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

bookmark

“報,稟告少將軍,龐德正在北門城外求見。”

“龐德來了?”聞言,關平面色陡然一喜,喃喃道:“計劃成功了。”

隨着守城軍卒稟告,關平此時懸着的一顆心也放了下來。

放走龐德,關平最擔心的莫過於他與曹營諸將撇清了懷疑,重回帳下。

旋即,關平面露大喜,高聲道:“走,吾親自前去迎接他!”

此刻,他要表現出重視龐德的舉動,讓他知曉曹營並未有多看重他,但是來到漢營就不一樣。

至少我關平是很看重你的!

北門。

“開城門,讓龐令明入城!”

迅速抵達城門以後,關平揮手下令着。

由於戰事還未結束,雖然荊州軍收復了襄陽城,關平也依舊四門緊閉,不准許民衆隨意進出,以防混入奸細。

“咯吱,咯吱!”

城門已開,關平親自跨步出城,扶着龐德臂膀,輕聲道:“龐將軍,回來就好,就好。”

“大漢永遠向你敞開大門!”

話音落下,關平遂拍拍龐德後背,並未多言,也未譏諷。

這一刻,龐德心底不由生出一絲莫名的感懷。

想了想,龐德不由咬咬牙,放下掌中大刀,忽然拱手,表態着:“少將軍,龐德願歸順大漢,爲興復漢室出一份力。”

“希望日後能追隨少將軍左右,一同征戰沙場,建功立業。”

龐德是西涼勇士,做事喜歡直來直去,雖然他感覺拂不開顏面,但思緒片刻,還是拱手鄭重道。

“好,有龐將軍的相助,我大漢亦是如虎添翼也!”

頓了頓,關平郎聲道:“諸位將士,龐將軍勇武兼備,就算本將與之相比,亦有所不如!”

“如今龐將軍既然願意歸順我軍,爲興復漢室建功,我大漢自然不能虧待忠義之士。”

“故,龐德聽令,本將暫代父帥命你爲千人督,統屬千人。”

關羽持節都督荊州,關平代替其父封賞,只要他不介意,這一切封賜便無任何問題。

聞言,從旁龐德楞神,言語間忽然緊促起來,說着:“這………”

“令明將軍,不必拘謹,本將承諾過,我大漢唯纔是舉,你既是相信我,吾自然要給你好處。”

“而且,你的武勇冠絕三軍,實力超羣,我覺得你能勝任,亦能服衆!”

話音落下,關平陡然轉身,面向周遭守城軍卒,高喝着:“諸位將士,龐將軍的武勇你等可能比?”

“本將以他爲千人督,你等可服?”

此時,既然話已說到這個份上,諸衆自然不可能在違逆,紛紛表示服從。

其次,他們也的確不敢小覷龐德的勇武,當初樊城對壘時,龐德接連挑戰,武勇強於關平,稍弱於關羽。

如今,龐德既然願意歸順漢軍,統屬他們,他們自然並無怨言。

其實,對於兵卒而言,他們反而希望跟隨武勇強悍的將領,唯有跟着這樣的將官,才能拼死殺敵立功。

如此,立功的機會也就更多!

曹營諸將中,張遼,徐晃等衆皆是降將之身歸順,可如今依然是深居要職。

所以,對於兵卒來說,誰統屬他們並不太重要,只要能帶領他們打勝仗,立下戰功,便是王道。

聞言,龐德此刻內心真的是羣情激奮,頗有一種熱血沸騰的舉動。

“吾龐德願爲大漢效死,願追隨少將軍。”

激動之餘,龐德亦是高聲大喝,拱手錶態。

旋即,關平將龐德迎入城中安頓好,才向郡府返回。

回到府中,關平坐回主位,欣喜的托腮着,以意念感受着腦海裡的古書。

就在剛纔接見龐德時,他卻是感受着,古書又亮了。

古書亮,便代表又有計謀激活了!

此時,關平懷着興奮之心,忐忑的用意念翻開古書第二頁。

“這一次不知道又會解鎖何計策?”

對於《三十六計》的計策,其實對他的幫助也不小,雖然大多數情況需要自己設計引導,可最終決定關鍵一擊的,還是計策的威力。

就如此次破襄陽來說,雖然關平事先設了很多計策讓曹軍士卒軍心崩潰,可如若不是“隔岸觀火”計略發動。

想要青州兵與江漢兵卒互相火併,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翻開古書第二頁,上面依舊是密密麻麻布滿文字,爲:恭喜主人設計成功迷惑曹軍,使曹軍士卒軍心崩潰,讓曹營諸將完全猜忌龐德,故此,達成“瞞天過海”的條件。

故,解鎖古書第二條計策,瞞天過海。

正文: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

解釋:防備周密,往往容易導致思想麻痹,意志鬆懈;常見的事情就不會產生疑惑(以致喪失警惕)。秘謀就隱藏在公開的行動之中,並不是與公開行動相對立的。最公開的行動當中往往隱藏着最秘密的計謀。

技能介紹:當此計發動時,主人在設計密謀計謀時,將會使指定的敵方將領判斷力下降,對真正的意圖會有錯誤的判斷,從而導致誤失良機。

(注:此計策發動以後的持續時間,將根據戰場實際情況而定。)

“瞞天過海?”

想了想,關平喃喃道:“怎麼激活的全都是陰謀詭計啊,這是要把我變成老陰比的感覺?”

“我堂堂的關羽長子,武勇絕倫,日後卻是要密謀詭計,陷害敵衆。”

不過,雖然關平嘴裡振振有詞,可神色上卻極爲欣喜,顯然激活瞞天過海,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隨着激活計略暫告一段落,關平思緒萬千,喃喃唸叨着:“如今龐德已經歸順了,那北上之事,也是時候該提上日程了。”

“如今已經是臨近九月,按照史書記載,曹操與孫權達成一致協議是在十月以後,這也就是說最多不過兩月,江東必定會出兵襲擊後方。”

算了算時日,關平徐徐思索着。

自從當日黃承彥獻策以後,關平便一直在苦思北上的策略,可想來想去,他發現,要想自己父親打消攻取樊城的計劃,退回南岸,隔江據守。

真的只有擴大戰局,讓曹魏全線向襄樊靠攏,以強大的實力逼迫其父撤離。

關平知曉,其父只是自信心膨脹,並不是傻,只要讓他感受到真正的威脅,那他也是必須要撤兵的。

不僅如此,關平還想通了,領軍北上,還另有打算!

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三百五十六章 神威天將軍(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三百八十章 我回來了,驚不驚喜?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五十五章 夏侯楙,顫抖吧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位名將?第三百零五章 功名馬上取第一百零五章 子債父償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二百零六章 分設州郡第三百四十九章 戲要做足,演戲才逼真第四十四章 匯合第兩百五十六章 寇巴丘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戰而退第四百六十六章 令吳人聞風喪膽第三百五十六章 神威天將軍(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戰定乾坤第四百零六章 石陽反擊戰第一百十九章 以城換子(第三更)第一百二十九章 校刀手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擊第三十八章 鄧艾抵比陽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擊戰法初逞威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路伐蜀第三百五十四章 神威天將軍(上)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蒙的打算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四百一十三章 遺策定關中第兩百零一章 震懾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之變第三百九十八章 匆匆三年第一百十三章 臨機一策第二百七十三章 龐德犯事了第五十二章 不合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二百十二章 撫蠻之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見招拆招第三百四十八章 吾破十餘萬羌寇如探囊取物爾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七十四章 過境第三百九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十四章 荊州變故(一)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兄弟情深第四十二章 陳羣的無奈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校刀手第二百十一章 痛苦中死去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二百三十四章 見招拆招第四百八十六章 漢室再興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二百九十章 培養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軍第二十一章 荊襄名士第六十五章 夏侯尚第四十章 “自信”的夏侯楙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二百二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三百零三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輿論導向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八章 陣前談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遷都第兩百五十五章 士家覆滅第一百七十六章 奮威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三百二十六章 孟起,敢戰否?第四百二十二章 會戰開始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六十四章 解夢第三百四十九章 戲要做足,演戲才逼真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戰而退第一百九十五章 以鬥爭求和平第四章 軍令狀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