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關中危機

bookmark

五更天,黎明前的黑暗,周國長安城內,萬籟寂靜。

城中只偶爾傳來士卒巡邏的腳步聲,還有打更的梆子聲。

從一個月前開始,吳三桂要撤離關中的意圖,逐漸傳播開來,引得國內人心惶惶。

一些不願意去西域的官員開始另謀出路,關中本地的士紳大族,開始藏匿家財,避免被周國朝廷搜刮過去。

一時間,長安人心動盪,治安逐漸混亂,洪承疇爲了穩定局勢,令加強了長安的警戒,直屬於吳三桂直接指揮的特務,也行動起來,抓捕暗中通明之人。

在政治上一向比較放鬆的周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轉變成了高壓統治。

以往這個時候,長安城中的官員陸續準備起牀上朝,城中商鋪也該開店,小販出們則沿街支攤,熱騰騰的早食已經做了出來。

不過,由於城中壓抑的氣氛,天已經麻麻亮,可城中依舊十分寂靜。

就在這時,遠處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城中的安寧,一隊騎兵從東門進入,沿着朱雀街,一路奔馳到兵部衙門外。

騎兵飛身下馬,匆匆奔上臺階,大聲喊道:“速速稟報,軍情十萬火急。”

衙門前把守的士卒,連忙開門,進去向當值的官員稟報。

一個月前,吳三桂冊封了姜襄和孟喬芳,將與明軍接壤的土地,都封了出去。

現在有姜襄守住河東和洛陽,孟喬芳守着漢中,明軍無論是從東,還是從南,或者從東南來,都有姜襄和孟喬芳在前頂着。

這讓在四川失陷後,就一直失眠的吳三桂,心中稍安,終於能夠安心入睡。

五更天,往常該上朝了,不過近半個月來,吳三桂爲了躲避那些關中籍官員的追問,已經停了早朝。

吳三桂要西逃的消息,在朝中流傳開來,關中籍的官員,不像跟隨吳三桂的關寧系,也不像滿達海等滿清殘餘,他們在關中有家有業,自是不願意去什麼西域。

因此,這些官員一找到機會,就要向吳三桂確認,撤退的消息是否屬實。

吳三桂自然竭力否認,稱撤退是謠言,可是這些人卻還不滿足,恨不得逼迫吳三桂發誓,絕對不放棄關中。

因爲不早朝,吳三桂並未早起,還在惠妃陳圓圓宮內鼾睡。

這時,正睡得香甜的吳三桂,卻被陳圓圓輕輕推醒,“君上!”

吳三桂睜開眼睛,心頭一凜,虎狼之年的女人,確實不好對付,有些招架不住了。

吳三桂正要抖索精神,不能讓愛妃看不起,陳圓圓卻拉拉衣裳,遮住身體,輕聲道:“君上,外面說有緊急軍情稟報!”

吳三桂如釋重負,遂即卻又一驚,從牀上坐起,“緊急軍情!”

他連忙披上外衣,走出寢宮,便見外殿有宦官拜伏於地。

“是明軍攻打洛陽嗎?”吳三桂神情嚴肅,他知道自己在關中的動作,瞞不過趙銘,也收到消息,明軍在開封集結兵力。

趙銘知道自己要撤離,肯定會發起攻擊,不過吳三桂並不慌,明軍要從東面,一路突破虎牢關、洛陽、潼關,至少要小半年的時間,而吳三桂還可以收了秋糧再走。

“回稟君上,不是洛陽的消息,是河套!”宦官將軍報呈上道。

吳三桂一愣,難道是蒙古人襲擊河套?

洪承疇瞞着周國官員,將屯墾河套的屯軍,已經秘密調往西域,而他也將河套封給了姜襄。

周國撤到西域後,無法顧及河套之地,這裡吳三桂已經打算放棄,現在又是姜襄的領地,所以河套被蒙古人偷襲,對吳三桂而言無所謂。

這讓吳三桂有些不快,清晨正是男人精力恢復最好之時,兵部不該拿這種事情,影響他清晨的一場大戰。

吳三桂接過軍報,走到座椅上坐下,便展開觀看。

吳三桂不以爲意的匆匆掃視一遍,目光卻呆住了,整張臉逐漸沉了下來。

這時,陳圓圓披上輕紗走了出來,看見吳三桂的神情,不禁問道:“君上,發生什麼大事呢?”

軍報內容與吳三桂想得完全不同,並非蒙古人襲擾河套,而是明軍聯合蒙古諸部,突然拿下了河套。

這個時候明軍不攻河東,減除關中側翼,不攻洛陽,打開通往關中的通道,爲何去打不相干的河套?

吳三桂皺眉思索,半響,忽然大叫一聲,“不好!趙雜毛要抄寡人後路!”

陳圓圓嚇得花容失色,再次詢問,“君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軍國大事面前,吳三桂拔吊無情,直接推開陳圓圓,便一邊大步往外走,一邊急聲道:“速宣丞相,還有各部尚書、侍郎前往議政點商議大事。”

宮殿外侍衛飛奔而去,吳三桂準備前往,卻發現自己還穿着內衣,於是又回到宮殿,“快給寡人更衣。”

長安城中,不少還在熟睡,或者醒了正在辦事的大員,忽然被下人叫起,聲稱周王召集議事。

十多名重臣得到傳喚,匆匆趕來王宮議政殿,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問着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時,洪承疇走過來,一羣官員連忙上前,給他行禮,“丞相。”

洪承疇擺了擺手,問兵部當值的右侍郎韓朝宣道:“韓侍郎,君上突然召見,有什麼情況?”

昨天晚上韓朝宣當值,而洪承疇在丞相府邸辦公,所以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韓朝宣也有些疑惑,“昨晚送來一封加急軍報,下官按慣例交到宮中,或許與那份軍報有關!”

聽到加急軍報,洪承疇眉頭一挑,沉聲道:“哪裡來的軍報!”

韓朝宣道:“河套!不知君上爲何這麼急着召見。”

在周國,如今戰事也分個等級,東線與明軍對持的河東、洛陽最急,其它則次之,而在韓朝宣看來,河套不在明軍入關的道路上,屬於邊緣之地,應該不算什麼急事。

洪承疇也皺起眉頭,陷入了沉思,半響忽然神情大變,驚呼一聲,“不好!”引得衆人紛紛側目。

這時衆人正要詢問,丞相因何變色,殿外侍衛卻大聲唱道:“君上駕到!”

(求月票,推薦,訂閱,求書單推廣,十一點還有一章)

第453章組建幕府第七十章火頭營一小兵第1047章鳥羽合戰上第1105章準備反擊第315章悶聲發大財第484章隔間對持第841章收編蒙古第249章抵達臺灣第527章驚聞噩耗第807章後院起火第677章擇主而事第1073章比拼基建第915章攘外安內?第596章難以攻克第812章敵在靈谷寺第四十一章伏清軍趙銘識爲宗第351章馬某豈會背叛大清第439章黃宗羲第432章質疑多爾袞的路線第645章滿清細作第769章定國撤軍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940章滎陽合戰上第546章替大帥不值第612章呂宋海戰中第689章聯絡江北第498章洪承疇的絕境第204章震動江浙第969章佔據葉爾羌第十六章趙銘把妹第八十九章困敵金牛嶺第431章有意撤軍第127章剎住降清之風第287章閩江口大海戰中第144章祭拜孝陵第678章風起遼東第368章清軍撤軍第832章都來了第423章常州告急第806章反漢同盟第795章金陵春之陣十一第168章荷蘭艦隊第228章誰急打誰第1091章讓大明再次偉大第153章崇明種田下第352章方士衍慘死第1012章金蟬脫殼第884章朱由榔的痛苦生活第二十五章渾水摸魚第469章空間換時間第909章展示實力第162章有海盜第272章爭奪福建第862章暗流第516章議政王大臣會議第683章半渡而擊第1085章三步一回頭第316章雞籠明西條約第894章滿清絕境第676章就這家了第120章趙銘的家底第636章鎮江會師第963章王鐸效應第1047章鳥羽合戰上第五十六章暗度陳倉第318章臺灣新政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645章滿清細作第十一章趙日天第826章淮南礦脈第468章復仇者聯盟第378章重組東林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734章建藩東洲第922章內應暴露第340章兵臨寧波第397章戰火再起第410章堵胤錫兵變第848章停牌第943章廣武之圍第630章一觸即發第1006章關中危機第943章廣武之圍第一零七章趕赴行朝第877章例行招降第四十五章李元胤太湖獻策第762章大帥穩住第127章剎住降清之風第694章刺殺阿濟格第1000章軍情司在行動第1105章準備反擊第1057章東南亞孤兒第九十三章回援江防第213章兄弟們是誰的兵第252章打上門來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876章又吹一遍江北之戰第368章清軍撤軍第767章討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