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過韓府

bookmark

韓府後苑,涼亭之間,幾張草蓆懸掛,聊作遮風避寒,案設瓜果,爐溫細酒,韓熙載與徐鉉二人相會,頗爲肆意。

沒有僕人侍候,就兩名老朽,自斟自酌,氣氛倒也恬靜而和諧。只是,天色稍顯暗沉,周遭烏色瀰漫,陰風陣陣,總之不是個好天氣。不過,二者都不甚在意的樣子。

“昔日舊僚們都忙着打點傢俬,收拾行囊,處置產業,準備搬往開封!或曲意逢迎,諂侍漢軍,以求將來!”情緒慢慢地上來,從文章中擺脫出來,韓熙載向徐鉉邀杯,好奇問道:“鼎臣如何有閒暇,過府與我暢飲?”

徐鉉倒是一副灑脫的表現,揚了揚手,被酒意薰得泛紅的面龐間,露出些許笑意:“我無所求,自不需糾結名利,做那逢迎之事。相較之下,與韓公痛飲美酒,縱論詩書,不爲一大樂事?”

“鼎臣,卻是灑脫!”韓熙載似乎有些感慨:“而今國主出降,我等也爲降臣,將仰朝廷鼻息以存,鼎臣就未慮將來?”

“有何可慮?”徐鉉淡定地回道,也露出一抹苦笑:“我前此北行,在漢宮殿堂間,言語間對漢帝多有觸怒,得罪了漢天子,我何需再去謀求什麼將來,能苟全性命,了此殘生,已是幸運了!”

關於徐鉉在崇政殿上的表現,二者也是談論過的,此時聽他這麼說,韓熙載道:“就過往的表現來看,漢天子襟懷廣闊,當不至於與你計較纔是。再者,鼎臣也是一代才俊,人品名望爲人稱道,朝廷豈有不重視的道理!”

忽聞韓熙載此言,徐鉉不禁笑了,看着他,意味深長地問道:“言外之意,韓公似乎壯志未熄啊!”

被點破,韓熙載正了正身子,輕輕嘆息道:“不瞞鼎臣,我這一世蹉跎,有志難伸,內心實則難以釋然!只是,我已花甲之年,縱然有心,也不知人家願不願意接納!”

見狀,徐鉉也認真了些,看着老邁的韓熙載,問:“既如此,前者漢太子設宴款待,公爲何婉言拒絕?”

韓熙載也迴避此問,直接道:“如若讓我上開封,到翰林院抑或三館之中,填詞屬文,編篡籍冊,那非我志。與其如此,莫若歸養,安心地當一田舍翁!”

徐鉉瞭然,沉吟了一會兒,方纔道:“若依漢太子宴席上所言,對於江南舊臣,朝廷會量才錄用,北遷的官員,也會妥善安置。如其真的能做到,以公的才幹與過往政績,又豈會把你這顆明珠遺漏掉?”

宦海沉浮這些年,韓熙載早不負當年的自傲了,千里馬常有,但不爲伯樂所賞識,終究只是被當作駑馬使用,受盡苦難。當然,韓熙載這匹千里馬的成色究竟如何,仍舊有待考驗。

“老朽一員,豈敢自比明珠?”擺擺手,說着謙虛之詞,但神情間仍帶有一絲自信,韓熙載輕舒一口氣,又好奇地問徐鉉:“鼎臣見識過漢太子,覺得其氣度如何?”

提及此,徐鉉來了些精神,思量幾許,還是點頭道:“年歲雖然稚嫩,但言行頗爲沉穩,不驕不躁不傲,實有人君之象。不過,我觀皇長子劉煦,謙遜有禮,待人有度,也是一表人才,只可惜,其乃庶出......”

聽徐鉉這麼說,韓熙載趕忙伸手止住,道:“鼎臣慎言!”

徐鉉微愣,但見韓熙載嚴肅的表情,從酒意中反應過來。確實,有的事務,本非一般大臣可以議論的,而況於他們這樣的降臣。徐鉉可以堅持他的文人傲骨,但如果因爲一時口快,不注意間傳了出去,引起波瀾,也只會給自己帶來災禍。

趁機轉變了個話題,韓熙載又與之議論起陳喬自殺之事。對此,徐鉉表現得十分有感慨,說道:“陳子喬是個忠良啊,以身殉國,相較於他的壯烈,我們這些俯首稱臣、苟延殘喘之人,都該覺得慚愧啊!”

對於陳喬之死,初時,劉暘一干人都感到有些氣憤,後來還是在李谷的建議下,幫助收殮其屍身,並賜其家人以錢糧,這樣大度的表現,極大地消減了陳喬在出降儀式上自戕造成的影響。

聽徐鉉嘴裡對陳喬滿是讚譽,韓熙載卻搖搖頭,道:“陳子喬固然剛烈,難堪亡國之辱,寧以死抗爭。然而,若說他忠直,我卻不以爲然!

於國主出降之際,在萬衆矚目之下,當衆自戕,不正是在提醒大漢朝廷,江南士民對李氏的忠誠與留戀嗎?朝廷如欲收治兩江,必然力圖消除李氏的影響,李氏一族歸漢,本該安守本分,低調做人,以求保全。

陳子喬如此舉動,不是在加重朝廷對李氏的戒備與猜忌嗎?他是一死以獲忠名,卻給舊主帶去不可預測之禍患吶......”

聞韓熙載這樣一番分析,徐鉉的酒似乎醒了,看着他,雖然有心反駁,卻又不得不承認,韓熙載的話確實是有道理的。最後說道:“卻也不知,陳子喬之死,值也不值?”

在兩位老友議論間,僕侍來報:“官人,府外來了一隊官兵,說是大元帥李汝陰公登門拜訪!”

聞言,韓熙載與徐鉉對視了一眼後,當即吩咐道:“快,準備迎客!”

或許韓熙載自己都沒有發現,當得知李谷過府拜訪之時,他的表情有多動容,眼神有多激動。事實上,自漢軍入城,控制金陵,這麼些日子下來,韓熙載何嘗不是期待着這麼一天。

韓府大堂間,李谷與韓熙載再度會面,一時相顧無言。韓熙載沒有着正裝,只是一身居家常服,匆匆而來,面上的酒意尚未散去。李谷披着一身錦袍,但身形格外消瘦,體態佝僂,手裡拄拐,由其子攙扶着,論蒼老李谷比之韓熙載要嚴重得多。

仔細想來,三十多年未曾聯繫、會面,早年的情分,又真的能剩下幾分呢?只是,二者共同書寫一段歷史佳話罷了。

“入城已久,既勞於公務,也苦於軀體,一直未能過府拜訪,還望叔言兄勿要見怪啊!”還是李谷主動開口,滿是皺紋的面龐上帶着和煦的笑容。

韓熙載也跟着收斂心神,躬身一拜:“惟珍兄言重了!未及遠迎,是我失禮了!”

“你我一別,當有三十五年了吧!”李穀道。

韓熙載頷首,雙目之中也帶上了幾許追憶:“整整三十五載了!”

“三十五載之後,老友尚能重逢,堪稱人生一大樂事啊!”徐鉉在旁,見這二者,也分外感慨,嘆道。

李谷則指了指韓熙載花白的鬍鬚,又指了指自己微顫的雙腿,頗爲爽朗地說:“如今,已邁入暮年,論及風采,我這風燭殘軀,卻遠不及叔言兄了!”

韓熙載則搖搖頭,認真地說道:“惟珍兄既爲中原之相,又率大軍平南,不過月餘抵定江南,功成名就,不墮當年豪言,這等風采,又豈是區區在下所能比的?”

聞其言,李谷稍微訝異地打量了韓熙載兩眼,以其性傲,能說出這番話,已是難得了。李谷輕笑道:“與兄相比,我唯一的幸運之處,只是得遇名主,供其差遣罷了!”

李谷這麼說,顯然在寬慰韓熙載心情,韓熙載也感覺到了,當然,對如今的韓公而言,也並不在意。

“還請入座!”寒暄幾許,韓熙載主動邀請。

幾人落座,李谷主動道:“此番來訪,主要爲三件事!”

“請講!”韓熙載問。

“其一,你我老友,多年未見,當暢敘舊誼!其二,我準備了一些美酒佳釀,願與兄共享!”說着,李谷頓了下,而後道:“至於其三,我且直言,欲邀請兄臺出仕,爲大漢朝廷效力,爲天下子民做事!”

韓熙載老眉微挑,捋了捋鬍鬚,輕笑道:“朝廷,豈能瞧得上我這垂垂老朽?”

這話,也基本表露態度了。李谷仍舊一副和善的態度,道:“在東京時,天子曾說過,江南之臣唯二人,前有宋齊丘,後有韓熙載,向使二者當權,王師南略必不易!”

“只是不知,叔言兄如今還剩下幾分當年正陽渡前的豪情壯志?”

第380章 開寶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8章 巡視第67章 宿州一線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348章 文武並舉278章 軍務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43章 總結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690章 拼圖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676章 慘重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35章 唐將空談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9章 王峻歸來第22章 稱帝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29章 勸諫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14章 武夫軍閥第1章 乾祐滅佛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85章 安心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45章 移鎮之議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314章 還京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46章 糧與錢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304章 楚州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43章 接見第27章 郭威病了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55章 符氏姐妹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174章 帝崩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30章 收穫第218章 進兵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64章 回鶻汗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