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宮城之寶

bookmark

金陵宮城東北,原南唐藏書之所,劉暘兄弟以及李昉,抽得閒暇,巡看於此。一間間地視察過去,望着那一排排墳典史冊、孤本珍籍,幾乎瞧花了眼。尤其是李昉,完全一副見獵欣喜的樣子。

他們之所以被吸引過來,還是李煜惹出來的事,讓他搬運財物,結果拉了好幾十車的書籍畫冊,引起了李昉的注意。一經察看,都是典籍,然後被緊急叫停。上報劉暘後,受李昉建議,下令,宮中書畫殿籍,皆屬國家藏書,不得侵佔,一圖一冊也不能帶走,讓李煜多揀黃白之物拿。

拿黃金換書籍,對於大部分人來講,都是賺了的,然而李煜,亡國之君,沒有任何選擇,只有俯首聽命的份。並且,還有一些李煜自己的作品,也在其間。

“這金陵宮中,真是座寶庫啊!”劉煦不禁讚道:“如非親眼所見,豈知書卷之浩瀚?滿室金銀珠玉,只怕也不如這珍藏典籍啊!”

“自李昪時起,江表便興藏書之風,此倡興文教。”李昉略顯興奮地說道:“劉崇遠在其《金華子》中提到,六籍臻備,諸史條集;古書名畫,輻湊絳帷;俊傑通儒,不遠千里而家至戶到,鹹慕置書;經籍道開,文武並駕。其言不虛啊!”

聽李昉開始掉書袋,劉暘不由笑道:“李師傅真是博聞強識啊!”

“見獵心喜,一時忘情!”李昉道,召來一名負責藏書的官吏,問道:“我且問你,這金陵宮中,共有書籍多少卷?”

“各類典籍書畫,有九萬餘卷,國主......李煜繼位之後,仍在陸續添置!”官吏小心地回答。

劉暘聽了,不由對劉煦道:“大哥,我若沒記錯,東京三館藏書及翰林藏書,總計也才三萬多卷吧!”

劉煦點頭,肯定地答道:“三萬兩千餘卷!這還是朝廷耗損財帛,費心收集所得!”

“將其藏書,全部運回東京,只怕三館都需要一次大修,擴建幾倍,方纔擺放得下啊!”劉暘道。

“三館的學士鴻儒們必然是欣喜欲狂!”劉煦看着劉暘,道:“當命人善加保護,一併運輸回東京啊!”

“那些宮娥是怎麼回事?”慰勞了一番眼球,離開之時,劉暘突然那名官吏。

卻是,在書庫內,侍奉着大量的氣質與美貌並重的宮娥,有些驚奇。大概是覺得,這大漢太子也到情竇初開的年紀了,看上了,其人趕忙陪着笑,對劉暘道:“回殿下,這些佳麗,都是原國主所選,知書達理,才貌俱佳的美人,用以掌管書籍,偶爾也受召伺候讀書......”

“江南國主,倒是好興致!好情趣!”李昉這麼說道。

聞之,劉暘稍稍蹙眉,擡頭看向李昉:“李師傅,可知這金陵宮中,收納了多少宮娥、美人?”

李昉搖搖頭,問那官員:“你可知曉?”

“小人不知,需查看名冊,方曉得!”

聽劉暘關心起“唐宮”美人,劉煦瞥了劉暘一言,微皺眉。劉暘則道:“我看着這宮中,侍宦、宮娥,着實不少,當如何處置?”

聞言,李昉也有些嚴肅地看向劉暘,目光中竟帶有少許的緊張,以一種提醒的語氣道:“殿下,如前例,當揀其才貌出衆者,進獻東京!”

劉暘沉默了一會兒,嘆了口氣道:“李師傅,爲人子者,替其父挑揀美人進獻,你覺得這合適嗎?”

“這......”李昉少有地訥口了,略作沉吟,道:“殿下,臣建議,此事還是上奏朝廷,再聽候處置吧!”

“嗯!”劉暘想了想,也應了聲。

似當初蜀宮中的美人、宮侍,就直接由挑選了數百適齡者,進獻東京,充實後宮。而金陵宮中,美人也不少,只是劉暘的身份,若有什麼想法,卻是容易生出些波瀾的,因此,李昉建議,最好別去過問。

等回到司會府,得人稟報:“殿下,李大元帥前遣人通報,說有軍情送達!”

“什麼軍情?是否哪裡除了反覆?”

“說是嶺南與洪州的戰事情況,打了勝仗!”

“正好,去行營拜訪一番!”劉暘聞言微喜,看向劉煦:“大哥是否同去?”

“自然!”劉煦點頭:“也該探望一下李公身體!”

在掌控金陵後,李谷的大元帥行帳就設在金陵衙內,軍情事務,都出自那裡。等劉暘兄弟趕到時間,只見得堂間,李谷與石守信正敘着話。

見到這兩兄弟,趕忙要行禮,李谷更是掙扎着要離開暖榻。見狀,劉暘趕忙上前道:“李公勿起,二位不需多禮!”

“二位殿下駕臨,竟未通報,有失遠迎,還望殿下恕罪!”李谷說道。

“李公言重了!是我讓人不必通報的!”劉暘道,注意着李谷的面色:“觀李公氣色,身體可是休養好了?”

“贏年之疾,不妨事!”李谷看起來,是好多了,灑然一笑。

提袍落座,劉暘問:“方纔得聞,說有軍情來報,不知詳細情況?”

“守信,給二位殿下講講!”李谷下意識地捋了下鬍鬚,心情顯然不錯。

石守信則淡定地道:“洪州加急上報,守將盧絳出降,未損一兵一卒,全城而下,如今曹彬坐鎮洪州,劉光義領軍繼續佔領江西其他州縣,可以想見,必是望風而降,用不了多久,江西亦可徹底抵定。

另外,嶺南那邊,也傳來喜訊,潘美大軍在攻克韶州後,南取英州,至於清遠,又收降了粵主所遣抵禦主將潘崇徹,而今已兵進興王府。以這種形勢來看,南粵平定的捷報,也當送來了!”

李谷此番是平南大元帥,節制全部南征軍隊,其中就包括嶺南的軍隊。雖然,潘美的自主性要強很多,但在名義上,還是李谷下屬,因而軍情軍報,也會協傳江淮行營一份。

“好!捷報頻頻,各處都是喜訊啊!”劉暘忍不住眉開眼笑了:“照此進展,整個南方地區,都將徹底平定,天下歸於一統,大業鼎定啊!”

終究是年輕的少年,還是忍不住這種喜悅。見狀,李谷少有地提醒了一句:“軍事上的勝利,順利且容易,難的是,安撫歸化,將脫離中原數十年的州縣百姓,徹底納入朝廷的治理之下啊!”

“李公說得是,是我得意忘形了!”劉暘先是一愣,隨即拱手道:“這些時日,我奉命安撫金陵,已感事務之繁重,人心之複雜。一座金陵城尚且如此,而況於整個江南,以及南方啊......”

“殿下能發此嘆,殊爲難得啊!是國家之福啊!”李谷有些滿意地點點頭。

石守信則繼續道:“臣已調配完畢,明日便出兵,將江南地區,徹底控制!”

“軍事調動,自有李公與石都帥負責,想來也是無往而不利!”劉暘說。

好消息,總歸是使人心情愉悅的,接下來,幾個人之間的談話,都是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展開的。

最後,劉暘向李谷提出:“李公,有一事還需向你請教!”

“殿下請講!”李谷也略表好奇。

“前者,我與大哥宴請金陵朝臣,意欲安撫其心,也爲大漢延攬人才。所邀之人,皆應邀赴宴,唯有那韓熙載,婉言謝絕!聽說此人是個大才,名望甚高,陛下也常提到他,不知當如何替朝廷招攬之,使其出仕大漢?”

提及此,李谷輕笑道:“我與韓叔言幾十年未見了,也不知他還有幾分當年的豪情,入得金陵,還未會面,看來,我與他,也該見上一面了!”

第197章 財計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9章 王峻歸來第82章 矛盾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772章 處置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1713章 機遇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3章 兩廣運動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465章 遼奸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96章 言官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157章 劉老四第284章 影響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06章 誘惑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17章 潑冷水第53章 兵制改革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76章 處置決議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40章 荒唐太子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70章 御宴第25章 開寶新政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244章 皇子赴軍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450章 落幕第98章 溫柔鄉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92章 定州事第148章 最後一仗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4章 外戚第5章 王樸走了第31章 送行第1707章第327章 派系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3章 取士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