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詔議國策

bookmark

當意識重新復甦,劉承祐只感覺疲憊不堪,頭腦似生鏽一般遲鈍,身體盡是負載。口乾舌燥,呼吸之間都能感受那股異味,那陣惡臭,度數低的酒仍舊是酒,經過五臟廟,酒香也會化作酒臭,令人作嘔。

頭有些疼,或者說是昏,睜開雙眼,卻顯得有些木然,顯然腦筋還未轉過彎來。大概是察覺到了劉皇帝的不適,一雙柔軟的手放在了他頭上,輕柔地按捏着,手指略微有些涼意,卻讓劉皇帝感到舒服了許多。

直接閉上了眼睛,同時耳邊響起大符熟悉的柔而帶剛的聲音:“官家醒了,來人,準備盥洗用具,再準備一些解酒的早食!”

一時沒有作話,閉眼享受,緩了一會兒,劉皇帝再度睜開眼睛。目光失去了平日的冷峻與犀利,看着符後,鼻尖縈繞着婦人身上清淡宜人的脂粉香,開口道:“什麼時辰了?”

“日上兩竿!”大符答道。

聞言,劉皇帝探手捶了捶額頭,又不講衛生地揉了揉眼垢,感慨道:“我是許久沒有如此大醉一場了!”

“你是從來沒有如此大醉!”大符糾正道,然後又溫柔而不失嚴肅地對劉皇帝說:“昨日雖然隆重,宮廷內外皆喜,朝野上下齊歡,但官家還是該有所節制。典禮雖重,卻不如御體重要啊......”

聽得大符又對自己發起勸告,劉承祐倒也沒覺得厭煩,夫妻這麼多年,琴瑟相知,他也習慣了皇后偶爾的“嘮叨”。再加上,劉皇帝本不是好酒的人,於是應道:“昨夜一時忘情,多飲了幾杯,今後會注意的!”

“昨夜辛苦你照料了!”說着,劉承祐還按了按自己的胸腹,胃裡還有些難受,他記得自己是第一次喝酒喝吐了,腦海中還有回到萬歲殿狂吐不止的片段,說道:“朝中有好酒之臣,酒量大者也不少,我這醉一場,難受已極,真不知趙匡胤他們何以樂在其中......”

“官家心中有數就好!”大符也伸手,在他胸前揉弄着。

此時的符皇后,穿着雖不暴露,但也是寢間的內衣,加上貴婦的身份,人妻人母的風韻,還是很有誘惑力的。不過,劉皇帝卻沒有多少性致。

大符自然是真的關心劉皇帝的身體,畢竟......是能感受得到的,比起早年,有明顯的下滑......她還專門諮詢過太醫,得到的回答也很肯定,減少操勞,減少房事,再輔以滋補,注意飲食鍛鍊。

“太醫說官家長年國事繁重,身體難堪其負,需要注意調養了!”大符對劉承祐說道,也是照顧了男人的臉面,把重點在“操勞國事”上。

聞言,劉承祐嘆了口氣,說:“還不到我放鬆的時刻啊!天下初平,卻遠未安定,四夷尚未臣服,故土也未迴歸,國家仍有弊病,百姓不足溫飽......自古以來,創業艱難,守業更難,國家仍需要一番收拾,在這個關口,我若是不爲表率,只怕羣臣就都跟着懈怠了!”

後宮的女人中,基本也只有符皇后能被劉皇帝如此訴說軍國大事了。而從劉皇帝的話裡,大符也能感受到其心理壓力,清晰的認識,以及一種蓬勃的野心。顯然,劉承祐仍舊沒有喪失鬥志,主要在於有個明確的方向與目標,這太重要了。

古往今來,有太多英雄豪傑,在從成名就後的迷茫中的墮落,而劉皇帝並沒有這種跡象。對此,作爲皇后,大符既爲劉皇帝感到欣慰,也爲江山百姓而喜悅。

待洗漱完畢,吃了點清淡的菜粥,劉承祐方纔真的感覺好了些。說實話,感受到不佳的精神狀態,以及沉重負累的軀體,劉皇帝真想放下事務,好好休息一番。

同皇后一起離開萬歲殿,劉承祐徑往崇政殿,石熙載正在其間,整理着一些奏章,已然進入了工作狀態,他算是接替此前呂胤負責的事務。見到皇帝到了,趕忙行禮。

擺了擺手,劉承祐直接坐在其書案旁的一張圓凳上,問道:“免了!朕不是特許,今日衆臣休沐一日嗎?”

石熙載答道:“陛下恩典,臣等拜謝,然國事不可懈怠!”

此人給劉皇帝就一種感覺,正,很有股子浩然之氣,雖然經常說些冠冕堂皇的話,但也顯一番赤忱。看着其公案,厚厚的幾疊奏章,劉承祐說:“又有這麼多本章?”

石熙載答道:“一些政事堂轉呈的事務,需要陛下御覽批覆,另外都是羣臣的謝表!”

說着,石熙載就準備親自呈上。見狀,劉承祐手一擺動,道:“朕稍後再看,你先揀重要的說說看,朕聽着!”

見劉皇帝已經揉了鼻樑,一副疲憊的樣子,石熙載應聲,恭敬地稟道:“昨日欽天監王處訥上報,已於舊曆的基礎上,對謬誤進行改正完善修,今開寶新曆已成!”

聞此,劉皇帝立刻打起了精神,說道:“這是喜事,大事啊!去,派人把新曆取來,朕要看看!”

“是!”

算起來,大漢的歷法這是第三次修訂了,最初舊曆錯亂,由張昭、蘇禹珪等人整理,勉強頂用。後來又有薛居正牽頭,進行詳細的審定,相對精密,沿用至今。但是怎麼說呢,不是專業的,終究有些疏漏錯謬,而如今的欽天監王處訥,則是個真正的專業人才,鑽研此道,造詣很深,此前特命其審編新曆,如今算是出成績了。

曆法的作用與意義,幾不用贅言,與百姓的社會活動、生存生產息息相關,可以說,所有人都是依着其指導過日子。雖然不怎麼懂,但不妨礙劉皇帝瞭解其重要性。

王處訥還不足五十歲,但幹這一行的似乎都有種飄然出塵的氣質,有種“仙氣”,他親自帶着一本厚厚的皇曆前來,向劉皇帝介紹釋疑。

臉上帶着微笑,讓此公在自己面前裝了一波後,劉承祐說道:“當將此歷,迅速刊印,發傳天下,替換舊曆!至於王卿,卻是朕怠慢了你,編歷有功,賜錢五百,絹一百,綢五十,車服一套!”

“臣不敢居功,謝陛下!”嘴裡謙虛着,面上還是忍不住喜色,賞賜重要,皇帝的認可更重要,王處訥又主動道:“不知新曆當用何命?”

對於命名這種事情,劉皇帝從來是簡單直接,只稍加考慮,便道:“就叫《欽定開寶應天曆》!”

處置完曆法的事後,劉承祐就開始閱覽起那些奏章了,不過,始終顯得心不在焉的。事分緩急,顯然,手中的一些事務與謝表,在他看來,並非急務。

放下批覆的硃筆,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喚來石熙載,也不廢話,直接對他道:“你擬一份詔書,朕與豪傑操戈以定天下,也當與志士下馬以治天下。而今國家初定,百廢待興,乾祐既終,開寶伊始,如何修政安治,還需羣策羣力。着在京文武臣僚,各抒己見,上書進策,共商國是!”

“是!”

事實上,此番那麼多地方上的大吏、要職入京,可不是單單爲了參與大典的,劉承祐召他們進京的用意之一,就是讓他們與中樞共同商討治國之策。畢竟是涉及大漢接下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發展政策,不能僅靠中樞,還需多瞭解地方實情,多聽聽下面的聲音。

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78章 火油彈第37章 回鶻使者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465章 遼奸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488章 真實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278章 軍務第497章 重拾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79章 滏陽之捷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95章 掘地求生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337章 特權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39章 那一腳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59章 睡王上位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5章 李史合謀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274章 厚葬之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124章 海外擴張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31章 邊公在任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314章 還京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5章 漸不自知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323章 鬥法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95章 大洗牌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304章 楚州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26章 問罪第127章 冬至宴3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357章 國滅第410章 剋制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149章 降表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19章 回京第60章 “暴斃”第1674章 爆發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47章 戰略所向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86章 賜死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345章 剝削者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809章 餞行第264章 孺魏王第241章 “戲言”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304章 楚州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世宗篇23 官錢糧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