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陀螺差點砸裂鍋底,非但如此,紫金陀螺還是沒有分開,而且使金陀螺扎入紫陀螺體內的部分達到了四米四左右,經書加固了紫陀螺底部使其再也無法寸進半毫。
由於金陀螺底部太過於尖銳在倒地的震動中(本來尖錐部分承擔着金陀螺所有體重,受到的負荷已達到了極限值)折了一釐米,金陀螺體內的浩然正氣在底部折斷之處緩慢的流入紫陀螺體內;不管金陀螺怎樣掙扎,紫陀螺永遠抓住其不鬆懈一絲一毫……
孔子感到金陀螺是無法擺脫紫陀螺了,悔思自己太過於急功近利,把“欲速則不達”拋於腦後。
老子一動不動意識操作紫陀螺快速吸收浩然正氣,看着白色正氣猶如液體似的從金陀螺底部由緩慢逐漸加快的流入紫陀螺體內,孔子抱着一丁點的希望意識操作金陀螺猛烈脫離紫陀螺;紫陀螺放緩了自轉速度,集中精力吮吸金陀螺體內龐大無盡的浩然正氣…
在遠處看着兩陀螺倒地翻滾的情形就像是剛結婚沒多久,被迫分別了好久的金男玉女,乾材遇烈火,身體相互擁抱在一起,在一片無人的乾淨草地上滾圓圈;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也有在草地上橫衝左竄……不大一會,翻滾過的軌跡彷彿一個超級蜘蛛網,久久不能緩解雙方的相思之情和身心需要…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紫陀螺和被入體內的金陀螺一躍而起落在了戰場上盤旋,紫陀螺抽乾了金陀螺體內的浩然正氣,顏色也顯得嬌豔欲滴;反觀金陀螺,就像是一頭雄健碩大的壯牛,在堅硬的田野裡耕地,連續不斷的勞作了幾天幾夜,精疲力盡的扒在紫陀螺身上一動不動任其擺佈。
紫陀螺甩開了金陀螺,落地之後再也沒能將這鍋底扎個坑,甚至接觸地面的那一瞬間隱約還彈起了一兩毫米之距,金陀螺接觸地面的樣子和移動的姿態很明顯身體被掏空了,弱不禁風的樣子,只能靠風打轉,剩下堅硬的外殼硬生生的撐着纔沒能倒下去。
紫陀螺因受了大量浩然正氣的滋潤顯得精力旺盛許多,在金陀螺火花般的鑽孔中,分化出來了許許多多小的水陀螺和風陀螺。
兩聖人相對而坐,睜眼起身對老子行禮:“多謝聖人留情”。孔子同志,你雖無戾氣但爭強好勝的慾望太過血氣方剛,需去除內心的慾望,達到清心寡慾,此次權當給你個教訓吧!
弟子銘記於心。還應該記住: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孔丘子又起身一躬:“弟子此生當警惕己身”;已經進行到最後階段了,還要繼續嗎?弟子雖在精神界失手了,但還想在大道意境中請教聖人,哦…是這樣的,弟子將自己的大道凝聚爲實體,然後進行幻境展示,請聖人指點,是否存在不足之處?嗯!
孔子站起身來,將大道的意境釋放出來,把腳下的土塊在意境中加固成,兩個半斤都是二點五釐米,厚度都是五毫米的圓柱體,它們之間由中心未被削減的部分連接…
這時周圍的士子都瞪圓了眼睛,好奇大道也能這麼使用?也奇怪將土塊加工成這樣到底意欲何爲?隨後用比較鬆軟的細泥像拉麪條一樣變長變細,作爲右手手指及兩圓柱之間的牽引…
老子也被這一幕驚呆了,孔子同志啊,這是何物?溜溜球,這是我大道所成之時,夢中所感之物,不過比手中這個精緻多了,湊合着用吧!
老子也站起身來,用大道意境將散落的葉子糅合成半斤爲兩釐米,厚爲六毫米的兩圓柱,正思索着牽引該爲何物?不經意間,衣服上有根白髮,所以用白髮做牽引再合適不過了。
孔子視見皺眉道:“聖人恕弟子直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豈可輕易用之”?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
孔子開始了,右手使勁一甩,溼泥色溜溜球飛出,在離地面不到三釐米之處停止了,因牽引所繫在空中飛快自轉的同時還攜帶着勁風,牽引在手與溜溜球之間頻率極快的微微顫動着;看那孔子左手搭在牽引上撥動使溜溜球在空中來回擺動,猶如乾隆年間洋人進貢的鐘,隨後溜溜球自轉旋律加快,隱約間都能聽出聲來,在空中擺動的頻率次數也加快了起來,這時候彷彿出現了一副畫面:
天下大亂,禮崩樂壞的場景;看的周圍士子無不是唉聲嘆氣。
黨派相爭,百姓流離失所,望眼天下,狼煙四起,戰火滾滾。
戰場上士兵的歡呼聲,也有撕心裂肺的叫喊聲,金屬材料的撞擊聲,戰馬的嘶鳴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城中火光滿天,有婦女的哭泣聲,孩子的大哭和叫喊聲,也有殘暴士兵的辱罵聲及禍害百姓的淫笑聲,還有鐵器入肉的血腥聲……
周圍士子看的是心驚肉跳,臉色蒼白,紛紛詛罵這些唯利是圖的衣冠禽獸,在士子的咬牙切齒之下,將這些黨派黨首罵的是體無完膚。
孔子施展完畢,看向老子;嗯,反應現狀。
老子拋出用散葉糅合而出的溜溜球,稍遠的士子以爲聖人老子要繳械認輸,溜溜球在空中旋轉,隨着老子的擺動,溜溜球上躥下跳好不樂觀,這時也出現了一副美麗的風景: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養;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棄其餘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爲己。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這就是老子聖人的意境,周圍士子如身臨其境,久久不能回過神來;也曾有士子言,生活在如此場景,娶嬌妻,生子嗣,享受妻子孩兒熱炕頭,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