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君臣相宜

因爲在中牟縣耽擱了一日,喦脫也在祥符驛多等了一天,不過還是順順利利地接到了。不過,面對天子以御輦接待的禮遇,柴榮沒敢坐,禮遇歸禮遇,心意歸心意,作爲臣子在面對這等恩澤面前,還是該表現出該有的謙恭。因而,柴榮與喦脫一道,護送着那架空車,前往瓊林苑謁聖。

如此,也取得一舉三得的效果。天子對功臣的恩遇敬重體現出來了,作爲臣下面上同樣風光,並且再度烘托出皇權的威嚴,以及天子的至高無上,御輦豈是一般人能夠乘坐的。

“臣柴榮,參見陛下!”

“柴卿快快免禮!”對於柴榮的歸來,劉承祐顯得很是喜悅,臉上的笑容幾乎能夠暖化人心。

“自你遠赴西北,我們君臣二人也有近兩年未謀面了,去歲大典,你不在京,共享盛會,朕這心裡也空落落的,甚覺遺憾啊!”劉承祐親自將柴榮扶起,引其落座。

對此,柴榮也十分感慨,配合着露出笑容,開口就是恭維之辭:“臣雖遠在西北,對朝廷之事卻也有所耳聞,陛下勵精圖治十五載,終於掃平割據,一統天下,再造太平,功德之高,直追三皇五帝,堪稱千古一人,令人敬仰。

臣雖未逢盛會,卻如大漢億兆子民一般,爲陛下歌功頌德,爲大漢強盛祈福......”

“打住!趕緊打住!”劉承祐伸手,笑吟吟地道:“柴卿如此誇朕,朕都要臉紅了,不敢當,實在不敢當!”

“臣都是肺腑之言!”柴榮微訥,隨後也不由笑了,不過表情迅速恢復了莊重。

說實話,對柴榮這番表現,劉承祐還真有些意外,什麼時候,英國公開始說出這番百般逢迎、千般吹捧的話了。過去,君臣相交,柴榮也不是沒有讚揚過劉承祐,卻也不像這般。

功蓋三皇,德高五帝,雖然在劉皇帝看來,三皇五帝真算不得什麼,但在當世人眼中,那仍是帝王功德的典範,這是崇高的讚譽了。因此,聽得柴榮的誇耀,劉皇帝還是很開心的。

這溢美之詞,還是看誰來說,像柴榮這樣大臣,猛得來這麼一出,還是頗有驚喜感的。

二人一邊飲着冰鎮的西瓜汁,一解夏日的炎燥,看着柴榮,劉承祐說道:“河西的戰事,打得漂亮,不過一月的功夫,盡復河西,使大漢旗幟再度插上陽關關城,張揚我大漢國威軍威,朕在東京聞之,也不免心潮起伏,滿朝無不歡欣鼓舞啊!”

劉皇帝這番話,柴榮當然不會全聽全信,但是天子表現出的這種態度,還是讓柴榮安心不少。

“總算未負陛下與朝廷重託!”柴榮重重地嘆息了口氣,道:“只可惜,與最初的籌謀相比,出現了不小的偏差與意外,以致波折,差點累及三軍!”

聽話聽音,柴榮一表表此言,劉皇帝頓時就明白了,朝中的那些非議,柴榮是不可能無所耳聞的,而以其性,磨鍊得再沉穩,那種剛烈嚴毅是改變不了的。英國公對那些聲音,顯然不滿。

對此,劉承祐自然是一副大度的表現,揚揚手,說道:“豈能苛求盡善盡美看,也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計劃,兵無常形,水無常勢,因時因地制宜,纔是應該的。

有些言論,不理會也就罷了,書生之見,不足與同。若是河西之戰,都打得不夠好,那大漢前前後後的那麼戰爭,損兵折將也不在少數,豈不都要加以責處了?”

“陛下英明!”

在原則性的問題上,柴榮還是很堅持的,他本身可以不在意旁人的非議,但卻不能容忍抹殺將士浴血奮戰的功績,一個合格的統帥,是會愛護自己的下屬,不讓麾下將士失望。

“不過!”瞭解了皇帝態度,柴榮又開始就事論事了,鄭重地說道:“臣與諸將,終究是小看回鶻人了,有驕縱輕敵之心。以大漢的實力,本來只需以萬鈞之勢,撲殺過去,結果卻以前鋒,孤兵深入,險些爲敵軍所害。

胭脂山一戰,雖然戰果輝煌,並起到一戰定河西之效,但郭進他們打得很艱苦,一度接近覆滅,損失過半,餘者也多帶傷,這都是臣安排不當之過!”

聽柴榮的總結,面有慚愧之色,劉承祐自然扮演着安慰的角色,說:“卿也不必自責了,朕也非求全責備之人,雖然過程有些波折,但結果總是好的,朕也很滿意,將士的功績朝廷也不會忘記,收復河西的將士功賞事宜,兵部已然安排好了,也開始落實了。等到王彥升、郭進等將校抵京,朕還要設御宴給他們慶功!”

“多謝陛下!”柴榮起身,鄭重地拜道。

趁着機會,柴榮向劉承祐試探道:“敢問陛下,對王彥升、郭進二人,準備如何處置?”

“什麼如何處置?”劉承祐面露意外之色,似乎沒有反應過來的樣子。

並不能揣摩出皇帝心裡的想法,柴榮還是隱晦地提了下引起巨大非議的殺俘之事。對此,劉皇帝表情肉眼可見地陰沉了下來,嘴裡罵道:“這二人,真是膽大包天,令人憤慨!”

然後又變了臉,輕笑道:“戰場上出的問題,自有你這個統帥負責處置,當時你是如何責罰的?”

聞問,柴榮說道:“軍杖八十!”

“你既然已經處置了,那就不需朕再過問,追加處罰了!朕與朝廷,只復責善後與犒賞!”劉承祐語氣輕鬆地說道。

“陛下如此胸懷,將士豈能不竭忠盡力以報!”柴榮有些動情地道。

“將士出生入死,開疆拓土,朝廷不當辜負!”

“歸義軍的問題,你如何看?”劉承祐又提起一件讓他不怎麼開心的事。

“臣以爲,曹氏內部的問題,可由他們自己解決。瓜沙之地,我軍進駐之後,已然掌控在朝廷手中,以盧多遜的才幹,足以穩固之。至於曹元忠,是個聰明人,他當會給朝廷一個交代!”柴榮道。

在大漢的計劃中,楊廷璋以瓜沙之衆東向,配合朝廷收取河西。不過,結果也不怎麼順利,當家做主的曹元忠固然下定決定歸附朝廷,但歸義軍終究不是他一人的歸義軍。

在歸義軍以及曹氏內部,都是反對者,這些人對中原、對大漢當真沒有什麼感情,都是把瓜沙當作他們的領地、族產。說是會得到朝廷的優待,但朝廷豈能對所有人都高官重爵厚祿?

於是,一干既得利益者,抱團反對入漢,引起了一場歸義軍內部的衝突,有這麼一羣人扯後腿,乃至對抗,自然給盧多遜與楊廷璋在瓜沙任務進展不順利。

所幸,曹元忠是真心要歸附中原,又有曹元恭等重要文武支持,這才平息了反對聲音。不過,耽擱的那麼多時間,也完美地錯過了夾擊的時機,等整頓好的數千歸義軍東進時,漢軍已兵圍肅州。

雖然結果是令人滿意的,但發生在歸義軍的波折,傳入東京,還是讓劉皇帝甚爲不滿。在他看來,這就是三心二意、首鼠兩端的表現。

也就是曹元忠前後表現始終如一,否則來自皇帝的大棒早就打下去了。此時,聽柴榮的建議,劉皇帝也同意了,目前河西局面,還是以穩定爲主。

只不過,心中已然下定了決心。原本,他是不打算對歸義軍與曹氏進行太大的動作,但現在,在劉皇帝的計劃中,歸義軍必須全面拆分整頓,曹氏及瓜沙政權的主要家族,悉數內遷!

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80章 京觀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375章 少林寺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752章 放手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21章 西巡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99章 北使南歸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60章 “暴斃”第94章 善後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半島史話·桓王第29章 請纓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58章 正面互懟第365章 看衰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3章 新皇詔制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23章 鬥法第200章 禦敵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7章 風波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85章 少壯派第198章 轉折點第81章 內外變動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53章 交代後事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93章 楊邠案(1)第87章 兄弟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329章 遊市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