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風波

開封南城,安平坊,亳國公府。

開封是京師,權貴衆多,但權貴也是分等級的,也是要看權力,看聖眷的,而這近幾年中,在朝中聲望最隆、地位最顯赫的少數人中,就有亳國公趙匡胤。

趙匡胤除了軍事才幹出衆,功勞紮實,在很長一段的時間內,與柴榮並稱“柴趙”,是大漢軍政系統中份量不輕的角色。其爲人豪邁,坦蕩大方,不拘小節,人際關係也處理得不錯,素得人心,除了軍政上的官員,一些豪傑之士也多慕名來訪。

當然,趙匡胤的政治覺悟還是很高的,當發現自家門庭若市,往來拉關係、走門路的官員將吏增多之後,果斷低調了下來。冠蓋雲集、萬人稱頌,固然能夠滿足虛榮心,但未必是福,那時候亂趙匡胤便覺得不踏實了,於是果斷吩咐門人,閒雜人等,一概拒接,也不怕得罪人,若有公事,自有衙署,若爲私事,則趙門難入。

消息傳開之後,還在京中引發過一陣議論,傳入皇帝耳中,也只是笑了笑,贊趙匡胤的見識與氣度。

不過,也不是完全閉門謝客,一些親戚、戰友、袍澤、舊部,平日裡聯繫聯繫,交際一番,該做還是做的,並且做得坦然。

黨同,不論在軍還是在政,不論在什麼時代,都是無法避免的一個問題,人情如此,環境如此,早年在劉皇帝位置做得不穩的時候,是深惡痛絕,從蘇逢吉到史弘肇再到楊邠,都是他打擊的目標。不過後來,隨着帝位的穩固,觀念也就逐漸扭轉了,想要禁“黨”,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該努力的,是在反營私,反伐異上。

此時的亳國公府上,卻是有些熱鬧,趙匡胤設宴於此,款待上門的賓客,賓客之中,基本都是武人,如党進、韓令坤、李繼勳等,不是多年袍澤,就是故交好友,抑或是意氣相投者。這些人,如今也都算是朝廷中的重要將領了,都是有戰功在身的。

平日裡,也少不了的交際來往,但像這樣集中在一起的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有鑑於此,趙匡胤是大開中門,於正堂宴請他們,任人觀看,以示坦蕩。

春寒料峭,亳國公府正堂上,卻是熱鬧一片,氣氛尤其高漲。府上的僕人們,來來往往,進進出出,不斷往案上添置着食物、菜餚、酒水,公府豢養的樂工、舞姬也都縱情表演。

趙匡胤是好酒之人,這是朝野盡數知的事情,並且,一喝還都到喝醉爲止。因此,在這公府宴席上,最不缺,也最不能缺的就是美酒佳釀。

爲了招待袍澤、好友,甚至把皇帝所賜的御酒,以及酒窖中的一些陳年佳釀全都起出來了,與衆同享。一碗一碗地幹,喝得熱火朝天,按趙匡胤的意思,難得聚在一塊兒,當好生招待,有什麼話,待喝足,喝痛快了再說......

一直到宴至酣時,党進忽然放下了酒杯,長嘆了一口氣。既是醉意浮面,也有故作姿態,見其狀,趙匡胤把手上剩下的半碗酒一口悶掉,擦了擦嘴,微微一笑,問道:“黨兄,何故嘆息啊?莫非我家的酒水不夠美味?”

聞問,党進說道:“趙樞密家的酒,自然是佳釀,飲之可口。我是在後悔,去歲沒有叩首於陛前,請求從徵平南,再立一些戰功啊!”

聽他這麼說,趙匡胤醉眼中,閃過一絲異色,道:“而今平南大軍都陸續凱旋了,如何提起此事了?你黨巡檢,偌大的名聲,還貪圖那少許功績?”

党進這才說道:“非我貪功,只恐舊功久遠,被人遺忘了!”

党進此言中隱指之事,在座之人,基本都明白怎麼回事。趙匡胤呢心裡實則也清楚,只是嘴裡還是輕笑着,安慰道:“這麼多年以來,朝廷何曾薄待過功臣,你這是多慮了?”

聞言,党進這下,也把話說開了:“樞密功高,有多受陛下倚重,自當在乾祐功臣前列。只是我們這些人,泯然衆人,只怕經那些宰臣一番清算,我們的戰功還剩幾分?就是不知道,到最後,我這個侯爵,還能不能保住?”

這段時間,隨着“開寶大典”的臨近,京中氣氛日漸喜悅的同時,各種消息也在紛飛,尤其是乾祐功臣排序,重訂功勞勳爵,行賞之事。這畢竟是涉及大漢將臣們的功名地位,關乎他們切身利益的事情。

這世上是沒有不透風的牆的,尤其在朝廷裡,隨着魏仁溥那“五人組”牽頭的議功工作展開,一些或真或假,似是而非的消息也傳開了。最讓人感到緊張的,就是很多原本的高勳重爵,都被降減,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定國公張彥威、武威郡公孫立,都被降爵酬功,這兩人可是皇帝心腹將臣了,連他們都不能保有原爵,而況於其他人了。

像汾國公、涇國公、滑國公、陝國公等爵,都有降等風聞傳出。而能保留目前所擁爵位的,則沒有多少人,有減,自然也有加的,大部分都是參與了平南戰事的將帥。

因爲是對乾祐功臣的整體追功論賞,牽扯到方方面面,文武、內外、禁邊,真要捋出個一二三四,排出一份讓所有人都信服的名單來,還是有很大難度的。

這不,朝廷還未正式頒賞,党進這些功臣宿將,就有些做不住了,畢竟利益攸關,大夥拼了命地殺敵建功,爲了什麼,還不是榮華富貴,權力地位,已經到手的東西,如今朝廷要調整、降等乃至收回,豈能甘願?

對於這場風波,趙匡胤心裡實則門清,也知道党進等人的顧慮所在,不過,他實在不好就此事上說什麼,或者給他們承諾。畢竟,議功酬賞的是朝廷,是皇帝,他們這些人,還能違背上命嗎?還敢以功邀賞嗎?

再者,有一說一,如今的大漢,內內外外的爵位、勳臣、散官,真的都是因功受賞賜嗎?他們對國家的貢獻,值得朝廷每年花那麼多錢糧去供養嗎?

有些事情,到了趙匡胤這個地位,方能窺探到皇帝行事的某些想法與思路。事實上,此次敘功,重定勳爵祿粟,影響最大的,還得屬那些追溯到晉、唐、樑的舊勳、舊爵,皇帝早看他們不順眼了,早年是屬於接盤,出於速定天下,安穩人心,照單全收。

到如今,劉皇帝顯然是不可能再容忍那些沒有對大漢的建立與發展統一建立實際功勞的人,繼續理所應當地享受着國家予以的待遇。

注意着一干人的目光,趙匡胤忽然哈哈大笑起來,笑聲持續許久,笑得一干將領摸不着頭腦。

還是韓令坤問道:“樞密何故發笑?莫非覺得我等的顧慮可笑?”

趙匡胤擺了擺手,道:“在座諸君,都是大漢的功臣,沒有一人無戰功在身,縱橫沙場,殺敵建功時,是何等豪情,怎麼如今,卻糾結起這名利來了?”

不待接話,趙匡胤繼續道:“我且問你們,這麼多年來,陛下與朝廷可曾虧待過你們?對你們的成績與功勞,可曾遺忘忽視?可曾有酬賞不公之時?”

面對此問,韓令坤臉色變了變,似乎有話要說,當然,沒敢真的說出來,那樣可就真的坐實不滿朝廷封賞了。

“過往功勞,功名利祿,朝廷從未短缺,而今天下一統,朝廷重定爵祿,用以定論立制,難道還怕陛下不公嗎?”趙匡胤再度反問一句,語氣都嚴厲幾分。

“你們相約前來訪我?又欲我做何事?難道要我進宮,替你們請功求賞?”

或許党進等人,就是這個意思,不過,感受到趙匡胤的語氣,也不敢說出口了。還是李繼勳,老成一些,地位也僅次於趙匡胤,開口舉杯笑道:“我等的功勞,都是明記在簿的,陛下與朝廷怎會忘記?再者,即便要調整,又豈獨我等,結果如何,待到大典當日自知!我們上門,是來找趙樞密吃酒的,不是給他添麻煩的,還是共飲杜康,一解其憂......”

第69章 夫妻密談第470章 分封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50章 喜訊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51章 耿淑妃薨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257章 龍舟第86章 籠絡人心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351章 林邑國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69章 東出太行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86章 賜死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308章 新貴第112章 兄弟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133章 延禧驛第52章 對峙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287章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465章 “教匪”第125章 邢州事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71章 叛軍勢蹙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775章 調整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93章 升遷第121章 登乾元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371章 殺,不殺?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85章 少壯派第254章 久待良機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465章 “教匪”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67章 請辭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55章 燕王病故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40章 城塌了第125章 頌公亭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336章 怪圈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30章 湖湘之治第33章 東京城內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340章 定論第44章 太后相召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69章 張彥威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