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目標大理

廬外崗哨林立,廳間君臣三人落座,趙普繼室和氏親自奉茶,劉皇帝還很有禮貌地表示感謝,這樣的態度,自然讓趙普心頭生出些火熱。

別看趙普已近知天命之年,但功業名利之心,遠未放下,甚至汲汲於此,想要繼續幹一番大事,而皇帝的態度如何,對他自然極爲重要。

“你選的這個地方,很好啊,崗上翠廬,茂林修竹,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頗有隱士高人的風采啊!”劉皇帝睜着眼一通說瞎話,面帶笑意。

邊上,劉暘嘴角都不禁抽動了兩下,方纔劉皇帝才表示,這地方一般。趙普呢,不知其裡,表表現得謙虛恭敬,應道:“陛下謬讚,愧不敢當。臣居於此,不過三件事,守孝、讀書、育人......”

“朕聽說了!”劉皇帝露齒一笑:“你這個教書先生,做得倒也閒適自在!”

閒侃幾句,劉皇帝表情變得認真起來,話題也轉向正事:“卿巡撫西南多年,奔走諸方,協調軍政,川蜀得以安定,卿的貢獻堪稱卓越!”

“陛下付臣以權柄,託臣以重任,臣自當勤懇致事,不負君恩!”趙普當即道。

“你我君臣之間,就不必說這些謙虛客套之辭了!”劉皇帝則擡手打斷他,道:“川蜀平定之初,朕看中的三道之寧定恢復,秩序重建,典制推行,這些你與三道主官做得不錯,尤其是財稅的整頓。

近年來,朕更關心西南諸夷,偏僻之所,蠻夷橫行,叛服不定,治安往往是個大問題。西南的民族形勢,雖不如西北那般嚴重緊張,但同樣複雜。

開通吐蕃商道,以茶貨易馬,滲透諸族,拓地數百里,這開疆闢土之功,也多仰仗卿之操持。至於土司的推行,朕更加滿意,前不久,朕還接見了播、黔二土司,效果不錯......”

“你在西南的辛苦成績,朕都看在眼中,記在心裡!”劉皇帝語態間流露出的,盡是肯定。

聽劉皇帝細數自己的功績,趙普自是一陣心熱,也生出一種感動的情緒,拱手鄭重道:“得比陛下信重如此,臣感懷之至!”

見他拘禮,劉皇帝拾起茶杯,向他表示敬意,飲罷,方纔道:“西南的情況,這麼多年,地方彙報,欽差視察,朕也算了解。到如今,朕仍有一事,還需請你指教,聽聽你的看法!”

聞言,趙普立刻拱手,試探着問道:“陛下是在爲征伐大理之事疑慮?”

“卿果然機敏啊!”劉皇帝露出了點笑意。

趙普則坦然道:“王老將軍坐鎮黔中地區,磨刀霍霍,前後已近十年了,南征之志堅決,臣也是瞭解的。如今,西南局勢安定,諸蠻臣服,吐蕃來附,能讓陛下遲疑難決者,想來也只有此事了!”

聽其言,劉皇帝點了點頭,直接道:“前幾日,朕又收到王全斌的奏表了,其言南征時機已至,請命攻伐大理,一舉消滅段氏,收復南詔舊地!”

說着,劉皇帝也不禁發出幾聲感慨:“王全斌戍西南十載,長處蠻荒,與洞溪密林爲伍,任勞任怨,朕思之也頗爲感動。這十年間,朕收到他關於大理及西南兵勢的奏章,也有好幾十封了,始終未予正面答覆。

卿是從西南迴來的,又曾深入黔中,與大理國的交流也不少,卿覺得,該不該出兵大理?”

聽劉皇帝問策,趙普一臉認真的神情,思忖一會兒,拱手道:“臣斗膽試言陛下疑慮所在!”

“直言無妨!”劉皇帝一派開明表現。

“其一,大理承統南詔,段氏立國三十載,無暴政苛治,根基可謂深厚牢固,討之不易,又素與朝廷通好,卑辭厚禮以結國誼,若興兵伐之,恐師出無名!”趙普道。

“有名無名,朕說了算,豈在意些許非議!”劉皇帝當即表示道,不過話是這般說,但從其表情可以看出,算是認可了他的說法一。

趙普則繼續道:“其二,川南、黔中地區,已是僻遠,而大理則更甚之。山高林密,道路艱難,糧草軍械轉運不便,若貿然發大兵伐之,容易勞師彌衆。一旦戰事進展不順,則空耗國力,地時間若久,則成大唐伐南詔之舊事,且往後西南難安了。

兩國若兩年征伐,那麼眼下黔中地區的穩定也將遭受破壞,甚至整個西南都將陷入糜爛的局面,取一無利可圖之大理,而將朝廷陷入戰爭的泥潭,此等風險,當仔細權衡!”

“大漢不是大唐,朕也不是唐玄宗!”劉皇帝這麼說道。

瞄了劉皇帝一眼,趙普仍舊一副淡定的姿態,繼續道:“其三,自南北一統之後,大漢雖則奉行息政養民之策,然這五六年間,征伐之事,並未真正停息。河西、党項、安南、流求,雖然只是局部戰爭,但仍舊投入了大量人財物力。

尤其到去歲,安南方有個初步的結果,時隔不足一年,再度興兵於西南,軍事過於頻繁。再兼,這些年朝廷以惠民之故,財稅未有大幅增長,朝廷大工不少,直道、河工、西京,等等事務,也消耗了朝廷大量的錢糧,因此,再動刀兵,恐給朝廷財政帶來一定負擔......”

“卿所論這三點,看似在說朕的意思,實則爲你個人看法!”待趙普說完,劉皇帝沉吟了一會兒,微微一笑道:“如你所言,朕還是當回絕王全斌,罷討伐大理之策?”

聞之,趙普還是搖搖頭,不過這回十分肯定地道:“朝廷攻伐大理,不論何時,都將面臨此等難題,但這些困難,並不是不能解決,尤其在王老將軍坐鎮西南多年的情況下,知己知彼,定能克服。

陛下與朝廷多施安治西南之政,使川南諸蠻臣服,得以安定,這本就是在爲攻伐大理打造一個安穩的後方。

且言大理國,段氏興起於南詔分裂之際,多沿襲其制,其國內部族頗多,段氏爲國主,對各部族並沒有強而有力的控制,其仍屬於一個部族聯盟的國度。

另外,大理的世系繼承,仍舊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當代國王段思聰承繼由段思良,而段思良當初勾結權臣,篡奪侄位,這也是難以抹除的污點。朝廷如伐大理,此事可以大作文章,以其分化其王室內部的作用。

大理另一個問題,則在於諸氏貴族的崛起,族人遍及朝野,把控朝政,與王室爭權,而段思聰難以制之。從早年的董氏,到如今日益膨脹的高氏、楊氏,這也是其內部一個嚴重的問題。

最後,大理國內三十七部族,對大理王室,難談忠誠,這些年與其交通的過程中,也有不少較好意圖投靠朝廷的。大漢的土司制,如在大理推行,強弱形勢鮮明的情況下,可以盡服之,甚至引其爲進軍的臂助。

因此,征伐大理,最大的困難,僅在於地理地勢對軍事的限制,而如論用兵,臣相信,王老將軍必不負陛下所託......”

聽趙普這麼一番陳述,劉皇帝回味了一番,呵呵一笑,顯得很開懷的樣子,道:“趙卿的意見,朕明白了!”

說着,劉皇帝站起身,劉楊與趙普也趕忙跟着起身。四下看了看,劉皇帝問道:“有沒有什麼需要收拾的,如沒有,趙卿就同朕一道回洛陽吧!”

聞之,趙普退後兩步,躬身一禮:“謝陛下!”

第83章 抉擇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65章 決議南征第76章 大才蒙塵第412章 二王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364章 過韓府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15章 瀛州第10章 契丹亂政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4章 君臣同心第93章 班師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71章 六合堤上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304章 楚州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406章 調任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284章 虛了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36章 橐相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329章 遊市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87章 兄弟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380章 投漢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45章 移鎮之議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104章 平息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492章 事發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87章 就國第379章 蕭思溫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257章 龍舟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1章 柩前繼位第1章 何謂開寶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76章 視察第334章 交待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41章 納降第147章 德勝渡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2章 天子上門第92章 定州事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689章 高規格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397章 指點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85章 家務事第61章 趙二爲官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803章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