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

bookmark

漢宮,尚舍局,堂屋前,幾名宦者低頭束手,恭敬小心地候在廊間,忍受着寒風侵襲。屋外一片蕭索,室內卻是溫暖如春,食案上瓜果點心,酒食菜餚,一應俱全,在外人面前威勢愈盛的皇城使張德鈞,此時卻畢恭畢敬、溫和有加地伺候着人,一名老太監。

在整個漢宮,能有資格讓張德鈞如此低身侍候的,除了皇帝,就是宮內那些貴人了,當然,十幾年下來,除了太后與皇帝之外,其他人包括皇后都沒有得到他如此侍奉。

而這名老太監,身份特殊就在於他是張德鈞的養父,在其少年入宮時,爲張德鈞提供了庇護。直到幸運地成爲太后身邊的內侍,然後更幸運地被推薦到皇帝身邊侍候。

這麼多年下來,張德鈞深受皇帝看重,委以重任,權威漸重,作爲其養父,自然也跟着水漲船高,在漢宮內的日子素來滋潤,負責尚舍局,在宮廷事務上的實權與地位都不低。

“你公務繁忙,就不必抽時間,到我這邊來了!”看着給自己斟酒的張德鈞,張父面帶笑意,嘴上卻道:“若是官家相召,耽誤了,那就不好了!”

“我與父親也許久未曾一敘,該當前來看望!時下天氣愈寒,您老還需多加小心,保重身體!”張德鈞輕笑着,從懷裡拿出一方盒子,抽開蓋子,露出裡邊的東西,道:“我給帶來了一支老參,給您補補身子!”

這老參形態神韻,一看就是年份久遠的名貴奇珍,張父微感驚訝,說道:“此物極品,你如何得來的?”

從張父的語氣中,聽出了少許擔憂,張德鈞表現從容,安慰道:“父親不必擔心,這是女真所貢,官家賜與我,兒身強體壯,倒不需此物,還是拿個您享用!”

聽張德鈞這麼一番解釋,張父鬆了口氣,把那老參奉到桌案上,恭恭敬敬地拜了拜,道:“這等奇珍,豈是我所能享用的!”

當然,對張德鈞的好意,也沒有拒絕,還是收起來了,不過看他的表現,大抵會好好地保存起來。

“我這一生,最幸運的事,莫過於認了你這個養子啊!”父子倆對飲,情緒一到位,張父不由對張德鈞發出動情的感慨:“將來有你爲我送終,後事無憂了!”

“父親言重了,若無您當初的庇護照拂,又豈有兒的今日!”張德鈞態度很是親切,輕言安撫着:“對了,我有意自民間收養一二孤幼,替張家延續香火!”

聞張德鈞這麼說,張父臉上閃過一抹激動之色,然而很快就收斂了起來,很是堅決地搖了搖頭,道:“不可!”

對其反應,張德鈞微愣,像他們這些閹宦,作爲無根之人,除了追求財富權勢,最在意的或許就是個香火繼承問題了。原本以爲,他這個想法,會讓張父欣喜,卻未料到其拒絕得如此乾脆。

“爲何?”

看着張德鈞,張父說道:“我們這些爲奴婢者,得以侍奉宮廷,在於無根,無根所以無他念,一心伺候主上。你如今負責皇城司,宮內宮外,引人注目,本是受人嫉妒的差遣。自古宦官養子,往往引人非議,且易生禍害......”

聽張父這麼說,張德鈞眉頭稍微皺了皺,認真地想了想,道:“兒受教了!不過,若尋得機會,立得功勞,求官家以恩典,那也就不怕他人非議了!”

聞言,張父也點了點頭,只要在皇帝這裡不失寵,那也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因此,目光中也就帶上了少許期待。

在父子倆融洽交流時,一名宦官披霜帶寒冷,匆匆入內,朝二者行了個禮,湊到張德鈞耳邊朝他稟報着什麼,而張德鈞的臉色有明顯的變化。

見狀,張父立刻道:“若有急務,你可自便!”

“也無甚大事!”張德鈞朝張父一笑,不過卻起身行禮:“父親且安坐,兒先告辭了!”

......

“什麼時候的事情?”回皇城司衙的路上,張德鈞問那下屬。

其人答道:“就在方纔,官家突然下令,拘押至司衙,讓您親自審查,小的不敢怠慢,立刻前來稟報!”

“人呢?”

“暫時鎖在衙內!”

“快回司衙!”張德鈞的表情有些嚴肅。

宮內出的事情,對於國家而言算不得什麼,但對於某些人而言,卻是關乎性命榮辱的大事。皇帝身邊的內侍頭領孫彥筠,被下令拿下問罪了。

對於宮廷內的宦官們而言,尤其是對有一定地位的宦官來說,這就是大事。於張德鈞而言也一樣,自從被派來負責皇城司務,從御前到執掌一司,雖然權勢地位上是更近一步,但張德鈞始終有危機感,心裡覺得不踏實。

他可太清楚自己如今的地位是怎麼來的,那是辛辛苦苦在皇帝身邊伺候了十年,始終沒有出大差錯,方纔取得的信任。然而,離開皇帝身邊,雖然還是負責心腹秘事,但終究有所疏遠,他擔心的就是時間久了,降輕了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因爲,對於皇帝身邊的內侍,張德鈞一直都是比較關注的。早幾年,連續幾人,劉皇帝用得不順手,當時張德鈞心裡就挺欣慰加喜悅的,畢竟,還是他能伺候皇帝,讓皇帝滿意。

後來一個孫延希上位,就一度令張德鈞感到壓力,那傢伙年紀比他大上一些,看起來平庸,但心思深沉,有些陰險,也能逢迎劉皇帝,讓他感到舒服,並且一度有同張德鈞別苗頭,替代其在皇帝身邊影響的言行。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張德鈞對那孫延希很是忌憚,十分警惕。只是後來,那孫延希自己玩脫了,北伐期間,因病回東京休養,不在皇帝身邊,就漸漸露出原形,後來也再沒謹慎起來,因爲監修昭烈廟一事,直接被拿下問罪處死。

而幾年侍奉御前的孫彥筠,是個資歷深厚的老太監,閱歷深厚,也會做人,關鍵是,與張德鈞的關係比較好。然而,如今卻突然被劉皇帝突然下令拿下了,張德鈞實在想不出,孫彥筠這老閹宦,能犯什麼事,觸怒皇帝。

最關鍵的是,一般情況下,內侍犯法,宮中自有司局處置,怎麼會專門押到皇城司讓他審問。經過多年的發展,武德司與皇城司這兩個機構,已經形成了,武德司主天下道州監控而皇城司主皇宮及開封輿情,當然這中間有一部分重疊的地方,但大體如此。

而與武德司不同的是,皇城司主要權力是監視、刺探,而無批捕、審訊、下獄之權。但是,此番劉皇帝卻讓皇城司來審問孫彥筠,張德鈞可不會認爲,這是要給他增加權柄。一路上想了很多,但理不出一個清晰的頭緒,在回衙登梯級時,還絆了一跤,差點摔倒。

皇城司衙,一間安靜的偏室之內,張德鈞落座,屏退他人,單獨審問。打量着去了宮服的孫彥筠,凝眉問道:“怎麼回事,官家何以震怒至此?”

聞問,孫彥筠老臉間也是一臉委屈,憂心忡忡地嘆息道:“我犯了多舌之罪啊!”

說着,孫彥筠將這段時間的一些情況,給解釋了一遍。問題,還出在當日,在廣政殿上,孫彥筠主動開口呵斥竇儀,自那之後,劉皇帝就看這老太監不順眼了,當皇帝心中紮了根刺後,有這樣的結局也就不奇怪了。

“我哪裡能夠想到,只是一時憤而爲官家說話,竟然引得官家震怒,招致此患!今日,不過打罵了那不伶俐的奴婢,就爲官家以跋扈之罪被拘押至此!”孫彥筠哀嘆道。

聞之,張德鈞卻忍不住道:“您也是老人,伺候官家這麼久,怎麼會犯下如此忌諱?若是私下,尚需斟酌,廣政殿上,豈是你我這樣的人能夠多嘴的?”

“悔之晚矣啊!”孫彥筠道。

臉色變幻了一陣,張德鈞平復了一番心情,盯着孫彥筠,道:“官家讓我審問你,你覺得,我該怎麼辦?”

聞問,孫彥筠當即道:“到如今,我別無他求,只望能夠苟全一條性命,平安終老宮中!張司使,看在過往的交情上,還望救我一救!”

“唉,你高看我了,我也只是個奴僕,豈能左右官家的意志,官家如欲知罪於你,我能奈何?”張德鈞苦笑道。

聽其言,孫彥筠有些慌了,竟直接跪下,道:“還請務必替我想想辦法啊!”

一般的情況下,張德鈞對皇帝的心思,還是把握得很準的,然而此次,或許是與自己有些聯繫,張德鈞顯得十分猶豫。在孫彥筠求救的同時,他甚至動了殺心,給孫彥筠整些死罪,將之嚴辦以迎合皇帝的心思。

但或許是心軟,又或許是其他什麼原因,決定公事公辦,將之正常調查審問,孫彥筠倒也沒什麼重大問題,最終向皇帝彙報時,只得出了類似這樣的結論:苛待下屬內侍宮人、逢年過節禮尚往來頻繁。

最終的結果,將孫彥筠貶到掖廷去負責一部分事務。然後,皇帝身邊的內侍行首又換了個人,名叫嵒脫,這是當年在晉陽時北平王府中長大的舊人,最關鍵的是,其人與張德鈞不怎麼對付。

在整個過程中,皇帝沒有對張德鈞有太多表示,但事後,張德鈞卻有種強烈的後怕感。

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36章 奉宸營第140章 封王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82章 矛盾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96章 壽春城內第1755章 良平島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71章 東京火災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52章 聯姻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44章 聽政湖湘第321章 矛盾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227章 延州事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811章 歸來第385 禮賓館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5章 坐不住了第385 禮賓館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41章 卷甲入城第53章 遁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76章 王峻用兵第470章 分封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88章 童謠第361章 “龍宮”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49章 南國風起第66章 陷河陽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483章 南巡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136章 趙都帥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30章 滿堂春宴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80章 春夜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58章 善後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124章 辭表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8章 濮州案(1)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1756章 海豐號第37章 覆滅在即第180章 賞功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18章 面靜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