

陳慶現在也有點經驗了,疏浚二十里的河道,大概需要五萬人幹五個月,支付工錢五十萬貫左右,加上其他材料支出和倉庫修建,商州那邊大概需要七十萬貫左右,倉庫是必須修建,,但爲了疏浚短短的六十里河道,就要耗費五六十萬貫,陳慶還沒有那麼財大氣粗。

陳慶又問蔡禮,“請問蔡通判,襄陽可以停泊萬石貨船嗎?”

蔡禮剛升爲一府通判,他興奮了一夜,此時顯得有些疲憊,此時陳慶問他,他愣了一下,半天才反應過來,連忙道:“回稟殿下,襄陽府從未有萬石貨船抵達過,最多隻有五千石貨船。”

陳慶點點頭,按照經驗,如果能停泊五千石貨船,那麼停泊萬石貨船基本上也沒有問題,他微微笑道:“我打算把襄陽建成一座最大的貨物中轉地,從海外和江南過來的大量貨物,通過萬石巨船運到襄陽,然後再轉千石貨船運到商州商洛縣,再用駱駝和大車運到關中,大家有什麼好的想法?”

一直沉默的湯懷舉手道:“殿下,卑職有一個想法!”

陳慶對湯懷的印象很好,便笑道:“伱說,有什麼想法?”

湯懷指着江心洲道:“襄陽漢水中的魚梁洲佔地很大,卑職建議可以在魚梁洲上修建倉庫羣,北面水道寬闊,可以停泊萬石巨船,南面水道稍窄,可停泊轉運北上的千石貨船,這樣卸貨和上貨分開,而原來的襄陽碼頭可以繼續作爲民用。”

這個方案非常不錯,陳慶讚許點點頭,又問道:“江心洲上可有人居住?”

湯懷搖搖頭,“以前有,但完顏昌南征時,把江心州徵用來堆放物資倉庫,到現在都是一片荒蕪。”

陳慶欣然道:“我回京兆後,立刻派人過來勘探,繪製計劃,你們官府目前要做的事情,就兩件事,一是徵集民夫大量伐木,其次便是平整島上土地,有魚塘之類都填掉夯實,爲接下來大規模修築倉庫和碼頭做準備,徵用民夫所需錢糧,我會讓荊湖南路尚書行臺運給你們。”

第784章 內幕第一百三十一章 險棋(上)第1315章 草盡第1210章 北上第771章 軍城第六百三十八章 爭奪(上)第1479章 兵變第1127章 談成第七百四十七章 貨郎第927章 鬧事第五十一章 決戰(上)第1212章 須城(下)第1353章 晨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願第六百二十一章 重用第三十七章 首戰(上)第1344章 增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誘兵第五百零八章 急令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製法第1121章 上書第二百六十一章 壽宴(三)第871章 狡兔第四百九十五章 抽薪第四百零七章 匪患第一百二十六章 失策第四十七章 攻心第1229章 大案第1165章 攔街第1193章 首戰第809章 成功第五百六十四章 妥協第八十六章 舞弊第二百八十二章 殺機第1163章 求援第1357章 豐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屠堡第1274章 漏網第六百九十六章 兵變(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明計第十二章 分歧第1213章 易策第四百四十章 暴亂第931章 對策第1314章 火攻第754章 覆轍第一百六十一章 宿敵第五百五十二章 春困第六十章 報功第1381章 奇人第1306章 遇襲第1376章 交接第五百章 鉗制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平壤第三百零四章 識破第三百七十三章 撤軍第1152章 新兵第二百三十章 回軍第五百六十四章 妥協第1447章 秘議第1344章 增兵第925章 入甕第四十二章 蹊徑第六百三十二章 問計第1521章 報泄第1051章 苦勸第839章 安慰第二百一十四章 換俘第七百零四章 處置第二十七章 神槍第804章 報館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應第1084章 對抗第1284章 追查第六十五章 裙帶第十三章 天助第四百三十章 異動第1364章 居庸第三百八十一章 收徒第二百四十章 交易第一百八十一章 接風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南使第三十五章 奪關第1234章 查漏第1249章 初談第七百一十八章 機密第三百九十八章 偷襲第二百五十六章 微變第四百四十五章 面試第七百五十章 策劃第1216章 讓路第957章 廷議第五百五十一章 鑄錢第二章 反噬第1229章 大案第四百零九章 假匪第770章 霍邑第1270章 銀交第三百五十五章 苦惱第1201章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