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

人身在高位退下後,常似換了一個人般。

有時候會令人詫異,到底是那個手掌權位的人,是真正的對方,還是退居山林的那個人,纔是真實的對方。

人身在權位時,權力會不知不覺使人異化。

這就如同資本對人的異化一般,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仔細觀察會發覺原本的同事好友走上領導崗位後,對方好似變了一個人吧。

而對方從那個位子退下後,反又變回原先的樣子。

各人各樣,退下之後輕鬆伴隨着失落是顯而易見的。

王安石辭相兩個月,讓章越感到的唯有輕鬆二字,彷彿沒有半點介懷。

按規矩宰相卸任,一切恩典皆殺。

但章越看去王安石未露出什麼的疲態。

王安石如今仍知江寧府,本官從禮部侍郎一口氣升七級爲吏部尚書,同時他的門下似呂惠卿仍身居高位,但這一切恩典都比他在相位時差得太遠了。

只能說是心境使然。

面對王安石詢問,章越笑了笑道:“下官想起一句話‘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正和此情此景。”

王安石聞言微笑對章越道:“狀元公說話有意思,我不過是久坐公臺,厭煩機務,故而得意濃時正好休。什麼榮辱不驚,順其自然罷了。”

“你讀劉貢父之詩,此人嘴損但文不損。”

章越腹誹,王安石明明是被罷相,還往臉上貼金成爲榮休。

章越看着劉攽給王安石的送別詩上書‘白麻詔出鳳凰池,金節銅符副錫圭。故事周公不之魯,是行山甫亦徂齊……

章越讀後心想劉攽這詞寫得好,勸王安石想開些,與其似周公在朝輔政一輩子也沒到過封國魯國,倒不如學仲山甫奉周王命往齊國築城。

章越道:“下官以爲終不如韓退之‘不知官高卑,玉帶懸金魚……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鈞樞。’。”

章越說得是韓愈的《示兒》詩,當時韓愈仕途得意,在長安剛買了房子,然後寫了這首詩給兒子說,你看你爹如今身居高位了,平日交往的都是什麼人,管他來客官位高低,一眼看去也是腰掛玉帶金魚。你看座上客,那都是國家重臣啊。

羨慕我吧,明白了這個你就給我好好讀書。

王安石道:“人道韓退之此詩所言皆利祿事,然韓退之所語‘士大夫以官爲家,罷則無所于歸’,故而以此教子。”

二人打完了機鋒。

王安石道:“韓子華未曾入相,便來此拜我,度之馬上要拜端明學士了,也是到此爲了此否?”

見王安石一眼看穿了自己來意,章越如實道:“相公明鑑,下官方回京無所從,特來請教相公。”

韓絳回京前向天子上疏說回京後,要先拜訪王安石詢問他治國爲相之道,以表示不會輕易更改新法,甚至有蕭規曹隨之意。

現在章越回朝任端明殿學士,藉着拜見王安石的機會,其實也是走這樣一個流程。

因爲章越也是韓絳提攜上來的,且政見相合。同時此舉也是向天子和百官表達自己的一個立場。

王安石對章越道:“韓子華進京前,官家便交代我了,讓我與韓子華詳語,方今人情政事所急者。度之,可知老夫向韓子華說了什麼?”

章越搖了搖頭。

王安石道:“老夫對韓子華道,三司總天下財賦,其出入之數並無總要,考較虛盈之法。但以往卻沒有一個好的統籌之法,似天下戶口,人丁,稅賦及場務,坑治,河渡,房園之類租額年課及一年錢穀之數,往往重複注籍。增虧廢置錢物,羨餘,橫費等數,皆無所憑。”

“我讓他設一部門專司其事!”

章越聽了王安石之言明白,對方這是建議韓絳設一個統計局之類的新衙門,統計出財政的各項數字,如此方便當政者治國。

章越道:“以往爲了推行新法,設立了三司條例司,地方設提舉常平司,這使用三司無從得知賬目,以至於耗登之數無法查明,是爲解決此事?”

王安石道:“不錯,故而新設一司,將提舉常平司和三司的賬目合併。”

章越問道:“那麼此司置於中書之下?”

王安石點了點頭。

章越道:“這豈不是相權侵吞三司之權了?”

王安石道:“必須如此,宰相不預財政,又能預得什麼事?又如何能合天下之財,再爲天下理之?”

“老夫當時對韓子華道,此事宜急不宜緩,你以往治理過三司,有經濟之才,可以辦理此事。”

章越心想,這又是一級一級地往上收權力了。

從王安石設三司條例司,提舉常平司來,就是宰相預財政,中書侵吞三司的權利,中央侵吞地方的權利。

王安石還是照着加強相權的辦法,加大變法的力度。後來者的韓絳,呂惠卿當然也是如此想的。

這就是所謂的虛君實相,也是宋朝讀書人最爲推崇的政治,連宋朝歷代皇帝也是這麼提倡的。

這纔有‘百事不會,只會作官家’的仁宗皇帝,也纔有了以天下爲己任的范仲淹,韓琦,王安石這樣的一代名相。

在這個大前提下,呂惠卿一心防着自己,韓絳極力援引自己入朝爲臂助……

他們卻不知道自己早就……哎。

章越想到這裡有那麼一點點的慚愧。

但這慚愧片刻已是沒了,爲什麼自己不走虛君實相這條路。

一來眼下正是大刀闊斧的變法之時,還有一個就是你要考慮天子的感受。

官家已經不是熙寧初年時,那個啥都不懂的皇帝了。

親政八載,官家已經有了自己治國的理念,以及自己的班底了。王安石的罷相,最根本原因的就是天子與王安石的分歧日益擴大。

隨着皇帝日漸掌握權勢,他會容忍另一個王安石?容忍相權凌駕於君權之上?

另一個時空歷史上,爲什麼蘇軾因爲烏臺詩案下獄?因爲元豐之後,官家正式從幕後到臺前主持新法。

但蘇軾仍在批評新法,所以纔有了烏臺詩案。

王安石問道:“度之此番回朝是要廢了市易法麼?”

章越問道:“大學士可是聽呂吉甫所言?”

王安石則道:“不說亦知之。”

第213章 行卷第555章 朕要超擢章越第1035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692章 約降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418章 董事會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218章 解試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868章 事先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第752章 人性第488章 澤國第373章 知經筵第836章 信任危機第625章 御試第738章 既濟未濟明日更新第76章 飯堂第97章 翻山越嶺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786章 收復河州城第307章 月影第61章 二哥中進士了(求訂閱)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882章 政事堂第600章 章直婚事第1041章 司馬光來訪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267章 念頭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637章 夫妻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174章 老師的話第17章 山間歲月第686章 燈火第285章 御論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58章 考取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719章 出兵河州第148章 刻章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165章 信約第444章 風波第493章 公用錢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兩更合一更)第846章 還有機會嗎?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320章 相交第287章 唱名第463章 柳暗花明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1009章 公羊之儒第684章 滿嘴流油第977章 耶律淳到此一遊第210章 暢談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930章 表態第50章 行卷第696章 出戰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233章 弊案第983章 刺殺第171章 不在曲中求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564章 熙寧二年第101章 熟人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360章 章越授予何職?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第860章 王安石的後悔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948章 第三人第291章 催婚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340章 價錢挺合適第133章 託付第752章 人性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890章 國是第537章 熙寧元年第422章 豪爽第334章 二事第537章 熙寧元年第408章 改變第456章 王韶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695章 軍歌第910章 夢筆山下第412章 貪婪第178章 韓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