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逐一接見

bookmark

初至歷城,沒有接受李洪威的建議先下榻休息,顧不得旅途的疲憊,劉皇帝選擇直接接見河南道官員,位置就選在布政使司衙門後園。

假山靜潭,綠樹黃花,周遭一片生機,開闊的草地上,鋪設着桌席,擺放着瓜果點心,劉皇帝會見官員,基本是以一場茶話會的形式展開。

“河南道,中原腹地,齊魯故土,文化之鄉,朕能削平天下,廓清寰宇,亦仰仗其力!乾祐功勳、朝廷重臣,也多有河南籍者。

朕秉國二十載,一直都有巡撫之心,只是未能成行,深以爲憾,如今,終得東來,一覽齊魯風物,心甚喜之!”坐在一張龍椅上,瞧着腿,以一種悠閒的姿態,看着面前的道州府縣官員,劉皇帝慢條斯理地道。

他這一番話,是對整個河南的讚譽與褒獎,當然,說的也只是場面話。不過,自李洪威以下,對此都露出了欣喜的表情,皇帝的這種態度讓人安心。

“陛下駕臨,亦是河南士民的榮幸,臣等感懷,自當恭迎陛下觀覽!”李洪威說道。

聞之,劉皇帝嘴角翹起一個弧度,出巡這段時間,他似乎給自己帶上了一張面具,溫文爾雅,笑如春風。不見平日的嚴肅沉重,身邊的人反而有些不習慣了。

李洪威雖然是國舅,但常年在外爲官,與劉皇帝並不能算熟悉,很受當年固有印象的影響,因此,見皇帝言行舉止,仍不免意外。

掃視一圈,這些一道的主官要員,此時都畢恭畢敬,規規矩矩地正坐着,嚴重束縛,拘束厲害。

見狀,劉皇帝繼續開口,以一種近乎玩笑的語氣,說:“朕不是第一次出巡了,此番也算駕輕就熟,不過朕聽聞,在過去,朕下州縣,官吏多戰戰兢兢,惴惴難安,如迎瘟神過境。你們,當不至如此吧......”

一聽此言,所有人臉色便變了,顯然,溫良、和善,實難長久作爲劉皇帝身上的標籤。那目光平靜淡然,卻無人敢迎視。

沒法揣測劉皇帝具體意圖,但李洪威反應也算快了,謹慎地說道:“陛下巡閱,本爲體察官政民生,賜福顯恩,士民無不欣然。只需持身以正,爲政以勤,治事以公,又何懼之有?唯有貪官墨吏,會心虛膽喪!”

“泗水公此言說得好啊!”聞其言,劉皇帝看起來還是那副開懷的樣子,說道:“朕也是此意,因此,在座諸位,若能心安理得,就不必緊張!朕此番過境,由蒲、濟至鄆齊,一路所見,政情民生,甚是滿意。”

這話一落,終於令在座諸臣心下微鬆,每個人的表情也各異,只是劉皇帝也無心情去細心觀察。

這麼多人聚在一塊,如果真要有效地討論出什麼實際的東西來,也是不可能的,劉皇帝聲音也沒有刻意放大,像那些位置靠後的知縣、縣令,只怕聽得也模糊。

因此,這次見面會,持續了半個時辰,劉皇帝簡單地說了些場面話,聽李洪威講了講河南道上吏治民生的情況,也就解散了。

當然,將這麼多官員召集起來,也不是敷衍了事,從四月二日開始,劉皇帝以州縣爲單位,逐一接見,聽其彙報。

基本上,每個人都至少能得到一刻鐘的時間進行彙報,多爲官員們說,劉皇帝聽,隨時提出疑問。這有點像一場面試,一場考覈,劉皇帝就是考官。

而官與官的表現,自然也相形見絀,有準備充足,侃侃而談者,也有見了劉皇帝,連話都說不連貫的。

如此細緻,直面皇帝陳情,對於河南的官員們來說,也是頭一遭體驗。僅第一天,劉皇帝就接見了四十多人。

“陛下,這是明日接見的官員名單!”入夜,行在中,用過膳食,石熙載手執一份冊頁,悄步入內,敬呈劉皇帝。

劉承祐這一天,見了那麼多官員,也有些疲憊,不過,興致猶高,翻看着自己做的一些筆記。

“朕看看!”吩咐了聲,很快,喦脫便把名單呈上。

快速地瀏覽了一番,乃是兗鄆濟單的官員,又是大五十人,目光掠過,劉皇帝突然道:“這個曲阜令......”

劉皇帝的臉色看起來並不好看,原因很簡單,曲阜令姓孔,名宜!

注意到他的表情,石熙載稟道:“孔宜乃孔氏嫡傳,年二十七,自幼聰穎,十歲能文,開寶三年吏部擢爲曲阜令......”

“呵!”聞之,劉皇帝直接打斷他,語氣都冷了幾分:“開寶三年,那不是才二十五歲?不知何等的青年俊才,能讓竇儀破格提拔至此!哼!”

顯然,不消石熙載說透,劉承祐便一眼看穿了,這定然是竇儀的決定。略作沉吟,劉承祐近乎嗤笑道:“十年前,就有人上表述其家世,要讓朕以官爵賜之,朕以其年弱拒絕了,沒曾想,晚了十年,還有人記得,並替朕做好決定......”

面對劉皇帝的誅心之言,石熙載臉色微變,躬身拱手,開口喚了聲:“陛下!”

“你又有話說?”劉皇帝看了他一眼。

石熙載面態莊重,認真地道:“官吏選拔升遷,本爲吏部職責,陛下若以其身世年齡,就非吏部抉擇,臣以爲不妥!”

“那你覺得,如其非孔氏嫡子,能在這個年紀,就當上曲阜令?”劉皇帝反問。

“陛下素來提倡唯纔是舉,今若以家世年歲而鄙之,是否亦有失公允?”石熙載說道。

聽其言,劉皇帝臉色頓時冷了下來,狠狠地盯了他一眼,石熙載卻面色從容,只是稍稍埋下頭,腰低了些。

“看來,朕是不公了?”劉皇帝變得淡漠。

深吸了一口氣,石熙載沉聲道:“臣只是覺得,陛下似乎對孔氏有所偏見!如今,陛下未見其人,不知其能,如何斷定其無法治一縣?若對其才幹有所懷疑,陛下何不接見之後,再作論斷?”

“也就是你石熙載,還敢這般對朕說話!”聽其勸,沉吟了一會兒,劉皇帝終於感慨道,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消散一空。

“臣冒犯之處,還請陛下見諒!”見皇帝語氣好轉,石熙載心下也暗自放鬆。

“罷了!”劉皇帝擺擺手,道:“明日就先見這孔宜,朕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有幾分成色!”

迎着劉皇帝特地投來的目光,石熙載還是那副正氣凜然的模樣,只是應道:“臣去安排!”

翌日,一大批官員早早地前來行在候召,劉皇帝起得也早,心中帶有一股氣,直接召見孔宜,還專門給了兩科鐘的時間。

然後,接見結束之時,劉皇帝笑容滿面。孔宜其人,雖然身上揹負着孔氏的榮耀與名望,但其人確實是個人才,人聰明機敏,應對得體,在治政上也不是那種空談之輩,可以說,當個縣令,才具是足夠的。

事實證明,劉皇帝確實是帶有一定的偏見,一種打心底的蔑視。但不管如何,孔宜其人,不可大用,這也是其身份帶給他的限制。

孔宜通過自己的表現,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皇帝的偏見,算是取得了認可,但很快,劉皇帝便下詔了,遷孔宜至河北任職。

當官可以,就別在曲阜了,那裡是朝廷的領土,不是你孔氏族地。

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58章 正面互懟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41章 劉信遭貶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3章 相敬如賓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69章 愛將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27章 不允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84章 夏州降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82章 善後之議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11章 大敗蜀軍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00章 禦敵第391章 暗箭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25章 冬至宴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90章 安全脫身第82章 殺俘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76章 雍王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273 王晏鎮洛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20章 折家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03章 郭王會第76章 視察第429章 向南!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330章 小市民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707章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12章 兄弟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64章蜀臣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75章 敖萊小城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8章 瓊林宴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86章 鬚髮花白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308章 新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