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奪回沙州,曹長春幾乎狂躁的押上了全部五萬軍隊,在進軍敦煌縣時,後勤輜重卻遭到西州軍隊伏擊,曹長春率五萬大軍倉惶南撤,卻落入包圍圈中,左翼大將克默投降,嚴重影響到了曹長春的軍心,剩下的軍隊在敵軍發起進攻不久便全軍潰敗,曹長春在嘉峪關因傷勢過重而去世。
西州軍大舉南下,沿途牧民紛紛投降,數萬大軍兵臨張掖城下,曹長春的兄弟曹萬隆獻城投降,世子曹安在三百護衛的保護下開城南逃,卻在路上遭遇到暴風雪,最後出現了蘭州城那一幕。
這個消息三天後傳到了京兆,但同時傳來的還有一個不幸的消息,曹安還是沒有能救回來時,最後心肺衰竭,死在了蘭州。
接到消息的陳慶格外難過,他知道曹長春是個很驕傲的人,曹長春雖然一口回絕了自己的救援,但並不代表他不需要自己的援助,他安排兒子在危急時刻逃亡蘭州,其實就是對自己的信任,可惜他兒子最終遇到了暴風雪,沒有能挽救回來。
這讓陳慶既痛惜,又自責,同時他也很擔心涼州城的安全,涼州城到現在音信斷絕,曹安既然沒有逃亡涼州,極有可能涼州也淪陷了。
現在還不僅僅是涼州,如果西州軍攻下大斗拔谷,穿過大斗拔谷去攻打黃頭回鶻的傳統勢力範圍,那麼自己的鹽場也會受到嚴重威脅,還有河湟谷地,自己軍糧的三成都來源於河湟谷地,
官房內,陳慶心煩的來回踱步,他一直沒有把河西走廊的安危放在心上,現在他忽然發現,河西走廊的安全竟然是牽一髮動全身。
他原本計劃明年攻打大同府,可現在,河西走廊不安全,已經影響到他明年的計劃了。
這時,晁清在門口道:“郡王,今天的《京報》出來了。”
陳慶點點頭,“拿進來!”
楊天放一行是二十天前抵達京兆,陳慶立刻安置了他們,給了他們優厚的待遇,同時成立了報館,又以每月二十貫的高俸祿,在關中地區招募了十二名寫文章很犀利的文士當主筆,還招募了數十名報探,專門負責打探消息。
陳慶接過《京報》打開,現在的《京報》和宣和年間汴梁發行《京報》一模一樣,兩張A3紙大小,目前分成六個版面,時政、文學、服飾化妝、奇聞異事、地方消息、各種廣告。
第一天發行就盛況空前,賣掉了一萬一千份,現在每天發行量穩定在三萬份左右,覆蓋了整個關中和陝中,甚至河東路和四川路也出現了《京報》,只是時間隔了三天左右,但這已經是極限了。
但比起當年汴梁的《京報》十天後才送到太原,這又是大大的進步。
這還是陳慶想到的辦法,要求《京報》在前一天的一更時分就印刷出來,等次日中午才發售,這樣就爭取到了七八個時辰,再用快馬接力,太原城發售《京報》的時間,就只比京兆城晚三天。
陳慶看了看報紙,頭版頭條就是黃頭回鶻兵敗滅國,大酋長曹長春去世,但沒有提到曹安之事,只是擔心涼州以及河湟安危。
陳慶匆匆瀏覽幾眼,又翻到背面第三版,這是文學欄,陳慶比較喜歡易安評詞這個專欄,也就是李清照評點詩詞,今天評點的是岳飛的《滿江紅》,這首詞是五年前寫的,曾在臨安和南方各地引起很大反響。
另外還有一個欄目是小說連載,連載的是小說《西遊記》,今天的內容是悟空在龍宮得寶的前段,當然,文字和吳承恩寫的大不相同,但內容卻一樣,作者是清遠閣主人,別人不知道這個清遠閣主人是誰,但陳慶卻很清楚,是他妻子趙巧雲,趙巧雲所住的小樓就叫清遠閣。
故事梗概由陳慶口述,然後由趙巧雲進行發揮撰寫,結果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說連載竟然成爲《京報》大火的賣點,幾乎所有讀者每天都在等着更新。
望着窗外紛紛揚揚的雪花,陳慶按下發兵去河西走廊的衝動,河西走廊之事只能等開春再考慮,現在他還是要集中精力把《京報》的影響力搞上去。
陳慶抓起椅子上皮襖,吩咐道:“備車,去西大街!”
《京報》報館位於西大街,佔地約十畝,這塊地是陳慶買下,事實上,《京報》完全是陳慶個人投入本錢,先後投入了一萬貫錢,才使《京兆》以超常的速度運轉並發展起來。
這一萬貫錢主要是買土地和房宅,另外一個大頭就是買下那批活字和雕版,光上好雕版就有三千多塊,活字幾萬個,楊天放只開價三千貫賣給陳慶,這個價格極其便宜。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批活字和雕版的所有權並不是楊天放的,而是向家的財產,最早是歸楊天放的父親,但向家已經花一萬五千貫錢買下,向家老小悉數被女真人擄走後,這批活字和雕版又歸楊天放所有。
這次陳慶把他們救來京兆,楊天放實在不好意思大開口,便以三千貫的價格賤賣給了陳慶。
有了陳慶的財力投入以及官府的支持,短短二十餘天內,《京報》就發展到三萬份的發行量,每份十文錢,每天三萬份,正好是保本的門檻。
但對陳慶來說,報紙賺不賺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輿論武器,。
馬車在報館門前緩緩停下,陳慶從車廂裡走出,兩邊各有數十名騎兵舉着大盾護衛。
大管事楊天放和主筆管事劉徵迎了出來,楊天放是負責整個報紙的運營,但內容這一塊他不擅長,很巧合的是,原本《京報》主筆管事劉徵就在京兆,開了一家學堂餬口。楊天放找到他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參見郡王!”二人一起躬身行禮。
“兩位辛苦了!”
陳慶跟隨他們進了府宅,這是一座三進住宅改成的報館,前面的下人房變成分發報紙之地,中庭是文案房,相當於編輯部,左右兩個大院子是排字房、校正房和印刷工坊,後宅變成了刻字房和倉庫。
陳慶在前院的貴客堂內坐下,有茶童給他上了茶,他笑問道:“現在有什麼困難沒有?”
楊天放苦笑道:“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人手不足,活字不足,導致印刷數量上不去。”
“爲什麼?”
“道理其實也很簡單,我們每天印刷其實並不止一個活字底版,要不然一個活字底版印三萬份報紙怎麼來得及,唯一的辦法就是做十個活字版,十個人同時印刷,每個人印刷三千份,這個方案其實還是很緊張,最好是一百人同時印刷,每個人印刷三百份,那麼一個時辰就可以完成,這就需要一百個活字底版,然後就需要大量的活字,需要大量的排字匠、刻字匠。”
說到這,楊天放又嘆口氣道:“可人手太多,我們負擔不起。”
陳慶微微笑道:“有辦法解決啊!活字不夠去買,去巴蜀,去江南購買,肯定能買到,至於印刷人手,我不知道你們是怎麼印刷的,帶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