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井陘

bookmark

井陘,這座太行要塞,冀晉通衢,自從劉承祐進駐真定,佔據鎮州之後,便不復爲胡人所據。關內的一些地方豪傑與俘虜、降卒,聯合起來,將駐守的胡將與契丹軍隊驅殺了。其後送款臣服,被劉承祐任命爲守將。

驕陽下,大隊馬軍自東向西,輕馳而來,全副武裝,旗幟鮮明,散發着讓人一看便意識到的精銳氣質。“劉”字旗肆意地張揚,連映在地上晃動的影子都顯得意氣風發的。

一營馬軍,加上侍衛營,一千餘騎,護送着劉承祐西來。不過六十里的距離,哪怕體恤馬力,也耗費了不過一個時辰的時間。

早早地便收到二皇子要來的消息,劉承祐至時,關內守軍已然提前做好迎接準備。途中沒有發生任何波瀾,劉承祐順利地抵達關下。

讓他稍感意外的是,在迎接隊伍中,多了一小股軍隊,距離井陘西南二十餘里處,駐紮於彼的承天軍下屬部隊。

提到承天軍,當初劉知遠極力做足了表演,領軍東進要救晉帝石重貴,但實際上,到壽陽便停下了,其後便派軍東向進攻那些侵擾的契丹軍。

與契丹軍隊在平定、井陘之間,還是扳了幾次手腕,將之擊潰了,設立承天軍,留下兵馬戍守承天軍寨,擴充了太原東面的防禦縱深,給河東東線防禦增加的一層保險。

顯然,這纔是他領軍東進的真正目的,至於救石重貴,不過喊的政治口號罷了,當時都已經稱帝,就算真救到石重貴了,估計也得給他整個暴斃。

對承天軍士至此,劉承祐發出疑問,據領軍的小校回答,是奉他哥劉承訓的命令,先鋒清路。並沒有出乎他的猜測,劉承祐此次西來井陘,便是爲了迎接他這個大哥。

“我大哥到哪兒了?”劉承祐問。

“回殿下,末將出發時,大皇子尚在平定城。山路行軍不易,此時尚在山中,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到達井陘!”

劉承祐點了點頭,算起來,他這大哥東來的速度並不算慢。

隨便吩咐了幾句,劉承祐下令麾下進城休息。擡眼望着關城上,隨着夏風拂動的承天軍旗與晉旗,劉承祐忽然覺得,那一排“晉”旗,看得有些刺眼。估計,隨着越靠近東京,劉知遠那邊,也該有差不多的心理吧。

井陘城關內,除了爲數不多的守軍之外,竟然還有一些商旅,要知道,周邊的州縣的局勢雖然有所緩和,但距離穩定還十分遙遠。不提兵災,就隱匿於山中的匪盜,對於貨值經商來說,便是極大的風險。不過,不管在什麼條件下,絕不缺冒險求利之人。

劉承祐遣人問了問,基本都是些“晉商”,說着做些糧貨生意。不過,很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但是劉承祐可沒什麼心思去關注這些人商旅的營生。

經過這麼長時間以來的鍛鍊,劉承祐沒到一地,第一反應便是視察周邊,查看地勢,瞭解民情。在井陘這麼個軍事要地,自然免不了視察一般。

陶谷跟在劉承祐身邊,掉書袋一般地向他介紹着井陘,這個人讀的書當真不少,表述間甚至有點賣弄的嫌疑。引用《禹貢》、《水經注》之類的古書敘注,再穿插以他自己紙上談兵般的理解,說來說去,就一句熟悉的話形容:兵家必爭之地。

這句話,劉承祐聽得還真是不少,感覺隨便一個關口,都能用這句話形容。哪來那麼多必爭之地,還不是得看戰情與具體形勢。

......

並沒有讓劉承祐等太久,避過了正午前後最炎熱的時期,順着山道,在嚮導士卒的引路下,劉承訓率着兵馬出現在井陘西面。劉承祐親自帶人出關迎候,表現着作爲弟弟的“敬重”。

幾個月不見,大哥劉承訓還是那副溫潤君子的模樣,哪怕裹在軍甲下,在殺伐軍陣中,仍舊不減儒氣。只是看起來,一路行軍走來,很是辛苦,臉被悶得通紅,汗水不止。

在關城下,見劉承祐親自來迎,劉承訓似乎有些意外,有點激動地上前拉着他的手:“二郎你怎麼親自來了?”

“大哥領軍東來,我這做弟弟的,自當親迎!”劉承祐輕聲道。比起在晉陽的時候,劉承祐似乎沒有那麼冰冷了,面容好像柔和了些。

劉承訓同樣在劉承祐身上打量着,有點關心地說道:“你瘦了,也黑了。不過,人沒事就好,你是不知道,母親在太原,可是時時擔心,爲你祈禱啊!”

不知爲何,劉承訓那一臉關切,讓劉承祐心中頗有些不適。不過,想到李氏,劉承祐流露出了點矜持的動容,也帶着點感慨地問道:“母親身體如何?”

“甚好,就是記掛在心。如今,我們父子三人皆在軍中,哎......”劉承訓說:“所幸還有三郎替我們侍候在側。”

聽着劉承訓所說,劉承祐心中倒沒有額外的感觸,李氏在他的印象中,可不是什麼柔弱弱弱,見識短淺的女婦,不至於彼。

劉承訓有些狀態有些不對,一副缺水氣喘的樣子,劉承祐趕緊招呼着他進城歇息。看他表現出身體羸弱的樣子,劉承祐也不由表示出關心,可是心裡總歸不自覺地生出些放鬆的感覺。

“聽說你率軍在欒城,擊敗了契丹幾十萬大軍,還取了遼主性命?如今,你可是名傳天下了!”往城關中走,至陰涼處好受了不少,劉承訓的話匣子打開了。

劉承祐則表示謙虛:“傳言有誤,契丹軍隊加上雜胡也不過十來萬人,又有燕兵、晉兵相助,再加遼主死,方有此勝。還有,遼主的性命可不是我軍取的。不過,要不是他死了,我也不敢領軍夜襲......”

聽劉承祐這麼說,劉承訓嘴裡仍舊誇獎着,滿滿的讚譽之辭,不過那雙目中隱晦的豔羨卻是一點都沒掩飾得住。

“晉陽如今怎麼樣了?”

一路上,不止是劉承訓在試探,劉承祐也在關心河東的情況。

隨劉承訓東來的,只有不到三千軍,又將晉陽的兵力抽調了一撥,算上這些人,可以想象,太原的兵力已然薄弱倒極點了。

叔父劉崇徹底接管太原,權北京留守,以後的河東節度使,基本是跑不掉了。

不過經過劉知遠這傾巢而出的進軍,日後再將將士親屬徙至中原,人口流失,河東又要被抽一波血了......

第28章 皇子戍邊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20章 威臨荊南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41章 探監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492章 事發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374章 善待第1811章 歸來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97章 決斷!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7章 小張探花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18章 查抄第66章 兄弟之國第62章 禍福之間第146章 驕將第3章 田畔問對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6章 相形見絀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62章 奸宦昏主第450章 落幕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33章 西征!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45章 中秋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31章 邊公在任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309章 衡釀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7章 武德司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674章 爆發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53章 交代後事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65章 君臣相宜第66章 請辭?不許!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89章 威壓王帥第2章 父母兄弟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18章 查抄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52章 聯姻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18章 棉第196章 楊邠案(4)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66章 朕要親征第73章 道府之爭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474章 立場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362章 分封?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52章 皇孫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