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

廣德縣,去金陵三百里,位在杭州西北部,處江浙結合部,屬於山地與沿江平原的過渡地帶,境內以丘陵爲主,低山蜿蜒,地形地貌十分複雜。南唐於此地設立廣德制置司,一直以來,是作爲防禦吳越的一處要害關口,歷來雙方交戰,多戰於蘇、常一帶,也是因爲這片區域的地形限制。

說來也令有志之士可惜,南唐與吳越之間,都城的直線距離也就四百來裡,從地理上言,可是東南的後花園,互爲脣齒,互爲肘腋,互相威脅,在這樣的威脅下,雙方竟能共存這麼多年。

吳越在錢氏的治理下,民殷國富,經濟民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然而如論綜合實力,是難以同南唐抗衡的。早年的時候,或許礙於北方的壓力,然而在中原無力南顧之時,南方仍保持着固有的平衡。

就東南半壁,能分裂割據這麼長時間,也算是奇葩了。在“三代十國”期間,從整體看南方,那就是經濟文化蓬勃發展,政治軍事一潭死水。不論吳越、南唐、王閩,乃至當初的南漢、楊吳,哪怕在其政權鞏固之後,大政方針仍以寬政養士、發展民生爲主,似乎沒有什麼外擴的野心,只欲將之打造成自己的終養之地。

這,也是南方的一種政治特點吧。

在金陵出降之後,消息傳來,廣德這邊也順勢歸降,隨着金陵那邊派出的軍隊前來接防,城頭更易的漢旗也就插得更加穩穩固了。

此時駐於此的軍隊約有一萬多人,一部江淮兵、一部降軍,還有一部分吳越軍。此番,爲了配合朝廷平南,吳越一共調動了兩萬多水陸軍隊提供支持,除了在常州被林仁肇突襲,死傷了一部分外,剩下的都被分散了。常州一部,金陵一部,另外就是廣德一部。隨同漢軍南下,接收廣德的吳越兵有三千人,領軍的卻是其主將邵可遷。

冬月已深,南方的寒風還是侵骨地涼,不過對於駐守廣德的軍隊而言,卻又算不得什麼了。雖然,此次平南,不能燒殺、不能搶掠、不能敲詐,但對於從徵的將士們而言,日子卻很滋潤,待遇很好。

不說朝廷的後勤供應,到廣德後,地方的犒勞,就足夠享受多時了,衣足暖,食飽腹,隔三差五,還有酒肉犒勞,軍中還有馬球、蹴鞠比賽。江南確實是個好地方,對於很多經歷過苦戰的大漢官兵而言,再沒有比此次平南更舒適、愉悅的戰爭了。在這種氛圍中,吳越軍隊也跟着享受了一番,以致於思歸者甚少。

營寨的佈置,還是中規中矩的,按照條例,未嘗懈怠,軍營之中,氣氛熱烈,不時爆發出了一些歡呼聲。校場之上,進行着格鬥比賽,緊張刺激,揍得鼻青臉腫,血濺骨折,也只是加劇觀衆的歡呼聲。

隨着又一批犒軍的酒肉送達,上下官兵自然喜悅不已的,因爲冬至,全軍都準備過節,不管北方還是南方,對於冬至都是很重視的。

邵可遷帶着幾名親軍,行走在營中,這是位老將了,論氣度,比起那些鋒芒畢露、戎馬倥傯的英傑,可謂平庸了,甚至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在實際的領軍作戰中,卻作風硬朗,敢於打仗。

十年前,漢師征伐淮南時,吳越軍北上助戰,戰於常州,邵可遷就是大將,那一仗被南唐燕王李弘冀帶人打敗了,傷亡甚衆,邵可遷的兒子都亡於陣上。

十年之後,邵可遷再度率領吳越兒郎,隨同漢軍作戰,雖然在常州城下有所波折,但整體而言,卻是進展順利,直下潤州,逼降金陵。

對於邵可遷的軍旅生涯而言,這算是一個閃光點,可以留名青史的。然而,這一路走來,他的心情卻越發沉重了。廣德的對面,就是湖州了,那時吳越的地盤,然而邵可遷近來卻不禁憂慮,總有種錯覺,說不準哪一天,軍令下達了,讓他們向杭州進軍......

花白的鬍鬚上,染着些霜露,冰冷似刀的寒風無情地刮在臉上,邵可遷似乎毫無所覺。他這種憂心忡忡的狀態,早引起了注意,身邊一名軍校,忍不住說道:“將軍,全軍皆樂,你臉上爲什麼不見喜色!”

校場上,下場拼鬥的,除了北軍,還有不少自負勇力的吳越將士,並取得了勝利,或許風俗、文化有異,但哪裡都不乏勇士,在軍中,武力是贏得尊重最簡單直接的手段。

指着校場間的場景,邵可遷說道:“我看吶,將士們都已經樂不思蜀了!”

事實上,這麼長時間下來,吳越軍隊早被漢軍的各種手段給收服控制住了,吳越將士也是會比較的,在吳越治下,他們可少有享受如此優待、榮耀的時候,再加上見識了北軍之強,又有戰後獎賞的允諾,這些吳越軍隊基本都已心向朝廷了。

這樣的情況,對於邵可遷而言,看在眼裡,憂在臉上,有什麼想法卻只能悶在心裡。吳越之後的結局,已經是可以清晰地看見了,也正因如此,邵可遷不敢做什麼對抗的事情。

但是,對於自己幾乎效忠了一輩子的國度,眼見着其消亡,而無能爲力,這心中難免有些波瀾。

“邵將軍,康將軍已備好酒食,招待諸將,讓末將請你去赴宴!”在邵可遷感嘆間,一名軍官前來通知。

“我知道了,稍後便去!”邵可遷恢復了平靜,對來人答覆道。

康將軍是個年輕的戰將,勇武而善騎射,戰爭經驗很豐富,包括北伐戰爭。名字叫康保裔,乃是河西軍使康再遇的兒子,此番被李谷表爲權廣德軍使,領軍進駐廣德。邵可遷同行,接觸下來,卻是一點也不敢小瞧這個年輕的漢將,有一說一,雖然年齡癡長一輩,但論及打仗的經驗,他還真比不過康保裔。

......

當吳越將領邵可遷在廣德,爲吳越國的未來憂慮之時,在杭州,吳越王宮內,錢弘俶也面臨着一個抉擇。火爐之中,炭火熱騰騰地燃燒着,發出明亮的光芒,錢弘俶坐在位置上,手裡拿着朝廷發來的制書。

沒有找其他人,只把丞相元德昭找來了,將制書遞給他,錢弘俶遞給他:“元公,朝廷邀我再進開封,慶祝平南功成,你你以爲如何?”

鬍子花白的元德昭,仙風道骨的,接過制書,認真地閱讀了一遍,揣摩了一下朝廷此詔的用意之後,方纔嘆道:“大王,這是朝廷的暗示了,大王當北上獻地了!”

錢弘俶聞言,臉上倒沒有什麼過於詫異的表情,而是向元德昭確認一番:“元公覺得,是時候了嗎?”

元德昭點了點頭,以一種慨嘆的語氣道:“大王,恕臣直言,此番朝廷慶功平南,大王至,納土歸附,即成就一統,這是最取悅天子與朝廷的做法,也是爲錢氏今後所享待遇最聰明的選擇。而今,三千漢卒,駐紮於杭州之側,所遣將士,也多受制於朝廷,大王既有獻地之意,此番倒不需遲疑了!”

聞言,錢弘俶富態的面容間,也露出少許無奈,苦笑着說:“看來,只能遵從先祖遺訓了!”

沒兩日,當南邊傳來劉光義率軍進駐漳、泉,節度使陳洪進主動獻城,北上開封后,錢弘俶更沒有其他想法了。很快,在與陶谷商討了一番後,錢弘俶就開始做北上的準備了,此次入朝更加充足,調集三十艘大船,裝滿財貨方物,準備作爲獻禮。

當然,最貴重的禮物,錢弘俶也是打算獻出去的。

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61章 趙二爲官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99章 北使南歸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4章 君臣同心第63章 武德奏事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98章 山道278章 軍務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416章 面試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77章 間策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22章 “鄭州站”第1772章 處置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9章 寫得不錯!第88章 天子金令第37章 覆滅在即第75章 高貴妃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736章 試炮第133章 延禧驛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58章 回師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36章 母、妻、子第474章 補漏匠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714章 百姓苦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62章 難得遲疑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92章 定州事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331章 泰來樓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2章 分食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412章 二王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4章 中原易主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5章 漸不自知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7章 風波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99章 又窮了第39章 百年大計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35章 瑤華春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92章 兩京並重第444章 揣測者第51章 如今的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