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臣亦天下之主也

bookmark

趙銘走進亭子,亭子由漆着朱漆的柱子撐着,上面是翹起的飛檐,下面是矮桌和地毯。

幾人如古人般席地而坐,黃宗羲見趙銘過來,連忙給趙銘挪了個坐。

“諸位在談論什麼?”趙銘坐下來微微笑道。

錢謙益道:“自是這陽澄湖,秋雨淅淅瀝瀝的美景!”

趙銘讚歎道:“木齋公好興致啊!趙某人便沒這份雅興!”

錢謙益笑道:“國公還在擔心朝廷那邊的反應?”

趙銘搖搖頭,“我擔心的是君心!若只是朝中有幾位臣公,與本帥過不去,皇帝能夠中立公允,本帥與他們鬥便是。可若是君心偏頗,皇帝偏向一邊,要對付本帥,那本帥怎麼鬥?”

錢謙益、黃宗羲等人聞趙銘之語,不禁紛紛將酒杯放下。

趙銘之言的意思,皇帝作爲天子有斷天下事之權,在對待下面人時,應該是秉持公平和正義,甚至不能有多少情感,如此他與何騰蛟鬥,便還有個勝負可言,可是如果皇帝偏向一方,無條件的信任一方,那趙銘無論做什麼都是輸了。

這點東林黨人是比較有感觸的,當年魏忠賢掌權,便是皇帝沒有擔起皇帝的責任,沒有公心,出於個人情感和私慾,寵幸魏忠賢,事事聽信魏忠賢,而東林黨無論做什麼,出於何種目的,都因爲作爲裁判的天子,不能保持公正,不顧道義和是非,偏向魏忠賢,使東林在鬥爭中,毫無勝算可言,讓東林黨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錢謙益沉聲道:“天子傳子,而子不皆賢!若天子聖明,則國朝政治清明,然歷朝歷代,聖明之君少,昏聵平庸之君衆。爲天子,理應大公無私,斷天下之事,爲萬民之主,然人有私,天子亦有私,有私則無公,賢君克己奉公,昏君寵幸小人,以便私慾,使天下失公,必受其害!”

甲申國變,南京失陷後,便註定着東林黨不可能重新出現在明朝的政治舞臺之上。

因爲明朝的皇帝,回想起崇禎朝和弘光朝,特別是弘光朝,東林黨製造南渡三案,打擊弘光帝的合法性,又勾結左鎮東叛,顛覆弘光帝統治的行爲,會讓以後的明朝皇帝,都提起警惕,不可能會容忍東林黨再出現在朝廷中。

因此錢謙益和東林黨人,都進行了一定的反思,當然這個反思主要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在反思明朝皇帝和朝廷的制度上。

每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暴露出許多問題,社會需要變革時,必然會興起各種思想,來提出改革社會,調節矛盾的各種社會解決方案。

如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各家之所以興起,就是因爲長期的征戰,使得百姓對社會和時局不滿,所以纔有法家、墨家、道家、儒家出來,提出解決方案。

清末民國時,也有立憲、改良、革命等各種思想出來,而這些思想的目的,都是改革中國社會,結束眼下的現狀。

晚明同樣也處於一個,特殊的時期,江南商業已然高度發達,需要突破變革,北面又還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土地兼併嚴重,各種矛盾凸顯。

晚明時期的士人們,思想也開始活躍起來,新的學說,開始衝擊着傳統的家天下,君爲臣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綱常。

“天子之子不皆賢!若是皇帝不聖明,怎麼辦呢?”趙銘問道。

一旁的黃宗羲開口道:“餘以爲,明之無善政,自皇帝罷免丞相始也。古者君之待臣,臣拜,君必答拜,彼此平等,君臣共治,而無丞相之令,君之旨難發。現今除丞相,無人再與天子匹敵,使得君主奴視臣僚,獨斷專行,爲所欲爲。方纔牧齋公言,天子傳子,然天子之子不皆賢,一子不賢,便是天下子民無窮之災難。餘以爲,此制便是不全,天下之事,不可寄託於君賢,當設宰相補救,使君不賢時,有相賢。天子之子,定數也,不能變,亦不能保其賢,然宰相不傳子可選賢,天子不能盡時,宰相扶之,便能維持朝廷運轉,限制皇帝爲所欲爲。”

趙銘打量了黃宗羲一眼,這位明朝末年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已經萌生其制衡皇權的想法,不過顯然,他的思想還未成熟。

他能有此種想法,估計與早年遭遇有關,因爲當年表面上是魏忠賢霍亂朝綱,冤殺他的父親黃尊素,還有諸多東林黨人,本質上卻是皇帝的縱容,所以他才逐漸萌生了這些想法。

趙銘聽完他的話,臉上掛着笑意,黃宗羲不禁皺眉道:“國公以爲餘之言不妥!”

趙銘擺了擺手,站起身來,轉身面向秋雨瀝瀝的湖面,沉聲道:“黃先生之言,本帥深以爲然,但是本帥以爲還不夠徹底。自古亡國多出七因,其一女寵,其二閹豎,其三強藩,其四悍夷,其五外戚,其六朋黨,其七流賊。七因之中,女寵、外戚、閹豎三者,直接因君而起,強藩、悍夷、朋黨、流賊,乃因治國不利,君主平庸無能。由此觀之,本帥以爲,君爲天下一害也!”

黃宗羲、錢謙益都一下愣住了,他們思想上並未完全擺脫忠君思想的束縛,想到還是君不賢,以賢相輔之,本質上,還是君爲主,臣爲輔的思想,認爲天下是皇帝家的,臣子之是幫忙。

趙銘說君爲天下之害,等於將君徹底否定,雖說這種思想,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萌芽,但畢竟只是小範圍傳播,他們聽趙銘說出來,還是比較震驚,就連遠處蒸螃蟹的柳如是也將目光投來。

趙銘掃視幾人一眼,繼續闡述道:“古人立君,本意是使天下受其利,君主要抑私利、興公利,然而後來之君,卻反其道而行之,限制百姓之私,視百姓之業爲己有,視天下爲私產,傳之子孫,享受無窮,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以我之大私,爲天下之大公。天下立君之原意,爲治天下也,而今立君,天下卻反不能治。是以歷代以來,雖有能臣輔君而興,天下卻不能長治,終究從君而亡。思其根本緣由,便是輔佐之君,已然背其原意,逃出君賢則興,君庸則亡的怪圈,而輔佐之臣,未認清臣者並非君之僕,非天下之客,亦是天下之主也!”

臣亦爲天下之主,這一句話,震得錢謙益、黃宗羲腦袋嗡嗡作響,一時間呆坐不語。

這時柳如是見此,卻端着蒸好的螃蟹過來,放在桌案上,笑道:“諸位先吃蟹!”

(感謝大家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615章南京消息第511章暗殺多爾袞第791章金陵春之陣(七)第一零九章朱聿鍵的困境第935章突襲敵營第323章倭國風情第261章擊潰西班牙中第八十五章防線缺口第434章內憂外患第591章荷蘭人的戰略第十三章委以重任第511章暗殺多爾袞第985章抵達瀋陽第1064章被拒絕了第六十一章逃出生天第514章科爾沁出兵第784章安慶陷落第180章浙江反攻第457章海峽遭遇第145章風氣湖廣第781章李成棟又叛變了第137章浙東失陷第339章出兵響應第171章挾持黃斌卿第690章殿下太天真了第371章花錢買路第1092章三十步齊射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174章金塘島大海戰第1001章誰都可以第1081章艱難的抉擇第711章河北大戰第855章長安使團第1011章預設戰場第921章聲振九霄第125章夜佔崇明第271章清軍入關第114章惡人先告狀第681章死裡逃生第九十四章富陽城陷第136章剮田雄第九十一章殲滅李率泰第353章湖廣求援第642章何騰蛟慌了第654章接受條件第203章博洛慘死第四十四章胡爲宗島上授藝第四十一章伏清軍趙銘識爲宗第163章劫了船泥巴第六十五章舟山羣島第275章軍火生意第555章出賣趙銘第899章雲集南京第989章請喝茶第十八章閻應元守城第815章進殿逼宮第282章連江會戰第562章南北議和第530章籌劃伐周第1052章大明菜菜子第610章教化四夷第638章兵貴神速第610章教化四夷第906章周國出兵第208章小六部第485章上屋抽梯第879章攻城作業第148章忠貞營復楚第727章整兵備戰第674章孫可望兵敗第189章斬殺清使第198章缺少人才第438章要餉二百萬第122章海洋理念第1029章拒絕條約第814章靈谷寺之變第891章再次攻城第879章攻城作業第1036章逆城市化第252章打上門來第450章聖旨到來第269章溫州會晤第751章西清危機第433章信心崩潰第488章兵力旅順第414章生死激戰第940章滎陽合戰上第324章收購生絲第357章二十四磅重炮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432章質疑多爾袞的路線第213章兄弟們是誰的兵第998章我要攤牌了第650章招降李過第798章南京解圍第237章游擊戰第877章例行招降第883章欲擒故縱第339章出兵響應第474章前鋒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