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

bookmark

有資格在崇元殿上唱名的,都是侯爵以上的人,再加上一些高品級勳散官的賜封,前前後後也耗費了一個時辰,方纔宣讀完畢。而殿中的氣氛,進入了一種稍顯詭異的氣氛中,詭異就詭異在人心的異樣起伏。

事實證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不在酒宴之上,滿案豐盛的酒宴,除酒水飲過之外,肉食菜餚未動一筷,目光都盯着宣讀的呂胤與石熙載二臣。

宴上的情形是這樣的,甲不動,乙不動,丙跟着不動,剩下的人都不動,殿中的人安然在座,殿外的人也靜坐作陪。明明腹內空空,卻坐看着美味佳餚涼去。

見場面如此嚴肅,還是劉皇帝出言打破,笑道:“諸卿都不餓嗎?酒菜都涼了,朕可是飢腸轆轆,快開動吧!”

“傳朕口諭,讓殿內殿外與宴之臣,都別乾坐着了,動手動嘴!”劉承祐又朝喦脫吩咐着:“命尚食局再準備一些熱食與溫酒!”

“是!”

在劉皇帝的帶動下,御宴再度回到正軌,氣氛真正熱烈起來,不管失意者還是得意者,這種時候,只有用酒來說話,又或許是腹中飢餓,那些冷掉的酒菜也享用得津津有味。

禮樂響,歌舞起,燈火通明,推杯換盞,人聲如潮,崇元殿宴這纔有宮廷御筵的繁盛景象。在這個過程中,以黃荃、顧閎中爲代表的一干畫師,各據一案,一邊飲酒,一遍觀察記錄中殿內殿外的人物、場景......

他們自然是帶有政治任務的,想要把一時之盛記錄下來,除了文字的描述,再沒有比圖畫更直觀的。而想要將崇元殿這場盛會完整地記錄下來,就需要足夠多的畫師合著,並需要足夠的筆力與畫藝。

黃荃是川蜀有名的宮廷畫師,畫人畫景本爲其所長,而顧閎中,就是那個畫《韓熙載夜宴圖》的人,隨同李煜一同來京,被安排在翰林院,而今又到他施展才能的時刻了。不過,畫此圖時的心理,想當然會有所不同,從一個降臣的視野觀大漢宮廷,可以期待能再成就一幅傳世名畫......

酒水的氣味,逐漸瀰漫在空氣中,劉皇帝也開始沉浸其中。先是各功臣代表,向劉皇帝敬酒謝恩。然後是文臣代表,武將代表,皇子女,宗室,外戚,各道州,諸使節,諸降主,諸降臣......

光是這一串的人,就令劉皇帝有些應接不暇,一開始還剋制着,後邊酒興也就上來了,情緒到來,也逐漸放下了架子,表現得隨意了許多。

劉承祐的心情,是真的愉悅,殿中情形印入腦海,他此刻也再去猜測臣僚們內心的想法了,只想輕鬆一回,暢飲一場。

“隨我去敬一敬大臣們!”端起酒杯起身,劉承祐招呼着劉暘。

此時的劉暘,就像一個吉祥物一般,面帶微笑,坐在食案上,從頭到尾,只有舉衆共飲,與向劉皇帝敬酒的時候碰了下酒杯。在這樣的場合下,只有劉皇帝是唯一的主角,他這個太子,處境着實有些尷尬。

按規矩,文武公卿們也當向太子表示禮敬,然而現實是,並沒有,也就竇儀與劉溫叟等少數朝臣主動些。這還是當太子以來,劉暘頭一次覺得有些不適應,或許,也是年歲逐漸長大了。

事實上,劉承祐與劉暘這父子倆,都要開始去適應、去習慣一個逐漸長成的太子。而劉皇帝呢,似乎也是察覺到了劉暘的尷尬狀態。

皇帝與太子走下御階之時,殿中的氣氛更加熱烈了。另外一邊,高貴妃稍微瞟了一眼,她心情仍舊發悶,鬱鬱不樂,當然她此番倒不是鬱悶劉皇帝對劉暘的關愛,而是對自家亡父高行周沒能入二十四功臣之列而感到不滿。

雖然去世得有些早,但按照已有的“標準”,臨清王高行周絕對是有資格的。尤其是,同樣是國長,符彥卿、折從阮、郭威都在其列,何以會遺漏高行周,一想到這,高貴妃怎能高興得起來。

當然,劉皇帝怎麼可能會忘記高行周?只是,在高懷德在列的情況下,高行周就必然被移除,劉皇帝的考慮就這麼簡單。就像如果柴榮仍舊姓郭,那麼郭威也必然不能入選一般,對於名分這種東西,劉皇帝也是看得越來越重了。

另一方面,所謂的二十四功臣,又豈是完全按照功勞、論資排輩來定下的?

必然不是!

爲何足有九名文臣?爲何李少遊、武行德這樣明顯不能服衆的人能在其列?爲何封二十四人,在世的只有十八人,並且剩下的還有好幾人或老或衰?

這些問題,若是細緻地推敲一番,就能發現,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

高貴妃終究是個女人,有些事情不是她能夠看清楚的,不過,她也不是個政治白癡,至少知道劉皇帝是不能得罪的,劉皇帝定下的事,是不容挑戰的。

當看向自家兒子時,豐滿的胸脯彷彿被一股按捺不住的怒氣顫動着,劉晞可沒有劉暘的包袱,喝得正歡,與劉昉一起,這哥倆勾肩搭背的,好不快活,並且,還嘗試着引誘妹妹劉蒹喝酒......

或許是高貴妃的目光太有穿透力了,劉晞有所感覺,回頭注意到母親的目光,脖子一縮,趕忙拉着劉昉去給親戚長輩們敬酒了。

今日,幾個年長的皇子,也算是重要配角,劉皇帝給他們封爵了,劉煦是秦公,劉晞是晉公,劉昉是趙公,顯然也做好了給這幾個兒子更多鍛鍊的機會。至於剩下的,除了劉旻嗣魏王之外,哪怕比較吸引劉承祐的注意的五子劉昀,都沒有任何表示。

劉皇帝這邊,卻將尊禮下給那些失意者,比如韓通,說他仍是軍中頂樑。

比如王溥,如果沒有被放到地方歷練,一直待在中央,或許王溥會有一個不同的地位。對他,劉皇帝以勉勵爲主,重用在即,未來的大漢朝堂是他的。

比如李崇矩,作爲武德使,掌管天下耳目,位卑而權重,並且已經擔當此職整整十年了,以劉皇帝的多疑,如果不是他做得實在太到位,豈能待這麼久。就像他的名字一般,這是恪守規矩的臣子。對他,劉皇帝覺得一個武鄉縣公的爵位有些薄待了,不過李崇矩卻向劉承祐表示,對他封賞太重,不足當之。

還有王全斌,大概知道他心中的鬱悶,劉皇帝很直接地表示,讓他戒急戒躁,保護好身體,靜待良機。

在殿中,還有一個羣體,就是以孟昶、李煜爲代表的降臣,這些人被安排在一塊兒,氣氛也詭異得很。南平王的爵位降成了南平公,也從高保融變成了高繼衝,這個才二十歲的青年,對此沒有絲毫辦法,所幸繼承的爵位、財產是足以讓他享受一世富貴的。

孟昶的趙國公也被奪回封給劉昉了,改封廣平公;李煜的彭國公也沒享受多久,變成了廣安公;還有郇國公李從益,直接降爲金城侯,認真地講,他連亡國之君都談不上,如今也不需要再過於厚待以收買人心了。

還有個曾今的天下之主,晉少帝石重貴,第一次漢遼和議之時,被放回,想要擾亂視聽。結果,劉皇帝大大方方地派人迎接,將之封爲懷國公,富貴榮華待着,養到如今,說起來,也只有石重貴心情或許是最複雜的,看着曾經的臣子成爲真正的天下之主,訴說真命,高高在上......

當然,經歷了那麼多磨難,已經快五十歲的石重貴,也不會有什麼多餘的想法了,能安安穩穩地做大漢的永安公,已是大幸。

對於這些人,劉皇帝也以一種寬和的姿態,向他們敬酒。並且,有趣的時,被改封永樂侯的劉鋹,特別恭敬,特別喜悅,最爲主動的也是他。劉鋹積極的原因也簡單,大家都是降主,他們的爵位還比他高,如果不主動些,豈不是被比下去了......

在不斷的觥籌交錯之中,劉皇帝難得地醉了,醉倒在他打下的壯麗江山、無限風光之中......

第248章 西撤!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43章 接見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380章 饒樂國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403章 抓起來!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474章 補漏匠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345章 剝削者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49章 南國風起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13章 楊業述職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95章 楊邠案(3)第79章 父子問對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0章 契丹亂政第34章 驚陶谷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736章 試炮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章 柩前繼位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85章 安心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707章第52章 幽燕變故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87章 兄弟第61章 趙二爲官第428章 用心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08章 井陘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75章 敖萊小城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39章 韓常案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62章 兵事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44章 皇子赴軍這纔是感言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54章 聘納郭女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243章 總結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185章 賜宴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73章 西北隱患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20章 折家第51章 詔令西進第304章 楚州第195章 遼帝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98章 追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