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決戰(下)

bookmark

率先殺入敵軍的騎兵是劉璀率領左騎兵三千人,敵軍的大陣是面朝東排列,但騎兵卻是從南側面殺入,這就要求右路一萬僞齊軍的長矛大陣要改變方向,但改變方向並不是向南轉身就能完成,這涉及一個非常重要的間距問題,長矛長度爲一丈五尺,也就是四米五,這就要求士兵的前後間距至少在一丈左右。

但側面士兵們卻是肩挨着肩,根本就沒有任何間距,如果是訓練有素的軍隊,他們會立刻調整間距,一排五百人立刻轉變成五排一百人,間距就出來了,但前提是訓練有數,但對於缺少訓練的軍隊,這種陣型調整絕對會亂成一團。

這種側面進攻的戰術並非陳慶發明,它其實是遼金騎兵對付宋軍的傳統戰法,宋軍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訓練,所以每次遼金騎兵從側面進攻,宋軍都會亂成一團。

僞齊軍雖然訓練比宋軍強一點,但騎兵留給他們的時間太短,根本來不及變更距離,宋軍就殺進來了。

僞齊練一萬右軍迅速轉換方向,但他們中間一丈寬的縫隙來不及填滿,被宋軍騎兵突殺進去,三千宋軍殺入步兵內部和他們激戰,這時候陣型就沒有意義了,原本整齊的隊列被攪亂,漸漸變成各自作戰,戰場也不知不覺變成越來越大,。

步兵是靠密度和騎兵作戰,使騎兵的高速機動優勢發揮不出來,但步兵的密度一旦漸漸變得疏鬆,騎兵的優勢就顯示出來。

比如說一個步兵和騎兵在一丈範圍內作戰,雖然騎兵佔據高度,但步兵也並不會吃虧,他可以刺人或者刺殺,刺殺的範圍廣,騎兵也躲不開,這個時候其實是步兵佔據上風。

但如果步兵和騎兵是在三丈範圍內作戰,騎兵的活動範圍稍微變大了,這個時候是騎兵佔據上風,可一旦變成十丈範圍內作戰,那騎兵對步兵幾乎就是一邊倒的屠殺。

但這個道理步兵都懂,但真的打起來,就很難把握住了,這就是一支精銳步兵和一支普通步兵的區別,我們說陣型多麼重要,原因就在這裡,一個高密度的陣型,一個騎兵是和十名步兵作戰,其他騎兵攻不進去,都在後面閒着。

可惜僞齊軍只是比腐朽不堪的宋軍要稍好那麼一點點,但也不是什麼精銳,否則就不會在西北被西軍虐殺了。

現在的僞齊軍只是一支普通的步兵,但他們遭遇的卻是宋朝歷史上最強悍的一支騎兵之一。

僅僅半個時辰,戰場就由一千多畝,擴大到四千畝,除了王鐸和折彥質統領的一萬五千步兵和敵軍一萬前軍戰成膠着狀態外,其他三支步兵都被宋軍騎兵全面壓制,騎兵以百人爲一隊,穿插分割,將步兵割得七零八落,三支步兵明顯不是騎兵的對方,儘管兵力三倍於對方,但依舊被殺的節節敗退,傷亡慘重。

這個時候,兩支步兵的僵局就需要一條鮎魚來打破,陳慶親自率領的一千最精銳騎兵,就是扮演這個角色。

陳慶率領的一千士兵是從後面殺進了敵軍大陣,他們像一把鋒利無比的利斧,硬生生將敵軍大陣劈成兩半,陳慶一馬當先,所過之處血肉橫飛,人頭亂滾,殺戮極爲血腥,僞齊軍士兵對他恐懼之極,看見他殺來,便嚇得跌跌撞撞奔逃,大喊大叫,“人魔來了!人魔來了!”

陳慶殺透敵軍大陣,隨即又從對角線殺去,一千騎兵無堅不摧,所過之處就像割草一般,一片片敵軍被殺死,衝透了五六個來回,原本密集的陣型已經變得一盤散沙,一萬多宋軍步兵就像衝破了一個薄薄的外殼,殺進了內部,本來兵力就佔優勢,有了騎兵的相助,更是全面佔據了優勢,殺得敵軍哭喊連天,四散奔逃。

董先見宋軍已經佔據了七成優勢,他們很難挽回頹敗之勢,與其全面潰敗,不如主動撤退。

他大喊道:“傳令軍隊向北撤退!向北方撤退!”

‘當!當!當!’的鐘聲敲響,董先率領千餘人率先向北方奔逃,與其說是撤退,不如說是潰敗,僞齊軍士兵的作戰意志崩潰了,全軍大敗,每個人都只想着逃命,丟盔卸甲,沒命地向北方奔逃。

這時,李綱也下令開城,解潛率一萬軍殺向敵軍大營,大營主將劉真卻比較聰明,開啓大營出來投降,他們寧可向李綱的軍隊投降,也絕不向陳慶的軍隊投降。

不過這一次陳慶沒有殺俘,一萬騎兵負責追殺敵軍,只要投降都可以放過,由折彥質的步兵負責接收投降。

騎兵一口氣追出三十多裡,這才停止了追擊。

這一戰,除了後勤營全部投降外,四萬敵軍被斬殺了一萬三餘人,投降者超過兩萬人,董先在五十里外收集殘軍,只收到五千餘人,他心中惶恐,不敢久留,帶着殘軍向襄陽倉惶逃去。

而陳慶也同樣傷亡不小,他騎兵陣亡八百人,受傷兩千人出頭,步兵陣亡一千五百餘人,受傷超過兩千人。

這時,折彥質帶着陳慶來見李綱,這一戰,陳慶本人表現出來的統領能力和洞察戰機的能力心服口服,他們不僅有一個睿智果斷的主帥,也有很多能獨當一面的大將,還有精銳兇悍的士兵,組成了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不愧是西軍精銳中的精銳,恐怕這也是宋朝最強悍的軍隊了。

陳慶向李綱見了禮,李綱笑眯眯問道:“陳都統能否教我,下一戰該怎麼打?”

陳慶沉吟一下道:“下一戰我認爲應該分兵兩路,一路由宣撫使率領,收復郢州,準備向襄陽進發,另一路由卑職率領,率本部前往峽州,進攻蔣彥先的軍隊,卑職建議宣撫使不要急於進攻襄陽,畢竟他們還有兩萬多軍隊,最好等卑職前來匯合後,再攻打襄陽不遲。”

李綱點點頭,“我知道了,我就先奪回長壽縣!”

陳慶又道:“我已派鄭平率兩千軍隊和三十艘車船前往襄陽,奪取敵軍的四十艘運糧船隊,從時間上算,鄭平應該在襄陽附近了,如果得手,他會帶着船隊到長壽縣和宣撫使會合。”

“我很期待鄭統領的水軍,它一定會成爲我們奪回襄陽的翅膀。”

現在李綱也很看重水軍,也多虧陳慶提前摧毀了敵軍水軍,才能保證他們不再腹背受敵,有了鄭平的水軍,還能切斷襄陽各種援軍。

陳慶把傷兵留在漢陽調養,休息一夜後,重新補給,他率領七千騎兵和四千步兵乘船前往峽州。

碼頭上,李綱望着浩浩蕩蕩的船隊遠去,他笑着問折彥質,“這次決戰,折都統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折彥質感嘆道:“各種感受都太深了,我可以舉個例子,宣撫使就明白了。”

“請說,我洗耳恭聽!”

折彥質沉吟一下道:“這次和我配合的五千軍隊,我很熟悉,他們原本是嶽州軍隊,我曾經統領過,當時給我的印象是一支很平庸的軍隊,但現在他們給我的印象完全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軍,個個奮勇殺敵,悍不畏死,完全就像脫胎換骨一樣,我感覺他的軍隊就像一個熔爐,一把平庸的砍柴刀也會被鍛打成一支鋒利的戰刀。”

折彥質嘆口氣,又對李綱道:“恕卑職直言,這樣的軍隊應該留在西軍,那裡纔是他們的天地。”

李綱點點頭,“我會向官家建議!”

第1281章 買藥第一百八十一章 接風第1154章 衝突(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出兵第六百四十七章 刺客第二百一十章 牛皋第五百八十一章 博弈(三)第一百六十章 終南第1515章 登基第六百二十四章 貴客第1045章 巡河(上)第1320章 方案第六十章 報功第二百章 調查第四百六十九章 蘭州第一百八十八章 血懾第1306章 遇襲第九十七章 賭箭(上)第六百一十八章 決戰(下)第1488章 陷阱第四百八十六章 拓邊第1324章 要價第1428章 驚訊第1029章 激戰(下)第872章 波瀾第1212章 須城(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官第817章 初見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隱藏第1422章 疏漏第六百七十一章 莊園第七百二十六章 燭道第六百一十二章 低迷第六百一十七章 士氣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警報第八十一章 武娘第三百五十八章 婚禮(上)第六十七章 遂安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才第1503章 密謀第二百六十章 壽宴(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戰起第三百八十四章 互助第五百三十七章 美色第八十四章 複賽(上)第六百一十九章 密道第三百一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一十四章 換俘第910章 變化第947章 遇險(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談判第972章 破洛(上)第775章 全殲第一百五十七章 鄭縣第1165章 攔街第772章 西河第八十七章 機密第1022章 救嶽(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礦山第1406章 女工第一百三十二章 險棋(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再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匠第六百九十一章 搶麥第九十章 三箭第二百二十九章 危機第1105章 訴苦第1124章 虛與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追溯第四百九十章 途中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警報第五百三十一章 收網第八章 絕境(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建軍(下)第853章 發酵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家法第833章 夜動第五百六十三章 把柄第二百四十五章 暗箭第1190章 奪島(下)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夜殺第1483章 突襲第五百一十四章 涼州第1450章 藏身第一百三十九章 屠場(下)第1432章 報復第三百三十九章 仙圖第一百四十章 突圍第二十九章 警訊第1450章 藏身第994章 捷報第二百六十七章 述職第一百三十二章 險棋(中)第二百八十四章 華容第1335章 遠景第1209章 夜追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遠景第三百七十九章 小別第三百五十三章 交換第1497章 懷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