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

bookmark

廣政殿內,眼見着安靜了下來,在場諸公都是平日裡與皇帝來往密切的大臣,對於皇帝的脾性多有所瞭解,劉承祐這一開口,基本都明白他的意思了。

然而,對於其提議,一時間卻沒人應答,似竇儀者,臉上則露出了明顯的遲疑之狀。掃視諸臣一眼,劉承祐微微一笑:“怎麼,諸卿心存疑議?若有異見,直言無妨!”

竇儀歷來是個敢說話的人,聞聲,直接道:“陛下,江南初安,士農工商皆欠安撫,而今局面尚可,如若下遷豪之令,臣只恐江南地區,會有反覆!陛下以大軍征伐,尚嚴肅軍紀,安護黎民,使江南士民少罹於戰火,眼下州縣降而未附,不宜大動,以免生亂,禍及地方!”

竇儀給出了很明確的反對態度,聞之,劉承祐給了他一個眼神,語氣稍顯平淡地說道:“懼何反覆?生何動亂?江南豪右,比之江南黎庶,有多少人?即便有動亂,比之當年川蜀之亂如何?”

劉皇帝的問話,一句比一句冷淡,也一句比一句強硬,堅決的意志也自話鋒中表露無遺。竇儀也面無懼色,拱手應道:“陛下,川蜀之亂,傷亡數萬,靡糧傷財更甚,至今猶有遺創未復,難道陛下欲以川蜀之亂復刻江表?”

“放肆!”這時,邊上的內侍孫彥筠斥了一句:“竇尚書,你要犯上嗎?”

此言落,竇儀老眉一挑,蔑視地看向這閹宦,不過還不待他開口,劉皇帝已然冷冷斥道:“閉嘴!這是什麼地方,有你說話的份嗎?”

劉承祐目光冷冽,語氣嚴重,嚇了孫彥筠一大跳,顧不得多想,撲通一下跪倒在地,伏首道:“小的莽撞多嘴,請官家責處!”

劉承祐沒有繼續搭理這老太監,收回目光,但表情仍舊不善,看向竇儀。不過,竇儀仍是滿臉肅然,一身正氣,毫無怯態。見狀,劉承祐的臉色緩和了下來,輕笑道:“竇卿所言,老成爲國,不過,朕以爲,你多慮了。而今大軍在南,軍紀嚴明,對士民百姓,無有侵犯,何懼川蜀之亂復發?再者,有大漢將士在彼,還怕無法制暴戡亂嗎?”

劉皇帝的這話,顯然不能說服竇儀,眼瞧他還欲開言,劉承祐卻不打算聽了,而瞧向還沒發表看法的魏仁溥,道:“魏卿覺得如何?”

魏仁溥不似竇儀,犯顏直諫,略作考慮,拱手問劉皇帝:“陛下打算何時遷豪?”

作爲追隨劉皇帝十多年的老臣,魏仁溥對他的瞭解可謂深了,雖然不如陶谷等人,喜歡去猜測皇帝的心思,但是什麼事情能勸,該如何勸,他心裡都有數。

似遷豪之事,其意明顯堅決,不是他們這些做臣下的三兩句話就能勸住的,因此,魏仁溥沒有就遷與不遷的問題上糾結,而是直接考慮具體的遷徙事項,如何在穩定治安、減小動盪的基礎上辦成此事,而關鍵在於,遷徙的時機,就怕皇帝太心急了。

近來,因爲南方進展神速、統一在即的原因,劉皇帝已然表現出了不同尋常的急躁,雖然還不至於智昏犯渾,但總歸不是好的跡象。當然,抱有如此心理的,又何止劉皇帝一個人,只是在當下的大漢體制之下,劉皇帝一個人的意志對於江山社稷的影響太大了。

聞魏仁溥之問,劉承祐果然和顏悅色的,那目光中分明在說:這些纔是你們該考慮的。雖然心中已有計議,劉承祐還是做出一副採納羣議的姿態,對魏仁溥道:“魏卿覺得何時可着手施行?”

聽皇帝這樣的迴應,魏仁溥心中微鬆了口氣,還好,劉承祐語氣中倒沒有急於求成。神情從容了些,魏仁溥稟道:“臣以爲,眼下還當以安撫爲先,待漢制施行,軍政初安,便可着手!”

大概是覺得自己的回答太籠統,難以讓皇帝滿意,魏仁溥繼續道:“以臣之愚見,長則九月,短則半載,江南歸治,而無慮反覆!”

就魏仁溥的意見而言,也很明確,希望一步一步進行,這樣穩妥,而不慮大亂,儘量減少波動,維護地方秩序。

另外,對於皇帝遷豪的目的,魏仁溥也很明白,本質上與川蜀那次差不多,打破其原有的等級體系,加強朝廷對江南的控制力與影響力,還能通過此舉緩解其社會矛盾,能夠看到對大漢統治利處的地方,因此與竇儀不同,魏仁溥選擇支持。魏仁溥,從來都不是一個爲迎合皇帝而無條件投贊同票的人,如果於國不利,也是會勸諫的。

而與川蜀那次所不同的是,那一次是用激烈而殘酷的手段進行整飭,對於江南,劉皇帝打算手段柔和些。當然,可以想見的是,在朝廷的強權施加到那些土豪身上時,他們可不會覺得柔和。

做了一番認真的思考,劉承祐覺得,今歲以前,就開始大筆動作,確實不太現實,除非他真想像蜀中那樣不論善惡貴賤,來一次徹底的推倒重建。

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道:“就如魏卿所言!如欲安治,首在選吏,在此事上,尤其不能放鬆!”

聽他這麼說,負責吏部事的竇儀拱手保證道:“陛下,吏部已自江北選吏一百一十七人,前往金陵,聽候安排。另,考察專使也已南下,配合江南道司,對舊官進行考評!至於兩江司主官任命,還需陛下指示!”

劉承祐點了點頭,略加考慮,說道:“改金陵爲江寧府,以李昉權江寧府事,鍾謨權兩江布政使事!至於嶺南,以李濤南下番禺,權其政事!”

基本上,南唐的土地大體劃爲江南、江西兩道,但短時間內,還是統一進行軍政管理。南粵那邊也一樣,戰事還未徹底平息,還不需細劃。

“江南乃財稅重地,財賦管理,轉運之職,尤爲重要,當以何人主之?”劉承祐又問。

對此,竇儀絲毫不避嫌,提出一個人選:“陛下,臣以爲前三司使閻晉卿可當此任!”

“閻卿的身體如何了?”劉承祐問。

竇儀答道:“臣遣人慰問過,已然恢復好,可以出任職司,爲國效力!”

“那就以閻卿赴任!”劉承祐拍板。

說着,又瞧向安安靜靜坐在那裡的雷德驤,劉承祐吩咐着:“三司也當從速遣人南下金陵、番禺,審察財稅,清丈人口土地,重新登記造簿!”

“是!臣已挑選好人員,只待制命安排!”因爲資歷的緣故,雷德驤顯得尤爲恭順,聲音都不敢大。

“李煜等人,有沒有起行上路呢?”劉承祐突然問起。

魏仁溥答道:“李氏一族及金陵朝臣共計兩百四十六家,已然奉詔北上,十二月前,當可至東京!”

“給李煜修的府邸如何了?”淡淡一笑,劉承祐問慕容彥超:“朕前者屢召其來東京做客,他不願意,這一次,朕還是願意以賓客之禮相待!”

慕容彥超道:“在汴水之濱,隔街而望趙國公府,足可安置其一家!”

輕吁了一口氣,劉承祐又對魏仁溥道:“魏卿,此番平南,吳越既派兵馬車船,又給糧秣軍需,功勞甚大,王師克成,以朝廷名義,邀其來京!”

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6章 “座談會”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89章 談話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2章 令人陶醉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145章 中秋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287章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50章 下定決心第324章 交代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287章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8章 巡視第321章 矛盾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362章 分封?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487章 “驚喜”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811章 歸來第37章 覆滅在即第1713章 機遇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39章 連夜南進第239章 進退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45章 移鎮之議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7章 恩賞問題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53章 遁無題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1765章 三郡公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416章 面試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7章 恩賞問題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761章 新問題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5章 瑤華春第79章 滏陽之捷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10章 剋制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18章 棉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345章 剝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