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九章 回兵

文華殿議事,七位顧問大臣都在,最後匆匆定下決議,調江北各省衛所兵馬勤王,同時暫時放棄居庸關、紫荊關以西和以北的城塞,以內長城一線作爲京畿防禦的最後屏障。

張懋道:“土木堡之地,原本可成爲抵禦北寇之重地,然己巳之變後,年久失修,城牆多已不存,沈溪如今駐兵土木堡,若有機緣,或可突圍而出,率兵撤回居庸而守,至於折損當爲不計,定爲忠直!”

七位顧問大臣中,跟土木堡關係最爲密切的當屬英國公張懋,他的父親張輔就是在土木堡之變中戰死,張懋是張輔次子承襲的爵位。

在張懋看來,沈溪還是有勇氣和擔當的,至少在韃靼大軍面前沒有退縮,在缺兵少將的情況下仍舊據險而守。

只是張懋也認爲土木堡年久失修,難以作爲明軍防禦韃靼人的橋頭堡,但他已經從心底認定沈溪必死無疑,爲了彰顯他的公正,建議無論沈溪最後是否戰勝,只要能活着回來,哪怕折損再嚴重,也要定沈溪忠直之名,給沈溪記大功。

張懋的話,雖然不能被所有人認同,但至少沒人反駁。

沒有人願意跟沈溪這個“死人”計較,之前李東陽還認爲應該追究沈溪從居庸關擅自調兵的過錯,但最後在心裡盤桓了一下,沈溪調兵並非無章可循,沈溪的德才值得肯定,更何況朝中還有謝遷爲沈溪說話,以如今的形勢,定沈溪的罪很不合適。

馬文升問道:“那兩關鎮守,分別以誰爲統帥?”

一個問題,就把在場幾位重臣給難住了。

居庸關和紫荊關既然均已成爲韃靼人下一步的主攻方向,誰出來統調兵馬,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李東陽原本正在記錄一些東西,此時他放下筆,擡頭道:“宣大、太原以及三邊等地,相去京城甚遠,或需派遣將帥以統御兵馬。但兩關乃京畿重地,一切政令、調兵可由朝廷直接下達軍令,兵部、五軍都督府當以謀臣定之!”

李東陽的話,得到劉健、熊繡的贊同,一下就獲得三票支持,但謝遷和馬文升卻有不同見解,至於張懋和張鶴齡,因爲本身是武將,在這種參議軍機的事情上並不佔據主動,他們識相地沒有發表意見。

謝遷道:“若以距離論,居庸關、紫荊關的確相距京城不遠,但如今京畿之地戒嚴,前車之鑑,己巳之變中,北寇兵馬兵分兩路攻取京城,若前往兩關路途斷絕,上令不能下達,可是要任由居庸關和紫荊關失陷於賊手?”

或許是因爲沈溪的關係,謝遷在這幾天議事中,幾乎都在跟李東陽唱反調。

李東陽提出居庸關和紫荊關的軍事調度,一切由京城負責,除了這兩座城距離京城不遠,方便調度外,也是防止再出現之前那樣被沈溪“擅自”調兵的事情,權力收回京城,爲的是確保朝廷的權威。

但謝遷卻有不同的觀點。

朝廷不能因爲居庸關和紫荊關並非九邊重鎮就放鬆警惕,必須要派出重要將領前往鎮守,將統兵和調兵權力歸還給兩關守軍,防止出現幾十年前土木堡之變後的狀況,若被韃靼人斷絕與兩關聯繫,會導致消息渠道不暢,無法做到政令快速傳遞。

李東陽這邊有三票,謝遷這邊最多隻能爭取到馬文升一票,張懋和張鶴齡則沒有站邊的意向。

就在場面僵持時,劉健問了一句:“於喬,你支持何人前去兩關領兵鎮守?”

謝遷差點兒就脫口而出“沈溪小兒”,但意識到沈溪如今被困土木堡,京師之地又沒人願意領這種要命的差事,他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應答,之前感覺很多人都合適,可仔細想來,似乎沒誰會比沈溪更爲恰當。

不如沈溪的,在謝遷看來就是不堪大用之人,並不抱多大期望。

劉健道:“既然於喬並無合適人選,兩關之地,便先由地方衛所自行鎮守,政令由京師下達,如何?”

謝遷雖然心中不甘,但只能點頭應允,他此時已做好犧牲沈溪的準備。

對謝遷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如果將居庸關和紫荊關的調兵權限都歸於京城,等於是斷了沈溪從兩關調動援軍的機會,處境將會更加危險。

……

……

寧夏鎮駐地,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之稱的寧夏衛城。

位於城中心的臨時督撫衙門內,劉大夏正在傾聽戰報,宣府失守的消息,差不多也是十七日夜裡才傳遞到寧夏衛。

“……韃子自延綏鎮、太原鎮等地,兵分多路,潛入宣府腹地,與張家口堡外之胡虜裡應外合,耗時十二日破關,之後六日,宣府失守,延綏巡撫沈軍門屯兵土木堡,與韃子交戰,累殲韃子兵馬四千餘,今宣府失守,韃子圍攻土木堡,萬全都司各城塞,十有九失……”

萬全都司,就是宣府治軍衙所,宣府各處城塞都是由萬全都司負責徵調兵馬。

劉大夏聽了半晌,問道:“朝廷調兵手令可有送達?”

負責與京師及各地文書往來的部將李建出列:“回尚書大人,京城尚未有調兵公文送達。”

劉大夏沉吟道:“宣府失守,到如今不過四日,朝廷公文或許會在這一兩日送達,本官西北之行,可謂馬失前蹄,榆林衛落敗,如今以爲在寧夏取得大捷,卻不知只是韃靼人調虎離山之計……”

劉大夏部將之一,榆林衛指揮使扈凌站出來道:“劉尚書,宣府之敗,非您之過,宣大總督鎮守不利,延綏巡撫出兵宣府,五萬兵馬尚不能鎮守,此戰當由宣大總督和延綏巡撫擔責,我等只是盡全力,將一路韃靼主力殲滅,光復榆林衛!”

扈凌的話,得到在場大多數將領的認同。

在這些將領看來,出兵寧夏衛非但沒有罪過,反而是大功一件,可以跟朝廷爭取更大的功勞。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生平都沒打過什麼勝仗,要說軍旅生涯唯獨還能拿得出手的戰績,就是跟着劉大夏在西北打的幾仗,一次是幾年前的榆溪河,還有就是現在的光復榆林衛和寧夏衛之戰,在這些人心目中,劉大夏統兵賞罰分明,百戰不殆,如果有人想誣陷栽贓,他們絕不容許。

劉大夏聽到後眉頭緊皺,暗忖:“沈溪不過只有兵馬六千,尚未知是否配齊,韃靼出動兵馬過十萬,如此還能讓沈溪在土木堡獲得大勝,沈溪居功至偉,若我能聽從他的意見,回兵宣府,或許就不是今日之結局。”

扈凌主動請示:“劉尚書,請您示下,大軍是否主動向宣府進發?我將士新近大勝,如今兵鋒正盛,此番回兵,定可殺得韃子片甲不留!”

劉大夏此時仍舊犯難,讓他推翻之前的決定,從寧夏衛撤兵很不容易。

原本他以爲光復寧夏鎮便可以獲得對韃靼人戰略上的主動,下一步便可以凱旋迴京,誰知道現在不但勝利回朝沒了指望,回去後他很可能要引咎,至於會落得如何下場,他自己也未曾想清楚。

劉大夏道:“從寧夏衛撤兵,即便星夜兼程,每日行軍八十里,也需二十日才能返回居庸關,卻不知居庸關是否抵擋得住!”

扈凌行禮:“尚書大人,您不必擔憂,萬全都司雖遭敵寇襲擾,但大同、太原等地兵馬還算齊整,勤王大軍定會拖住韃子主力,我三軍回師宣府,恰逢敵寇,可得一勝!”

“善!”

劉大夏終於點頭,“如今只能如此,如若韃靼人揮師向長城內關進發,大同、太原等鎮勤王兵馬即便不勝,也可拖住其主力,加之居庸、紫荊險固,沒有十天半月難以攻取。只怕韃靼兵馬會從一些守衛相對薄弱的關口突襲,如同撞道口、馬水口等地進兵,京師將陷於危難。”

“路途之中,三軍兵馬不得停歇,一路向東,或可在半月內抵達宣府……”

劉大夏覺得時間緊迫,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將兵馬帶回京城,或許會給予韃靼人機會。韃靼人也知道劉大夏統率的兵馬不好惹,所以纔會採用調虎離山之計。

扈凌聽到“半月內抵達宣府”,跟在場其餘將領心情一樣,有些無法接受。

十五天到宣府,意味着每日行軍得超過八十里,在一個普遍行軍速度只有五六十里的時代,每天都等於是急行軍……士兵並不是輕裝上陣,還有糧草輜重需要運輸,一路上都會非常辛苦。

雖然將領都有戰馬代步,但他們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同樣不輕省。

***********

ps:臨近春節事情太多,雖然天子更新不快,但也保持兩更,所以還是厚着臉皮求下月票支持!

求訂閱、求月票!

第一七八六章 躲瘟神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來(第四更)第四八〇章 黑白兩不誤(第三更)第三四二章 不知分離苦(第七更)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一二五二章 決戰在即第二三七六章 顛覆第一一一章 捆綁銷售第一八四六章 談合作第四四六章 謝韻兒的心病(第三更)第六七六章 實實在在的賞賜第六〇一章 何時熬出頭(第四更)第三五八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五更)第七〇六章 培養心機(第四更)第一一一〇章 這是要鬧哪樣?(第一更)第一九六章 英雄歸來(第五更)第一八〇七章 小團體第一一〇〇章 英雄,美人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勢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八七一章 忠孝不能兩全第一〇四三章 臨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二〇三章 與人爲善(第四更)第一七四一章 把胡鬧進行到底第一八九一章 矛盾爆發第一一四〇章 冰火兩重天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一〇五四章 前途無光(第二更,求月票)第二〇九一章 巴結權貴第二五四七章 進發第二五一六章 登島第一一三六章 臨戰的一天(第二更)第二一九八章 不出兵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蹤了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一七四九章 由得他折騰第八十四章 紙終抱不住火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一三八三章 反感的種子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七一八章 隱晦(第七更)第一四三八章 平衡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二〇八三章 坐山觀虎鬥第三三一章 我是魔鬼第二〇七〇章 大問題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六一二章 賜食(第四更,送書友)第五八九章 一年兩升官(第二更)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二五七章 回鄉探親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一一六章 來自府城的求助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一二五六章 凶多吉少第二〇八九章 畫虎不成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七〇三章 老子有錢(第一更)第二三五一章 不方便第一三二〇章 南下之路(第四更)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六五〇章 前腳進城(第二更)第五三七章 江櫟唯的氣憤(第二更)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一九九八章 朝不保夕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二〇五六章 誰對誰錯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四四六章 謝韻兒的心病(第三更)第九五五章 遠行計劃第五三六章 皇后的囑託(第一更)第一五五章 籌措銀號(求訂閱和月票)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七四八章 漸行漸遠(第二更)第一五六章 開業事前忙第八九九章 無所不在的陷阱第六四二章 啓程在即第三五三章 小解元公(第十更)第二一六八章 孰輕孰重第二〇五〇章 傲慢無禮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糾結(第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