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四章 檄 文

王垕再欲言時,卻不料曹*早呼刀斧手推出門外,一刀斬訖,之後命人將其頭懸掛高竿,出榜曉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盜竊官糧,謹按軍法。”於是各寨衆怨始解。

次日,曹*傳令各營各寨將領,說:“如三日內不併力破城者,皆斬!”

各營各寨將領聞之凜然,無不鼓勁做氣,以待一舉攻破城池。

曹*親自騎馬至城下,督促諸軍搬土運石,填壕塞塹。而此時的陳紀、陳蘭二人觀之膽戰心驚,慌忙吩咐弓箭手射殺填壕塞塹的曹軍。一時之間,城上矢石如雨,曹軍時人軍士中箭倒地,但是礙於軍命難爲,只得咬牙堅持。卻有兩員裨將畏避而回,曹*查知掣劍親斬兩員裨將於城下,之後更是親自下馬接土填坑。

曹軍軍士初見斬殺兩員裨將,心中恐懼,此時卻見身爲魏王的曹*親自下馬填壕塞塹,使得一衆曹軍歡欣鼓舞,於是大小將士無不向前,曹軍軍威爲之大振。城上袁術軍隊更是抵敵不住,曹軍士兵則奮勇無懼,爭先上城,斬關落鎖,致使曹軍大隊擁入城中。

陳紀、陳蘭二將逃走不及,都被曹軍生擒活捉,曹*卻是不留情面,即刻下令將二將皆斬首於街市之中。更焚燒袁術其建造的皇宮內室,宮殿樓宇等一應犯禁之物;壽春城中,更是被曹軍收掠一空。

順利奪下壽春之後,曹*又與一衆謀士商議欲進兵渡淮,追趕袁術殘餘之軍,以其將之徹底殲滅。

這時荀彧卻諫言道:“魏王,年來荒旱,糧食艱難,若更進兵,勞軍損民,未必有利。不若暫回許都,待來春麥熟,軍糧足備,方可圖之。”

曹*卻是不想浪費如此一舉殲滅袁術,平定淮南的良機,又不得不顧慮糧草軍民的問題,一時躊躇未決。

這時,忽然報馬到來,報說:“袁紹見曹*征伐袁術,便趁機而出,肆意猖獗致使青州諸縣復反;曹仁拒敵不住,連輸數陣,今特來告急。”

曹*聞之心驚,乃馳書與尹銘、孫策,再令曹洪跨江佈陣,以爲疑兵,使袁術不敢妄動;自己即日班師,別議對抗袁紹之事。

曹*退兵,徐晃自然也不再進軍袁術,只留孫策依然與袁術糾纏,而尹銘則趁機開始謀奪巴蜀之地。

卻說曹*引軍回到許都,回到魏王宮升殿,會集一衆文武官員,作太平筵宴。曹*當即將袁紹入侵之事說出,衆文武官員皆言當興義兵以伐之。隨後,曹*留荀彧留守許都,負責調遣兵將,自己則親統大軍進發。

話說河北袁紹雄踞四洲,此時又聞曹*、尹銘、孫策三人合謀攻打其弟袁術,本來就蠢蠢欲動之心,更加活躍起來了。自忖道:“阿滿、澤天、孫策攻滅吾弟,而此刻曹*後軍空虛,可以攻打之,也可解公路之圍。”

遂於趙王宮內,招聚河北文武百官,共同商議興兵伐曹*之事。

班列之中,謀士田豐出列說道:“大王,我軍初平河北,兵起連年,百姓疲弊,倉廩無積,不可復興大軍。”

袁紹聞言臉色一變,明顯的不舒服,說道:“征伐曹*一事,我意已決,爾等只管獻策!”

田豐心中暗歎,當即說道:“即如此,大王宜先提兵屯黎陽,更於河內增益舟楫,繕置軍器,分遣精兵,屯紥邊鄙。三年之中,大事可定也。”

殿上另一謀士審配,聞言卻冷笑一聲,道:“不然。以大王之英明神武,撫河朔之強盛,興兵討曹賊,易如反掌,何必遷延日月?”

田豐身側的謀士沮授聞之暗中搖頭不已,急忙出言說道:“制勝之策,不在強盛。曹*法令既行,士卒精練,比公孫瓚坐受困者不同。今棄獻捷良策,而興無名之兵,竊爲明公不取。”

然而與審配交好的謀士郭圖,望着田豐

、沮授說道:“非也、非也。兵加曹*,豈曰無名?大王正當及時早定大業。曹*徐州殘暴,大王則仗大義,剿滅曹賊,上合天意,下合民情,實爲幸甚!”

田豐、沮授、審配、郭圖紛紛闡述自己的觀點,一時四人爭論難定,袁紹本就是優柔寡斷之人,此時聽到麾下四大謀士爭論不休,便是躇躊不決。

這時,忽報許攸、荀諶自外而入。

袁紹聞之大喜,逐道:“此二人多有見識,且看他們如何主張。”

許攸、荀諶二人來到趙王宮,依禮向袁紹施禮畢,分列左右班列。

袁紹隨後說道:“曹*攻打公路,其後方必然空虛,我欲起兵征伐之。起兵是乎?不起兵是乎?”

許攸、荀諶二人聞言,齊聲應答道:“大王以衆克寡,以強攻弱,討漢賊以扶王室:起兵是也。”

袁紹哈哈大笑,說道:“二人所見,正合我心也!”便商議興兵之事。

其實也不叫商議,因爲袁紹一早就拿定主意了,當即只是發佈命令而已。只見其下令審配、逢紀爲統軍,田豐、荀諶、許攸爲軍師參謀,顏良、文丑爲將軍,起馬軍十五萬,步兵十五萬,共精兵三十萬,望黎陽進發。

待袁紹這邊命令下達,任務分撥已定,郭圖進言道:“以大王之大義伐曹阿滿,必須數其之惡,馳檄各郡,聲罪致討,然後名正言順。”

袁紹聞言欣然從之,遂令書記官陳琳草檄。陳琳字孔璋,素有才名;漢靈帝時爲主簿,因諫何進不聽,復遭董卓之亂,避難冀州,袁紹視其才華,用其爲記室。當下領命草檄,援筆立就。

其文曰:主蓋聞明主圖危以制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擬也。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制朝權,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滅,污辱至今,永爲世鑑。及臻呂后季年,產祿專政,內兼二軍,外統趙樑;擅斷萬機,決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內寒心。於是絳侯朱虛興兵奮怒,誅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興隆,光明顯融:此則大臣立權之明表也。

司空曹*: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贅閹遺醜,本無懿德,犭票狡鋒協,好亂樂禍。古幕府董統鷹揚,掃除凶逆;續遇董卓,侵官暴國。於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故遂與*同諮合謀,授以裨師,謂其鷹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輕進易退,傷夷折衄,數喪師徒;幕府輒復分兵命銳,修完補輯,錶行東郡,領兗州刺史,被以虎文,獎戚威柄,冀獲秦師一克之報。而*遂承資跋扈,恣行兇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齋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于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幕府惟強幹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捲起徵,金鼓響振,布衆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復其方伯之位:則幕府無德於兗土之民,而有大造於*也。主後會鑾駕返旆,羣虜寇攻。時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離局;故使從事中郎徐勳,就發遣*,使繕修郊廟,翊衛幼主。*便放志:專行脅遷,當御省禁;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坐領三臺,專制朝政;爵賞由心,弄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惡滅三族;羣談者受顯誅,腹議者蒙隱戮;百僚鉗口,道路以目;尚書記朝會,公卿充員品而已。知故太尉楊彪,典歷二司,享國極位。*因緣眥睚,被以非罪;榜楚參並,五毒備至

;觸情任忒,不顧憲綱。又議郎趙彥,忠諫直言,義有可納,是以聖朝含聽,改容加飾。*欲迷奪時明,杜絕言路,擅收立殺,不俟報國。又樑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古*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污國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細緻慘苛,科防互設;罾繳充蹊,坑阱塞路;舉手掛網羅,動足觸機陷:是以兗、豫有無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於*爲甚!古幕府方詰外奸,未及整訓;加緒含容,冀可彌縫。而*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摧撓棟樑,孤弱漢室,除滅忠正,專爲嫋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孫瓚,強寇桀逆,拒圍一年。*因其未破,陰交書命,外助王師,內相掩襲。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古今乃屯據敷倉,阻河爲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車之隧。幕府奉漢威靈,折衝宇宙;長戟百萬,胡騎千羣;奮中黃育獲之士,騁良弓勁弩之勢;幷州越太行,青州涉濟漯;大軍泛黃河而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掎其後:雷震虎步,若舉炎火以焫飛蓬,覆滄海以沃票炭,有何不滅者哉?古又*軍吏士,其可戰者,皆出自幽冀,或故營部曲,鹹怨曠思歸,流涕北顧。其餘兗豫之民,及呂布張楊之餘衆,覆亡迫脅,權時苟從;各被創夷,人爲仇敵。若回旆方徂,登高岡而擊鼓吹,揚素揮以啓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知方今漢室陵遲,綱維弛絕;聖朝無一介之輔,股肱無折衝之勢。方畿之內,簡練之臣,皆垂頭搨翼,莫所憑恃;雖有忠義之佐,脅於暴虐之臣,焉能展其節?主又*持部曲精兵七百,圍守宮闕,外託宿衛,內實拘執。懼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腦塗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可不勖哉!古*又矯命稱制,遣使發兵。恐邊遠州郡,過聽給與,違衆旅叛,舉以喪名,爲天下笑,則明哲不取也。主即日幽並青冀四州並進。書到荊州,便勒現兵,與建忠將軍協同聲勢。州郡各整義兵,羅落境界,舉武揚威,並匡社稷:則非常之功於是乎著。古其得*首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廣宜恩信,班揚符賞,佈告天下,鹹使知聖朝有拘迫之難。如律令!

袁紹接過檄文,細覽之後心情大喜,即命人使將此檄遍行天下州郡,並於各處關津隘口張掛。

不日,檄文傳至許都,這時正當曹*頭風患犯了,連日臥病在牀。而此刻左右將此檄傳進,曹*見之,毛骨悚然,渾身出了一身冷汗,不覺頭風頓愈,竟然從牀上一躍而起。

“哈哈哈!”曹*大笑而顧謂曹洪,說道:“此微何人所作?”

曹洪拱手說道:“聽聞此乃是出自陳琳之筆。”

曹*笑道:“有文事者,必須以武略濟之。陳琳文事雖佳,其如袁紹武略之不足何!”隨後便招聚一衆謀士商議迎敵之策。

歸降曹*已經有些日子的孔融聽說了,暗中擔心不已,便來見曹*,說道:“袁紹勢大,不可與戰,只可與和。”

荀彧卻極爲不屑,輕蔑的說道:“袁紹無用之人,何必議和?”

孔融不以爲然,說道:“袁紹士廣民強。其部下如許攸、郭圖、審配、逢紀皆智謀之士;田豐、沮授皆忠臣也;顏良、文丑勇冠三軍;其餘高覽、張郃、淳于瓊等俱世之名將。——何謂袁紹爲無用之人乎?”

荀彧笑道:“袁紹之兵,多而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顏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戰可擒。其餘碌碌等輩,縱有百萬,何足道哉!”

(本章完)

作品相關介紹_我心中的三國豪雄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四章 茶 會 友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四章 重 聚VIP_第六十八章 兄 弟VIP_第 八十六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七章 絕 代 雙 喬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六章 羌 胡 軍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章 中 秋 夜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四章 重 聚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六章 喜 重 逢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二章 圓 滿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四章 袁 氏 陳 朝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五章 無 題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二章 鳳 雛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八章 靈 帝 殤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二章 前 途VIP_第七十八章 席 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六章 喜 相 逢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一章 結 皇 親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五章 下 江 陵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七章 黃 巾 亂VIP_第 八十八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五章 武 聖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二章 圓 滿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四 章 戰 西 涼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一章 強 軍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八章 書 法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七章 風 月 樓VIP_第五十八章 秘 聞VIP_第 八十三 章VIP_第七十五章 鄭 渾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八章 西 川 之 地VIP_第七十四章 理 事VIP_第六十一章 虎 鬥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九章 張 牛 角VIP_第 七十 章 兵 器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七章 風 雲 起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四章 誘 敵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章 大 雜 燴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五章 張 文 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四章 滅 神 钂VIP_第六十五章 較 技VIP_第七十六章 議 事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章 雜 事 多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六章 夙 緣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七章 喬 遷 喜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七章 樊 城 告 急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九章 私 兵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章 大 雜 燴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章 公 主 來 投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三章 良 家 子VIP_第九十七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三章 上 早 朝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一章 枉 凝 眉VIP_第 八十九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六章 英 雄 樓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八章 丁 建 陽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三章 大 小 姐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四章 和 解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八章 丁 建 陽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四章 滅 神 钂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章 立 軍 魂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二章 結 王 允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章 紛 亂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四章 重 聚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三章 大 會 盟VIP_第 一百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八章 三 英VIP_第七十九章 提 親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一章 漢 末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章 計 劃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四章 和 解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四章 滅 神 钂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六章 兵 臨 城 下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一章 徐 州 青 州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四章 茶 會 友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六章 兵 臨 城 下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五章 烽 燧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六章 易 京 之 戰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一章 漢 末VIP_第 九十 章VIP_第七十五章 鄭 渾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章 逃 亡VIP_第七十一章 神 兵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一章 劉 漢 亡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四章 黃 巾 殤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五章 爭 鋒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二章 十 常 侍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九章 汝 南 城 下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九章 再 顧 茅 廬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四 章 戰 西 涼VIP_第七十八章 席 話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三章 孫 氏 江 東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五章 無 題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三章 會 合VIP_第三十三章 烽 煙 起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七章 斷 腸 路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七 章 汝 南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一章 戰 黃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