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財商教育已經和智商、情商一樣重要。對於培養孩子的財商這一方面,現目前是很多西方一些國家偏重的一項家庭教育。在這裡,我不是讚美西方教育有多麼的好,只是西方的工業革命比我國早了接近一個世紀,同時在教育上也比我國起步得早,雖然落後於人,但知恥而後勇,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終有一天,我們的教育會在現代社會裡超越它們。
目前爲止,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是美國,據稱,美國人有這樣一個共識:在諸多成功中賺錢最能培養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所以必須從小教孩子理財,培養他們的財商。
在當代社會中,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財商能力,縱然父母辛辛苦苦積攢下來再多的錢,最後也會敗在無財商的子孫手中。財商是一個人最需要的生存能力,同時也是現代社會中被衆多父母教育子女所忽略的一個能力。
說到財商教育,很多父母對於“財商教育”這個詞的概念不深,甚至對於“財商”都不太清楚。
通俗的講,財商的本質是指個人、集體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包括觀念、知識、行爲三個方面。
它包括了兩方面的能力:第一個是創造財富及認識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第二個是駕馭財富及應用財富的能力。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麼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一個人沒有理財的本領,縱然家裡有再多的多錢也會被沒有財商能力的孩子慢慢花光的,所謂“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的本質不是一個富人家裡富不過三代的預言,而是對於富人的家庭起着一個警覺的作用。
現實生活中,父母對於子女財商的教育方式,大致分爲三種。第一種父母,他們沒有多少財富,甚至不知道財商就這麼一個詞,以至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以自身的經驗去告訴孩子,讓孩子要學會節儉,多存錢,少花錢。孩子受到了這樣的教育,從小就十分節儉,生活中也少花錢,在孩子步入社會以後,他們經常會把錢存在銀行裡,卻從來捨不得花錢,這樣的教育帶給孩子的結果是:不但生活質量沒有得到提高,反而存在銀行裡的錢越來越少,因爲在金融的世界裡,存在銀行的錢跑不過“通貨膨脹”。
生活中對於這樣的真實例子,最多的是老一輩的農民,他們一生節儉,捨不得花錢,辛苦了大半輩子,最後把錢都存在銀行裡,許多年過去了,當他們再次把銀行存的錢取出來的時候,當下的購買力早就不復從前,對於這一類的人來說,這樣的財商教育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種父母,他們經過大半輩子的打拼,累積了大量的財富,不過因爲常常忙於事業,疏忽了對孩子的財商教育,在孩子常常需要錢的時候,父母一味的去滿足,孩子從小不但沒有受到良好的財商的教育,反而養成了不勞而獲的習慣,變得只知道享受金錢而沒有賺錢的能力,最後坐吃山空,家裡的財富逐漸變少。“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就是量身爲這類的家庭打造的。
第三種父母,他們在奮鬥的過程中實現了財富自由,對於孩子的財商教育,他們十分重視,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財商能力,讓孩子知道錢的本質和意義,以及如何去賺錢的能力。
孩子從小在父母那裡學習到了這樣的能力,懂得了財商,在成長奮鬥的過程中,他們變得越來越有錢,同時,生活的質量也逐漸提高,並且也會將這種寶貴的財商教育延續到他們的後代,於是這樣的家庭逐漸演變成爲一個龐大的家族。
每個孩子教育的起點是自己的父母,孩子怎麼對待金錢,很多都是來自於父母對待金錢的態度。在“叢林法則”的世界裡,對於孩子來說,財商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對父母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功課。
首先,父母要清晰的瞭解到,什麼是金錢?它有什麼屬性,權利,以及累積它的方式方法。
金錢的屬性:它是紙幣,或者是虛擬數字貨幣,它是一種被國家認可發行,可以用來買賣東西的貨幣。
金錢的權利:它的所有權利歸屬於發行它的國家,作爲國家公民,你只擁有使用它的權利。
對於這一點,有很多的人他們不清楚自己對於金錢擁有什麼樣的權利,很多人會覺得他們辛苦賺來的金錢,它的所有權利都屬於他們自己,他們擁有它的所有權,有這樣觀念的人是對金錢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的。
現實生活中,除了父母會對孩子在金錢的使用上會教會他們一些知識,學校裡往往是是不會教給孩子財商知識的,在這樣的環境下,最後導致許多孩子對於金錢的定義模糊不清,他們更多的只知道金錢可以用來購買東西或者儲蓄到銀行生利息,僅此而已。這是當今的孩子財商教育普遍存在的現狀。
很多父母自身沒有財商能力,所以也不知道怎樣才能教會孩子合理的去安排使用金錢,如何獲取金錢,或者如何理財讓錢變得越來越多,並且越來越值錢。
說到金錢,我們不得不提起一個被全世界譽爲最會經商的一個民族叫“猶太民族”。
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有着世界的金穴的美稱。在猶太民族近五千年的歷史中,近兩千年時間他們被迫逃亡異鄉流離失所,所以在全世界各個角落都有猶太人的身影,在美國有爲數衆多的猶太人,美國有今天的繁榮,猶太人的貢獻非常大。
在全世界人口比例不到1%,卻包攬了22%的諾貝爾獎項,而世界上80%的財富都掌握在他們手裡。全球最有錢的企業家,猶太人佔一半;美國的百萬富翁中,猶太人佔三分之一。
猶太人財商教育尤爲稱道。猶太人善經商,天下人盡知,大名鼎鼎的格林斯潘、伯南克、巴菲特、索羅斯、摩根家族、雷曼兄弟、所羅門兄弟都是猶太人。毫不誇張的說,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國華爾街都是由猶太人所掌控的,華爾街80%以上的投資產品都是猶太人發明。猶太人在商業上的精明不都來自天分,其實在傳統裡,他們就認爲擁有商學思維、商業頭腦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個熱帖,講述了一名中國單親媽媽和她的三個孩子在以色列的故事。
一直以來,這位母親秉承着中國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做着合格的中國式媽媽。每天她先把孩子們送去學校,然後開始賣春捲,下午孩子們放學後回到春捲攤,媽媽停止營業。然而一天,鄰居過來訓斥孩子:你已經是大孩子了,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看着你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然後,鄰居轉過頭訓斥這位媽媽:不要把那種落後的教育帶到這來,別以爲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
於是孩子們從最簡單地賣春捲開始,走上了各自的經商之路,只在短短數日之間,以前只會黏着媽媽撒嬌的孩子就搖身一變成了精明的小猶太商人。一年以後,老大靠售賣文具,已經賺到了超過2000謝克爾(摺合人民幣4000多元);老二以他14歲的年齡和文筆,竟然在報紙上開設了自己的專欄,專門介紹上海的風土人情,每週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謝克爾;老三是女孩子,她學會了煮茶和做點心,兩個哥哥都很喜歡。不過,這些點心不是免費的,兩個哥哥需要支付點心費用。猶太人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的呢?
猶太孩子的第一份生日禮物是股票
當孩子滿一歲的時候,很多猶太父母都會把股票當作禮物送給孩子,這是猶太家庭的慣例,也是猶太父母對孩子們獨特的理財教育,尤其是北美的猶太人。儘管孩子更喜歡形形**的玩具,但猶太父母寧願給孩子更實際的東西,送孩子股票,就是爲了讓孩子從小接觸金錢、認識錢、瞭解錢。
培養錢能換物觀念
有了對金錢的初步概念和興趣後,猶太父母的第二階段理財教育是加深錢能換物的理財觀念。猶太小孩3歲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就開始教他們辨認硬幣和紙幣;5歲的時候,小孩知道錢幣可以購買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並且明白錢是怎樣來的;7歲的時候他們能看懂價格的標籤,初步養成錢能換物的理財觀念;8歲的時候,他們可以通過做額外的工作賺錢,知道把錢儲存在銀行的儲蓄賬戶裡;10歲時候,懂得每週節儉一點錢,以備大筆開支使用;11歲至12歲的時候會制定並執行兩週以上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的術語。
3爲孩子設計金錢遊戲
猶太父母認爲,想要讓孩子懂得理財,應該先讓孩子注意身邊與金錢有關的細節,如何鼓勵和引導孩子去關注這些細節呢,他們最常見的做法就是設計一些與此相關的金錢遊戲,孩子都願意成爲遊戲中的勝者,好勝之心就會驅使他們時時刻刻去關注。
什麼樣的遊戲呢?比如猜物品的價格。家裡可以準備一個紙箱,紙箱裡放一些日常用品,比如飲料、糖果、書、橡皮、鉛筆、尺子等等,反正就是些日常孩子們可以接觸到並能找到價格的物品,這些物品都不標上價格,讓孩子們來猜,如果誰猜對了就交給他相應價格的錢,到最後看誰的錢最多誰就是勝利者,可以給勝利者設置獎勵。而孩子們爲了成爲大贏家,平時跟父母逛超市的時候就會主動去留意商品的價格,並把價格記下來。
另外猶太父母教孩子學習投資時,也通常會從遊戲入手,比如大富翁類遊戲,從遊戲中建立起對投資的初始印象,再將簡單的投資知識融入其中。
4金錢並不罪惡
別誤會猶太孩子是幫父母做家務,或者是自己出去打點小工,是因爲受錢的驅動,是把家庭關係退化成金錢關係的原因。在猶太父母看來,金錢教育絕不僅僅是一種理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種人格、品德教育。
如果看見有人在垃圾箱裡翻找一些空的礦泉水瓶子,孩子們一般都會問這些找空瓶子做什麼?咱的回答一般是這樣的:這些人沒有錢,找到空瓶子可以去收廢品的地方賣些錢。但如果是猶太媽媽,她的回答可不是這樣,她會告訴孩子,垃圾雖然髒,但你不能覺得撿垃圾賺來的錢也是髒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工作,人們靠這些工作來賺錢,只要自己付出了勞動,並且是遵循正當途徑賺到的錢也是沒有貴賤之分,都是一樣的。
5培養孩子延後享受的理念
猶太人財商教育最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孩子延後享受的理念。所謂延後享受,就是指延期滿足自己的慾望,以追求自己未來更大的回報,這幾乎是猶太人教育的核心,也是猶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
猶太人這麼教育孩子:如果你喜歡玩,就需要去賺取你的自由時間,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學業成績。然後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賺到很多錢,等賺到錢以後,你可以玩更長的時間,玩更昂貴的玩具。如果你搞錯了順序,整個系統就不會正常工作,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時間,最後的結果是你擁有一些最終會壞掉的便宜玩具,然後你一輩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沒有玩具,沒有快樂。這是延後享受的最基本的例子。
6智慧是永恆的財富
猶太人家裡的小孩,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燬了,你的財產被搶光了,你將帶着什麼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錢和珠寶,母親就會耐心地引導孩子,告訴他:你要帶走的既不是錢,也不是寶石,而是智慧。因爲智慧是誰也搶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與你同在,智慧纔是你最大的財富。
在猶太人家裡,小孩子稍微懂事,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孩於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儀式的用意是,書本是甜的。
猶太人的這些理念,我們也可以試試,對不同年紀的孩子怎麼進行財商教育呢,專家給我們一個孩子財商培養計劃:
3歲:辨認紙幣和硬幣。
4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畫筆、泡泡糖、小食品。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的意識。
7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籤,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的購買能力。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如賣舊報獲得報酬。
9歲:能夠制定簡單的一週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
10歲:懂得每週節約一點錢,留着大筆開銷時使用。比如買溜冰鞋、滑板車等。
11歲:學習評價商業廣告,從中發現價廉物美的商品,並有打折、優惠的概念。
12歲: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的嘗試,以及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
13歲-15歲:可嘗試一些安全的投資工具和服務,知道如何進行預算、儲蓄和初步投資;
16歲-17歲:要學習一些宏觀經濟基礎知識,學會關注全球市場信息,瞭解簡單的金融工具之間的相互聯繫。
猶太人財商教育尤爲稱道。猶太人善經商,天下人盡知,大名鼎鼎的格林斯潘、伯南克、巴菲特、索羅斯、摩根家族、雷曼兄弟、所羅門兄弟都是猶太人。毫不誇張的說,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國華爾街都是由猶太人所掌控的,華爾街80%以上的投資產品都是猶太人發明。猶太人在商業上的精明不都來自天分,其實在傳統裡,他們就認爲擁有商學思維、商業頭腦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個熱帖,講述了一名中國單親媽媽和她的三個孩子在以色列的故事。
一直以來,這位母親秉承着中國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做着合格的中國式媽媽。每天她先把孩子們送去學校,然後開始賣春捲,下午孩子們放學後回到春捲攤,媽媽停止營業。然而一天,鄰居過來訓斥孩子:你已經是大孩子了,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看着你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然後,鄰居轉過頭訓斥這位媽媽:不要把那種落後的教育帶到這來,別以爲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
於是孩子們從最簡單地賣春捲開始,走上了各自的經商之路,只在短短數日之間,以前只會黏着媽媽撒嬌的孩子就搖身一變成了精明的小猶太商人。一年以後,老大靠售賣文具,已經賺到了超過2000謝克爾(摺合人民幣4000多元);老二以他14歲的年齡和文筆,竟然在報紙上開設了自己的專欄,專門介紹上海的風土人情,每週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謝克爾;老三是女孩子,她學會了煮茶和做點心,兩個哥哥都很喜歡。不過,這些點心不是免費的,兩個哥哥需要支付點心費用。猶太人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的呢?
1 猶太孩子的第一份生日禮物是股票
當孩子滿一歲的時候,很多猶太父母都會把股票當作禮物送給孩子,這是猶太家庭的慣例,也是猶太父母對孩子們獨特的理財教育,尤其是北美的猶太人。儘管孩子更喜歡形形**的玩具,但猶太父母寧願給孩子更實際的東西,送孩子股票,就是爲了讓孩子從小接觸金錢、認識錢、瞭解錢。
視點2 培養錢能換物觀念
有了對金錢的初步概念和興趣後,猶太父母的第二階段理財教育是加深錢能換物的理財觀念。猶太小孩3歲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就開始教他們辨認硬幣和紙幣;5歲的時候,小孩知道錢幣可以購買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並且明白錢是怎樣來的;7歲的時候他們能看懂價格的標籤,初步養成錢能換物的理財觀念;8歲的時候,他們可以通過做額外的工作賺錢,知道把錢儲存在銀行的儲蓄賬戶裡;10歲時候,懂得每週節儉一點錢,以備大筆開支使用;11歲至12歲的時候會制定並執行兩週以上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的術語。
視點3 爲孩子設計金錢遊戲
猶太父母認爲,想要讓孩子懂得理財,應該先讓孩子注意身邊與金錢有關的細節,如何鼓勵和引導孩子去關注這些細節呢,他們最常見的做法就是設計一些與此相關的金錢遊戲,孩子都願意成爲遊戲中的勝者,好勝之心就會驅使他們時時刻刻去關注。
什麼樣的遊戲呢?比如猜物品的價格。家裡可以準備一個紙箱,紙箱裡放一些日常用品,比如飲料、糖果、書、橡皮、鉛筆、尺子等等,反正就是些日常孩子們可以接觸到並能找到價格的物品,這些物品都不標上價格,讓孩子們來猜,如果誰猜對了就交給他相應價格的錢,到最後看誰的錢最多誰就是勝利者,可以給勝利者設置獎勵。而孩子們爲了成爲大贏家,平時跟父母逛超市的時候就會主動去留意商品的價格,並把價格記下來。
另外猶太父母教孩子學習投資時,也通常會從遊戲入手,比如大富翁類遊戲,從遊戲中建立起對投資的初始印象,再將簡單的投資知識融入其中。
4金錢並不罪惡
別誤會猶太孩子是幫父母做家務,或者是自己出去打點小工,是受錢的驅動,是把家庭關係退化成金錢關係。在猶太父母看來,金錢教育絕不僅僅是一種理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種人格、品德教育。
如果看見有人在垃圾箱裡翻找一些空的礦泉水瓶子,孩子們一般都會問這些找空瓶子做什麼?咱的回答一般是這樣的:這些人沒有錢,找到空瓶子可以去收廢品的地方賣些錢。但如果是猶太媽媽,她的回答可不是這樣,她會告訴孩子,垃圾雖然髒,但你不能覺得撿垃圾賺來的錢也是髒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工作,人們靠這些工作來賺錢,只要自己付出了勞動,並且是遵循正當途徑賺到的錢也是沒有貴賤之分,都是一樣的。
5培養孩子延後享受的理念
猶太人財商教育最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孩子延後享受的理念。所謂延後享受,就是指延期滿足自己的慾望,以追求自己未來更大的回報,這幾乎是猶太人教育的核心,也是猶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
猶太人這麼教育孩子:如果你喜歡玩,就需要去賺取你的自由時間,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學業成績。然後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賺到很多錢,等賺到錢以後,你可以玩更長的時間,玩更昂貴的玩具。如果你搞錯了順序,整個系統就不會正常工作,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時間,最後的結果是你擁有一些最終會壞掉的便宜玩具,然後你一輩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沒有玩具,沒有快樂。這是延後享受的最基本的例子。
6智慧是永恆的財富
猶太人家裡的小孩,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燬了,你的財產被搶光了,你將帶着什麼東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錢和珠寶,母親就會耐心地引導孩子,告訴他:你要帶走的既不是錢,也不是寶石,而是智慧。因爲智慧是誰也搶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與你同在,智慧纔是你最大的財富。
在猶太人家裡,小孩子稍微懂事,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孩於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儀式的用意是,書本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