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勢如破竹

bookmark

漢陽、江夏兩城,一水之隔,聳峙江岸,高大而堅實,本該是一場激烈的戰鬥,結果卻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結束。深溝高壘,防禦設施,全無用處,即行陷落,想來九泉之下的劉仁贍聞之,都能氣活過來。

大江之上,是來回巡視漢軍戰船,兩座城池上方,飛揚的是大漢的戰旗,毫無激斗的痕跡,戰事進展之順利,甚至給人一種虛幻的感覺。

投降的鄂軍,被收繳兵器、甲冑,遷出城池,集中安置原本的漢營,一個個倒很老實,也不怕漢軍會殺俘什麼的。畢竟,這是朝廷大軍,正義王師。

在安排好兩城駐防,確保安全後,曹彬與劉光義二人,也出城,巡看俘虜營,安撫其心。

“怎麼樣,降軍情況如何?”入營,曹彬問出迎的一名青年將領。

負責降軍安置的將領,名叫高瓊,少逢晉末戰亂,以其兇猛無賴,曾落草爲盜,劉承祐當政後,曾降捕盜令,半年之間,天下羣盜大多匿跡,高瓊也趁機從良,投效了當時的陝國公趙暉,在其麾下效力。

曾經參與對河中的平叛,只是沒有什麼功績,再加上年紀小,未曾聞名。後來,劉皇帝逐步削藩,開始剝奪地方節度鎮將之權,其中就有在天下諸縣復置縣尉的措施,將盜賊、鬥訟的權力還與縣尉,把鎮將所侵治權還與縣令。趁着那股風潮,高瓊被趙暉舉薦爲盩庢縣尉,當時高瓊才十八歲。

盩庢依山靠水,地形複雜,給匪盜之徒提供了不少便利,治安情況一直不算良好。等高瓊就任,憑藉着早年的經歷,靠着勇武與不俗的手段,迅速撲平了周邊的盜賊草寇,還民與治安。

後來,關中發生大規模蜀亂,動靜很大,高瓊也是率領縣兵、鄉勇,維持治安穩定。後賊首王順領軍渡過渭水,入盩庢,想要過境遁入秦嶺脫逃,結果高瓊做出了敏銳的判斷,帶人在必經之處設伏,全殲殘寇,斬王順首級,高瓊由此上達天聽。

之後,高瓊的仕途就明顯順利許多,由盩庢縣調任安康指揮使,後又遷鄧州刺史,到南征以前職位是安復兩州巡檢使,隨軍出征。

因爲聽過高瓊的名聲,兼欣賞其沉着冷靜、治兵有方,曹彬對這個小自己幾歲的將領,也頗有好感。

高瓊引二人入營,簡練地介紹着情況:“南軍人數太多,但還是老實,又有雄武軍的幾名軍官配合,都聽從安排,營寨大體擴建結束,只是缺少帳篷,還有柴火、石炭等禦寒之物!餓了許久,準備安排食物!”

滿意地點點頭,曹彬道:“雖然是降卒,把他們遷至城外,心裡只怕也多少有些怨氣,若是讓他們連口吃的也沒有,怕也難免生亂,先供應吃食吧,吩咐下去,暫時按我軍七成配給!”

“是!”高瓊應道。

曹彬又吩咐道:“至於帳篷,暫時讓他們先擠擠,也能取暖。其他禦寒之物,從軍中撥發一部分,其他安排他伐木取薪!”

聽其言,劉光義頗爲感慨,說:“我們糧草輜重調運,尚未充足,攻城器械,也未完備,而守軍已降。這樣的作戰經過,如何向江淮行營與朝廷彙報?”

勝利來得太過容易,進展太過順利,顯然讓劉光義有些不適應。事實上,從結果看來,漢軍花費在攻城拔寨上的精力,僅佔一小部分。

聽其言,曹彬則平靜道:“如實上報即可!”

“下一步,將軍如何打算?”劉光義說道。

“你以爲當如何?”曹彬反問。

劉光義直接說:“攻克鄂州,消耗並不大,鄂州所囤糧草、軍械也足以緩解我們補給,將士們士氣正高,戰意猶盛,當趁勝東下,水陸並進,進攻江州,控制湖口!”

“我也是這般想的!”曹彬點頭道:“我們這邊進展迅速,也有利於下游戰事的展開。”

“攻克江州之後呢?”曹彬又問。

從其語氣中,聽出了一抹不尋常,劉光義稍微想了下,而後臉上露出一抹笑容,說道:“下游重兵雲集,拿下一個金陵,絕無問題,與其繼續東進,影響李公佈局,莫如南下打洪州,拿下江西之地!”

“就這麼辦!”曹彬少有地露出笑容。事實上,對於平南的將士們而言,已經發現,這功勞似乎有些不夠分,分了,也有些不夠份量,就因爲仗打得太輕鬆了。

“這將近五萬降軍,需要妥善安置!”劉光義提醒道。

以曹彬的謹慎,對於這個問題,自然也是上心的。略作沉吟,說道:“這五萬軍,實則良莠不齊,很多都是強徵入伍,的抑或純爲混個溫飽。那些老弱,盡數裁汰,暫時留在在江夏,由專人管理,待戰後再行安排,剩下的編入軍中,隨軍作戰!”

顯然,這麼降卒,用來征戰,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隨時在監視之下,方便控制,用之還能減少自身的損失,是隱患相對較小的一種處置辦法。

“想要平穩落實,還得靠那些降將配合啊!”曹彬這麼說道。

聞言,高瓊道:“以末將看來,這些降將,都十分積極,若與他們爲朝廷效命立功的機會,必然踊躍!”

對高瓊的見識與判斷,曹彬還是認可的,當即道:“既然如此,走,我們再見見那朱虞侯,可不要讓他覺得我們故意怠慢他!”

WWW▪ тт kan▪ ¢ o

“打”下鄂州,除了數萬降軍之外,還有爲數不少的繳獲,僅倉中儲糧,就有二十多萬石,全部打包送了漢軍。可以相見,此番平南,或許是朝廷歷次作戰,經濟收益率最高的一次。

乾祐十五年九月二十七日,鄂軍投降,漢軍兵不血刃,而入城池,當日,曹彬親自寫好一份戰報,上呈江淮行營,並述以下一步進軍計劃。

在鄂州休整兩日後,曹劉再度率領水陸大軍東進,這一回,漢軍、降軍加上徵調的民夫,可是水陸八萬大軍。

這一次進軍,同樣是摧枯拉朽,先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富池口,而後直趨江州城,驅降軍強攻一日,城破軍降。

直到南昌的援軍趕到,雙方在湖口又展開了一場水戰,共動用水軍兩萬,近四百艘,這也是戰鬥最激烈的一次。南軍採用火攻,結果風向忽然轉向,引火自焚,因而大敗,狼狽逃往彭蠡水寨。

到冬十月十日,曹劉大軍已控制江州,兵鋒直指南昌,也基本切斷金陵與南昌的聯繫,而江南國主想要遷都南昌的希望也徹底破滅,那裡似乎比金陵看起來,還要危險。

幾路大軍平南,進展最快,也最風光的,卻是曹彬這支軍隊,看起來,有些出人意料。

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321章 矛盾第42章 嶺南在望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450章 落幕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480章 “新對策”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68章 榮寵第444章 揣測者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265章 楊無敵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43章 接見第35章 楊村第55章 燕王病故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268章 西縣第96章 言官第130章 陳橋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30章 湖湘之治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2章 分食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162章 兵事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693章 安西王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324章 交代第492章 事發第421章 樑孝王第271章 青年驍將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0章 契丹亂政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353章 信使第77章 渦口之戰(1)278章 軍務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12章 整風第162章 兵事第2章 父母兄弟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22章 睡仙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21章 登乾元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7章 風波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