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韶州大捷

bookmark

當得知粵軍出擊的確切消息後,潘美方纔真的鬆了口氣,雖然有極大的把握能誘使粵軍出來,但終究不是百分百的事情,如果許彥真不上套,那他可就要面臨一個不怎麼喜人的局面了。改變戰法策略倒是其次,關鍵此前浪費的時間,錯過的戰機,就如他對慕容承泰所說,需要他負責了。

所幸,許彥真沒有讓他失望,只要你出來,那漢軍就勝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則要看將帥指揮、官兵作戰。並且,這是把韶州以及南粵的援軍一鍋給燴了,破軍占城,一舉而得。可以說,南粵所擁軍隊中,勉強有些戰力的,大部分都來了,破之即破國。

相較於漢軍的緊鑼密鼓,躊躇向戰,粵軍則是軍心不滿,怨氣滋生。不得不說,南粵軍中,還是有些將校的,不贊成出兵,不只是根據形勢判斷,也代表着粵軍的心聲,不願貿然作戰。但是,擰不過許彥真,最終在不滿之中,強行出兵,走向失敗與末路。

說來也奇,以南粵君主之荒淫,軍政之混亂,一直以來,軍隊之中卻沒有出現什麼太大的動亂。若是換作中原,早有英雄迭出,舉兵制亂了。

事實上,整個“五代十國”,不只中原正統王朝在逐漸壓制武人,削減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其他割據勢力也一樣,並且總體看來,得益於地理形勝與相對安寧的外部環境,其穩定效果更佳。

這也包括粵國,而劉鋹繼位以來,對功臣舊將的清洗,固然大損其戰力,影響軍心,卻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對軍隊的控制。有威望的,有才能的,不是被貶,就是被殺,抑或退避。只是,這種控制是薄弱的,經不起衝擊的,尤其在這君臣不斷折騰,視軍事而兒戲的情況下。

以漢粵兩軍綜合實力對比來看,兩軍野戰,正面交鋒,然一旦接戰,只有潰敗的結果。更何況,潘美還提前設好套,布好伏兵。

當許彥真志得意滿地,領着近五萬粵軍,浩浩蕩蕩,趕向白星山時,在半路被截住了,面對的是潘美親自所率兩萬多嚴陣以待的將士。軍陣嚴整威嚴,殺氣沖天,相形見絀,粵軍雖然人數更多,但這並不能給他們多少自信與底氣,顧看皆疑。

也是可笑,這還是粵軍主將許彥真第一次見識漢軍究竟是什麼模樣,戰前叫囂得再厲害,真正面臨戰陣時,也就現原形了。從望見依山靠林,據道而迎的漢軍開始,許彥真心中就已生膽怯之心,見風使舵是他這號人擅長的本事。

主動發起攻擊的,還是漢軍,以逸待勞,再毫不猶豫,抓住粵軍出擊、立足不穩、陣勢未備的機會,予以打擊。正面突擊的同時,隱於兩側的漢軍伏兵,也趁勢揚旗吶喊,繞襲而來。一時之間,本就軍心不穩的粵語,直接陷入慌亂。

尤其在正面的漢軍,以嚴整兇悍的陣勢,踩着鼓點,兇猛地襲來之後,還未接戰,士氣便已跌至低點。等接觸之後,廝殺線上,由點及面,防線逐漸陷入崩潰。

令人不齒的是,在一些粵軍將士自發地組織抵抗之時,身爲主帥的許彥真竟然直接帶着親信親兵,棄軍而逃。哪怕有一頭豬指揮,這數萬粵軍,也不至於潰敗得如此之快,帥旗既倒,主將棄軍,一切不利的因素都落在這支粵軍身上。

隨着潘美一聲令下,慕容承泰率領漢騎發起衝擊之時,粵軍徹底兵敗如山倒,因爲許彥真的不堪表現,從頭到尾,兩軍都沒有正緊地激戰,廝殺烈度很低。

在粵軍後軍,植廷曉也率領五千韶州軍隊從戰,一直對出擊的結果持悲觀向,也一直警惕着,當殺聲驟起時,他就知道不妙了,立刻帶人警備起來。

然而,三面的殺聲,前方的動搖,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礙於戰場視野的限制,雖然心知局勢不妙,但具體如何,植廷曉並不清楚,只能收縮軍隊,結成陣勢,以備不測,順便派人查問前方情況。

等他得知前方的情況之時,粵軍前軍已然被擊潰了,數萬軍隊,亂作一團,從前向後,不斷蔓延,並直接影響到植廷曉所率韶州軍。

哪怕知道許彥真的不靠譜,但其沒有下限的表現還是刷新了植廷曉的三觀,在這天崩地裂的局面下,植廷曉雖有勇略,卻也成爲不了挽救敗局的英雄。

他所能做的,只是帶着人,向南面,向曲江城撤退。只是相較於其他粵軍,韶州軍稍微有點秩序,沒有完全亂作一團。對於大部分出擊的粵軍而言,這一場軍事行動的過程是這樣的,出城、趕路、列陣、南逃、被俘......

對於漢軍而言,這場戰役,打得有些過於輕鬆,但都戰意高昂,輕輕鬆鬆地撈取戰功,收穫戰利品,誰人不樂意?數萬粵軍,像豬仔一般,被漢軍將士,驅趕、追逐、俘虜,從始至終,都沒有遭到像樣的抵抗。

從白星山到曲江幾十裡地間,敗兵如叢,沒有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除了交戰初期,死傷了一些士卒,但在後續,逃的逃,逃不了的都主動投降。

一直到九日傍晚,戰役圓滿結束,以漢騎重寇曲江城門而告終。漢軍大獲全勝,粵軍一敗塗地。

對於許彥真而言,在這場戰役中,把數萬粵軍主力,帶出曲江城,然後也就基本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

漢軍的大營,去曲江城二十里下寨,因爲打了勝仗,哪怕入夜,氣氛也十分輕鬆,此前的壓抑與躁動,被一場勝利刷新一空。戰果,還需詳細統計,但所獲破豐,僅俘虜就抓了三萬多人。

一場仗,明顯讓潘美的威信大增,連慕容承泰都向他表示祝賀,併爲此前的言語表示道歉,潘美則顯示其度量,欣然一笑而過。很多時候,勝利都是掩蓋乃至消除矛盾的利器。

“陳中官,此番我軍大勝,你居首功,我當上奏朝廷,爲你請賞!”帥帳中,潘美對前來謁見的陳延壽道,態度上很是禮遇。

陳延壽則是受寵若驚,面對潘美這樣的沙場大將,總是心存敬畏的,臉上陪着笑容:“都是小的應該做的。爲陛下與大漢效力,也是小的榮幸!”

“好!”潘美心情很是不錯,還不乏親近地拍了怕他肩膀,對他道:“等兵進番禺,還有很多用得着你的地方!”

“小的必然全力輔助都帥,平定嶺南!”陳延壽當即保證道。

二者交談間,一個人被士卒押入帳中,負責的軍官向潘美道:“都帥,抓住了一個重要人物,說是粵軍主帥許彥真!”

“確認一下,是不是本人?”潘美來了興趣,問陳延壽。

雖說禍害遺千年,但許彥真的運氣顯然是到頭了,逃得夠早,但終究未免失陷於亂軍之中,並且其子也死於亂陣,他本人也被漢騎所擒,因爲一身光鮮亮麗的穿着,太招人眼。

然而,此時的許彥真,灰頭土臉,狼狽不堪,瘦削的面龐間仍帶有倉皇,他只是一宦者,哪裡經歷過這等陣仗。不過,在漢營帥帳中,見到站在潘美身邊的陳延壽時,不由大愕,驚詫之情溢於言表:“陳延壽,你,你......”

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95章 楊邠案(3)第180章 博弈世宗篇終 駕崩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53章 信使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313章 晉王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152章 聽政3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54章 病虎獠牙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78章 會獵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689章 高規格第198章 秋獵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79章 滏陽之捷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714章 百姓苦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47章 應對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372章 封王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65章 選擇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151章 凋零第157章 劉老四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83章 抉擇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240章 家宴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198章 轉折點第125章 頌公亭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68章 榮寵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298章 事泄了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2章 稱帝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53章 破城曲折278章 軍務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18章 權謀手段第72章 磁州賊第4章 西南事務第3章 臺懷之事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97章 財計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416章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