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阿芙聞言陷入沉思。

“我聽說過,他們是中原的世家大族,很多人在朝中當官。”程三五大大咧咧道:“那些達官貴人都希望能迎娶崔氏女,好穩固自己的仕途地位。”

“安平縣就是博陵崔氏的祖地,北朝之時,崔氏子弟大多自稱博陵安平人。”長青言道:“雖然如今崔氏各房開枝散葉,但在安平縣一帶仍有深厚根基,可以向他們借取糧食。”

“那就去唄。”程三五直說:“把糧食借來分給流民,然後讓那羣和尚跟我們走,到時候怎麼處置都行了。”

衆人望向阿芙,等她決斷。

“先別提借糧之事。”阿芙話鋒一轉,盯着長青問道:“你可曾見到淨光天女?她神通如何?”

“頗爲高明。”長青補充一句:“比我厲害。”

程三五笑道:“難得見你主動誇別人,可別被是妖尼姑嚇到了啊。”

“我沒有說笑。”長青嚴肅起來:“你們剛纔應該看見他們施展神通的情形了,雨雲籠罩地界將近方圓十里。而且淨光天女他們是召遣法界娜迦衆,勾招水氣、行雲布雨,這等法力不容小覷。”

程三五聽得稀裡糊塗:“這是什麼意思?”

長青只好解釋說:“道門祈雨,不會憑空施法,而是要選擇在江河水岸、洞淵潭池附近築起法壇,然後投鐵符金龍入水,並誦咒召遣城隍社令,協力行雲布雨。此舉實際上就是從別處借水,化爲雲雨而降。”

“我聽懂了,妖尼姑他們在旱地做法,那雨水也是從別處挪來的,對不對?”程三五一拍手掌。

“娜迦衆乃法界鬼神,能夠憑自身屬氣稟賦,直接勾招方圓天地間的水氣,爲其所用。”長青有些憤慨:“可是河北各州早已連月大旱,如此強行勾招水氣,只會徒增旱情,就算化雨灑落,也無濟於事。”

“聽你這話,怎麼感覺這妖尼姑不像是來消災的,反倒是來降災的?”程三五問道。

長青表情複雜,內心斟酌一番才說道:“其實我覺得,淨光天女未必是有意作惡,他們的作爲近似苦行修法,那些流民受其染化,從而自願追隨。”

阿芙不屑道:“早早被釋迦捨棄的外道法門,他們卻當成了寶,果真蠢輩。”

“可苦修所得神通法力卻當不得假。”長青則說:“我剛纔看得分明,淨光天女身旁確有鬼神護持,威德甚著,哪怕只對付她一人也不容易。如果不能將僧團孤立起來,貿然抓人,那些受飢百姓恐怕會立刻一擁而上。”

“不過是一羣受飢流民,如果實在麻煩,那就讓本地衙役將其驅散。”阿芙並不在意。

長青聞言當即反對:“本地官吏不能指望,他們對待受飢百姓,完全是敷衍應事,怎麼可能會冒險驅散流民?”

“要是都像你這樣瞻前顧後,那還怎麼做事?”阿芙甚是不滿。

“因此纔要從博陵崔氏借調糧食,這樣才能名正言順從僧團身旁將流民帶走安頓。”長青言道:“等安頓好受災百姓,你們便能以擅自做法祈雨的名義,將淨光天女單獨帶走查問。屆時她若有反抗,你們反而師出有名了!”

阿芙聽到這番話,表情變得微妙起來,她發現長青這個小娃娃雖然滿肚子迂腐之理,可並非完全不知變通。

“我覺得這個法子不錯。”程三五在一旁附和道:“這些世家大族肯定藏着一大堆糧食財帛,也該讓他們吐出來了。”

“此事最好找上本地的安平縣令。”長青又說:“博陵崔氏在這一帶可謂樹大根深,你們內侍省固然能仗着權勢強壓,但糧食調度、賑給災民,還是要安平縣令出人出力。”

“可以,我們現在就去找安平縣令。”阿芙沉思片刻,然後朝左右吩咐道:“去聯絡強圉君,繼續緊盯淨光天女的動向。”

謀劃已定,內侍省衆人立刻動作起來。

……

當張縣令回到縣衙,剛剛準備洗漱用膳,就有婢僕前來報知內侍省來人,嚇得他趕緊外出相迎。

“下官來遲,不知上使有何吩咐?”張縣令看見長青也在其中,心中暗道流年不幸,自己區區一介縣令,何德何能竟然招惹來這麼一羣大人物夜裡登門。

“張縣令,想必你也清楚,我們就是爲淨光天女而來。”阿芙直截了當:“這羣僧衆假借神通、蠱惑百姓、糾集流民,心存不軌,朝廷要將其捉拿審問。不過他們與流民混雜一同,強行抓捕恐怕會滋生動亂,眼下首要是分化流民、妥善安置。”

“是、是。”張縣令嘴上連連稱是,心中卻叫苦不迭,他治下的安平縣今年遭災嚴重,只盼這幫流民能儘早離開本地,去禍害別的州縣,卻沒想到內侍省的大人物一句話就要他安頓流民,絲毫不體恤他們這些州縣官的苦處。

“我知道你們存糧不足,難以救濟。”阿芙繼續說:“聽說博陵崔氏在本地有一大房支,想來此等高門大族積存豐厚,爲何不向他們借取?”

張縣令見有機可乘,趕緊大吐苦水:“不瞞上使,下官早就去求過了!本地崔氏當屬那崔鐸一家爲首,他早年間曾在朝中任禮部侍郎,後來致仕還鄉,聲望甚隆,前來登門求學、獻詩干謁的士人絡繹不絕。這崔鐸仗着朝野人望,自恃高門閥閱,一向不將下官放在眼裡。時常勾結本地的崔氏鄉人,抗拒繳納賦稅。”

這番話添油加醋不少,博陵崔氏在本地固然根基深厚,可鄉里大多隻是尋常民戶,哪怕同樣姓崔,也不可能全部在博陵崔氏安平房支的庇護下。

實際上,到了每年官府派人下鄉徵繳,安平房支的人也會出面幫忙召集鄉黨族親。

縣衙在本地庶務本就十分仰賴崔氏,因此崔鐸不肯出面借糧,張縣令其實一點辦法也沒有。

不過眼下內侍省來人,他反而看到一絲希望,可以藉助這幫兇名在外的大人物,壓一壓本地崔氏的氣焰,日後自己治理本地也能省些麻煩,反正招惹仇怨的不是張縣令本人。

“你覺得本地崔氏能夠拿出足夠糧食,讓這數千流民度過災年麼?”長青主動問道。

“想來……不成問題。”張縣令謹慎言道:“就是崔氏未必肯借。”

“你負責安排人手轉運糧食、分派災民就是。”阿芙並不在意:“博陵崔氏那邊我們會親自出面。”

“下官遵命。”

……

“父親,不好了!”

剛剛練完清晨的修養功課,崔鐸拿起一卷河南名士註釋的《毛詩訓詁》,低淺吟詠,長子崔漪便匆匆跑來書房。

“爲何大呼小叫?”崔鐸眉頭一皺:“早就說過,遇大事方見修養功夫。這般慌亂失措,可見你平日用功不夠。”

“父親教誨的是。”崔漪趕緊拱手揖拜,收拾心緒。

博陵崔氏傳承多年,絕非是那等毫無底蘊的鄉野財主,他們精研儒學,家風整密,小到行走坐臥、飲食起居,都有規矩講究,尤其是待人接物,要求安辭定色、莫生躁亂。

“說吧,發生何事?”崔鐸見長子平復心緒,方纔不疾不徐地開口。

“那位張縣令又來了,而且還有內侍省的人。”崔漪答道。

“內侍省?”崔鐸微微一頓,旁人聞聽內侍省之名便大驚失色,他卻未見異樣之態,只是涵養極佳地放好書卷,來到書房門前,擡眼掃望,問道:“他們可有說是因何事前來?”

“還是爲借糧。”崔漪說。

“哪裡有爲了借糧就請來內侍省的?”崔鐸輕拂衣袖:“定然另有緣由。”

崔漪言道:“不如我再去探問一番?”

“不必,爲父親自一會,倒要看看這兇名遠播的內侍省,到底是何方神聖!”

崔鐸毫無懼色,稍稍整理衣冠,徑直來到待客前廳。

然而除了張縣令與另外一名身穿雲紋襴袍的弱冠男子尚且端莊穩重,其餘幾人皆是一副散漫之態。

尤其讓崔鐸難以容忍的是,一名碧瞳胡姬竟堂而皇之居於上首席位,擡眼望向自己的目光,帶有幾分譏嘲輕蔑,可謂無禮至極。

“這是哪家的婢僕?竟如此無禮。”崔鐸朗聲發問,聲音洪亮、清韻不俗,顯然也有內修功夫在身。

然而此言一出,對面衆人幾乎個個變色,張縣令更是嚇得連連擺手示意。

畢竟胡人女子在大夏,幾乎都屬賤籍,她們或是大戶人家的奴婢,或是在酒肆待客的娼妓。這些身份在博陵崔氏此等士族楷模眼中,卑賤非常,高居上座實在大違禮法。

“牛啊!”程三五一拍大腿,對阿芙言道:“頭一回有人說你是哪家婢僕,要不你就說是老程家的?”

阿芙笑眯眯望向程三五,語氣嬌柔:“程郎君好狠的心啊,我不是被你五百貫賣給天香閣了麼?”

“還有這事?”程三五想了想,然後說:“對哦,上回在長安,天香閣的人還找我麻煩呢!”

看着二人在眼前一唱一和、故意糾扯,崔鐸便覺他們放浪形骸、全無禮教,喝阻道:“這便是內侍省的行止?你等身爲聖人近臣,不思檢束言辭、整肅威儀,如此卑鄙猥瑣,毫無廉恥,有損聖譽!”

聽到這話,程三五扭過頭來連連眨眼,有些發懵地說:“哇,你這一上來就給我們扣這麼大的罪名,真不愧是讀書人,不用刀、不用劍,張嘴就能殺人啊。”

“如你等這般卑劣之徒,憑恃威權,侵凌清正之士,可見內侍省已有濁亂朝野之兆!”崔鐸拂袖冷喝。

程三五詢問起阿芙:“喂,這傢伙算不算辱罵內侍省?能不能抓起來打板子?”

沒有接程三五的說笑,阿芙望向崔鐸:“崔侍郎,我們此次前來是爲借調糧食,賑給災民,希望你能不吝施捨。”

“老夫並無多餘糧食可以出借。”崔鐸正襟危坐,他感應到那名碧瞳胡姬散發出一股非同尋常的氣息,猜測她定是內侍省招聚的鷹犬爪牙。

可越是清楚,崔鐸心中則越是不快。聖人以近侍之臣監察天下,本就說明聖人不信任百官公卿。

而崔鐸這些年致仕在家,更是屢屢聽聞內侍省在各處興起牢獄之災,以抓捕逆黨餘孽的名義,讓許多清正耿直之士遭受迫害,百僚爲之戰慄。

內侍省這幫鷹犬爪牙氣焰之囂張,讓久讀史書的崔鐸心中不安。

這份不安並非因爲他的宗親昔年曾攀附鎮國公主,而是聖人不再以正道治國,此恐禍及天下。

再想到陸衍爲相有年,搜刮聚斂不見稍緩。今年河北大旱按說災情不算太廣,可百姓家中存糧匱乏,只能逃荒就食,足見形勢傾危。

至於說內侍省前來借糧,這種荒唐舉措斷不可信,在此背後,定然是有險惡用心!

阿芙知曉這個崔鐸看不起自己,也懶得多話,望向長青,示意由他開口。

長青微微點頭,起身拱手:“崔侍郎,晚輩乃嵩嶽伏藏宮弟子,道號長青。不知是否還記得家師五年前託人送去的《易統驗玄圖》?”

崔鐸聞言擡眼,打量長青幾眼,見他文質兼備,確有幾分不俗氣度,稍作思量後說道:“你是達觀真人之徒?鵷鶵與鴟鴞雜處,可惜了。”

長青不得不佩服,這位崔侍郎一開口便是道經中的典故,也是在勸告他要遠離內侍省衆人。

“讓崔侍郎見笑了。”長青言道:“今番晚輩是奉旨前來河北做法祈雨、安定民心,恰好與內侍省同行而至。此外,聖人心懷河北百姓,命宣撫使開倉賑給,並讓有餘力的州縣收容就食災民。

“只不過安平縣眼下有一支流民,數日內即將斷糧,卻來不及趕往糧食富足的州縣。晚輩實出無奈,這才登門求請崔侍郎。聽說博陵崔氏以安平一地發跡興旺,非是仰仗兼併侵吞,正是靠救護鄉黨鄰人。”

崔鐸沒有反駁,神色較之先前舒緩不少。長青見狀繼續勸導:“常人乍見孺子入井,皆生惻隱之心而救之,並非要譽於鄉黨朋友,亦非惡其聲而爲。君子心懷天下,不分南北東西,豈可視百姓流離失所而無所作爲,自守清靜?”

第23章 虛空內噬第168章 神人威立第220章 小心用計第190章 似君非君(修改重發)第161章 雲飛山動第162章 萬變無定第188章 花開人間第136章 沐芬浴芳第115章 黑羊夜奔第325章 白雲輕舉第113章 夜聞鬼唱第133章 岱輿罡風第250章 災主問魔第25章 黃鐘不振第340章 靜觀其變第215章 人心難測第248章 轉機何在第161章 雲飛山動第284章 升龍出淵第149章 博陵崔氏第344章 百竅納真第64章 尋劍鳳來第220章 小心用計第328章 長安不安第2章 屍鷲揚翼第167章 九淵升龍第25章 黃鐘不振第108章 喋血樓間第213章 積怨已深第337章 饕餮之禍第331章 吞龍食氣第79章 喰生血輪第112章 地涌甘泉第185章 龍氣所鍾第8章 火下影藏第13章 威德光明第122章 如獸死鬥第56章 本爲一體第207章 故人重逢第15章 星移斗轉第308章 蓄勢有備第204章 府藏何去第344章 百竅納真第157章 雨夜血劫第204章 府藏何去第30章 生死由我第44章 抒懷直見第190章 似君非君(修改重發)第245章 爲人當僞第171章 亂象止息第307章 炎風刀會第270章 天地有道第230章 魔障難破第88章 詩酒招仙第196章 水陸聚財第222章 赤手屠龍第290章 依鋒殺生第150章 農爲本務第146章 獻法求存第259章 兇刀再臨第170章 捨得與否第351章 超凡入聖第46章 衆觀比武第313章 歷盡劫波第62章 夢中得劍第80章 第80張 雪夜妖氛第121章 六甲衛道第32章 諸法隨心第58章 脈象九淵第207章 故人重逢第360章 最後一決第24章 一罡萬化第196章 水陸聚財第244章 赤蛟難升第105章 罪名何歸第294章 死期已近第39章 拂世之鋒第313章 歷盡劫波第59章 與佛有緣第177章 魂兮歸來第133章 岱輿罡風第212章 有心縱亂第126章 刀藏真意第349章 共扶世道第257章 入道無回第240章 刀光劍影第79章 喰生血輪第154章 內生九蟲第131章 機心險惡第167章 九淵升龍第75章 用功不輟第301章 剝盡凡濁第70章 富貴還鄉第88章 詩酒招仙第68章 下駟處弱第84章 積功揚名第10章 茫茫沙海第351章 超凡入聖第217章 湖水盪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