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硬骨頭啃不動(求月票)

bookmark

朝堂。

有關吏部尚書李裕請辭之事,正式得到皇帝批准,當天是李裕最後一次上朝,聽聞喜訊後他淚流滿面,對着朱佑樘三叩九拜,當作是對皇帝的謝恩。

這位一直被士人認爲是李孜省推出來的傀儡的部堂之首,總算是真正平安落地了。

當天朝會順帶商議了新任吏部尚書人選問題。

王恕被某位言官提了出來,迅速得到了在場幾乎所有官員的支持,一場有關新任吏部尚書的廷議,王恕取得了近乎壓倒性的優勢,只是沒當場決定下來罷了。

朝議結束。

羣臣走在出宮的路上,內閣首輔劉吉氣得七竅生煙,渾身顫抖個不停。

因爲劉吉跟王恕之間很不對付。

王恕在南京任職時,曾多次上疏,明確反對晚萬安、劉吉的許多舉措,還曾公然彈劾劉吉尸位素餐,毫無作爲,再加上兩人在用人上理念上的不合,導致劉吉對王恕可說是恨得牙根直癢癢。

劉吉越想越氣,不由打量走在側面,好像個沒事人一般的李孜省。

臨出宮門時,劉吉叫住李孜省,問道:“怎麼?李公無意將王恕阻攔在中樞外,任由其回京肆意妄爲?”

李孜省指了指自己,一副很吃驚的模樣,問道:“此事與在下何干?”

劉吉正色道:“王恕曾多番參劾朝中奸佞,其中奸黨裡最常被提及的那個人,老夫都快忘了是誰了……不知李公你知道是誰嗎?”

“沒說的,那一定是在下!”

李孜省顯得很淡然,微笑着道,“無論是王恕,還是朝中其他人,都沒把在下這樣一個方士出身的通政使放在眼中。唉……有些事,習慣就好,目前只能躺平任嘲,看看形勢如何發展吧!”

說完也不等劉吉繼續發表他的見解,李孜省就在這位“棉花”首輔眼皮子底下揚長而去。

……

……

因爲對頭王恕很可能馬上要回朝當吏部尚書,導致劉吉一整天下來,氣都沒消。

當晚他見到已多番請辭,尚未得到朝廷批准的刑部尚書杜銘。

杜銘親自到劉府拜會,以求得離開朝堂的機會。

“走走走,你們都走吧!你們走了,我也走!感情朝堂乃刀山火海,一刻都不能立足,是嗎?”

劉吉無比氣惱道。

杜銘道:“在下不是這意思,其實就是……想留也留不下來啊!新朝新氣象,如今大批新人急着上位,如果再眷戀權位不去,恐有不測之禍。

“再說我這歲數也到了,實在是無法再集中精神做事,只能……想着早些回去,過點兒太平日子。”

新皇登基後,成化朝時留下的這些老臣,身份和處境就比較尷尬了。

誰都知道先帝在時朝堂上奸臣多,由李孜省賣官鬻爵帶起的頭,導致朝中官員要是不給李孜省送禮,莫說晉升,連留在中樞當官的資格都沒有。

留都南京是個好去處,誰想去或者不想去,直接就給你塞過去,就此養老,坐等告老還鄉那一天到來。

杜銘作爲成化二十二年開始當刑部尚書的頂級文臣,雖然這幾年在刑部做事也算是有點兒賢名,但問題就在於他跟萬安、劉吉、李孜省這些人都有往來……你行不行好不好沒人管,但別人都會說你是奸黨,留不得。

所以趁着吏部尚書李裕平安落地的當口,杜銘也想得到告老歸田的機會。

不是想走,而是怕現在賴着不走,以後就走不了了。

畢竟有彭華作爲前車之鑑,誰都不得不小心謹慎,生怕行差踏錯一步,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滅頂之災。

劉吉盯着杜銘半響,突然道:“你想走可以,但得留點兒東西下來。”

“啊?留東西?你這話是何意?”杜銘詫異地問道,“您莫非爲了阻擋王恕回朝,打算……”

“什麼?連你都看出來了,我不想讓王恕那廝回朝?”

劉吉驚訝莫名。

我明明自我感覺掩藏得很好,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杜銘無奈道:“今日朝堂上,您雖未說話,但您不悅的神色,卻清楚地落到在下眼中。從奉天門出來時,您一直眉頭緊鎖……如今又這般,很難不讓人展開聯想。”

“嗯。”

劉吉鼻子裡發出的氣息異常粗重,他氣吼吼地道,“是,我確實恨王恕,不想讓他到中樞來任職,但現如今,我最提防的人並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呵呵。”

杜銘搖頭苦笑。

你這個“棉花”首輔,平時做事沒見你有多努力,但在黨同伐異方面,你還做得有模有樣的。

既要防備王恕,還要防備另一個對你有威脅的朝臣?

你挺忙的啊!

但……你忙歸忙,爲啥非得拉我下水?

劉吉黑下臉來,喝問:“怎麼,讓你辦點兒小事,你都想推三阻四?”

“不……不是,劉閣老,您還是明說吧,何人惹到您了?這朝中官員委命,其實已跟先皇在位時大有不同,都是要經過廷推和廷議這一整套流程的,甚至在這之前還有部議……要是有些人礙你眼,卻沒那資格,也斷然不會影響到您在朝中的地位,何必要多此一舉呢……”

杜銘大概猜到,劉吉這是有了政敵,生怕失了首輔的權威,所以纔會找他杜銘來幫忙。

“呵呵!”

劉吉也是個好面子的人,輕易不會開口,但一開口就不容別人拒絕,他衝着杜銘冷笑兩聲,說道:“那個人,按照正常途徑,絕對沒資格入閣,但就怕陛下欽定……嗯嗯,你知道我說的是誰吧?”

“國丈張巒!?”

杜銘問道。

“哼哼!”

劉吉輕哼了兩聲,沒正面回答,但顯然是默認了。

杜銘想了想,搖頭道:“咱先就張巒之事說上一說……此人深得陛下信任,雖平日經常瞧不見人,但自新皇登基後,很多事他都參與其中……

“卻說這廝做事非常小心謹慎,極少在衙門口露面,而不做事就沒有大的過錯,就算找人蔘劾,除了他是外戚這層身份外,不好下手啊!”

以杜銘的意思,張巒除了頂着外戚的名號容易遭人攻擊外,還真沒什麼明顯的短板。

劉吉陰惻惻地問道:“你以爲,我想讓你對付張來瞻?”

杜銘苦笑道:“除了他,還有何人?”

“誠然,我是想讓張來瞻早點兒離開朝堂東班,滾回他的西班去,但要直接對他下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這點分寸我還是有的!”劉吉回答道。

“也是。”

杜銘心想,只要不對付張巒,那就好辦多了。

話說……

我現在就怕招惹事端,一心要平安落地,你讓我去跟那個不按常理出牌的張巒鬥?

我是壽星公上吊,嫌自己命太長了?

“但是……”

劉吉話鋒一轉,冷笑道,“要對付張來瞻,並非只有朝他一人出手這一條途徑。”

杜銘聽到這裡,心頭不由一緊。

心想,壞了,壞了,聽劉吉話裡的意思,終歸還是要對付那位張國丈,這是要間接跟皇帝對上啊!

我這是造了什麼孽,非得惹上這麼大的禍事?

“你是說……先集中攻擊張國丈的軟肋……李孜省?這……是不是太過冒險了?”杜銘一張老臉煞白,戰戰兢兢地問道。

“嘿,想什麼呢?李孜省你動得了?那隻老狐狸,仗着反對‘易儲’和擁立東宮建立的大功,有先皇和當今陛下爲其撐腰,把誰放在眼裡了?況且他手裡握着許多人的把柄,誰敢輕易去招惹?難道不怕其墜落茅坑後,潑所有人一頭一臉糞水?”

劉吉一臉陰霾,咬牙切齒道,“不過當今聖上畢竟不是先皇,做事最講規矩和原則,李孜省眼看已經是日暮西山,不足爲慮。我說的是張來瞻的兒子,張延齡,這位或許纔是最好攻擊的點!”

“誰?”

杜銘一時間有些迷糊,顯然並不清楚外戚張家的情況。

劉吉道:“張巒到現在,做事還算小心謹慎,沒露出什麼大的破綻,但他唯獨有個喜歡無事生非的兒子,非要在宮裡邊搞什麼織布,把陛下和皇后都給驚動了,甚至讓大量宮人蔘與其中,說是要充分利用人手織布,爲未來河工營造等事積蓄錢糧……何其謬也!”

“啊,這……”

杜銘奇怪地問道:“難道有何不妥嗎?”

劉吉輕笑道:“這分明就是擾亂朝綱啊!宮廷上下,何須在意通過織布獲取的那點兒微薄錢糧?他這麼做,就是想讓大明皇室顏面掃地,體統不存,其心可誅!”

杜銘心說,你這口黑鍋還真挺黑的,不過就是扣上去稍微顯得有點兒生硬,當即道:“劉閣老,其實這件事,在下也偶有聽聞……據說是用閒散的宮女來織布,用的是改進技術後的織布機,據說生產效率提高很多,因此京師今年秋冬的布價,都開始往下降了。”

“竟有這種事?”

劉吉皺眉。

杜銘聽了越發無語了。

你劉吉要借張巒兒子做錯事,去打壓張國丈,怎麼都不提前做好功課的嗎?

我這個路人,之前都沒留意過這件事,只隨便聽到一點兒風聲,知道的好像都比你多不少。

杜銘解釋道:“陛下和皇后願意帶宮人織布,這到底……算得上是教化世人的一種方式方法,好像……並沒什麼不妥吧?”

劉吉不以爲然道:“朝廷缺那點兒錢糧嗎?”

“但可能……宮裡採用的織布機真的提升了效率呢?”

杜銘顯然不想參與其中,所以他就拼命拆臺。

“啪啪!”

劉吉猛拍了兩下桌子,厲聲呵斥,“沒大沒小的,到底是你說,還是我說?”

“您說,您說。”

杜銘繼續無語。

劉吉厲聲道:“總歸要直接對付張巒,只怕這廝聯手李孜省反擊太過猛烈,所以我就避其鋒芒,先朝他兒子擾亂宮闈這件事發難,並以此作爲突破口。”

杜銘心說,明白了,硬骨頭你啃不動,先挑軟柿子捏。

你覺得他兒子就是那個軟柿子,對吧?

杜銘規勸道:“就算劉閣老您出手得當,也得到朝中同僚的支持,甚至可能會讓陛下叫停這件事,但恐怕……罪責也很難歸咎於張巒之子身上。且到那個時候,張巒是不可能不出手的,到時候如何應對?”

“嘿,張來瞻最好是出手!”

劉吉目露兇光,狠聲道,“只要他出手,就說明一切都是他在背後謀劃,不過是讓他兒子在前面打頭陣,做幌子。

“若是他不出手,連自己兒子都不保,這種人還有臉面在朝中立足?總歸張家之子,代表的就是張氏一門,只要把張延齡不識大體給定性,那一切……就將水到渠成,就再沒有張巒入閣這件事了。”

杜銘見劉吉的謀劃如此低劣,又沒法反駁,只能有氣無力地附和:“哦……也許吧……”

劉吉皺眉不已:“怎麼聽你這話裡的意思,似乎不太想幫忙啊?”

“哪裡哪裡!”

杜銘顯得很猶豫,問道:“您說要參劾張延齡,該從哪裡切入呢?”

“這樣,我找人給你寫一份參劾的奏疏,你給我找相熟之人,提出此事。”

劉吉諄諄囑咐,“無論是工部官員也好,還是你刑部中人也好,只要能確切找出張家之子擾亂宮闈,尤其是浪費帑幣無所作爲,以及令皇室體統不存的罪狀,那就可勁兒彈劾……

“然後再找一些民間的士子對此多加議論,論調就是張家不識大體,且過分干涉皇室中事……以外戚身份干涉朝政,欲重演新莽舊時……還有什麼,只要是不好的名聲,你都可以往張家頭上扣。”

劉吉越說越興奮,“這時候,我是不會出面的。王恕不是馬上就要入朝了嗎?他王恕不是最忌憚奸黨專權嗎?他對曾經的外戚萬氏一門可說是恨之入骨,今日有張氏一門禍亂朝綱,他能坐視不理?

“你乾脆就去找王恕,讓他替這件事發聲定性。等到合適的時候,我這個首輔再出面主持公道,蓋棺定論……看他張來瞻倒不倒臺!到時候咱這位國丈爺乖乖地去做他的武勳,別摻和進文臣事中來!”

322.第322章 兩宮之爭(求月票)第525章 滔天的功勞第44章 穿針引線86.第86章 收買拉攏327.第327章 深得器重第197章 給太子下套(求月票)93.第93章 萬事俱備第533章 施恩望報第214章 名聲(求訂閱和月票)第185章 打斷骨頭連着筋131.第131章 器重與利用240.第240章 信譽度268.第268章 頭鐵的代價168.第168章 未來皇后的信任(求票)315.第315章 這條船不是賊船第21章 無以爲報第568章 次功和首功第424章 搬倉的老鼠第424章 搬倉的老鼠第580章 坐山觀虎鬥123.第123章 擔憂(四更求訂閱)371.第371章 憑本事做事第563章 問診(求月票!)394.第394章 談判(求票!)第39章 見賢思齊134.第134章 太子不急太后急230.第230章 誰挖的坑?第528章 真心交換第463章 貪官之路第470章 受困的烏鴉73.第73章 謹小慎微第487章 你我都有個好前途344.第344章 你對他們不夠了解第412章 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課第209章 渾然天成第516章 追究第590章 好人言第190章 同爲道家人157.第157章 同爲外戚(求月票)第567章 另一個家(求月票)第562章 大人物(求月票)第599章 萬全之策第602章 一舉多得第16章 神醫和神棍只一步之遙第62章 天意人心第491章 我害了他第435章 耿直的騙徒129.第129章 先喜爲敬(求訂閱)第498章 不甘心231.第231章 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第484章 我以二公子馬首是瞻374.第374章 蠢得很別緻88.第88章 一環套一環第446章 論功封官(祝元旦快樂!)231.第231章 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第431章 心中的惡魔327.第327章 深得器重282.第282章 不一樣的戲本第495章 十萬火急第30章 財可通天第563章 問診(求月票!)第187章 神棍之間的交流(求票)第439章 讓功183.第183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求票)第526章 問策79.第79章 人窮志短77.第77章 神棍的苦惱97.第97章 緣盡於此?第572章 清官清名第65章 人人皆醉於泥沼180.第180章 PPT融資(求票)326.第326章 會辦事,能辦事(求月票)第192章 大善人(求月票)263.第263章 鐵骨錚錚張鴻臚(求票)第440章 無須當事人(求月票)175.第175章 招募110.第110章 送選如送嫁(第四更求月票)337.第337章 風花雪月和錦繡前程第554章 大公無私張國丈第27章 前恭後倨第508章 我說了算(求月票)第558章 來對了(求月票)76.第76章 老而彌堅297.第297章 畫餅399.第399章 大明柱樑331.第331章 沾沾自喜第535章 莫得罪女人第200章 抽絲剝繭(第二更)第12章 夢想照進現實第36章 各取所需第427章 請辭第468章 沒兒子不行295.第295章 好聚好散(求月票)第482章 詐你的第44章 穿針引線377.第377章 用意(求月票)109.第109章 少爺命(第三更)265.第265章 趁勢而爲(求票)122.第122章 未卜先知第214章 名聲(求訂閱和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