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北使南歸

白馬渡頭,一艘巨大的官船,強勢地“排擠”開其他船隻,靠岸停泊。船上人員陸續登岸,領頭的是一味老者,顯是官宦人家,穿着堪稱華麗,連日的行船,旅途辛苦,面容間也有幾分憔悴。

停船登岸,隨行人員,都做着休整,在埠頭做着補給,老者則徑往白馬驛,以作休整。也算是朝廷的高官,在皇帝面前都說得上話,又是使命歸來,得到了地方上極其恭敬的照顧。

這名老者,不是旁人,乃是崇政殿學士、太中大夫王昭遠,去歲奉詔出使遼國,隔年乃歸。這個王昭遠,自然就是那個蜀國降臣,把蜀軍玩脫了的那位。

哪怕到如今,很多人仍舊不能理解,像這樣一個名過其實的繡花枕頭,何以能夠得到皇帝親信。

但是,再多的非議,但無法影響事實。入朝將滿十年了,雖然不像在孟蜀時期的大權在握,但享受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僅將之當作一個謀士的時候,覺得此人還是不錯的。在劉皇帝看來,王昭遠此人,人確實聰明,見聞也多,口才更是出衆,這樣的人,只要放對了地方,就能發揮出不俗的作用。

比如在對北方民族事務上,王昭遠就十分有見地,並且逐年成長,爲此,他還專門去學了契丹語言文字。這麼多年下來,在對契丹事務上,朝中已少有能超過王昭遠的了,要知道,僅僅代表朝廷出使北方,這已經是第四次了。

白馬驛中,特地讓驛吏安排了一處安靜的位置,自飲自酌,單獨品嚐着酒菜,驛內的喧囂與熱鬧於他而言,彷彿不存在一般。

比起在孟蜀,在大漢做官,王昭遠明顯沉穩了許多,也低調了許多,沒辦法,作爲一個降臣,身上始終一套隱形的枷鎖束縛着。

而當這個降臣,得到了一般人得不到的皇帝的寵信之後,各方面的壓力就更大了。再加上,當下大漢的官,也並不算好做,每年因爲各方面原因被處置的人,可是不少,尤其在進入開寶年之後,很多乾祐時代不值一提的問題,都得到了重視。

尤其是現如今,掌管吏部的是竇儀,主管刑部的是李業,而這兩者,都不是好惹的。竇儀的剛正是海內知名的,而李國舅由道州及省部,手腕早已展示出來了,前番京中“張龍兒案”,就是在他的手上,進行一番強硬而嚴厲的處罰。

就拿此時來說,王昭遠那沉穩的眼神中,卻也不時流露出少許的憂慮。憂慮的緣由,在此番出使,來自於朝中。

此番北使,他是去歲八月就起行的,前前後後在遼國待了半年多,到如今才返回。於是,朝中就有人拿此事說事了,沒有直接攻擊,只是提出一種懷疑,說王昭遠久在契丹,恐有背漢投遼之意,再加上他本是個降臣......

很多時候,這種似是而非的流言,中傷效果是極好的。自歸漢境,南來之後,經過一些周折方纔得知了此前的一些情況。

對王昭遠而言,自然大感委屈,在大漢他已經夠本分了,然而總是不缺針對的人。這其中,除了他爲降臣而受過分寵信,引得嫉妒之外,也在於崇政殿學士的位置。

到如今,崇政殿的官職也已成定製了,大學士下設一承旨,輔以兩學士,再兼十二郎官。而崇政殿學士,則是正五品的職位,地位權力暫且不提,僅距離皇帝近這個優勢就是很多職位沒有的。

在不少人看來,區區一個王昭遠都可以,他們自然也行。

“唉!”悶下一杯酒,王昭遠也不由重重地嘆息一聲,蒼老的面容上,隱現憤懣。如今的王昭遠,也已過知天命之年了,比起當年的意氣風發,也是兩種形象,歲月往往帶來巨大反差。

“使君,滑州知州呂端求見!”在王昭遠慢飲悶酒之時,隨行的僕人前來稟報。

“咦?”王昭遠來了點興趣,嗤笑一聲,說道:“這是呂餘慶的兄弟吧!他有個深得聖心的哥哥,也要來逢迎我?”

“您終究是天子使節,代表大漢出使,這些地方官吏,豈能不小心侍候着!”隨從恭維道。

在朝中,王昭遠或許處境不那麼如意,但在地方上,可沒人敢怠慢。這大抵就是京官的優勢吧,尤其王昭遠這個京官,還是崇政殿學士,還是奉詔使遼的正使。

“引他進來吧!”王昭遠笑了笑:“我倒要看看,這呂餘慶之弟,又準備了什麼禮物......”

王昭遠端坐於案,拿捏着高姿態,靜待呂端入內,嘴裡還慢條斯理地咀嚼着菜餚。很快,呂端那張不喜不怒的面容露出來了,只不過是空着手來的。

見到酒杯都沒有放下的王昭遠,呂端面無異狀,拱手一拜:“下官知滑州事呂端,見過王使君!”

“呂知州免禮!”王昭遠老臉上也洋溢着笑容,打量了他兩眼,說道:“果然才俊之士,後起之秀啊,三十出頭,入仕六載,便爲一州之長,這在如今的大漢,也屬少見了!”

聞言,呂端微微一笑,以一種謙虛的姿態說:“下官自覺德行淺薄,不配其位,身兼其任,亦感戰戰兢兢啊!”

王昭遠笑了,搖了搖頭:“老夫在崇政殿也曾與你兄相交,他就提到過你,厚重其外,而內秀於心,何以自謙?”

“不敢當!”呂端還是不便的風度。

擺了下手,王昭遠直接問:“老夫使遼南歸,僅作歇腳,不欲久留,你前來,所謂何事?”

呂端稟道:“行營移文一封,命轉達於使君!”

說着,呂端招了招手,一名衙差端着一個托盤入內,上邊擺放着一封詔書。見狀,王昭遠臉色頓時嚴肅起來了,立時放下酒杯起身,動作過急,酒水都灑了半杯。

理袍衽,正衣冠,王昭遠恭敬應道:“臣王昭遠奉詔!”

接過詔書,王昭遠恭敬地打開,逐字逐句地瀏覽了一遍,緊張的表情化作一抹釋然,所幸,不是什麼壞事,是他自己憂思過甚了。

收起詔書,王昭遠擡眼看向呂端,說道:“老夫奉詔,有事還需麻煩呂知州了!”

聞言,呂端當即表示:“請使君吩咐!”

王昭遠道:“使團棄舟改路,所攜器物,還請知州調集人手從速卸下,另外徵調幾架車輛,一應費用,由使團公資承擔!”

“下官這便去安排!”不是什麼難事,呂端淡定地應下。

很快,使遼團隊,在王昭遠的率領下,棄舟登岸,轉道東南,追趕了足足四日,方纔趕上行營。來自行營那道詔書,只是得知王昭遠將歸,特地命人傳詔喚他至行營覲見覆命。

而等王昭遠趕到時,御駕已抵臨濟州鄆城縣,同他的嬌妻美妾,泛舟於梁山泊上。

第314章 門庭若市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55章 拉開序幕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118章 查抄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398章 虞美人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20章 屯務廢改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79章 父子問對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68章 湖南亂第29章 獨眠孤館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7章 武德司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772章 處置第1764章 禁轎第14章 武夫軍閥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18章 權謀手段第2053章 終章第90章 交趾收復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173章 日常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85章 家務事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86章 籠絡人心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287章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68章 機遇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370章 劉鋹第79章 滏陽之捷第77章 間策第130章 陳橋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49章 邊情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62章 兵事第71章 兵臨壽春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98章 秋獵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33章 豪強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384章 反響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2章 “鄭州站”第455章 見聞第313章 日常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65章 謀劃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