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回鶻汗之死

bookmark

在瓊林苑這皇家會所等待柴榮抵京之前,劉承祐還接見了一人,甘州回鶻可汗景瓊。早在甘肅地區基本平定之後,景瓊就作爲被征服的君主,押至東京獻俘。

同樣是被攻破國門,淪爲俘虜君主,比起前輩們,景瓊所享受的待遇完全沒法比。一路兵丁看守,檻車押送,沒有任何優待,反而吃盡的苦頭,等到了東京,唯一的安排,也是被下放到理藩院的監牢裡,許久無人過問。

差異之大,原因也很簡單,大漢西平甘肅,打得不痛快,上下多有不滿意的。比起其他戰事,收復河西的傷亡總得來說,並不算重,但是那種被“冒犯”的感覺,總是令人不快的。

自身的原因找了,還得看對手的表現。如果一切都按着制定的戰略以及大漢君臣期待的方向發展,或許又是另外一種說法。畢竟,從計劃的本身來講,不算光明正大。

但偏偏是不甘心沉淪的甘州回鶻,傾力一擊,給漢軍一悶棍,並差點成功,讓大漢蒙受重大損失,給河西局勢帶來更多的變數。

當然,世上沒有不允許別人反抗的道理,兔子急了還咬人,甘州回鶻的行爲客觀地來說可以理解,但是世間也沒有那麼多理性與客觀。

強權纔是硬道理,並且這硬道理掌握在大漢朝廷手中,因此,甘州回鶻偷襲漢軍的舉動,就是不臣,就是叛逆,就該口誅筆伐,嚴厲懲戒。

帝國統一了,強大了,也產生了一種毛病,大國病,一種近乎傲慢自負的情緒在滋生。雖然儒家思想講究中庸,德行,禮儀,但也要看對誰,哪怕是帝國內部,都沒有多少貴族、士大夫能夠做到禮下庶民的,況於四夷。

對於回鶻汗景瓊,劉承祐本沒有接見的興趣,劉皇帝完全沒有必要在一介俘虜面前的耀武揚威,那也無益於他的逼格。

之所以見他,只是因爲,景瓊在臨死前想見他一面,想親眼看看滅了他甘州回鶻的大漢皇帝究竟是什麼模樣。沒錯,幾乎沒有經過什麼激烈的討論,景瓊得了個處死的下場,不是異國之主,而是大漢叛臣,雙標得厲害。

而劉皇帝呢,則大發仁慈,決定給景瓊一個機會,讓他見見破國滅家的罪魁禍首。

甫一見面,景瓊還挺傲,所經苦難,已然消瘦不少,憑生白髮,但是面對劉皇帝,卻不肯下拜,不過,他的兩腿顯然還不夠硬,在衛士的友好幫助下,那對膝蓋還是地落地,匍匐在大漢天子面前。即便如此,景瓊仍舊大膽直視,似乎要把劉皇帝的樣貌銘記心底,帶下地獄,帶去來生,轉世復仇......

劉承祐同樣打量着景瓊,年紀看起來不小了,但身材高大,體魄強健,一看就是個壯士,聽聞被俘前,還騎馬親自斬殺了五名漢軍官兵。迎着其目光,複雜的目光中分明飽含着刻骨仇恨,劉承祐倒感覺像個高高在上的大反派了。

就衝着他這強烈的仇恨情緒,也只有死路一條。

“回鶻與朝廷交好十多年了,何以心生歹意,背反朝廷,悍然集衆偷襲我西進兵卒?今淪爲階下之囚,斧鉞加身,可曾懊悔?”劉承祐主動開口。

聞問,景瓊聲音低沉地反問一句:“西征的漢軍,當真是爲去救西州嗎?”

“自然!”劉承祐臉不紅心不跳,淡淡然地說道:“西州與朝廷友好通往十數載,不下與甘肅,使者僕勒,歷經千難萬險東來求援,泣淚以求,朕心中憐之,爲其忠誠感染,故而遣軍救助!”

“說起來,你們同西州回鶻同出一源,也曾求援於你,只可惜爾不念前誼,拒絕其請!”

面對劉皇帝這番說辭,景瓊幾乎斥之以鼻,不過反應倒沒多大,只是冷笑着道:“聽聞中原乃禮儀之邦,大漢天子更是口含天憲,一言九鼎,如今說出這等誑言,竟不覺羞恥嗎?”

“大膽!”喦脫不在,但聽這胡虜如此冒犯天子,隨侍的一名太監忍不住了,彷彿遭受了了不得羞辱一般,怒斥之。

劉承祐則擺了擺手,並不在意的樣子:“沒想到,回鶻可汗,竟然也有這樣一張利口,還知口含天憲,還知一言九鼎,了不得啊!”

“漢人的書籍,我也讀過,漢人的歷史,我也聽人講過!”景瓊始終昂着頭,繼續以一種譏諷的語氣道:“朝廷名爲西援高昌,實爲圖我甘肅,這等粗淺計謀,瞞得住誰,真當我回鶻人都是無知愚夫?”

“看來是朕小瞧你們了!”劉承祐還是微微一笑:“不過,你既然也讀過漢家典籍,可曾知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你是承認對我甘肅的圖謀了?”景瓊恨恨地道。

“是又如何?”劉承祐淡淡然的,一副我攤牌了的樣子。

“既然如此,我聚兵對抗,是爲保家衛國,延續我回鶻的基業,有什麼好指責的?”顯然,經過朝廷的“審判”,對大漢朝廷的那種高傲的態度與思想,景瓊顯得很悲憤。

呵呵一笑,劉承祐道:“結果呢?”

“就因爲你的偷襲之舉,使得河西血流成河,甘肅生靈塗炭,這就是爾等保家衛國的初衷?”劉承祐語氣仍舊平靜。

提及此,景瓊的雙目頓時就紅了,他可是親眼見到過漢軍犯下的殺孽,他的女人被凌辱,親人被殺害,若不是有衛士看護着,又帶着鐐銬,只怕他就要暴起,嘗試一下同劉皇帝同歸於盡了。

仇恨的目光幾乎化爲實質,景瓊近乎嘶吼着,對劉承祐道:“漢軍素詡仁義之師,卻悍然對俘虜,對平民,濫行殺戮,在我看來,與河西禽獸,並沒有什麼區別,早晚必遭報應!”

“所以,朕再問你,可曾後悔?”劉承祐還是同樣平靜的語氣。

“何悔之有?”景瓊咆哮了一聲。

見狀,劉承祐嘆息了一聲,然後有點意興闌珊地說道:“你極力要求見朕一面,朕也滿足你了。既然無悔,可以無牽無掛地去赴死了吧!”

說着不待其再說其他什麼,揮了揮手,對衛士吩咐着:“發還有司,處決了吧!”

劉承祐是看出來了,這傢伙要見自己,完全是想質問一番,發泄一番。對此,他只覺得,內心毫無波瀾,最主要的,並不能感同身受,失敗者的辛酸,亡國者的苦痛,在劉皇帝這邊,實在是沒有什麼價值。

同時也覺得,所幸西進得早,以這回鶻汗的表現,若是再拖得久些,沒準真能讓他搞出什麼意外來,給朝廷添加麻煩。

“這等胡虜,無禮之極,竟然冒犯天威,簡直罪不可恕,官家您又何必接見,徒壞了興致!”在劉承祐準備練習書法時,侍候的太監試探着說了句。

聞之,劉承祐探手捋了捋筆尖,蘸墨的同時,淡淡地道:“對將死之人,給一份尊重吧!不論如何,終究是朕的手下敗將,階下之囚,勝利者,又何必在意失敗者的咆哮與吶喊......”

劉皇帝只是隨口一說,繼續研墨的內侍卻覺驚喜,趁着喦脫不在,主動說了一句,竟然引得官家對說出這麼一番話,有種榮幸之至的感覺。

對於這些奴婢而言,皇帝哪怕多說一句話,都是對他們的天恩了。

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4章 君臣同心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27章 西京風波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192章 劉銖案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1章 大典日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62章 奸宦昏主第28章 下獄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1章 請教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53章 交代後事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78章 火油彈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97章 隰州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452章 皇孫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86章 駕臨渦口第36章 激戰三江口這纔是感言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6章 進士樓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59章 元臣多鄙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1689章 高規格第97章 擴*整頓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35章 楊村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48章 接納迴歸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28章 皇子戍邊第88章 天子金令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416章 尾聲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45章 了結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16章 軍中俊才第112章 整風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96章 橐駝兒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395章 大商人第71章 叛軍勢蹙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330章 小市民第34章 亡國之族第81章 兩日而克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124章 辭表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