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突襲河套

bookmark

數年前,周軍佔據河套,吳三桂便徵調百姓,建立四個衛所,開發河套之地。

隨着屯軍的開墾,周國在河套獲得上百萬畝良田,而河套也成爲了,周國主要的產糧區域。

清晨,下了一夜的暴雨,終於停歇下來。

天空中雲層變薄變淡,白茫茫霧氣籠罩着草原,地面上積水形成一個個水窪。

這時,馬蹄踩入水窪,泥水四濺,蒙古騎兵呼嘯着從北而來。

前方出現一個村寨,幾百個土房子,整齊的排列着。

騎兵呼嘯着衝進村寨,裡面卻毫無生氣,家家戶戶屋門開着,人卻都已經不在。

科爾沁親王察罕見此,不禁皺起眉頭,“怎麼又是一個空寨!人都哪兒去呢?”

蒙古騎兵奉命繞過歸化城,從北面突襲後套,周國屯墾區域,可是大軍南下,一路過來,卻發現周軍的屯莊,盡然已經空了,沒有人在莊子內,開墾出來的土地,也沒人播種。

“王爺!屋裡落灰,田也慌了,人應該走了幾個月。”一名蒙古將領沉聲道。

在數月之前,洪承疇便下令,河套地區的一部分屯軍向西域轉移。

那時從關中抽調百姓移民西域,容易暴露意圖,引起恐慌,且會遭受關中本地豪族的激烈反對,所以洪承疇便將主意打到了河套屯軍的身上。

河套距離關中甚遠,通信不便,且都是官府的屯軍駐守,調動起來方便,不會引起關中的注意。

因此,從年初開始,洪承疇就秘密從河套抽調屯軍前往西域,而明朝的注意力主要在關內,並沒關注河套,所以不知道屯軍已經被撤走大半。

察罕見此,拔馬道:“繼續向南!”

騎兵繼續向南奔馳,在距離黃河只剩下五十里時,前方終於出現一片密密麻麻的帳篷,一些鄂爾多斯部的蒙古人,正解開羊羣放牧。

察罕見此,心頭大喜,忙抽出彎刀,大聲怒吼道:“給我殺!”

咆哮聲打破了寧靜,蒙古騎兵分成數隊,從四面八方包抄上去。

周軍征服河套地區的蒙古部落後,便拔掉了蒙古部落的牙齒,精銳的蒙古戰士,被編入周軍之中,留下游牧的只剩一羣老弱。

突如其來的變化,驚醒了部落,部落男子紛紛上馬,拿起兵器迎戰,可是他們遠遠不是精銳騎兵的對手,奔馳中被紛紛射落下馬,對衝中被彎刀斬於馬下。

營地中,一頂大帳外,十餘名蒙古人,急忙將一名少年扶上馬,“少酋長快走!”

這時察罕的騎兵,已經衝入營寨,蒙古人猛拍少年馬臀,見戰馬竄出,便急忙拔馬回頭,迎上衝來的敵軍。

嗖嗖幾支利箭射來,正中馬頭,戰馬摔倒,蒙古人也翻滾落地,被察罕的騎兵圍了起來。

片刻之間,營地就被察罕攻陷,習慣被管理的牧民,除了極少數逃離外,剩下的都跪地歸降。

~~~~~

當年周軍征服河套,吳三桂領兵,攻打後套鄂爾多斯部蒙古,而姜襄則偷襲歸化城的土默特蒙古。

戰後,周國朝廷佔據後套,而姜襄則佔據歸化,並將歸化更名雲中,設雲中節度使。

前套和後套,本來互不統屬,各過各的日子,不過一個月前,吳三桂突然下旨,加封姜襄爲晉王,並將河套和河南,賜給了姜襄。

當年關中之戰後,姜襄從一字王,降爲郡王,割據河東,雖說河東依舊稱且爲晉王,明朝這邊爲了離間,也長期稱姜襄爲晉王,河東周軍爲晉軍,但是周國官方畢竟是不承認的。

現在吳三桂纔是周王,封姜襄爲晉王,幾乎就等於平起平坐了。

雖說姜襄知道吳三桂沒安好心,不過是希望晉軍能夠幫助他抵擋明朝的進攻,但是姜襄還是欣然接受了。

畢竟無論是抗擊明朝,還是投降明朝,地盤大點,地位高點,對他來說,都不是一件壞事。

若是明朝給不出姜襄滿意的條約,姜襄與吳三桂站在一邊,共抗強明,能多得些地盤,無疑能夠增加晉軍的實力。

若是決定與明朝談判,坐擁河東、洛陽、河套之地,無疑能增加姜襄的籌碼和本錢。

面對吳三桂的冊封,姜襄只以爲是四川失陷後,吳三桂爲了拉攏他,而做出的妥協,所以欣然接受。

在得到冊封后,姜襄便派遣其兄姜讓進駐洛陽,其弟姜瑄接管後套。

歸化城中,雲中節度使見姜瑄,得到蒙古人突襲後套的消息,大爲震怒。

這些年來,沾明朝和吳三桂的光,原本被視爲洪水猛獸的蒙古人,反過來成了姜家眼中的羔羊。

以前都是蒙古人,不時南下劫掠,近些年來,卻反了過來,換成了明軍、周軍、晉軍沒事就出塞打劫一下蒙古人,搶奪一些牛羊和馬匹回來。

姜瑄駐守歸化,近年來便時常與察哈爾、土謝圖部交戰,而晉軍仗着精良的甲冑,犀利的火槍,可以說勝多敗少,佔了不少便宜。

因此駐守長城之外的晉軍,便逐漸改變了過去依靠長城防守的策略,改爲以攻爲守,主動出擊,讓蒙古人不敢進犯河套地區。

畢竟河套在長城之外,沒有長城庇護,要是蒙古人不時來劫掠一回,那麼無論是種田,還是放牧,都搞不安生。

在晉軍和周軍的主動出擊下,近些年來,蒙古人已經比較老實,不敢主動開戰。

這時,姜瑄聽說漠北蒙古,居然敢襲擊河套,頓時勃然大怒。

就在察罕騎兵四出,攻擊後套之時,歸化城城門大開,三千晉軍鐵騎從城內奔騰而出,馬蹄如雷,塵土飛揚,望後套急進。

蒙古人居然敢主動偷襲,必須打掉他們的氣焰,否則河套地區就不會安寧。

姜瑄領着騎兵疾馳,而就在他離開不久,兩萬明軍騎兵便飛馳而至,乘勢奪取了歸化城。

吳三桂將後套封給姜家後,周軍勢力就退回了關中,所以後套勢力空虛,姜瑄還沒來得及接收後套,並沒有派遣駐軍。

這讓姜瑄內心有些焦急,催動兵馬疾馳五十里,將穿過一面樹林時,忽然傳出一聲號炮,兩側各殺出數千明軍。

(求訂閱,推薦,月票)

第五十一章李成棟被逼反正第604章浙系志願軍第987章女真細作第579章爪哇事變第134章再陷鎮江第452章變相科舉第888章緩兵之計第569章路遇阻攔第748章矛盾激化第651章困局第135章兵臨金陵第695章淮江酒肆第297章清軍潰敗第928章朱明落幕第257章海上破交戰第二十二章大木神射第591章荷蘭人的戰略第622章搜捕浙黨第449章爲國結社第661章返回蘇州第741章聲東擊西第329章荊州戰役第353章湖廣求援第199章開始攻擊第295章三面突進第193章甕城陷落第一百零四章紅毛夷第516章議政王大臣會議第七十七章緊急軍情第196章追至城下第622章搜捕浙黨第354章趙博安二入長江第504章僵持第886章再議攻城第522章政變下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800章騰蛟末路第289章清軍水師覆滅第1101章微服出巡第921章聲振九霄第862章暗流第534章包抄敵後第797章金陵春之陣(完)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951章拓殖地危機第264章夏完淳來島第190章三路突進第351章馬某豈會背叛大清第990章傾族之力第1059章三國同盟第649章甕中之鱉第1018章排槍擊斃第814章靈谷寺之變第842章輸糧換引第498章洪承疇的絕境第1064章被拒絕了第四十章趙銘打游擊尼堪怒興師第822章我是集權派第395章默契不在第790章金陵春之陣(六)第511章暗殺多爾袞第510章焚燬兩陵第671章禍水東引第二十九章救援嘉定第713章山海關第599章進退兩難第141章爆破城牆第584章宣傳造勢第603章出兵呂宋第622章搜捕浙黨第333章多爾袞的憂鬱第359章水師對決第1067章仰光海戰(一)第964章技術積累第768章以進爲退第140章動靜弄大第1064章被拒絕了第614章安撫華僑第424章車營第913章共討國賊第335章準備再戰第521章政變上第1106章國社大會第742章突襲仙霞關第五十二章尼堪被擒第一零七章趕赴行朝第582章踊躍應募第1057章東南亞孤兒第155章趙銘的規劃第182章四明山義軍第491章黃海大戰中第521章政變上第731章移民南洋第1066章突襲東籲第185章重現薩爾滸第352章方士衍慘死第672章襲取漢中第828章我們認捐第952章沒人比我更瞭解中國第249章抵達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