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

接下來,王昭遠又給劉皇帝講了講遼主耶律璟的幾則小故事。比如開寶四年遼國大旱,耶律璟泛舟於池以祈雨,久而不雨,棄舟立於水中,俄頃雨下。

遼主巡視州縣,見有官吏爲詐民財,故意誘導百姓觸犯禁,因之取財。對此,耶律璟大怒,不只嚴厲處置,還定刑法,此類行舉以死論。

耶律璟畋獵無度,每出獵,必飲至深夜,醉而因小故殺人,羣臣往往難諫,爲其屏斥,然有時,有犯上強諫者,卻也能接納。

......

關於耶律璟,還有諸多故事,而從王昭遠的嘴中,其形象也通過那些瑣碎的細節呈現出來,這確實不是個庸主,漢遼之間二十年的交流下來,這也是大漢君臣達成的共識。

不得不說,這個年紀與劉皇帝相仿,掌握塞北大國的君主,算是一代人傑了。只是,時運不濟,面對的是一個在劉皇帝帶領下強勢崛起的大漢帝國。

當然,這些年下來,耶律璟爲人詬病的情況也就增多了,尤其是喜怒無常,暴躁嗜殺,爲人所懼。

早年的時候,對於耶律璟劉皇帝還是高看上幾眼的,但這幾年,卻沒有當初的那種引爲大敵的讚賞了。他覺得,耶律璟是墮落了,以己度人,作爲一個沒有特殊嗜好的帝王,對耶律璟如今的嗜獵、嗜酒、嗜殺自然瞧不上。

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遼國軍政卻保持着穩定運轉,並且國力增強,軍力恢復,還取得了西平高昌、東滅定安的成果。

見劉皇帝幾番露出感慨之情,王昭遠又不緊不慢地,繼續說道:“陛下,遼國雖不可小覷,但臣以爲,其猶有四患!”

“哦!”王昭遠顯然是進入狀態了,自信煥發,神采飛揚,見其狀,劉承祐示意道:“願聞其詳!”

“實則也是老生常談!”王昭遠道:“其一,遼國疆域雖廣,卻多大漠荒原,部族林立,雖然臣服契丹,卻始終叛服不定,尤其在有大漢於南面威脅契丹,更助漲其周遭異族的對抗之心。尤其如今,遼國經略西域,更分散其實力。因此,臣以爲,遼國如今就如一虛胖之人,看似強大,其內不堪!

其二,則是遼國軍政雖則穩固,卻是在強硬打擊異己,排斥政敵的基礎上展開的,契丹內四族乃是其皇室統治根基,然當年一場叛亂,令遼主大肆清洗,雖然當時穩固了帝位與國家局勢,但後患卻越埋越深。雖未得實證,但臣猜想,契丹尤其是皇室內部反對耶律璟的人猶有不少!

其三,胡漢矛盾,這一點想必不用臣多贅言,大漢在南北邊陲,同樣深受此擾,而遼國情況更加嚴重。早年遼主爲緩解契丹貴族的敵意,曾打擊過漢族勢力,然而實際上,其仍舊沿其父祖的道路,用漢制之實。

如今,哪怕不提民間,在遼國朝堂上層,漢胡之間的分化異常嚴肅。而隨着韓、耿、高等漢人大族掌握的實力與權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張,這顯然引起了契丹舊貴族的不滿。南北兩面官制,胡漢分治,固然有緩解矛盾的作用,但在大漢昌盛,發散影響的局面下,其隱患甚大。

其四,則是遼主之嗜殺,雖上不及大臣,下不及黎庶,但以細故殺人,濫殺近侍親近之人用以發泄暴虐,臣以爲,此乃致禍之道,長此以往,必受其害......”

這四條,大概是王昭遠對當下之遼國問題的總結了,如其言,確屬老生常談,唯一比較新奇的,大概是第四點了。

劉皇帝沉吟了一會兒,面目之間露出一種欣賞的表情,看着王昭遠,再度道:“王卿辛苦了!”

這一回,能夠明顯得感覺得到,劉皇帝語氣真誠了許多,少了些客套。

王昭遠自是起身謙虛迴應,而後繼續道:“臣奉命同遼國漢臣交往,結果令人失望,彼輩背棄中國久矣,不復南臣,一心甘爲契丹臣虜,對臣所提回歸之事,大多避而不談,甚至嚴詞拒絕。有負陛下所託,還請治罪!”

“無妨!”對此,劉皇帝擺了擺手:“遼國若以高官厚祿待彼等,有此表現,也不足爲奇!那些漢臣,終究入遼多年,於契丹生根發芽,若再把他們當作漢人對待,卻也沒有必要。讓你聯絡,本爲嘗試之舉,亦爲離間,以亂其心,結果如何,倒不重要,卿不必自責!”

“陛下寬宏!謝陛下!”王昭遠心裡當然也是有底的,淡定地應道。

事實上,王昭遠這個漢使去聯絡,有此結果,基本在預料之中的。但是,有些事情,劉皇帝同樣清楚,在武德司以及軍情司對遼國漢臣的秘密聯絡中,卻有不少漢臣,表示願意爲大漢效力,還有態度曖昧者......

顯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契丹人而言也一樣。那些漢人貴族、官僚,又豈會真的死忠於遼國,最終還是得看利害關係。

首鼠兩端,經常爲人所鄙視,然而這世間大部分人,在面對類似的局面時,大多都會做出相同的決定,留一條後路,或許是近乎本能的一種舉動。

“陛下,還有一事,或許朝廷當有所注意!”在劉皇帝思慮間,王昭遠又道。

“直接講!”劉皇帝的反應很乾脆。

“臣聽聞,困於西域多年,愈難守之,契丹已有自西域撤軍的意思!”王昭遠道。

“嗯?遼國撐不住了?”劉承祐略感意外。

“據臣探得,如今遼軍屯於西域者,有近四萬軍隊,然供養其的民力,只剩下三十餘萬人,連年的戰亂以及人口流失,餘者也多老弱。並且,對契丹多懷仇恨以及反抗之心。

再兼西面的黑汗王國,不斷東侵,遼軍雖然打了不少勝仗,但從未取得決勝的效果,由於遠征,越打越困難,到如今,已成內外交困,騎虎難下之勢。

眼下的西域,一片破敗蕭條,已難爲遼國提供財貨牲畜,故而遼國捨棄之心漸漲......”王昭遠解釋道。

“遼軍能以數萬之衆,滅了高昌,面對區區一個黑汗國,兵愈多,反而打得愈艱難!”劉皇帝嘀咕着。

談及軍事,王昭遠頓時興致盎然,面對皇帝,侃侃而談,說出他的見解:“臣觀遼軍西征,前後有此反差,不足爲奇。

西州回鶻雖有百萬之衆,卻御備無方,指揮不力,爲遼軍各個擊破,其彼時西州富庶,物產豐盛,積蓄甚多,使得遼軍就食於敵而少後顧之憂。

然而,回鶻覆滅後,遼軍已爲久戰疲憊之師,打于闐受挫,黑汗突襲,更遭大敗。其後作戰,縱然增兵,遠征的劣勢也被放大,再兼西州的衰敗,後繼乏力,使得遼軍形勢日蹙。

因此,臣認爲,不是黑汗國強大,而是遼軍天時、地利、人和皆處下風,其猶能堅持這兩三年,已是其能了!

如欲解決其問題,唯有繼續增兵,以強大的實力,打一場決戰。然而,遣偏師徵西域,遼國已是勉強,只要大漢在,遼軍永遠不可能徹底分心他顧!”

可以說,遼軍西征已快六年了,前三年,勢如破竹,大發戰爭財,收取勝利果實,後三年,則明顯轉落下風,兵逐漸陷於泥潭,十分掙扎。

滔滔不絕一番話,王昭遠說得也是口乾舌燥的,劉皇帝讓喦脫給他換了一杯茶。輕笑道:“如此說來,西域很可能便宜了那黑汗國?”

“倘若遼主真的決定撤軍,如無意外,只怕是的!”王昭遠嘆道。

劉皇帝雙目之中閃過一道漣漪,他在想,遼軍若退,是否趁勢西進?只是一晃而過的想法,很快理智便佔了上風,如今西域的局勢尚不清晰,貿然去淌那渾水,不智。

嘴角揚了揚,擡眼看着王昭遠,劉承祐道:“與卿一談,朕所得甚多,稍後陪朕用膳,算是朕爲你接風洗塵吧。另外,也不用回東京了,此番出巡,就隨駕吧!”

“謝陛下!”

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457章 鄭州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75章 按*不動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21章 西巡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69章 夫妻密談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40章 定論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34章 亡國之族第218章 進兵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48章 西撤!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101章 大整軍第180章 過鄴都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481章 行宮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68章 婚宴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407章 麻煩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40章 郭黨俊傑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474章 立場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9章 勸諫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80章 過鄴都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