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決戰(上)

bookmark

陳慶當然也久聞折家將之名,世世代代鎮守陝北,甚至自己的甘泉堡最早也是折家修建,楊門女將的佘老太君,其實應該是折老太君,就是折家之女。

折彥質也是天下名將,只是他對陣金兵大多以失敗告終,最後一戰是在靖康二年,他和李回率十餘萬大軍守黃河南岸,結果金兵一夜戰鼓,十餘萬宋軍逃得乾乾淨淨,折彥質由此被貶爲永州團練副使,建炎元年又被貶去昌化軍,也就是海南島,在海島呆了整整五年。

他去年被相公王鼎大力舉薦而復出,出任湖南安撫使,率軍剿匪,卻又敗在楊幺的車船之下,好在王鼎替他說情,敗在楊幺手中並非他的責任,而是實際掌軍的王燮不聽將令導致,這纔出任湖廣安撫司副使,配合李綱剿匪。

可以說折彥質這輩子命途多舛,一方面是他手中沒有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宋軍的腐朽不堪將他屢屢連累。

但另一方面和他性格高傲有關係,他一向瞧不起其他宋將,讓人反感,所以總是和同僚關係惡劣,甚至他和解潛的關係也不好,所以李綱徵求解潛意見時,解潛才毫不猶豫把他推出來。

折彥質在一個多月前招募了一萬漢陽子弟,大部分也從過軍,他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苦練,雖然還談不上百戰之軍,但也一支訓練有術,能聽令作戰的軍隊。

當然,折彥質性格高傲也是看人的,陳慶在陝西屢戰屢勝,不管對金兵,對僞齊軍,還是對西夏軍都創造了驕人的戰績,甚至短短一個月不到就剿滅了楊幺,陳慶實力擺在這裡,折彥質在他面前也高傲不起來。

更重要是,陳慶的老巢甘泉堡就是折彥質的父親所建,陳慶活躍在折家軍的地盤內,他對陳慶有一種天然親切感,他了解西軍的艱苦和善戰。

陳慶駐軍在一片樹林內,漢陽府緊靠長江,樹林內比較潮溼,士兵們不舒服,加上乾糧和草料支撐不了幾天,陳慶不想拖下去,決定儘快和僞齊軍決戰。

折彥質比較瞭解僞齊軍情況,給陳慶介紹道:“僞齊軍連續攻城七天,傷亡兩萬餘人,現在應該還有五萬人左右.......”

“沒有五萬人了!”

楊再興忍不住插口道:“我們前天晚上又全殲了西北營的五千軍隊。”

陳慶看了一眼楊再興,微微笑道:“我們讓折老將軍先說完。”

折彥質呵呵一笑,“你們都是年輕人,後生可畏,楊將軍的提醒很及時,那對方只有四萬五千餘人,士氣也不高,我們雖然兵力比他們少,但我們有一萬騎兵,這可是西軍騎兵,一萬能敵三萬敵軍,其實我們兩軍勢均力敵,就看臨場發揮,和戰術變化。”

ωωω✿TTKдN✿¢ Ο

陳慶沉吟一下道:“我對老將軍非常尊重,我們生活在甘泉堡,對摺家軍的艱苦環境更是敬佩,但兩軍作戰,講究是統一指揮,具體作戰時,一萬漢陽軍還得靠折老將軍指揮,但諸軍之間的配合調度,還得懇請老將軍配合作戰。”

折彥質點點頭,“戰場上講究勝者爲王,陳都統不必這麼客氣,你儘管下令調配,我會全力配合。”

“那好,我們商議一下具體戰術,我這裡有一千重盾軍,我打算命令他們率先衝擊,應對敵軍的弓弩........”

..........

大戰終於一觸即發,董先也聽取了衆將意見,拖下去對士氣不利,同意兩軍決戰。

戰場放在漢陽城北面的曠野裡,這裡原本是麥田,但沒有耕種,形成佔地數千畝的空地,正好擺開戰場。

旌旗如雲,號角嗚咽,雙方七萬大軍擺開了陣型,宋軍擺開的是金塔型大陣,五千步兵在前面,最前面是一千重盾短矛軍,後面四千人是長矛軍。

九千騎兵分成左中後三翼,劉璀和劉瓊各率三千騎兵進攻左右兩翼,楊再興率三千騎兵進攻敵軍後背。

最後是折彥質統領的一萬長矛步兵,他們將協同前面的五千步兵作戰。

陳慶親自統帥最精銳的一千騎兵作爲陷陣軍,專門衝擊敵軍陣型。

相當於宋軍步騎結合,僞齊軍的部署就簡單得多,他們的五千後勤軍沒有上陣,他們都是工匠、伙伕、馬伕、文官等等,沒有作戰能力。

四萬大軍分成四個大方陣,前後左右,其中前軍方陣有五千弓弩手,其他方陣都是刀盾軍和長矛軍結合。

從實力上來說,雙方實力相近,就看臨場發揮和士兵士氣了。

兩軍相距兩裡,陳慶眯眼眺望對方陣型半晌,見對方弓弩手已經到位了,顯然是準備應對宋軍騎兵的衝擊。

陳慶冷笑的一聲,他有騎兵,需要先發動進攻不假,但他們的騎兵可不是女真人,會硬抗硬地正面衝擊。

“傳令,出戰!”

進攻的戰鼓敲響了。

“咚!咚!咚!”

鼓聲驚天動地。

一千重盾短矛軍率先出動,他們列隊成一個小方陣,一步步向敵軍進發,在他們身後百步外,是四千人長矛步兵方陣,也開始列隊前進。

越來越近,弓弩軍王建大喊道:“準備射擊!”

僞齊軍三千張弓和兩千支弩一起舉起,一千重盾士兵忽然加速奔跑,距離對方一百五十步時隊伍散開,拉成兩條長線,並向前猛衝。

這時對付弓箭陣的經典戰法,在接近對方射箭臨界點時,隊伍散開,迫使對方不得不改變蓄勢已久目標,重新尋找目標,這就耽誤了時間,至少能減少對方一輪射擊。

這個戰術確實影響到了兩千弩軍,弩箭的殺傷距離是一百五十步到一百八十步之間,宋軍在一百五十步時忽然改變陣型,影響了弩箭的發射,等他們調整到位,宋軍已經衝到了一百二十步,整整耽誤了一輪射擊。

“放箭!”

弓箭和弩箭同時發射,五千支箭矢在空中密集成雨,呼嘯着射向宋軍,一千宋軍訓練有術,立刻半蹲下,呈六十度角舉起大盾,這個角度正好把全身罩住,沒有遺漏。

箭矢如雨點般落下,噼噼啪啪射在地上和大盾上,還有二十幾名士兵被箭矢射中,倒在地上,立刻有旁邊的同伴上前救助。

箭矢不像子彈會一槍打入體內致命,箭矢基本都是皮肉傷,射不進體內,加上有盔甲保護,一箭致命的情報比較少,除非正中額頭、咽喉之類的要害,否則基本上都是受傷,怕的就是救治不及時,流血過多而死。

這也是冷兵器時代死亡率最高的一個原因,所有宋軍士兵都有急救包,有止血藥膏,有狗皮膏,還有一卷布條,陳慶也在軍規中明文規定,旁邊同伴受傷,士兵必須救助,還有隨軍的救助醫軍士。

數十名士兵留下救助同伴,其他士兵繼續上前飛奔,已經到了五六十步,不斷有士兵在奔跑中被射倒。

距離敵軍還有三十步,弓弩手停止了射擊,向後撤退,改由長矛軍迎戰上前,後面的四千宋軍長矛軍也加快奔跑速度,漸漸和重盾短矛軍融爲一體。

兩支軍隊轟然相撞.........

“嗚——”

數百號角同時吹響,三支騎兵出動了,他們如三股洪流衝出,殺向敵軍兩側的兩個萬人方陣,以及後面的後軍方陣。

這就形成了三支騎兵對陣三個萬人步兵方陣,而一萬五千宋軍步兵對陣前軍一萬人的格局。

第1271章 任務第934章 交手(中)第1515章 登基第967章 圍堵第1293章 識破第二百四十一章 出岔第二百五十九章 壽宴(一)第796章 巡視第975章 內探第三百零六章 混撤第四十一章 狼兵第784章 內幕第923章 田宅第1415章 聚心第二百六十六章 選擇第776章 介休第二百六十九章 生變第1161章 殺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巨器第1035章 入城第四百五十二章 廷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談判第五百八十一章 博弈(三)第1485章 計劃第五百五十七章 金鎖(上)第五百五十三章 求援第1130章 成交第二十六章 安民第1191章 破裂第二百四十三章 兇名第四百五十一章 送信第四百零九章 假匪第1362章 屠陣第1236章 開導第1406章 女工第三百八十六章 特使第807章 鐵雷第916章 換地第二百二十四章 後悔第三百二十三章 擒王第十七章 晉升第1454章 初談第1262章 壽春第1444章 又刺第四百一十二章 算命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達成第二百二十三章 路襲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追溯第九十七章 賭箭(上)第1253章 溝通第五百四十二章 攻城(上)第1001章 許昌(中)第1390章 獵鷹(上)第二十二章 血戰(上)第1283章 報復第1347章 離間(下)第940章 綿布第三百三十二章 試攻(上)第六百九十二章 曹府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變(下)第1087章 升官第1400章 成長第七百零九章 凱旋(下)第1127章 談成第905章 疫散第二百三十三章 漢中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國策第938章 佯雷第五百二十五章 合圍第二百六十三章 壽宴(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車第七百二十八章 奪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初戰(上)第759章 敲詐第五百四十二章 攻城(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平涼(下)第1015章 原則第964章 反間第1156章 宋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膚施第831章 造反第二百五十九章 壽宴(一)第936章 異動第二百六十六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六章 建軍(下)第1284章 追查第1447章 秘議第七百四十五章 時機第1465章 隱憂第1292章 押司第765章 蒲津(下)第961章 提醒第790章 公審第一百零三章 警醒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將第六百五十一章 籌碼第846章 韋桐第七百二十三章 案例第901章 搶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