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

bookmark

目光直接從鍾謨身上掠過,落在徐鉉身上,李煜說道:“徐卿乃江南名士,學識淵博,辯才出衆,又居宰輔,由你出使,再合適不過了。如今國勢危頹,煩勞卿辛苦一趟,北上開封,如能說得漢帝罷兵抑或緩徵,於我無異於再造之德,我在此謝過了!”

李煜這番話,既顯真切,也有些委屈。但觀其狀,徐鉉這心中充滿了感慨,雖然對於結果同樣悲觀,他還是願意爲江南這個庇佑了他多年,給他聞名機會的國度,盡忠到最後。

迎着李煜的目光,徐鉉躬身一拜:“國主,臣願意北上,面見漢帝,爲江南百姓陳情!”

“好!”終於,李煜心情平復下來,看着徐鉉的目光也有幾分期待。雖然,徐鉉也只是承諾北上,對於結果,顯然是無法保證的。

“降詔潤州,讓林仁肇全力戒備,其若來犯,務必阻敵,不得使漢軍一舟一楫過江!其他城池江防,也當加強御備,提高警惕。募兵之時,就由馮樞密負責吧,務必充足金陵的兵力,保證都邑的安全!”良久,李煜又朝馮延魯說道,難得地主動做出些決斷,雖然顯得一廂情願。

說起來,自從繼位以來,李煜還從來沒有親自巡視過江防諸塞,瞭解過軍隊的情況。

“是!”馮延魯應道,想了想,主動提醒道:“國主,吳越素爲中原爪牙,根據以往的教訓,北軍若動,吳越軍隊必然從蘇杭北上,夾攻我軍。未免不測,還當加強常州的守備!”

聞及此,李煜那英俊的面龐間不由露出幾分憤懣,說道:“吳越難道就不知脣亡齒寒的道理嗎?我若亡,他豈能獨存?”

面對李煜此問,沒有人接話,吳越與江南畢竟不同,人家是早有定議,與中原聯繫緊密,又有婚姻關係。隔絕於東南,歷來也與中原沒什麼衝突,更無歷史遺留問題,可供其轉圜的餘地很大。

思慮一陣,李煜長嘆息一聲,說:“稍後,我手書一封,遣人送至杭州,交與吳越王。若其尚有一絲明斷,當舉兵聯合抗敵,若其執意爲朝廷爪牙,唉......”

“國主,吳越久爲禍患,且甘受朝廷驅使久矣,想要說其愚主,只怕艱難!莫若遣使,聯合南粵,共抗北軍!”這個時候,陳喬建議道。

聞此,李煜有一抹遲疑,道:“聽說那劉鋹昏庸殘暴,亂政虐民,與之爲伍......”

見李煜這個時候了,竟然還有道德包袱,陳喬又激動了:“國主,南粵亦有軍十萬,漢帝的平南詔,同樣攻伐嶺南,同有目覆滅之憂,合當聯合,共同卻敵啊!”

“那就派人去試試!”李煜這才點頭,看着幾名臣僚,猶豫了下,提出一個設想:“諸卿,若遷都南昌府如何?”

此言落,其他人還未說話,地位最低的金陵令陳起終於說話了,聲音不大,表情卻異常冷硬,說:“國主在金陵,沿江將士尚知殺敵拱衛何人。國主如欲避難南昌,則軍心動搖,金陵必失,金陵若失,南昌豈能得守?”

“陳起所言甚是!還請國主,勿復此言!”陳喬當即出言贊同。

見他唾沫幾乎要噴到自己臉上了,李煜也不得不打消了心中怯懼的念頭,有些言不由衷地說道:“我自有長於金陵,數十萬百姓尚在,豈能輕易舍離?”

“國主,南昌尚有軍隊三萬,可着盧使君北上,充實金陵!”馮延魯建議道。

盧使君就是盧絳,就是此前被李煜從鄂州召還的老將軍,後來又委以南昌府的鎮守職責,沒辦法,南昌府在江南的統治之中,地位僅次於金陵,需要一個既能得信任,又有能力,且足夠威望的人鎮守。

“如此,南昌府不就空虛了嗎?”李煜這樣的反應。

“國主,當以金陵爲重啊!”馮延魯說。

“戰端未起,戰事進展尚不知曉,暫時還是不用調動南昌軍隊,當因勢而動......”沉默了下,李煜說。

就這樣,在金陵主臣的“羣策羣力”下,總算拿出了一套抵禦朝廷大軍的辦法,雖然這辦法,顯得一廂情願,基本沒落到實處的,沒有可以取得實際效果的......

恰此時,樞密副使嚴績來了,不及通報,很是無禮地闖入堂內,腳步蹣跚,面色倉皇:“國主,潤州軍報!”

事實上,金陵早該得到京口的情況了,至少當知曉京口水戰之事。然而,問題出在逃往金陵的那支水軍身上,因爲畏懼懲處,沒敢回京口,更沒敢回金陵,而是一路逆流北上,逃往湖口去了。

因此,一直到隔了一夜,金陵這邊才收到來自潤州的彙報。當然,對於其中的“細枝末節”,主臣是來不及考慮了,李煜所震恐的是,林仁肇這一戰就大敗,還能擋住漢軍嗎?

雖然對於林仁肇,李煜一直不怎麼滿意,不喜歡其武夫脾性,但別人都說此人能打,也還是委以軍事。然而,如今這個最能打的將軍也敗了,並且首戰大敗,還能守住潤州嗎,金陵的安危還有保障嗎?

就這樣,懷着無比沉重的心情,結束了議政議軍,獨處之時,李煜心中除了對未來的悲觀與迷茫,還有一種後悔的情緒。後悔生在帝王家,後悔接了這君位,甚至後悔去聽那些軍政情況,詩畫詞曲,佛經道藏,美酒佳人,這些纔是他感興趣的,如果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肆意縱情,無憂無慮,豈不美哉?

爲壓制心中的負面情緒,李煜決定,找幾名後宮美人,再喚來樂工,一起飲酒、彈琴、跳舞,再聽他作詩......

這一世的李煜,沒有大周后,也沒有小周後,但李璟同樣給他選了個才德俱佳的妻子,乃是南唐功勳老臣刁彥能的孫女。只可惜,刁國後賢明正直,性格剛強,卻少了些情調,不是李煜所鍾愛的。

對於李煜,刁國後是屢有勸解,卻無甚作用,李煜對她,則是敬重與厭煩兼有,以至於敬而遠之,頗爲冷落。平日裡,更多的還是寵幸其他后妃。

但是,其他美人中,雖不乏色藝雙絕的,但真正能同李煜琴瑟和鳴的,一個沒有。因此,在風流多情的背後,李煜實則挺寂寞的,內心十分空虛,在其以往豔麗的詩詞中,就已有所體現。

說起來,李煜當江南國主,就這兩三年的時間,然而他後宮之中的美人卻不少了,有名分的就有八人,比得上劉皇帝十幾年所得。

如今,在面對國家危亡之際,裡裡外外,各方面的壓力加身,使得李煜身心之間,都蒙上了一層陰影。也因爲這些因素,使得李煜開始向“千古詞帝”進化,於他個人是悲哀,於歷史文化,卻將綻放出璀璨的光芒,拋開其他不說,李煜的才情堪稱當世一絕......

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99章 御帳議戰第1章 乾祐滅佛第38章 殿議第35章 東歸第136章 趙都帥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30章 陳橋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5章 名單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1779章 四王畢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79章 “撫遠之戰”第364章 沉默第334章 交待第216章 馬政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67章 劉煦娶親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130章 喪國之約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77章 間策第69章 禍事了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67章 又去一老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218章 進兵第16章 異見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323章 鬥法第180章 賞功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09章 衡釀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239章 進退第372章 封王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41章 小風波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273 王晏鎮洛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28章 澧陽之戰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192章 劉銖案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78章 南北併發第34章 崇元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