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

bookmark

上得大路,駢馬車駕穩穩當當地行駛着,向西京城而返。趙普終究沒有直接隨劉皇帝回洛陽,畢竟迴歸朝廷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去一心病,趙普自然可表現得相對矜持些,至少得到老母墓前,磕幾個頭,流幾滴淚,敬告“奪情”之事。

劉皇帝呢顯然也明白,自然不會強求,在“趙廬”坐了一會兒,也就先行回返了。此番出宮不過數日,除了帶着劉暘看看西京周邊的政治民情,便是拜訪趙普,事情做完了,倦鳥也該回巢了。

一路可見,夏收已然結束,周邊的農戶,大多在打曬穀子,籌措繳稅的錢款,再爲下一輪的耕種準備,勤勞的農民,只要有地,一年四季都是不愁勞作的。

再加上相對清明的政治環境以及安定的社會治安,那麼有地的百姓,大多能夠保證生計,不說富足,至少衣食能夠得到滿足。

說到底,一切問題的根本,還在土地上。

不似其他道州,東西兩京的土地,實則是比較集中的,兼併情況很嚴重。開封府下邊,以職田、公田爲主,西京這邊,則就是真正的兼併了,到開寶六年,其中有六到七成的土地,都屬於大漢朝廷的勳貴們。

這些地中,有些是朝廷對功臣的賞賜,有些是他們自己所置。勳貴乃至官僚置田產,可是自開國之初,就盛行的了,當年宰相蘇逢吉被劉皇帝整治打擊,除了貪污腐敗、犯法徇私之外,也與他廣置產業有關。

西京的問題,一直比較嚴重,也就在史弘肇在任期間,整治了好一批人,官府也收回了一大批田土,大部分劃與農民墾殖,一部分作爲職田,小部分則成爲皇室的土地。

但多年下來,土地集中化的趨勢,並沒有得到逆改,哪怕劉皇帝並不喜歡,甚至可以說討厭土地過於集中。

對於土地兼併問題,劉皇帝算是十分重視了,當政二十年下來,也出臺了大量的措施,抑制勳貴,保護自耕農,但都是些治標不治本的政策。

其中最有效的,要屬對田土買賣,課以重稅,但仍舊只起一個壓制效果。大漢子民的土地觀念,早已是根深蒂固,深入骨髓,只要能得到土地,再重的稅,也難以阻止他們的熱情。

隨着社會的安定,經濟的發展,大漢境內,從事手工業及經商的人羣是越來越龐大了,但是賺了錢的商人,也少不了回鄉置田,以求一片保底棲身之地。

早些年的時候,劉皇帝印象流地以爲,土地自由買賣,是兼併的禍根,必須地禁止。因此,一度想過,重新頒佈均田圖,恢復均田制。

但後來終究是放棄了,一是考慮到,如果均田制有效,那在唐代是如何崩潰?那時候土地兼併的問題就解決了?二則是社會整體大環境所限,三代以來,雖則戰亂不已,但商品經濟的發展是穩步向前的,而官民百姓,也都習慣了土地的自由買賣。

如果劉皇帝強行更改此制,將使土地政策倒退,那麼不只會引起貴族、官僚、地主的反對,哪怕是底層的平民百姓都不一定認同。

畢竟,普通百姓也有買賣土地的需求。這些年,大漢經濟繁榮,極富活力,土地交易在其中也佔據了不小的比重。

到目前爲止,朝廷多打擊的,仍舊是那些非法交易,而正常的土地買賣,並沒有禁止。

“土地兼併,歷朝歷代,都是個難以根治的問題。而發展到後期,往往會形成富者連田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情況......”父子倆同乘車駕,劉皇帝拿土地問題來同劉暘探討,說道:“黎民百姓沒地種,生計就困難,要麼棲身富戶豪強,要麼流落江湖。

而黔首庸賤無知,吃不飽肚子,自然要想方設法謀生存,犯法、爲盜、作賊都屬正常,嚴重者,說不準就嘯聚山林,甚至扯旗造反。

你覺得,朝廷該如何避免此等問題?”

突然被劉皇帝拿這種嚴肅的難題來考校,劉暘也有些無措,隨劉皇帝歷練也許久了,多少知道一些這方面的事情。

但是,真讓他想出一個解決辦法,也是爲難他了。因此,苦着一張臉,糾結幾許,方纔苦笑着回答道:“歷代先賢都無一勞永逸之策,爹您也長久憂慮,請恕兒愚魯,實難想出根治辦法!”

“你倒也老實!”聞之,劉皇帝說道。

這話,顯然不能當誇自己來聽的,劉暘也無奈,只能配合着嘆了口氣。看了劉皇帝一臉沉思,一副在思慮此事的模樣,想了想,劉暘說道:“爹,如今大漢正如冉冉上升之旭日,土地情況,並不如您所述那般嚴峻......”

不待他把話說完,劉皇帝不禮貌地打斷他:“那今後呢?眼下,土地尚且充足,人口也尚未到達頂峰,但增長的速度你也是知道的。不說百年,就三四十年之後,只怕這天下的地就不夠分了,必然形成人多地少的局面,屆時我所說的情況,就不只是說說而已了!”

聞言,劉暘再度沉默了。見狀,劉皇帝又道:“三十年後,我未必還在,你屆時是皇帝,治理着這個國家,如果面對這種局面,你有想過,如何解決嗎?”

“我......”劉暘張了張嘴,卻終究按捺住了,沒有貿然發表看法,只是一張臉皺得更緊了。

良久,劉暘拱手道:“如果是那樣,兒只能設法打擊那些佔地過多的富者,實行均田地,將多餘的土地分給無地之民了!”

對劉暘的回答,劉皇帝顯然不認可,語氣都嚴厲了些,道:“佔地多者,不外乎貴族、官僚、地主,你要割他們的肉,必然引起激烈反對,而這些人,也是大漢的根基,你要靠他們去統治天下,管理百姓,你覺得,均田地,會容易嗎?”

劉暘又被問住了,一對劍眉皺得更緊了,放在腿上的雙手都不由握起了拳頭,終究,像爆發了一般,道:“如真到那個地步,不改不變,國家必然走向衰弱,天下必然走向混亂,爲了江山社稷,誰的肉不能割,誰的利益不能損害?若上下都只顧自家的土地,不爲國家着想,這樣的人還配稱爲國家的根基嗎?”

聽劉暘這麼說,劉皇帝忽然樂呵呵地笑了,拍了拍他肩膀,道:“你這番話,可不要傳出去了!”

見狀,劉暘不由有些愣神,緩了緩,方纔反應過來。但他的興趣,也已經徹底被勾了上來,主動問道:“如果是您,會怎麼解決?”

聞問,劉皇帝也以一種十分認真的姿態,迴應道:“我也想不出什麼根治的辦法!”

對此,劉暘也顯無語,你自己都沒有辦法,又何必苦苦逼問我?

看着自己的太子,劉皇帝悠悠然地道:“我只是想讓你知道,土地問題,關乎大漢江山社稷的長遠,永遠不要放鬆警惕!

如你所言,真到那種地步,不變也得變!並且,真到那等程度,那涉及到的也就不只是土地兼併的問題的,必然伴隨着吏治、法制。治理國家,你永遠要清楚地認識到,首要之務、主要矛盾是什麼,對症下藥。

還有,我雖然一向提倡法治,依法治國,但大漢的本質,還是人治。所有的制度,終究是要靠人去推行的,而法制可不可靠,最終都得看人。而皇帝,既是法治最大的維護者,也是最大的破壞者......”

聽劉皇帝說出這麼一番話,劉暘徹底愣住了,顯然對他造成的衝擊很大。

見他認真思考,劉皇帝又拍了拍他肩膀,說道:“你好好想想吧......”

劉暘埋頭苦思,車駕內一下子安靜了下來,過了許久,劉暘忽然擡頭,說:“倘若國內土地不夠,兒會想辦法開闢新的土地,供無地百姓耕作生計!”

說着,似乎意識到了什麼,緊接着問:“這就是您興兵對外,向四方擴張的原因嗎?”

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21章 道士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64章 楊業卻敵第29章 獨眠孤館第218章 走私第43章 接見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13章 考校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59章 禮尚往來完結感言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130章 陳橋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20章 折家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71章 六合堤上第65章 君臣相宜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90章 安全脫身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339章 那一腳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25章 開寶新政第372章 封王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364章 沉默無題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357章 國滅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345章 剝削者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38章 濮州案(1)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93章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450章 落幕第86章 發落南臣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78章 南北併發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385 禮賓館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7章 風波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43章 不自知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82章 殺俘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216章 馬政第70章 大禮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257章 龍舟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86章 戍卒之心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43章 艱難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