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一九章 不可左右之事

張太后親自出面,朱厚照跟沈亦兒的婚事不再有阻礙。

因爲周氏對於女兒入宮非常支持,連沈亦兒自己都覺得這樣很不錯……既然自己是女兒身當不了狀元,那就乾脆當皇后,母儀天下!

如此一來,沈溪的意見也就無關緊要了。

沈溪在這件事上很難再伸手阻止,便在於他作爲兄長,父母尚未過世他沒有資格左右妹妹婚事。

這年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單純只是說說而已,既有道德層面的約束,更有大明法律作爲保證。

當日張太后在沈明鈞夫婦那裡相談甚歡,離開時神情輕鬆而愉悅,外人一看就知道婚事已經是八九不離十。

當天京城內各種小道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基本都是說昔日三元及第的文曲星沈溪的妹妹如今要進宮當皇后,這兄妹二人皆爲人中龍鳳!而且不知道誰泄露的消息,市井間已經有了東宮西宮的說法。

至於宮中是夏皇后在上,還是沈亦兒身份更尊貴,已是無關緊要,百姓對於皇帝家事非常關心,再加上這件事背後的關鍵人物是沈溪,那就越發上心了。

沈溪沒有再去問沈亦兒的意思,之前他已經詢問過了,這個妹子對於入宮很有信心,覺得自己能壓制住皇帝,這會兒再去說什麼也是徒勞。

大失所望之下,沈溪當天沒留在家中,到了惠娘處躲清靜,來個眼不見爲淨。

但即便身處惠娘這裡,閒話間也少不了談及沈亦兒入宮之事。

“……城裡已傳開了,說沈家大小姐要進宮當皇后,有老爺做靠山,她可以在很短時間內主持後宮事務。”

惠娘說話時,小心地觀察沈溪的反應,想弄清楚沈溪的真實想法,因爲只有她才知道沈溪想離開朝堂,如果沈亦兒嫁給皇帝,甚至當上皇后,那沈溪作爲正牌國舅爺,封爵就將是順理成章之事。

既是外戚,又有軍功作依託,沈溪要封國公再不會有那麼大的反對聲音,沈溪也將從朝臣爭鋒中跳出來,謝遷再也沒資格管沈溪這個皇親國戚……

看起來所有一切都對沈溪有利,但其實背後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沈溪不想繼續留在朝中。

李衿道:“那以後老爺就是國舅爺了?”

對於李衿來說,這是相當好玩的一件事。

明明“國舅爺”因爲弘治朝以來張氏兄弟爲惡已經成爲一個帶貶義的詞彙,預示着沒什麼真本事,靠吃軟飯上位還搞得天怒人怨、無法無天的那種奸佞,卻又因這個國舅爺是沈溪而變得越發有趣。

惠娘沒好氣地道:“老爺還是老爺,是否國舅,跟咱有何關係?”

沈溪道:“既然惠娘也說跟咱們沒多大關係,那你還關心這個作何?”

惠娘望着沈溪道:“老爺,您真的想好了,讓亦兒進宮當皇后?”

這問題將沈溪給問住了。

其實不止一個人問他,沈家人都在關心沈溪的態度,甚至可以說沈溪的態度決定了沈亦兒在皇宮裡是否能得到幸福。

在婚事難以阻擋的情況下,沈亦兒進宮並非是她一個人的事,沈亦兒未來在皇宮內的走向和定位,完全要靠沈溪在朝中的運作而定。

這是樁政治婚姻!

沈溪微微搖頭:“我絕對不支持讓亦兒進宮,她纔多大?這段婚姻的基礎便是陛下想讓我繼續留在朝中爲官,用一個無法割捨的關係套牢我,他知道我會反對,所以直接請動太后去跟家中長輩說,等於是不給我這個小輩絲毫反駁的機會。”

惠娘道:“其實……若是老爺將人送走,還是可以阻攔這樁婚事的……”

沈溪卻顯得很踟躇,搖頭道:“這件事,連我自己都沒想好,一邊覺得讓亦兒進宮太過可惜……陛下坐擁四海,後宮佳麗三千,宮鬥異常殘酷,一個女人想固寵很困難,如此以來也就無幸福可言;一邊卻又知道亦兒可能會改變陛下的脾性,讓當今天子迴歸正途。另外亦兒自己,對於這段婚事也是非常願意,在這件事上我更願意尊重她的意見。”

李衿好奇地問道:“亦兒還未及笄吧?她應該不太懂這些纔是。”

惠娘道:“妹妹,你或許有所不知,沈家人都早慧,如同老爺年少時便有大智慧,十歲便開始考科舉,十二三歲便中狀元,如今沈家小姐虛歲已快十四,她有跟老爺一樣的聰明才智,自幼表現便遠超常人,不能將她當作普通女孩看待。”

“可是……她終歸還是個孩子。”沈溪強調道。

惠娘嘆了口氣,道:“老爺不要總將亦兒當作孩子,她已經有自己的想法,跟陛下間不也頗有淵源?或許這就是他們命中註定的緣分呢?老爺乃是狀元出身,短短几年時間便爲大明立下赫赫功勞,如今在朝位極人臣,這並非只因老爺刻苦努力,也是有天分在裡面。想來亦兒也有天分,跟老爺一樣可以執掌內宮。”

沈溪不由搖頭苦笑,他顯然沒法跟惠娘解釋,其實他是來自於幾百年後,所以纔會有超乎常人的智慧,這也跟他帶着記憶和學問附身到一個孩童身上有關。

至於沈亦兒,再有天分,也只是個純真無邪的少女,對於一個剛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子來說,讓她自行決定未來一輩子的大事,的確太過冒險。

周氏夫婦沒什麼文化,難以爲沈亦兒規劃未來走向,沈溪覺得自己有這能力,所以理所當然覺得應該爲沈亦兒負責。

沈溪道:“現在太后出面,我想阻攔已不得,她未來在宮裡會是如何模樣,甚至可能會被皇帝冷遇……全都是我這個做兄長的今日沒有作爲所致。”

惠娘笑了笑,道:“她怎會被陛下冷遇?有老爺作爲她的堅強後盾,她在宮裡可以獲得所有人的尊重,不然太后娘娘爲何會如此熱心出面幫忙?聽說太后娘娘跟夏皇后的關係一向不錯……”

沈溪吸了口氣,很多事他自己也能考慮到。

不但他這邊在試圖改變皇帝的脾性,張太后也在試着改變兒子,對兒子的行爲習慣進行指引。

張太后發現夏皇后只是個安靜的傻白甜,從來沒有野心爭取什麼,對皇帝根本沒有任何影響力後,張太后自己也很着急,所以哪怕知道立兩個皇后實在是不成體統,還是一口答應下來。

這說明張太后已經在爲兒子的成長做種種嘗試,把沈亦兒迎娶進宮,就是她走出的第一步棋。

沈溪搖頭道:“太后一向對夏皇后禮遇有加,這次就算她出面,也不代表日後會對亦兒有所偏幫。”

“只要有陛下心疼便可。”惠娘道,“在老爺看來,或許讓一個小丫頭進宮是讓她受苦,但對她自己來說,何嘗不是一次機會?若她能在宮裡爲陛下生下太子的話,那未來沈家不就更加榮光?”

惠娘不斷勸說,想讓沈溪接受這一切。

雖然不怎麼合心意,但沈溪沒有過多跟惠娘爭辯,他理解惠娘完全是一片好意,試着讓他接受事情中好的一面,其實沈亦兒進宮會對沈家和大明王朝有幫助,而且有張太后相助,沈亦兒在皇宮裡也會過好日子,而不是受苦。

“希望如此吧。”

沈溪閉上眼,不太想專注沈亦兒的事。

此時的他更想讓自己放鬆下來,讓疲憊的內心可以得到些舒緩。

……

……

張太后出面後,朱家跟沈家之間的婚事就此商定,接下來就是走流程。

謝遷是在病牀上知道朱厚照要迎娶沈亦兒的事情,來跟他通報這個情況的人是楊廷和,這會兒謝遷裝病,導致他閉目塞聽,知道這件事已經算相當晚的了。

“……本來之厚還很抗拒,悄悄安排父母和妹妹回老家,誰知道走到半途他父母又帶着妹妹回京來了。太后得悉消息,親自登門向之厚父母求親,如此一來之厚那邊沒了動靜,好像已經默認陛下要迎娶他妹妹之事。”楊廷和擔心地說道。

謝遷皺眉問道:“那小子的妹妹要進宮了?爲何之前未曾聽說過?幾歲了?”

楊廷和搖搖頭道:“具體年歲不知,但應該不大,尚未到及笄之年,而陛下要娶她的目的也並非是因她的德才,全在於要跟沈家聯姻。”

謝遷很生氣:“早不聯姻晚不聯姻,老夫養病陛下就想跟沈家聯姻,這算幾個意思?太后也真是荒唐,居然會同意設什麼東宮、西宮,當這是大行皇帝賓天后立太后呢?”

在大明,只有皇帝登基後會對自己的生母追立皇后的做法,其實就是立太后,大明非嫡系的皇帝不少,這也形成了傳統,立皇帝生母爲太后,在大臣看來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並不需要作出什麼特殊說明。

但皇帝在世時,一次冊立兩個皇后,這便未免有些荒唐了,當年英宗時即便有意要冊立新後,也沒行廢后之舉,更沒冊立兩個皇后。

好像大明所有的荒唐事,傳到朱厚照這裡便一併爆發出來,這個皇帝那是什麼荒唐事都做得出來。

楊廷和道:“那謝閣老,現在該如何是好?若此時上疏阻止這婚事,怕是異常艱難……不過沈家小女入宮爲後違背祖制,爲人臣子當盡忠職守,不能不提啊。”

謝遷當即便有下榻寫奏疏的打算,等他掀開被子後,突然意識到什麼,又縮了回去,嘆了口氣道:“老夫現在這光景,還能跟陛下進言什麼?”

言語中,謝遷異常失落。

畢竟之前已因進言而被皇帝暴力對待,謝遷心灰意冷不說,還有點擔心朱厚照會故技重施。

至於此前皇帝過府來探病,謝遷並不認爲有多少誠意,是否是受沈溪脅迫,到現在他還沒弄清楚。

楊廷和道:“那總不能任由陛下亂來……沈之厚在這件事上顯然已不會對陛下再進言,事關沈家切身利益,陛下和太后又都同意了,誰能阻止?只有謝老您出面,這件事或許纔有可能會改變。”

謝遷非常惱火,握緊拳頭,猛一拍牀頭:“這世道真是黑暗,皇帝什麼事都不聽從大臣建議,這般剛愎自用,早晚會將大明江山社稷給敗光。”

楊廷和打量謝遷,等首輔大人給出最後意見。

“上奏!”

謝遷咬牙切齒道,“爲今之計只有聯名上奏,越多人聯名越好,只要滿朝文武站在一起,相信事情可以轉圜!”

……

……

謝遷明顯有些想當然了。

關於沈亦兒入宮爲後之事,朝中反對者寥寥,他們並不覺得皇室跟沈家聯姻有何不可,歷代皇帝將有功大臣的姐妹或者女兒接到宮裡爲妃子並非沒有先例,這也算皇帝籠絡大臣的一種手段。

只是因爲大明皇后是從皇帝大婚時便定下來,就算萬貞兒獨寵六宮也沒能改變自己是個貴妃的命運,足以說明大明內宮不是隨皇帝的性子亂來。

大明國舅是多,但真正有權力的卻少之又少,便在於那些進宮的女子未必能爬上高位,或者爬上高位也未必受皇帝待見,對於家族地位提升沒有多少助益……另外,大明爲了防止外戚專權,皇后的來源一般是平常家庭,比如朱元璋在朱標死後,立朱允炆爲太子,就因爲朱允炆的生母只是一個平民女子,而他的哥哥本來最有資格接太子位,卻因爲生母是常遇春的女兒,那是朱元璋封的六個異姓王之一,雖然常遇春死得早,但爲了防範外戚有可能專權,朱元璋是寧願重立太子。

這次朱厚照卻開了個先河。

在已經有皇后的情況下,又要再迎一個皇后進宮,還不廢后,同時外戚的家族還是朝中達官顯貴,此舉顯然是跟明太祖的意志相違背。

但如今的情況卻是謝遷病休,掌控兩部的沈溪權勢熏天,對於皇帝的影響足夠大,已算得上是文官第一人,這時候在上疏中聯名,既得罪了皇帝,還得罪了沈溪,尤其是沈溪掌控吏部和兵部的情況下,誰都不敢冒這個險。

楊廷和帶着朱厚照的吩咐,在朝中文武大員府上走了一圈,卻沒得到幾個人的響應,尤其那些部堂,要麼明確表示不關心這件事,要麼就虛以委蛇,顧左右而言他。

楊廷和一看自己沒有號召力,他在朝中既不是首輔又不是次輔,又不能說這是謝遷於病榻上的吩咐,思來想去只能去求助張懋。

他想得很清楚:“英國公跟夏氏一族走得很近,若是新皇后進宮,對夏氏一族打擊最大,英國公和夏國丈不可能坐視不理。”

誰知道等他到了英國公府宅,卻被知客告知張懋病了,拒不見客,請楊廷和回去。

“本官有要緊事跟張老公爺商議,還勞通傳。”楊廷和堅持地道。

知客卻抱歉地說:“楊大學士,您別爲難小人,這是我家老爺的吩咐,誰都不得例外,您還是等我家老爺病好後再來吧。”

楊廷和很着急,他想不通爲何張懋會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當起了“縮頭烏龜”。

其實此時張懋根本就沒病,好端端在家中跟夏儒下棋,關於楊廷和來見的事,知客很快便跟張懋詳細說明。

“知道了,你先退下吧。”張懋一擺手道。

等知客走之後,張懋看着夏儒道:“現在有兩個選擇,要麼站在太后一邊,要麼就是跟介夫說說,想方設法阻止沈家小姐入宮。”

夏儒爲難地道:“張老幫忙拿主意便好。”

“要我說啊……”

張懋想了想,搖頭道,“最好還是認了吧,陛下跟沈家聯姻本身沒做錯,而且如今皇后在宮裡……也未讓夏家興旺,尤其之厚通情達理,又是文官魁首,若沈家小女進宮,咱幫上一把,以後有事還能跟之厚商議,若此時站出來反對,這不明擺着得罪人麼?以後皇后在宮裡也很難處!”

夏儒想了下,也點頭:“此言在理,那這件事我們便不管了,不管是東宮還是西宮,只要小女在宮裡能維持現狀便可。”

……

……

楊廷和顯然不會料到夏家人沒有任何野心。

以前張氏外戚看起來勢單力薄,但從弘治帝那兒得到不少政治資源,便在於朱祐樘夫婦伉儷情深。

而現在朱厚照根本不把夏皇后當成自己的妻子,再者夏家人本身也很低調,沒有爭權奪位之心,使得在沈亦兒入宮這件事上,夏儒跟張懋達成一致,就是賣沈溪面子,對此事不加干涉。

連張懋都不肯幫忙,楊廷和想要找人聯名上奏自然是困難重重,本來這次上奏就需要大批人聯合起來造成聲勢,現在得到的迴應寥寥,讓他意識到即便找人聯名也徒勞無功。

而在此時,朱厚照忙着迎娶新娘。

跟之前與夏皇后成婚時毫不在意截然不同,這次朱厚照非常熱心,每天都興高采烈,而且這幾天他居然開始修身養性,非但沒去宮市,還將從豹房帶到宮裡來的女人全都趕了回去,連麗妃都不例外,每天正常作息,都是獨睡。

除了沒舉行朝會,其它情況已跟一個合格的皇帝沒甚區別,甚至於每天還會抽出時間來批閱奏疏,儼然要當一個明君聖主。

“……陛下,已經籌備差不多了,只等擇日便可行大禮。”

高鳳臉上終於有了笑容,不用再在皇帝面前苦着臉說話,興沖沖地說道,“現在一切都安排妥當,可以按照既定步驟來,不用搶人,沈大人沒再提反對意見。”

朱厚照本來很高興,不過聽了這話後卻帶着幾分擔心:“不能不防,誰知道沈尚書是否暗中又在計劃什麼事?沈小姐現在何處?”

高鳳愣了愣,搖頭道:“好像不在沈太老爺府宅。”

“那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朱厚照着急道,“如果成婚那天,沈尚書把人扣着就是不給朕,讓朕怎麼辦?到時候還能強行去要人?”

高鳳一怔,他沒想到皇帝會如此擔心,生怕沈溪亂來,而一直旁聽的小擰子出言道:“陛下,沈大人應該不會這樣做吧?那不是讓……皇室跟沈家都沒面子?”

朱厚照道:“沈尚書是什麼人你們不知道?從之前朕定下婚事,他就從來沒同意過,現在朕等於是出了陰招,讓太后出面幫忙把問題解決,雖然說成功地繞過他,也是不給他面子,他會給朕留面子麼?”

小擰子跟高鳳對視一眼,二人都在想:“這皇帝當得可真窩囊啊,對大臣的忌憚要到這地步?”

朱厚照又好像熱鍋上的螞蟻,來回踱步半天,最後一咬牙:“不行的話,朕還是親自去拜訪一下沈尚書,問問他的意思,希望能獲得他的諒解。反正現在婚事也定下來了,朕跟他認錯,算是給兩邊臺階下,他既不會再生朕的氣,朕還能把新皇后迎進宮裡來,豈非是兩全其美?”

小擰子道:“陛下,您其實不必如此的。”

“怎麼不必?”朱厚照氣惱道,“難道讓朕當一個強人所難的皇帝,徹底失去沈尚書的支持嗎?”

第二一七六章 願望第一三五七章 總督府是閻王殿?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一九七五章 面子問題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一〇八章 大腳丫鬟第二五五四章 時機第一五六三章 順應潮流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三七四章 神秘的約見第一二九一章 檢閱三軍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一六四六章 毋須再議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六六三章 榆溪之戰(上)第一一一章 捆綁銷售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一九四三章 長見識的謝遷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二五七二章 改性子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二三八二章 勢力之爭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一九二六章 背後有深意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一〇五三章 就是不給面子(第一更)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織女(第三更)第六六八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二六八章 拜訪第四五三章 前後之別(第二更)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一九七五章 面子問題第九二四章 困難第一三三五章 言盡於此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二一九四章 聯名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五六〇章 劫人劫船(第一更)第二五三八章 扼殺於搖籃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二九〇章 美人相求(第九更)第二四一五章 國富民強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七九二章 年輕人有魄力第二二五八章 有價值的人第一一三二章 出兵往援(求月票)第一七一六章 市井之徒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四一四章 內閣大學士的推諉(第四更)第二五七章 回鄉探親第二二七一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二三五一章 不方便第一八二四章 讓你來試試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三九九章 相思夢中人(第九更)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二三七章 買田買屋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二三四四章 不稀罕第二六七五章 如爾所願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一一七章 合作難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二六九章 異想天開第二〇四五章 太監之爭第二〇一五章 特殊的賄賂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二十八章 考校學問第一〇三九章 送福利(第六更)第一七一九章 日常彈劾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二六七〇章 棋局不在棋面上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一〇五章 彩色連環畫第四〇八章 惡狗咬人(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一一三九章 宣府失守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二〇五〇章 傲慢無禮第一五八三章 有忠有奸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二五三章 比比誰無賴第一二三三章 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