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驚歎

bookmark

米穎芝的提議,米舅母也聽說了。她一開始下意識地猜想莫非是米穎芝在猜忌她,想要請別人取代她?但很快又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她無權無勢,就是靠着米家母女的同情才能留在京城。米穎芝不想要她住下去,一句話就可以解決了,用不着如此麻煩。

其實她這段時間一直竭盡全力照顧米夫人,幫忙照管家務,沒有伸手多管不該她管的事,但又時時給米穎芝提供參考意見,雖然很忙碌,壓力也大,但自認爲跟米夫人母女相處得很好。米穎芝想將米夫人的姐妹陶太太請到京城來小住,也許真的只是爲了找個人來分擔一下家務,又可以陪伴米夫人。畢竟米舅母一個人,也沒法做太多的事。

況且米家與建南侯府的婚事已經定下,接下來要忙的就是爲婚禮進行籌備了。照着習俗,米家需要爲米穎芝準備嫁妝,還要照着建南侯府的新房打傢俱,林林總總,絕不是一個米舅母就能處理得過來的。米夫人如今身懷有孕,雖然胎兒已經穩當了許多,還是不能勞累。米穎芝又是未出閣的姑娘家,總不能讓她來籌備自己的婚禮吧?建南侯府雖然派了人過來幫忙,可有些事不能總依賴親家。米家也是大族,也有自己的驕傲。

與侯府聯姻,跟一般的婚事嫁娶是不一樣的。米夫人自己還有些勉強,需要時時向人打聽請教呢,更何況是米舅母?她雖然也算是出身於有根底的人家,祖父曾經官至正四品,否則當年米家老爺子也不會爲獨子訂下鄒家這門婚事了。然而鄒家自從祖父去世後便衰落下去了,如今遠支族人裡頭還有做官的。隔房的叔叔也有功名,但她這一支就真的沒有一個男丁是有出息的,否則米度之也不會完全沒把她放在眼裡。出身教養有限,婚後又一直在中低層官眷圈子裡混,米舅母的能力比起米夫人還大大不如,爲米穎芝籌備婚事,對她來說太過吃力了。

請陶太太來幫襯。想必情況會好許多。陶澄雖然品級不高。但他是翰林院出身,曾在京中住過許多年。他的妻子,自然比米夫人與米舅母要有見識些。至不濟。也應該可以找親友或同年們打聽一下規矩。

米夫人很快就派人往奉賢送信去了。南匯終於又有了新縣令,陶澄不必再身兼二職,不如先前忙碌了。聽聞他即將高升,卻不知要升到哪裡去。這種時候。他家裡想必也是極忙碌的。米夫人若不是不得已,也不會向姐妹開這個口。

在信裡。米夫人還隱晦地提到了易家大郎的事,還順嘴說了一句,明知書館聚集了不少青年才俊。別的她也沒提。不過陶太太自己也有女兒,陶灼華也有十三四歲了。陶家想必也會有所考量吧?

廣德州離奉賢也不是太遠,趙家六房還有人定期往那邊做生意,米舅母便借了東風。也給自己家裡寫了封信。給丈夫的信不過是照慣例說了些套話,順道問候了婆婆一聲。米舅母的重點是女兒的婚事。她在信裡提起了易家兄弟的情況,有意請米夫人幫着說說情,看能不能把米玉蓮說給易家二郎。易家大郎有張氏做主,肯定是輪不到米玉蓮的,但易家二郎卻未必不可能。後者還沒過鄉試呢,就是個小秀才,但聽說也跟他大哥一般有才華,將來定然前程似錦。若不是趁着如今他還未有大出息,米舅母也不敢肖想有這樣一個女婿。但世事就是這樣,若不趁着好東西還未爲人所知時,就趕緊搶先拿下,將來人人都知道那是寶貝了,可就輪不到她肖想了。雖說她如今深恨丈夫婆母,但事關女兒終身,她也只能忍氣吞聲,求丈夫答應下這門婚事了。

信很快就送了出去,米家的生活依舊平靜而有序地進行着。

米修明在宛平求學,也不知是他忽然開了竅,還是先生果然是名副其實的名師,本事強過米度之許多,原本在米度之教導下,怎麼都顯得木訥平庸的米修明,居然有了不小的長進。書讀得懂了,文章也能理解了,對對子勉強可以應付,遇事遇人也敢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了。若不是本身見識還淺,寫出來的文章太過乾澀,米修明勉強也算得上是個可造之材。

他的先生私下唸叨,說他本來可以更好些,只是被父親錯誤的教學方式誤了,如今勉強扭了回來,還有許多不足。

米修明不敢抱怨父親,心裡倒是挺高興的。本以爲自己是塊朽木,卻原來還不曾朽到底,還可以有些用處。他寫信給母親說起這事兒,米舅母也非常高興,連夜就派人送了不少補身體的東西,還有幾本米夫人給的書,以及米穎芝所贈的文房用品,讓米修明好好用功,不必掛念家中。

米修明的先生無意中看了他家裡送來的書,頓時驚住了。原來那書不是外頭隨便能有的,卻是從明知書館裡抄出來的。米夫人雖沒空,但她平日無事,也愛看書,就僱了人去書館裡抄了幾本書出來。看完之後,覺得好的就留着自家日後慢慢再看,覺得一般的就送了旁人。米舅母也得了,當成是寶貝一般送到兒子處。

米修明的先生問起那書的來歷,米修明老實說了。雖然米家與建南侯府聯姻不是秘密,但先生還真是頭一回得知,米修明跟建南侯府的關係還要更親近些,只是平時來往得少罷了。米修明不好意思說自家父親都幹了些什麼好事,惹得建南侯一家生氣,先生就只當他們是正經親戚,指點他日後有空,可以往明知書館去,無論是借閱各種雜學書籍,還是向那裡的前輩求教,都能有不少助益。米修明缺的是見識和學問,既然無法四處遊歷,最好的辦法就只能多看點書了。

米修明掩飾了一回真相,如今卻再也沒辦法說出實情了,只能硬着頭皮跟母親說。米舅母也爲難了,小心問了身邊那侯府派來的婆子,那婆子一哂:“這有什麼?咱們侯府的書館,只要是讀書人,誰都能進去,不必問過侯爺。表少爺若有意,只管去就是了,也不必說自個兒是侯府的親戚。”

米舅母連忙對兒子說了,米修明等到學堂上巳節放春假的日子,便回了京中母親所住的小院,尋個空,往明知書館去了。

這一去,果然無人攔他,也無人理會他是誰。去書館的人,個個都是自尋想要看的書,想要談天說地的,就得往前頭茶捨去,不得留在館舍內擾人。米修明向四周看了一圈,見無人理會,只得細細觀察別人是怎麼做的。

原來借書需得先向一名青衣少年要牌子,筆墨需得自備,也可以就將在茶舍旁的文房櫃檯買。每間館舍裡收藏的是不同類別的書。他若想借些雜書開眼界,當往收藏風俗地理民生農事這一類書本的館舍去。

米修明小心向一名青衣少年打聽了,才找到了那間館舍,一進門,正面牆上就掛着兩幅白描畫,一幅《南匯繁華圖》,一幅《南匯災後圖》,讓他震了一震。仔細湊前了看過,他心裡也跟着難過起來。那年隨父離了蜀地,往山東上任,他也曾路過江南,聽說過南匯的好風光。雖不曾親眼目睹,但看着這兩幅圖,知道繁華商埠一朝化爲烏有,心裡還是頗爲遺憾的。

米修明嘆息幾聲,又去瞧那畫的落款,想知道是誰畫了這樣兩幅了不起的畫,卻發現上頭並不曾署名,只有“明知堂”的落款。這“明知堂”又是什麼地方?莫非是指明知書館?他心裡正疑惑着,也不知是不是因爲他在畫前停留的時間長了,便有館中執事的青衣少年走過來,小聲相詢,又向他說明書館將這兩幅畫掛在如此顯眼的地方,有些什麼用意,不外乎是要勸誡前來書館的學子們,日後爲官做宰,當清廉自守,莫要害人害己。

米修明連忙恭敬聽了,又打聽畫的作者,那少年只是微笑,又問他:“你想找什麼書?”米修明連忙說了,那少年便將他引到一處書架前,告訴他:“這一整架的書,都是關於地理民生的,你自找去吧,只別把書頁折了。”

米修明往書架上看去,果然滿滿當當的都是介紹各地風俗地理出產等知識的書籍,難得的是竟然還有介紹西洋、南洋等地的,他前所未聞,一時好奇,便拿了一本下來翻看,發現書後頭落的也是“明知堂”的款。難不成這書的譯者,竟與畫的作者是同一人麼?到底會是誰?竟如此多才多藝,令人驚歎。

他見這間館舍裡執事的青衣少年親切和善,很好說話,便湊過去搭話,想向對方打聽。那少年聽說他想問“明知堂”是誰的落款,只笑說:“你別問了,這裡的人不會回答你的。不過館中署這個名兒的書也不少,時日長了,你自然知道,只別往外頭說去。若說那人多才多藝,讓人佩服,那自然不假,可她令人佩服的地方可不僅僅如此。我們這些在書館裡做事久了的人,自問也算是飽讀詩書,私底下說起,也只有歎服的份兒。”

米修明驚歎了一番,見他不肯說那人是誰,也只得不再追問。只是他想着自己將來說不定要常來書館借書看的,若能與這少年交好,也能方便許多,便問對方姓名。

那少年微微一笑:“我姓易,在家中行二,別人都叫我易二郎。”

第438章 還價第283章 偶遇第408章 秋宴第181章 尋親第249章 搶白第74章 意外來客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372章 失態第609章 扣下第309章 揭皮第232章 山居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495章 回鄉第68章 現場視察第243章 弄巧成拙第343章 醒悟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336章 送書第85章 露香園水蜜桃第478章 害臊第83章 再次提議第313章 許諾第61章 提點第331章 抽絲第396章 投契第86章 歸來第99章 逃奴第200章 送冰第611章 泄露第359章 雄心壯志第477章 見禮第71章 太子退位第529章 影響第269章 賞雪第589章 質問第441章 行船第165章 梨花一枝春帶雨第60章 書主人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340章 求情第71章 太子退位第375章 包圍第477章 見禮第235章 舊僕們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316章 光地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468章 積極第563章 嬤嬤們第421章 坦率第245章 裝病成真病第396章 投契第507章 同行第240章 提醒第194章 曹家第73章 左右搖擺第278章 消息第419章 晉見第87章 質問第456章 申斥第171章 驚聞第579章 多心第177章 突如其來的罪名第343章 醒悟第193章 擦肩第496章 對策第245章 裝病成真病第234章 置莊第395章 偶遇第195章 不合時宜的請求第277章 彩箋第384章 藏梳第456章 申斥第478章 害臊第427章 請罪第558章 勸孫第297章 背約第237章 露餡第5章 分家第217章 新店第471章 傳言第162章 欺騙第121章 意外的線索第490章 勸說第220章 回禮第407章 秋闈第339章 請客第560章 妄念第614章 立儲第512章 嘉獎第427章 請罪第43章 下毒第259章 父親與兄長第457章 體會第196章 信第477章 見禮第577章 馬王爺第22章 當衆揭穿第624章 因果第41章 惹衆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