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

不用去草原,意味着沈溪可以放心大膽做他的翰林官,至少在短時期內無需再考慮離開京城的問題。

就算朝廷要派沈溪做兩京鄉試的主考官,但也只有一半機率會去應天府,出發會在四五月份,在此之前他可以安心教導熊孩子朱厚照,順帶跟朱厚照好好研討一下出宮大計。

連沈溪自己也覺得此事有些瘋狂。

把熊孩子送出宮,一旦被朱厚照的老爹、老孃知道,東宮講官基本就沒了,連日講官可能也會被剝奪,有很大可能會直接將他發配到外地爲官。

當然這對沈溪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

若一直留在京城,誰也不敢保證弘治末年自己能如願以償獲得外放的資格,與其總想自己現在年少可以再等兩年,或許出點兒事情反倒可以促使自己做出決定。

站在歷史的高度,讓朱厚照早些出宮,能讓未來的天子更多明白人世間的疾苦,有助於心性的養成,從這點上來說,沈溪覺得這個險值得冒。

前提是,朱厚照能自行制定出一個較爲完善的出宮計劃,在此基礎上沈溪會適當做出完補充和善,否則一切免談,權當是對朱厚照智計的一場考覈。

轉眼到了二月。

火綾等韃靼使節並未到沈溪府上搗亂,沒過多久火綾等人便離開京城,到大同與身負皇命的王守仁匯合,出關前往草原,沈溪府外守衛的五城兵馬司的官兵隨之撤走。

與此同時,劉大夏在邊關滯留三個多月後,終於準備回朝廷覆命,同時接受兵部尚書的任命。

至於沈家,在沈溪搬離教忠坊的老宅後,那裡已成爲沈明鈞夫婦的住所,誰想夫婦二人剛住下不久,老太太李氏找人寫來的信件就到了。李氏並沒有說要到京城來,而是告之家中糾紛不斷,希望沈明鈞夫婦早點兒回寧化縣幫忙處理,這讓周氏聽了很不爽。

我纔來京城,跟兒子、兒媳婦團聚沒幾天,眼看兒媳婦就要給我生孫子了,你個死老太婆想讓我回寧化?門兒都沒有!有本事你邁着小腳來京城,看馬車這一路不把你顛簸死。

周氏鐵了心不想回寧化,但沈明鈞卻跟她意見相左,於是乎夫妻倆開始吵架,在互不相讓的情況下越吵越兇,這是自周氏嫁給沈明鈞後,兩口子吵得最厲害的一次。

以前周氏可不敢跟丈夫吵,因爲她知道自己依附於沈明鈞存在,在沈家沒多少地位。後來進縣城跟惠娘合夥做生意後,周氏不屑於吵,因爲她覺得自己能賺錢了,沒必要跟丈夫一般見識。

現在周氏跟丈夫發生了理念上的衝突,在是否留在京城的問題上各持己見,最後沈明鈞爆發了,兩個人從吵架發展到動手,最後開始互毆,結果就是被揍得鼻青臉腫的周氏氣急敗壞下,帶着一雙兒女離家出走,此後幾天都住在陸府。

沈明鈞打了老婆就後悔了,本來他這人就沒什麼脾氣,一怒之下跟妻子動粗,之後想把關係挽回,可惜陸府是他的禁區,只好轉而求助兒子,讓沈溪去跟周氏說。

沈溪身爲朝官,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老爹老孃的煩心事他纔不想湊合呢,但不管也不行,最後只能讓謝韻兒去勸說周氏。

結果卻是周氏堅持不回家,兩口子開始長時間的冷戰。

……

……

沈溪仍舊當他的翰林官,非常輕鬆,因爲嚴格來說一個月只需工作六天,若是遇上朱厚照生病、發脾氣又或者是皇家有什麼歡慶活動,沈溪還能輕省個一兩日。

沈溪隱隱聽到風聲,宮裡準備爲太子朱厚照選“儲妃”,就是在京城八到十歲的少女中找一些家境、樣貌都不錯,作爲未來太子妃的人選。

沈溪的想法就一個……才十歲的小屁孩,這時候就準備結婚似乎也太早了,難道朱祐樘這會兒就已經感覺到自己大限將至?但隨後想想自己在六歲多時就有了林黛這個小童養媳,也就釋然了,或許這時代的人都有危機意識,總是把事情考慮在前面!

沈溪除了給朱厚照上課,還悄悄跟朱厚照謀劃怎麼出宮。

朱厚照設計了幾種不靠譜的出宮策略,比如翻牆、爬樹、調開侍衛……總之都是朱厚照想當然地以爲能安全出宮的方式。

沈溪把他這些計劃一一駁回,小傢伙不幹了。

感情你說帶我出宮是忽悠我的啊,現在讓我制定計劃卻一一推翻,分明是沒把我這個太子放在眼裡!

可不管朱厚照如何軟硬兼施,對沈溪那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很明顯,沈溪不怕威脅,事實上出宮本來就不是什麼好事,朱厚照可不敢把事情張揚開,最後只能按照沈溪的意思,繼續費神思索怎麼出宮的問題。

這天,朱厚照在坤寧宮陪張皇后吃過午飯,隨便找了個椅子坐下,拿着本《漢書》看,纔看了一會兒思想就開始開小差,考慮如何出宮的問題。張皇后看到兒子發呆,以爲他正在思考學問,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隨後張皇后便找來太子的近侍打聽,才知道兒子如今跟右春坊右諭德沈溪走得很近。

自從沈溪回來,兒子不貪玩了,變得好學了,先生問問題回答也流利了,這讓張皇后喜出望外,便把這好消息告訴了朱祐樘。

於是朱祐樘親自考覈兒子的學問,發現果然大有進益,但卻發覺沈溪給他兒子講了一些不該講的“國朝”歷史,朱厚照多少不太樂意。不過想了想,兒子差不多也到了能接觸這些內容的年歲,就安排讓王鏊和王華等老資歷的講官,爲兒子講國朝的歷史,不讓沈溪“胡說八道”。

於是,太子的歷史課分爲“廿一史”和“大明國史”兩個部分,沈溪仍舊負責講“廿一史”,教學計劃沒有受到影響。

又輪到講課日,午時二刻,沈溪在擷芳殿的授課暫告一段落,中允官、侍讀官都去休息吃午飯了,朱厚照偷偷摸摸跑了過來,向沈溪抱怨:“那些老古董講的太祖故事,乾巴巴的一點兒意思都沒有,你有時間再跟我講講吧?”

沈溪心想,王鏊等人跟你講的,完全是按照歷代皇帝實錄去講,哪年發生了什麼,朝廷裡有什麼事情,不分主次也不管重要不重要,一股腦兒地灌輸給你。關鍵是有很多內容採用了春秋筆法,一筆帶過,甚至連提都不提,就好像建文帝的事情。

想想看,就連一個皇帝的存在都能被歷史抹去,更何況那些有損皇帝名聲的事?

講廿一史,講究的是把天災人禍尤其是昏君奸臣是如何把國家敗掉的儘量往誇大說,少有歌功頌德,做到以史爲鑑。

講國朝歷史,那一定是把功績放大了說,甚至把醜的修飾成美的,至於掩蓋不掉的醜事那就乾脆不提,不留下任何記錄,以後修史的人休想知道,只要幾十百把年過去,百姓以爲國家國泰民安五穀豐登,於是我大明就能千秋萬載。

可是這些人忽略了一個問題,不說不代表沒發生,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只要是醜惡之事,遲早有一天會大白於天下。

至於朱厚照所聽內容,那全都是“真善美”的東西,歌功頌德居多,缺少史料支撐,讓熊孩子聽了很沒勁。

我要聽太祖出征塞北,不好意思,這段沒有;我要聽太祖身邊功臣的故事,對不起,這段也沒有,因爲太祖屠殺功臣造大獄,明初沒幾個功臣是得以善終的;我要聽太祖傳位太子的事情,這段更沒有,誰叫太祖傳位給皇太孫,最後皇太孫的皇位還被太宗皇帝給奪去了?

明初需要隱晦的事情太多,要保持太祖和太宗的絕對崇高地位,很多事情都不能讓普通人知曉。

更不會有人把具體事情,串成故事來講給朱厚照聽。

朱厚照最關心的幾個問題均無法從王鏊等人口中得到答案,讓他很是鬱悶。什麼都不知道還來講什麼?告訴我哪年哪月哪裡發生了地震,哪裡又遭了風災,又或者黃河氾濫,是如何賑濟的,誰當了尚書誰辭了官……我稀罕啊,知道這東西有鳥用?

“太子要問什麼?”沈溪拿着講案,悠然問道。

“我想聽太祖傳位太宗的故事,我問了很多人,他們都不告訴我。”朱厚照眨着眼睛,“太宗是幾歲當上太子的?”

連沈溪也沒想到熊孩子會問出這麼“尖銳”的問題,心想:“就算你問洪武四大案,我也會告訴你,可你上來就問太祖傳位太宗,我告訴你,你肯定接受不了跑去跟你爹說,查到我頭上那可是潑天的大罪!”

“你爲何想知道這個?”沈溪問道。

“好奇啊,太祖打下的江山,太宗繼續拓展疆土,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我就想知道,太宗是不是跟我一樣,小時候就當上的太子?”朱厚照帶着幾分神往。

沈溪搖搖頭:“太宗年少時,大明國祚未定,太祖尚且未稱帝,太宗何以爲太子?”

“原來是這樣啊,怪不得他們不說了。那太宗是幾歲當太子的?”朱厚照大有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架勢。

“洪武三十五年,太宗繼位。”

沈溪只是把歷史上一個事實說出來。

至於“繼位”是怎麼繼的,他就懶得說了,難道跟熊孩子說,你祖爺爺是靠謀反當上的皇帝?

其實拿朱允文的那一套來嚇唬熊孩子挺好使,但沈溪暫且不敢這麼做,越是把朱允文說得慘,熊孩子心理陰影越大,他心裡藏不住話肯定會去跟別人問個究竟。

朱厚照不滿地抗議:“我也知道太宗是洪武三十五年繼位,可不是說太祖在洪武三十一年就駕崩了嗎?那這四年裡,我大明就沒有皇帝?”

這便是歷史隱晦內容的結果,連個剛學習歷史的熊孩子都能發覺其中有問題,更何況是那些窮經皓首的老學究?

關於朱元璋哪年死的,這是公認的史實,總不能憑空給朱元璋延長壽命,至於爲何朱元璋死了之後還沿用年號四年,歷史上沒有記錄,這就吸引更多人去探索。

“有皇帝,但是不能說。”沈溪道。

“爲什麼不能說?”

朱厚照有些羞惱,“我問你話,你居然隱瞞我,難道你也跟那些迂腐不堪的先生一樣,總拿我是小孩子當理由,故意糊弄我?”

************

ps:第三更送上!

本週“五原令”大大慷慨10000點起點幣,天子向您致敬!同時向每天都的周唐、楚月嬋、無文字休言、黑人時代、保島滅日、小小717等諸位大大致敬!

明天天子會更新四到五章,請大家不吝支持,訂閱、、和越多越好哦!

第一二四八章 空等第二二二九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四四七章 古方(第四更,獻給所有書友)第二三四一章 勸退第三六六章 大媳婦,小郎君(第三更)第七三三章 方法第六八五章 謝遷送厚禮(第二更)第二〇八二章 分化離間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二〇八三章 坐山觀虎鬥第二五八五章 有妻如此第三四三章 向盜匪問路(第八更)第一八二一章 小辮子第二三六四章 猖獗第八〇五章 閣老嫁孫女(第三更)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四十六章 小買賣第一四三二章 收穫戰果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第一六六八章 當首輔了第六七五章 替代軍功第二九一章 鍼灸麻醉(第十更)第二四六七章 南下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一五五四章 新年伊始第三七六章 周胖子(求訂閱)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一一九八章 信心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第一九九四章 尋人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一九八〇章 習慣性放鴿子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七二八章 心照不宣第一四六〇章 又添新兵第二二〇一章 羣狼第六三一章 你敢頂風作案?(第三更)第六〇九章 培養炮手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二五五三章 暫時無憂第一一四九章 合兵一處第一〇〇四章 激勵第一四一〇章 沒了脾氣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二〇一九章 刺殺第二〇二二章 御審第一四二一章 馬九歸來第一五九二章 如魚得水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四三一章 傳臚大典(第二更)第一八四三章 先一步後一步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二六五七章 無須避諱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一七一六章 市井之徒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四七八章 紙上談兵第八五八章 招招連環(第三更)第三八一章 娃娃臉的權臣第四八三章 數米法第二九〇章 美人相求(第九更)第九〇七章 新官的魄力第六一二章 賜食(第四更,送書友)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六一二章 賜食(第四更,送書友)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第一二九一章 檢閱三軍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四九三章 三堂會審(第六更)第一五〇九章 故土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第二三七八章 看熱鬧第二十五章 報仇了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繫(求月票)第二十二章 年少的無奈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二三八六章 京城一盤棋第一六四八章 虎狼之藥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一九五八章 夜抄劉府第一五五四章 新年伊始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