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開寶

bookmark

“四十七萬八千四百八十戶,近三百萬丁口,朕早知吳越之地,戶口充盈,期望已然夠高,卻沒料到如此之衆,幾不下於兩江地區了!”崇政殿內,劉皇帝眉開眼笑的,在場的人都能從他聲音中感受到那份喜悅之情。

三司使雷德驤稟道:“陛下,這些還僅是根據吳越籍冊記錄所得,整理年份亦不短,與各州縣實情仍有出入,若再算上這些年的增長以及各地的隱戶,兩浙的實際丁口數目,只怕比如吳越王所獻還要龐大!”

“待朝廷接收吳越之後,與兩江一般,清查人口、丈量土地的事情,當同步進行,嚴厲敦促各級僚吏,當嚴謹爲之,不得瞞報,不得遺漏,朕要準確正確的數目!”劉承祐直接擡手,掂了掂手中的奏章,頗爲強勢地吩咐着:“接掌江浙,可不是僅僅接收那些圖冊籍簿,就夠了的!人口、土地,財稅之所出,三司要尤爲重視!”

“是!臣明白!”面對皇帝的命令,雷德驤趕忙應道。作爲三司使,主管大漢財政,在此事上當然不敢有所懈怠。事實上,收取南方後,最忙碌的或許是樞密院與吏部這些衙門,但最感興奮的,得屬三司了,毋庸置疑,江浙乃是當今天下最富庶繁榮的地區,基礎已經打好,只待朝廷去繼續發展收割。

眉色之間,明顯帶着些雀躍,雷德驤繼續報告着喜況:“陛下,倘若再加上吳越之民,如今大漢上下,在籍丁口,已達三百七十餘萬戶,這已然與貞觀末期的人口相當了!”

知道劉皇帝對於貞觀之治頗爲推崇,因而雷德驤直接拿來舉例,直觀而突出。在劉承祐當政的這些年中,已經在大力發展人口,鼓勵生育,然而一統南方之後,這三百七十萬戶,超過半數都是南方提供的,也可以想見,到如今這個時代,南方對於帝國的重要性了。

見皇帝點着頭,雷德驤繼續道:“根據臣與諸僚的測算,待南方徹底平定,恢復穩定,若算上江浙的財賦,今後朝廷每歲歲入,當在三千五百萬貫以上,兩稅按照此額徵收,當無問題,甚至可能更多。而劍南、江浙,或可提供其中六成以上的稅額......”

看着雷德驤那興奮的表情,劉承祐也跟着笑了笑,而後認真地感慨道:“錢王此次,當真給朕,給朝廷獻上的一份大禮啊!”

要知道,哪怕如今,吳越各地,仍養兵約十二萬,這麼多軍隊,且不提戰力,如果錢弘俶執意頑抗,縱使最終難以抵擋,仍會給朝廷帶來麻煩,並且容易給兩浙帶去禍亂,那是劉皇帝不願看到的事情。一考慮到這些,劉承祐對錢弘俶的感觀也就越好了。

“兩浙之地,自錢繆以來,傳至錢弘俶,歷時近六十載,前後少有動亂,始終奉行養息之政,使兩浙百姓得到了充足的休養與恢復,有此成績,倒也不足爲奇!”回到東京後,陶谷直接投入到宰臣的工作之中,在杭州他也休得夠久了,參與討論,此時也主動開口道:

“不過就臣所知,自錢繆亡後,吳越的情況卻衰退了幾分,待吳越王錢弘俶繼位,雖然沿襲舊政,勸課農桑,大開墾殖,比起當初,卻無進一步發展,吳越之民,苦於生計者,並不少!”

“哦!”聽其言,劉承祐一副很感興趣的樣子,只是眉頭稍微挑動了一下,說道:“卿在吳越待了這麼長時間,看來是有所收穫啊,不妨說說看!”

在座的大臣,以陶谷年歲最長了,但最愛表現的,也是這老兒。面對天子垂詢,老臉上帶着笑容,說道:“臣且試言之。吳越固然是天下有數的膏腴之地,然其弊主要有二。

其一,地狹民衆,雖然號稱境內無棄田,卻也是耕地不足的表現,但隨着丁口增長,無地黔首愈多,生計艱難,不得不投身大戶;其二,錢氏爲政,外厚貢獻,內事奢侈,吳越國內亦多浮華,鋪張之風盛行,以至,所產豐稔,卻賦斂苛暴,民甚苦之!”

掃了陶谷一眼,這就是,陶谷這老兒在朝中名聲威望並不隆重,且多非議,但劉皇帝始終重用他,委以高位,甚至不惜讓他入居宰臣之位的原因。爲人有見識,往往能看出問題所在,往往能說到劉皇帝心坎兒裡去。

“這富裕的地方,就難免不產生奢靡之風,人都希望生活富足,無憂無慮,追求美好,並沒有什麼好苛責的!”微微一笑,劉皇帝平淡地說着,只是語氣逐漸轉厲:“不過,朕不希望看到的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朕願意天下富足安康,卻不喜愛奢侈浪費。

朕聽說,東京、洛陽、大名府這些地方,這兩年開始興起享樂之風了,國家還未徹底一統,天下還未真正安寧,放眼望去,宇內生計艱難、生活困苦者仍不知凡幾,還遠不到討貪圖安逸享樂的時候......”

“陛下教訓得是!有聖明之君如此,何愁天下不治,何愁國力不富,四境生靈不得安康?”陶谷趕忙出聲附和道,雖然在場衆臣中就屬他平日裡最貪圖享受。

“呂胤,以朕的名義擬一份詔書,明告天下,倡儉樸,禁奢靡!”順着有些跑偏的話題,劉承祐衝呂胤吩咐道。

“是!”

深吸了一口氣,平復了一下那陡生的激動之情,劉承祐擺了擺手,道:“吳越之弊,與江南相類,如何糾正之,朝廷這邊還需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政策辦法!不過,如欲治政,首在選官,兩江之地,朕打算派範質去主持,吳越地區,當委何人,諸卿可有建議?”

聞問,身爲吏部尚書的竇儀很有擔當地稟報道:“陛下,臣以爲昝居潤可任之。昝公治理經驗豐富,能力出衆,在湘八載,使得殘破之湖南,得以恢復安治,政績出衆,堪爲表率!以湖南民情之複雜,昝公治之,猶遊刃有餘,吳越新附,臣以爲其堪當此任!”

“可!”劉皇帝淡淡一個字,肯定了其推薦。

在座的大臣中,除了魏仁溥、竇儀、雷德驤、呂胤這幾名重臣之外,還有張新面孔,不過,面孔雖新,人卻是舊人,皇帝的舊臣,淮東布政使王溥。如今的王溥,已經年逾不惑了,劉皇帝覺得,可以將他調回京師任職了,直接對他道:“王卿,接下來三司會比較辛勞,還望不辭辛苦,入朝擔任戶部尚書吧!”

王溥沒有太過意外,拱手應道:“是!”

“薛居正等臣向朕建議,明歲改元,諸卿以爲如何?”劉承祐又突然問道。

對此,魏仁溥作爲衆臣之首,代表發言,說:“陛下,而今海內歸一,天下重構,大漢再造,宇宙一片嶄新氣象。臣以爲,該當更改年號,以應時勢天命!”

“你們呢?”劉承祐又看向其他人。

一片的附議聲,見狀,劉承祐稍微考慮了下,也就點了點頭。

“既然諸卿皆以爲可,就改!”劉承祐淡淡一笑,說道:“那就議一議新年號!”

聞言,一干大臣都來了興趣,當即開動起腦筋,不過,還沒等有人提議,劉皇帝又突然強勢地說道:“朕意已定,改元開寶!”

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76章 王峻用兵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54章 滅門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693章 安西王第339章 那一腳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39章 濮州案(2)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80章 春夜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93章 升遷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36章 盡伏東北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17章 潑冷水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19章 幸西京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35章 瑤華春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23章 夜宴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348章 老皇帝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10章 坦白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73章 日常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82章 不手軟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69章 夫妻密談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5章 春闈第62章 難得遲疑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755章 良平島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73章 紙上談兵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283章 降將第35章 唐將空談第85章 少壯派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35章 許州兵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