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

杭州一戶大宅邸的廳堂之內,一個面色凝重的老者正在和一箇中年人交談。

“釐定田畝,他真的要釐定田畝?”

“不會有錯,公文上加蓋了兩浙路轉運司和杭州知州雙重官印。看這個樣子,那位高相公是要動真格的了!”

““哼,江南雖然不是京畿,但是士紳卻絕不比京畿少,子弟更是都有蔭補在身。即便官職小,但也好歹是官宦世家,他即便是在聖駕前寵眷再好,總不成還能夠違背太祖的成例,對我等課以重稅不成?”

“可是靳老不要忘了,官宦之家不用繳稅納糧固然不假,但是,因進納而授予的官職卻不在此例。朝廷先前是有明例的,又有進納法,詔以進納得官者不得爲親民官,不得與常職一般入磨勘,但是,這麼多年下來,用各種手段得到實職差遣的又何止一兩人?你我又哪裡敢說,底下的小輩和遠支族人就沒有一個出格的?還有,按照律例,我們的田產也是有限的,可一旦清查下來,那麼……”

老者終於坐不住了,霍地站了起來,臉上露出了深重的憂容。大宋一朝向來厚重士大夫,但是,科舉這條路並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走的,數十年寒窗苦讀,也不見得能夠一朝金榜題名,所以,家裡若是殷實的往往會進納軍糧換來勳級以及官職,江南雖然不比河東河北進納補官的普遍,但這樣的情況依舊不少。

一石激起千層浪,高俅自己也知道這道榜文一下,周邊府縣必定是爲之譁然,但是,他卻不得不如此。大宋根深蒂固的官紳基礎他是不會去動的,否則,例如李綱這樣的官宦後人,例如趙鼎這樣的新進士大夫也不會站在自己這一邊。而一旦出了紕漏,就是遠在京城的趙佶也保不住自己。他要動的,首先就是那些進納補官的富民豪紳,然後纔是那些有不法行爲地士大夫。

大宋有律例,但凡進納補官者,文職不得過從八品承直郎,而且須與百姓一同納糧,然而。自從神宗哲宗之後,法度逐漸敗壞,多有富民設法鑽營,從而免於繳納賦稅的。這些人往往被正牌士大夫所不容,在城鄉之間往往又自恃財力官職而欺壓良善,所以這些人是頭一等該治的。一番整治下來,他也可以暫且看看以田畝代替丁口釐稅是否可行。

榜文貼出數日之後,他便又下了札子,一下子委了昌化、於潛、新城、富陽、餘杭、錢塘、鹽官等杭州七縣的縣尉。而三日之後,吏部的正式文書便到了杭州。正式確認了此事。這還不算完。七縣縣令同時得令調任他處,一時間,縣衙之內雞飛狗跳。就是往日縣官風水流轉,我自巋然不動的吏員也頗有些亂了手腳。

包括趙鼎在內的七個進士一上任,並沒有如大多數人料想的那樣整飭縣衙。大宋冗官多半兼領着豐厚地俸祿,但是,真正承擔差役的吏員卻是俸祿微薄甚至沒有俸祿,所以,若是不靠官司或其他事務撈一票,恐怕這些人連養家餬口也難。因此,新上任的六個縣尉一個個召見了屬吏,除了認人之外便是私底下嚴加告誡。一番措置之後。竟是比殺雞儆猴更加有效。

一番大動作之後,釐定田畝便漸漸拉開了帷幕。和人們預想得不一樣,這一切進行得極其緩慢,尋常人甚至根本就沒有多大感受,而各種各樣的數據卻一點點地報到了州縣衙門。而所採用的測繪模式,正是王安石曾經大力主張,而蔡京也曾經在主政之後提出的方田法。

多年未雨綢繆,高俅手底下雖然沒有什麼真正在朝廷上叱吒風雲的大才,但是。小才他卻養了一大堆。一來他的經濟實力足夠,二來那些收養的孤兒也已經到了成材的年紀,三來他又有足夠地耐性。在他看來,宋朝地軍事測繪技術已經到了相當的高度,但每每遇到民間測繪卻是阻礙重重,便是因爲小吏擾民兼且上下不分的關係。雖然這一次是自掏腰包,但是,等到六縣之內測繪完畢,他便可以設法將此設爲一個制度上報朝廷,其他地事情也就好辦了。

然而,風平浪靜的結果他固然希望看到,但是,別人卻並不這樣看。當初王安石變法時,免役法青苗法市易法都是聲名赫赫,而作爲基礎的方田法卻步履艱難。曾經在開封府推行方田法的結果就是,足足十年只丈量了兩個縣的田畝,下頭報給朝廷的結果是,要想丈量完整個開封府十九個縣,至少需要十至二十年。到後來朝堂黨爭愈演愈烈,於是此事便再無人提起,直到蔡京的方田法被擱置。

明知安撫司的大門難進,因此胡嘉良家中的門檻幾乎被絡繹不絕的賓客踏破了。起初這些人還是旁敲側擊,最後則乾脆直截了當地探問起了高俅地用意,無奈胡嘉良自己也頗感無奈,一來二往只得借病躲避,這更是讓人們沒了方向。就在這樣的情形下,連家父子也順利在杭州程家見到了江南一衆富商。

雖說佔了一個商字,但是,大宋畢竟以農爲本,因此這些商人也全都是大地主,釐定田畝的事情讓他們無不焦頭爛額,此番見到連建平連烽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臉色。

“連兄,你可真是好福氣啊,靠上了這麼一位難打交道的相公!”

一個商人見連建平神色不變地和周圍人寒暄,忍不住出言嘲諷道,“這政令一條接着一條,讓人眼花繚亂,我等這些庸人還真是佩服得緊。只不過,和這樣的精明人打交道,恐怕我們是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1 6 k小 說 wWw.16k.CN 首發”

聽到這番話,在場的其他人無不是心有慼慼,就連此地的主人程伯謹也是面色微變,理所當然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連建平身上。

“各位都是江南一帶最有名的商人,怎麼,還在乎那麼一點賦稅麼?”連建平輕輕將話頭推了回去,毫不在意地笑道,“不瞞各位說,如今那些奔忙於六縣釐定田畝地人,也曾經在我那裡忙活過一陣子。如今,我連家在泰州以及秀州的田產已經全部造了冊子。”

這句輕描淡寫的話聽在衆人耳中,卻頗有一番不同尋常的意味。無商不奸無奸不商,自古以來,爲商者都是一等一的聰明人,只不過三兩息之間便品出了意思。連家原本乃是淮商,突然插足江南商界也不過五年的工夫,但是,成就卻是有目共睹,他們嫉妒歸嫉妒,卻也羨慕其機緣眼光。如今此人又是一招走在了前面,怎能不令他們感到疑懼?

連烽見衆人全都沉默不語,頓時知道父親的話給了他們一個莫大的震懾,便站出來團團一揖道:“各位叔伯,我們都是商人,即便佔有田畝,在那些士大夫眼中卻依舊是低人一等,況且,我們的田畝再多,難不成還能多過那些多置田畝福廕後人的官宦麼?我知道大夥之所以據有大片田產,乃是爲了以備不時之需。只不過,朝廷若對以田畝而非丁口計稅,我們每個人多出來的也不過是數千貫而已,相比日進斗金的各位叔伯而言,豈不是九牛一毛?”

““哼,小錢也是錢,如此出手闊綽,怎不成敗家子?”

說話的是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見此話一出別無一人附和,他頓時有些訕訕的。可是,即便他是身家鉅萬的豪商,對於硬生生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的政令,仍然是難以忍受的,料想其他人也該是如此。如果是這樣,爲何其他人都不說話?他猛地想到連家父子此次的來意,臉色遽然大變,頓時後悔剛剛一時逞強口快,生生地把人得罪了。

對於被人嘲諷爲敗家子,連烽卻只是曬然一笑,根本懶得反駁。見父親也示意自己起頭,他便上前一步笑吟吟地道:“今日由我連家起頭,程老做東,請大家到了這裡,可不是爲了這樣的小事,而是有一樁大買賣要和各位商談。而爲了這樁大買賣,我們連家願意拿出二百萬貫的本錢!”

二百萬貫!

在場諸人都是見過世面的,心動的自然不是這樣一個數字而已。須知連家既然能夠拿出這樣一大筆錢,自然是看好此中前景,而按照他們往日的經驗來看,投入越大,回報越大,需要一個人拿出兩百萬貫的生意,其中自然蘊藏着無限商機。此時此刻,包括剛剛那個出言諷刺連烽的老者在內,所有人都露出了專注的神情。

“各位都是鉅商,應該聽說過朝廷在四川交子務的由來。四川商人當初推出交子,不過是因爲巨量銅錢攜帶不便,所以纔會有此舉,若不是後來的種種情形,說不定此舉會成爲我等商戶的一大便利。”連烽見旁人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立刻知道這些人精都聽明白了言下之意,“所以,爲了此事,……拿出了三百萬貫,加上我們連家的本錢兩百萬貫,總計已經有了五百萬貫,若是算上各位的資本……”

話還未說完,程伯謹的眼中便精光乍現,一口打斷了連烽的話:

“賢侄說的雖好,卻又怎知朝廷不會因此而奪過我等的心血,這等事情,朝廷做得再嫺熟不過了!先前茶法一改,我等的損失又何止萬貫之數?”)

第19章 爲拜師才女設限第9章 千金女招搖過市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32章 誡九郎才女苦心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23章 夫妻夜話第14章 重若千鈞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25章 爲情郎以身涉險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35章 柔情蜜意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6章 高府夜話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36章 一語驚人第36章 一語驚人第40章 塵埃落定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17章 風雲突變第4章 文武事人盡其才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5章 殿中論財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39章 長柚善舞爲哪般第2章 初入高門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12章 幕後盟友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14章 小王駙馬第27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34章 大計初定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12章 查弊政驚聞異訊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31章 萬事俱備第13章 借外力胸有成竹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20章 賀婚事天子降恩第6章 見黨羽試探腹心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15章 貪得無厭成禍因第15章 秉燭夜談論茶法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15章 冰凍三尺非驟寒第17章 風起朝堂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8章 巧手羹湯暖人心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28章 妙手回春皆歡喜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34章 負荊請罪第39章 春花秋月第16章 初次交鋒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17章 會夏使毫不相讓第36章 怒衝冠人死燈滅第3章 滄海桑田無定數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21章 一唱一和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31章 寶物無雙第36章 宮中私語第33章 蔡衙內暗生毒計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28章 擊掌爲誓第5章 明升暗降手段高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第34章 玲瓏心肝人人有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37章 蔡王府獄第37章 夏主低頭結和議第2章 烏蒙王不請自到第12章 查弊政驚聞異訊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3章 滄海桑田無定數第9章 仇人相見不眼紅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第2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6章 重操舊業第6章 堅冰漸融端倪現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40章 臨行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