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西南事務

bookmark

“怎麼,你們一個個的,都想謀取這開拓之功?”聽宋延渥之言,劉承祐不由說道。

宋延渥則道:“褒國公(王景)經營隴右,爲大漢收復故土,拓地千里,人臣無不敬仰,志士無不向往......”

“這種開拓進取的精神,還是值得鼓勵的!”劉承祐以一種肯定的態度,點頭表示讚許,爾後說道:“不過,開拓故地,本該支持,卻也不可操之過急,當緩圖之,吐蕃、大理情況,與隴右之地終究有所不同。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

聽劉皇帝的感慨之語,宋延渥不禁笑了笑,說:“王老將軍,又向朝廷請戰了?”

“就算要平大理,表現得如此明顯,不是令其警惕嗎?再者,西南地區,山高林密,道路不同,諸蠻也未徹底平服,貿然深入大理作戰,其風險豈能不考慮?朕相信王全斌的能力,也讚賞其勇氣,但軍國大事,不可大意,還需準備充足,審慎而爲!”劉承祐說道。

“陛下決事,素以國家大局爲念,謹持重,實爲大漢天下之福啊!”宋延渥不由道:“不過,老將軍畢竟已經快五十五歲了,有此建功之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朕當然理解!”劉承祐輕笑道:“也正因如此,朕才希望此事能夠完美些,準備充足些,勿使老將一腔熱血,因一時急切,而產生什麼遺憾!”

聞言,宋延渥的臉上露出一種感佩的表情,拱手拜服道:“陛下這番苦心,實在令人動容啊!”

“朝中大臣們的顧慮,不無道理,大唐與南詔之間的戰爭,不可不引以爲誡,而今天下初定,一切當以穩定爲先,先把家裡收拾乾淨了,再圖外舉!”劉承祐說道:“川蜀之事,以黔中爲例,諸族林立,土蠻遍及州縣,如不能安治之,保證後方無憂,又如何能發兵大理?”

“陛下考慮甚是!”宋延渥應道:“西南地區,漢夷雜處,如欲治之,境內諸族,是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孟氏治蜀,對蠻夷部民,多以羈縻、縱容爲主,從而導致,多有反覆,當年獠人叛亂,其勢盛時,幾乎威脅成都腹地,可見其猖獗。不過,這幾年,臣等用文,王老將軍用武,恩威相濟,剿撫並用,始得初安!”

“朕瞭解!”劉承祐說道:“你們在西南的作爲,所取得的成效,朝廷也是很滿意的。關於民政、民事,以你們的能力,朕也是素來放心的。而如你所言,想要西南長治久安,不爲禍患,諸蠻諸族,則不得不加以重視。”

“朕已決定,於四境正式推行土司制度,就從西南開始,川蜀就從來黔中開始!希望能開個好頭,也相信趙普當不負朕託!”劉皇帝道。

“臣也瞭解過朝廷制定的‘土司制’,臣以爲,如此足可大收諸蠻之心,並且,劃分地盤,分賜土官,也是對諸族的一種分化,他們爲了保證自己的財富、權力、地位,必然只有靠近、依附於朝廷。只消推行下去,西南地區必可取得長久安定,而無使朝廷無憂!”

對於宋延渥的分析,劉皇帝實則只認可一半,笑了笑,說道:“這世間,哪有長治久安,百世不移的政策。朝廷強大,四夷總能臣服,國家若衰弱,再小的蠻夷,都敢挑釁。不過,對於土司制,朕還是寄與一定期望的,至少,可給西南構建一套可長久持續的統治秩序。只要秩序不崩潰,那麼縱然有所反覆,也無傷大雅!”

說實話,西南山高皇帝遠,林深路遙,民族衆多,中原帝國對其統治難度很大,控制力薄弱。但不得不說的是,西南地區對整個帝國而言,也談不上什麼威脅,縱使有亂,也不過疥癬之疾。

值得警惕、值得忌憚的威脅,永遠在北方,因此,在西南推行土司制度,劉皇帝是一點心理壓力都沒有的,哪怕給他們足夠多的權力,至少在當下的時代,於西南的環境而言,這項制度是比較先進的。

聞劉皇帝的闡述,宋延渥當即表現出一種歎服的姿態,說道:“陛下之才情、胸襟、見識、遠略,臣拜服!”

“哈哈!”劉承祐開懷大笑,雖然一直盡力表現得謙虛些,但當被這般恭維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心情喜悅。

再加上,在乾祐十五年即將結束的當下,劉皇帝也將正式踏上他人生的一座巔峰,他的職業生涯正式進入一番新的天地,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劉皇帝再像往常一樣,保持一個古井無波、無悲無喜的心態,維持着以往那種鎮定、冷靜乃至冷漠的人設。

熟悉劉皇帝的人,都能發現,近來他的表情豐富了許多,情緒高漲許多。想要讓他從這種心態中走出來,只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事實上,劉皇帝能在基本實現國家統一的偉大時刻,迅速找到下一個長遠的目標,對他個人,對大漢帝國而言,也確實是件好事。否則,長久沉浸於功業,過度享受榮耀,說不準未來會發生什麼。

大笑一陣,又很快收斂起來,表情略顯矜持,畢竟“土司制”也不能算是劉皇帝的原創......

“姐夫一路辛苦,回來了,就好生休息休息,接下來,朕還有大用,大漢還需你出謀效力啊!”劉承祐看着宋延渥,說道,這話也代表着此次談話基本結束了。

“多謝陛下信任!”宋延渥拱手應道。

劉承祐擺了擺手,繼續道:“這些年,姐夫一直替朕鎮守各方,十餘載長爲藩籬,確實不易!讓太后與姐姐常年母女分離,不得會面,太后也時表思念,哪怕是爲了太后,朕也不好再把你外放了!”

“正欲去問安太后!”宋延渥當即表態道。

對這個姐夫,劉皇帝還是很滿意的,點了點頭,又道:“對了,朕收到消息,王全斌已過洛陽,也將至東京,到時候,姐夫代朕去迎一迎老將軍!”

“是!”宋延渥沒什麼好多說的,下意識地拱手應命。

不過,心中浮現出少許的疑惑,然而稍微想了想,考慮到君臣之間的談論,反應過來了,這是讓自己給王全斌帶話了。

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492章 事發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29章 勸諫第120章 折家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63章 朝廷應對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31章 進軍令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393章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49章 醫政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108 狀元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110章 坦白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43章 總結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130章 陳橋第51章 耿淑妃薨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74章 帝崩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381章 功臣閣第78章 南北併發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351章 林邑國第296章 缺人了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63章 朝廷應對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7章 西京風波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708章 格局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1740章 農民苦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7章 風波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30章 湖湘之治第47章 戰略所向第412章 二王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6章 相形見絀第125章 冬至宴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44章 太后相召第63章 朝廷應對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100章 梁山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