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文人風骨

bookmark

劉皇帝笑吟吟的,態度可謂和善了,但言語間流露出的多年養成的強勢與自信,還是讓徐鉉表情微滯,驚聲道:“陛下欲扣留使節?”

“說扣留,可就說嚴重了,邀請罷了!”看着徐鉉,劉承祐保持着微笑:“朕親自開口延請,徐公當不會不給朕一個薄面吧!”

心下微沉,徐鉉拱手於胸前,有點不客氣地道:“陛下難道就當真不顧君體國儀,強留於臣?”

聽他這麼說,劉承祐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了,語氣仍舊平和,卻偏頭對呂胤道:“朕本一番好意,奈何人家不領情啊!”

呂胤瞧向繃着張臉的徐鉉,開口道:“聽聞徐公乃一代文墨大家,博聞廣智,想來當知時達務纔是,何以如此狹隘,自甘一隅,不敢放眼以望天下?”

徐鉉瞥了呂胤一眼,表情仍舊嚴肅,擲地有聲地道:“臣只江南一叟,雖徒有虛名,卻也知忠義氣節!”

“呵!”見他這個表現,劉承祐終於又笑了,不過這回是嗤笑了:“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江南是朝廷的臣屬,那徐公可是漢臣?”

聞言,徐鉉好像在提醒劉承祐一般:“陛下,大國之兵,正在攻伐臣屬!”

“好了!就不要耍嘴皮子了!”劉承祐似乎沒了耐性。

見狀,徐鉉再度拱手:“臣亦不欲逞口舌之利,欲還金陵,陛下爲何相阻?”

盯着徐鉉,劉承祐表情頭一次冷了下來。在常年的消息刺探中,江南各種情況,劉承祐都有所瞭解,像徐鉉,不只在金陵朝堂佔有重要地位,在江南文壇上也是名望頗高,再加上身邊的文臣對其也有不少的稱讚,因此對於徐鉉,劉承祐算是重視禮待了。

然而,真正面對他食古不化的表現時,心中難免慍怒,劉皇帝有禮賢下士的時候,同樣也有小肚雞腸的時候。你徐鉉,憑什麼在掌握乾坤的劉皇帝面前,這般倨傲?

耐心顯然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劉承祐眼神漠然地盯着徐鉉:“以天子之誠意,開東京之廣大,難留徐公駐足?”

徐鉉當即道:“願爲亡國之臣,不食開封之祿!”

“既如此,朕就不強求了!”劉承祐頓時又變臉了,和善如初,痛快地擺擺手:“你自可返回金陵,朕會降下一道命令,城破之日,保證你的安全,俘還之日,不相侮辱!”

“謝陛下!臣告辭!”徐鉉拜道,但不知爲何,一直熱血激昂的他心裡感到一陣忐忑。

“朕倒要看看,他是否會與金陵共存亡!”等徐鉉退下後,劉承祐忍不住發泄了一句。

見狀,呂胤出言開解:“陛下,此迂直之人,不知變通,還望息怒,不必與之計較。終有一日,王師獻捷,連李煜都將入朝稽首叩拜殿前,而況一徐鉉?”

“朕又豈能會同一書生計較!”劉承祐看起來釋然一笑,輕搖着頭,嘴裡卻道:“不過,有時候,這些書生的臭脾氣,的還是格外令人不爽啊!他謂之氣節,可惜不是對朕與大漢的......”

沉默了一會兒,劉承祐又幽幽道:“由此看來,雖大勢一統,但李煜身邊,還是有一些方正之士的,雖然迂腐,但不妨其忠義。李家三代養士,寬恩厚祿,終究是有些底蘊的,可以理解。”

雖有“負心多是讀書人”之說,但正常情況下,讀書明理,對於像徐鉉這樣深受先賢典籍洗禮,形成了自己道德與價值觀念,有個人追求的士人,表現出如此迂頑愚忠,倒也屬正常。

當然,理解歸理解,但不代表劉皇帝心裡樂意。忠貞耿直是值得倡導的,更是該宣揚推廣的,但不是對他劉皇帝與大漢帝國的忠誠,要來何用?

讀書人在劉皇帝這裡沒有特權,任你文壇巨擘,一代大家,士林領袖,在劉承祐這邊也有一文不值的時候。在帝位上待得越久,他看人的標準也越發清晰,只分有用或者無用。

但話雖這般說,徐鉉的表現,還是讓劉承祐心生幾分感慨,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尤其是衣冠南渡之後的大發展,江南地區在經濟、文化上繁榮,是十分輝煌的。想要武力征服之,或許不難,想要在文化上勝過,卻是個不小的挑戰,一定程度上,江南文化是代表着華夏文化根本的。

因此,沉吟良久,劉皇帝發出這樣一番感慨:“以北統南,武力佔領只是第一步,文化認同,纔剛開始啊!江南的士人,應當不都是徐鉉這樣頑固不化的吧......”

聽皇帝這麼說,呂胤給了一個肯定的答案:“南北一統,乃是天道,是天下臣民所希望認同的,待宇內混一,江南士人綜終究會臣服陛下,爲大漢盡忠效力!”

“但願如你所言!”劉承祐嘀咕了一句,只是他黝黑的雙目中閃着些許異樣的光彩,似乎在考慮什麼事情。

“陛下,趙樞密使求見!”殿中舍人前來通報,打斷了劉承祐的思路。

“宣!”劉承祐立刻回了神。

很快,趙匡胤進殿拜見,行禮過後,劉承祐直接問:“莫非戰事有進展了?”

“回陛下!”趙匡胤將軍報交給內侍孫彥筠,嘴角也泛着點笑意,道:“鄂州已然拿下,幾無抵抗,全城而下,敵鄂州防禦,毫無阻滯效用,得降軍近五萬,糧械無數。曹彬與劉光義,已率水陸大軍繼續東進,直取江州,捷報也當在不遠後傳來!”

“曹劉果大將之才,不負朕望啊!”一封捷報,將劉皇帝心中積壓的少許不愉一掃而空,眉開眼笑的:“進展如此之速,鄂州堅城,竟成虛設,那皇甫繼勳,果不出諸公之料,無能之輩啊!對了,皇甫繼勳呢?”

“其首級被獻給大軍,屍體被麾下怨憤的將士砍成肉醬!”趙匡胤微搖着頭,不知是感慨,還是譏諷。

“這樣的死法,卻是難看!皇甫暉難稱名將,其子更爲不堪啊!”劉承祐評價着,隨即以一種輕鬆的語氣道:“對於這位有功之臣,朕就不加封賞了......”

甚至於,劉承祐拿皇甫繼勳做文章,繼續打擊江南軍隊士氣的心思都沒有,此人也沒有什麼文章好做。

“另外,江淮行營上報,江南水師已不足爲患,已命張永德,率軍自當塗渡江,攻擊採石磯,這兩日間,戰報也當呈上。我軍準備充足,如無意外,也能成功!”趙匡胤繼續道:“一旦成功渡江,東有郭廷渭,西有張永德,北有江淮行營,金陵必危!”

聽完,劉承祐是笑容滿面,暢快地笑了幾聲,道:“上游戰事已定,下游也將取得重大突破,戰事的進展速度,完全超過了我們的想象啊!照這個局面發展下去,用不了兩個月,江南可平啊!”

“當比平蜀還要快些!”趙匡胤想了想,這麼道,在此事上,他也比較有發言權。

眼珠子轉悠了兩圈,劉承祐偏頭,對呂胤道:“派人去找徐鉉,提醒他,回金陵要快些趕路,若是他還沒南渡,金陵已破,他如何做金陵亡臣,那可就不是朕不成全他了......”

“是!”知道皇帝心裡對徐鉉的冒犯還有些計較,呂胤是拱手應道。

“潘美那邊戰況如何?”劉承祐又瞧向趙匡胤。

趙匡胤道:“根據前次戰報,暫時受阻於韶州,爲刺史陸光圖所拒!”

第67章 劉煦娶親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48章 教誨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242章 戰後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47章 德勝渡第97章 再臨井陘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100章 梁山濼第324章 交代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88章 天子金令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41章 卷甲入城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35章 楊村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154章 滅門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248章 西撤!第122章 奏章滿案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97章 怪圈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76章 大才蒙塵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7章 恩賞問題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809章 餞行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264章 孺魏王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252章 面聖第264章 孺魏王第1695章 袁家莊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7章 西京風波第27章 出兵爭論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13章 晉王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361章 “龍宮”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172章 太子妃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39章 長沙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