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

bookmark

東京城,契丹人撤去,就如壓在帝都臣民背上的一座大山被挪開了一般,不過,並沒有多少人感到欣喜。城,還是那座城,只是沒了往日的繁華與喧囂。

兵過如梳,匪過如篦,而況於胡人。契丹人給開封留下的,是深入脊髓的創傷,三五年內恐怕是難以完全恢復過來的。

萬歲殿內,一名身被龍袍,面相稚嫩的少年坐在上邊,面對着御案前的幾名臣子,雖然他竭力地剋制着,緊繃着臉想要表現出一絲威嚴,但眉宇間更多的,還是那完全掩飾不住的不經世事的青澀。

這少年,自然就是被蕭翰立爲天子的李從益了,長相有點普通,只有那雙眼睛有點靈動,帶着點希冀的靈動。

只有幾歲的時候,李從益便經歷了皇室之間的權力鬥爭、兄弟相爭骨肉殘殺,其後更是亡國。若不是年紀小,再加石敬瑭是他的姐夫,可能連命都保不住。

在後晉一朝的這十餘年中,李從益基本都被安置在洛陽,替其父守陵,過着貴族生活,與世無爭。

最初,蕭翰命人請李從益,欲以國事委之的時候,他第一反應便是拒絕,並且出奔躲起來。但是,是禍奪不過,在刀劍的威脅下,被契丹人押至東京,放到了皇帝寶座上。

當了皇帝,蕭翰還幫他建立了一個“朝廷”,中樞各個要職都給他補全了,甚至軍隊。原本,李從益還是很老實地當着傀儡,不吵不鬧,乖巧之極,畢竟胡人凶神惡煞的,從來不與他講道理。

但是,情況發生變化了,契丹人竟然撤了,將國家與權力全部還給他。這樣的情況下,李從益心態也跟着變化了,畢竟是帝位,當一天都是皇帝,哪怕只是自得其樂。

殿中的氣氛壓抑得很明顯,望着面前的幾名大臣,李從益努力地穩住有些發顫的聲音,希冀地望着他的臣子們,說了句暖場的話:“諸位愛卿,如今山河破碎,社稷憑危,只能靠諸位扶持了。”

在御案前的幾名臣子,老的老,醜的醜,不過聞李從益之言,都一時緘默,安靜的場面,讓少年有點尷尬,只覺面頰生熱,坐立難安。

兩個宰相,年紀都不小,各自坐在一張椅子上。靜了好一會兒,還是由左相王鬆開口,打破了沉默:“殿下——”

一開口,氣氛便向着一種詭異的方向偏去。從稱呼便可知,這些人,都沒將李從益當成皇帝,甚至,“殿下”的稱呼都是給他面子。

“大膽,竟敢如此稱呼陛下!”邊上侍候着一個太監,突然呵斥道。

李從益的表情,也有點不好看,契丹人剛走,這些人就不將他放在眼裡了。不過,卻不敢大聲說話,見身邊的內宦爲他說話,莫名地有種安心,在這殿上找到了依靠的感覺。

對李從益,尚能維持着表面的尊重,但這宦官......只見王鬆咳嗽了一聲,冷冷地斥責道:“哪裡來的閹宦,這大殿之上,哪有你說話的份!”

閹宦之禍,自古有之,中唐以後,閹人亂政,爲大唐的衰落與滅亡也算盡了一份力。對閹人,王鬆等人都沒什麼好臉色。一頓不留情面的呵斥,直接讓那太監閉了嘴,這個時期的閹人,可當真沒什麼直面大臣的底氣。

“殿下。”王鬆這纔將注意力放到緊張起來的李從益身上,稍稍斟酌了下語言,方纔說道:“契丹既去,臣等自當盡力維持。”

“如今太原劉知遠,已兵入洛陽,我們當如何應對?”也顧不得王鬆稱呼上的小視,李從益期待地問道。

注意着這少年的神情,王鬆與右相趙遠等人互視了幾眼。都看出來了,這傀儡天子,心存着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右相趙遠,是個極富涵養的人,以一種和善的態度對李從益道:“殿下,而今局勢明朗,天下當歸劉氏。我等,還當安定人心,維持東京穩定,以候天子駕臨。”

態度雖然好,但說的話卻讓李從益心裡涼透了,這是赤裸裸告訴他,別想多了,投降吧。

露出了點自閉的表情,默然幾許,李從益還是忍不住問道:“當真難擋?”

見這少年不識趣的模樣,底下一名大臣卻是站上了前,比起兩個宰相,態度要兇橫得多,凌厲的目光壓迫向李從益:“天子擁兵十萬以入中原,契丹人都狼狽而逃,以如今東京的情況又如何擋?遼主逆天而行,稱帝於中原,故狼狽北返,身死兵敗。殿下自覺有何德才,還敢有所奢求?”

說話的大臣名叫王景崇,此時官居宣徽使,神情冷得讓人頗感不適。說的話,也是一點都不留情面,讓李從益羞怒異常的同時,諾諾不得言語。

最終,李從益“集思廣益”的目的沒能達到,反倒被蔑視了個體無完膚,一干臣子,已然全數做好了迎奉劉知遠的準備,讓他頗受挫敗。

“陛下!”羣臣散去後,李從益呆呆的,不爭氣地留下了眼淚,還是耳邊響起此前那名宦官的聲音,方纔回過神來。

“大臣們都想投降了。”李從益挫敗地說道。

“大臣們投降,他們還能在劉知遠那邊做高官厚祿,但陛下,只恐性命不保啊!”

這太監,不知道從哪裡學來的說詞,將李從益嚇得夠嗆,又覺得他說得有道理,慌忙請教。

其人顯然是有準備的,頗有些自得地道明想法:“眼下,只能請求外兵了。陛下可發詔,給歸德軍節度使(宋州)高行周,泰寧軍節度使(徐州)符彥卿加官進爵,直接封王,賞賜食邑,命他們率兵前來勤王,抵禦劉知遠。此二人都是大唐舊臣,英勇善戰,威名顯赫,有他們在,可保無虞!”

高行周與符彥卿的名頭,在這個時代還是十分響亮的,李從益也是來了精神,趕忙擦乾眼淚,眼神侯又生出了點希望,撫掌高聲道:“就這麼辦!”

“從益不可!”這個時候,一道柔和卻透着堅定的聲音響起。

擡眼看,只見一名素裝中年美婦走了進來,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年紀雖然不小,但保養得十分到位,仍舊是個看一眼便讓人忘不了的美人,可以想見,其年輕時候的絕世容顏。最重要的是,其散發出的那種溫婉賢淑,讓人感到十分舒服的妻母的氣質......

見到來人,李從益趕忙迎了上去,口呼母親。

美婦人看了看還紅着眼的李從益,雙眸中閃過一絲憐惜,隨即深吸一口氣,胸脯起伏,瞪向那名太監:“你這賤奴,是欲害我母子性命?來人,將他拉出去,杖斃!”

立刻有隨她而來的內飾,架着其人,便往殿外而去。李從益有些愣住了,聽得那饒命求救的呼聲,這才反應過來,急忙問道:“這是何故?”

李從益實在不解,一向溫柔賢惠,寬和大方的母親,怎會突然變得如此“心狠”。

面對少年,美婦人嘆了口氣,美眸中噙着點淚意,對他說道:“從益,在鎮州,幾十萬契丹軍隊,都被新朝二皇子打敗了,你如今憑什麼去抵擋劉氏?大臣們都欲降了,你若固執,只怕他們敢執我母子首級以獻,求得晉身之資。你欲招高、符二人,他們又豈會乖乖地聽你的調遣得罪劉氏,你一孺子,又憑什麼讓他們爲你效力?”

“此閹宦之計,實取死之道!身處亂世,以我們母子的身份,能保全性命,已是奢求,豈可抱有不切實際的野望,自招禍端?”

聽完美婦的話,李從益臉色有些發白,聽着已經被拉離視線的宦官的呼叫,囁喏道:“那,兒子當怎麼辦?”

美婦人深吸一口氣,面容間滿是嚴肅:“自削帝號,退出皇宮,立刻派人前往洛陽,送款於劉氏,向其言明前後緣由,道明我母子爲契丹人所迫。爾後,於東京城,焚香沐浴,以候御駕。至於能否保住性命......”

說道最後,聲音越小,美婦人表情間也流露出一抹哀傷。李從益,顯然還是很聽養母的話,照做。

事實上,此時的李從益,若是此時覺醒,成爲主角的話,那便是地獄開局的設定,也許腦中出現個系統,纔能有翻身的可能性。

然而,他並不是。

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384章 反響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85章 少壯派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61章 安東國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82章 矛盾第336章 怪圈第1752章 放手第12章 方略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399章 還債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49章 醫政第348章 老皇帝第197章 財計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207章 還京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269章 愛將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474章 補漏匠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21章 西巡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35章 瑤華春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9章 太后的病第35章 坐不住了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84章 夏州降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374章 善待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752章 放手第133章 納了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5章 襄陽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3章 臺懷之事第236章 母、妻、子第494章 輕輕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