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幸災樂禍

“陛下,武德使李崇矩求見!”內侍前來稟報。

聞之,劉皇帝立刻來了精神,伸手示意:“快請!”

“莫非是遼國那邊有新消息了?”李業下意識地說了句廢話。

回程這麼趕的原因,隨駕的大臣們當然也是知道的,而在趕路的過程中,來自北方尤其是遼上京的消息也陸續傳來,但始終沒有確鑿的情況。但也正是如此,對於劉皇帝而言,那種不尋常的氣息也越發濃厚了,東歸也越發地匆忙。

很快,李崇矩入內,向皇帝與太子行禮畢,平復了下呼吸,幹練地稟道:“啓稟陛下,情況已然探明,遼主遇刺身亡了!”

此言一落,滿堂皆驚,劉暘的城府還不夠,詫異之情都寫在臉上,不由脫口問道:“遼國異狀,根由竟在於此,消息確鑿嗎?這實在太出人意料了,遼主身邊護衛重重,誰人能刺殺之!”

“遼上京那邊,已然正式舉哀治喪了,消息確鑿無疑!據聞,刺遼主者,乃是其貼身侍從......”李崇矩稟道。

聞之,幾個人還是感到意外,此事也確實帶有一定戲劇與荒誕,一時讓人不敢相信。倒是劉皇帝面色如常,消化這個消息後,略顯感慨地道:“果然是這樣!”

見狀,李業驚奇地問:“莫非陛下早就料到了?”

“有所預感罷了!”劉皇帝悠悠道:“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但最難預防的,還是爆發這等肘腋之患。耶律璟對身邊的內侍,過於苛暴了,當初,朕就說過,長此以往,必然生亂,如今遼主遇刺身亡,雖屬意外,卻也在情理之中了......”

“陛下明睿,洞若觀火,臣拜服!”聞言,李業當即對劉皇帝大唱讚歌。

劉皇帝搖了搖頭,以一種惋惜的語氣說道:“耶律璟執掌遼國近二十載,雖然面對大漢,屢遭挫折,但也不失一代帝王風采,就這麼稀裡糊塗,死於內侍之手......”

“陛下,遼主遇弒,遼國突逢鉅變,定生板蕩,大漢的機會或許來了!”趙匡胤也在場,冷靜下來之後,立即提醒道。

點了點頭,劉皇帝瞧向李崇矩:“臨潢府如今是什麼形勢?”

對此,李崇矩臉上閃過一抹遲疑,稟道:“回陛下,如前報,生此變,遼國似乎並沒產生多少動盪,上京戒嚴依舊,沒有出現任何騷動,一切彷彿都在控制之內,以越王耶律必攝、北府宰相耶律賢適、北樞密蕭護思爲首的一干大臣,主持着大局!”

聽此言,劉皇帝當即道:“不可能!”

停頓了一下,擡指自信鏗鏘地說道:“遼國不乏能臣,當此劇變關頭,或許能夠做到維持局面,但遼帝這等死法,以其過去的軍政態勢,若能毫無波瀾,我不信!

最重要的,耶律璟無子,生前又未定下儲君,如今暴亡,遼國帝位由何人繼承?遼國帝位之爭,由來已久,屢發政變,此番定然難以平穩度過!”

對於劉皇帝的判斷,在場衆人也都覺有理,趙匡胤道:“陛下說得是!或許,遼上京如今的平靜,只是假象,爲了帝位,或許已是明爭暗鬥了!”

“還有沒有其他跡象?”劉皇帝盯着李崇矩,問。

李崇矩稍作思吟,嚴肅回道:“陛下,有一點或許值得思量。據報,在遼帝遇弒的一日之內,率先進入行營,把持軍隊,率衆還都,主持局面的,乃是南府宰相耶律賢適,另外,齊王耶律賢以及侍中蕭思溫也參與其中。”

聞報,劉皇帝露出了點笑容:“這就對了!依照遼國上層情況,出了此等大事,縱然要收拾殘局,也還輪不到耶律賢適吧,不提耶律必攝,那蕭護思都比他更合適!”

“這其中,必然還有緣故,甚至於,遼主之死,都沒有那麼簡單!”劉暘聽了這些消息,思忖過後,向劉皇帝道。

摸着自己稠密的鬍鬚,劉皇帝陷入了認真的思考,突然道:“宣王昭遠!”

作爲大漢對遼事務的“專家”,這有了新的進展,劉皇帝怎能不聽聽他的想法與意見。

很快,王昭遠奉詔覲見,劉皇帝也乾脆,讓李崇矩把情況給他講了講。而後,直接問他:“王卿,如今遼主暴亡,以你之見,誰能成爲繼位者?”

雖然已是仲春,天氣已不那麼地冷了,但得知消息,王昭遠還是忍不住吸了一口涼氣。沉吟良久,王昭遠表情鄭重地說道:“陛下,以臣淺見,若是尋常情況,遼國帝崩,繼位者當在其三個兄兄弟之中。

而那三王之中,最有可能的,便是越王耶律必攝,爲何,此人性情寬厚,有容人之量,人望不俗,並且受到遼主重視,委以輔政大權,由他繼位,於情於理,都是沒有問題!”

緊接着,轉折來了,王昭遠繼續道:“然而,聽李公所述,那齊王耶律賢,只怕也有機會了!”

“兩個人?”劉皇帝眉毛微挑,有點幸災樂禍地說道:“兩個人好啊!若只一人衆望所歸,遼國此番危機得以順利度過,朝局恢復穩定,這對大漢可就不是好事了!”

沒有人對劉皇帝這包藏禍心的想法表示反對,也不敢,國與國之間,自然是利益當先的,兩強並立的局面,平衡尚未完全打破,遼國自身先出了問題,對大漢自然是利好消息,甚至地盼望其越亂越好,推波助瀾都是必要的。

“這二者,孰優孰劣?”略加思索,劉皇帝問道。

對此,王昭遠侃侃道來:“以臣之見,自然是越王耶律必攝佔優。他既是遼主之弟,又輔政多年,有治理國家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也唯有他能夠安撫人心。

相較之下,那耶律賢不過弱冠之年,養於深宮,此前雖有些賢名,但終究少不更事,這等緊要時刻,也是難以服衆,難以支撐大局,更遑論執掌國家了!”

聽其言,劉皇帝笑了笑,笑容顯得有些玩味,別的事情劉皇帝或許忘得差不多了,但耶律賢此人,他多少還是有些印象的。正史上,此人算是遼國的中興之主了,遼國對大宋的全面壓制,似乎也正是從他開始的。

雖然這些年,在對遼的情報刺探中,劉皇帝並沒有專門關注耶律賢,畢竟漢遼的國情國勢都有了根本上的變化。

但是,歷史進展到如今這個關頭,耶律賢也正式冒頭了,有走上這個大舞臺的可能,哪怕衝着那飄渺的名聲,劉皇帝就不會小瞧他。

“你們也是這個看法?”劉皇帝問李業與趙匡胤。

李業雖然有些看不上王昭遠這個降臣,但還是點着頭:“王學士所言,臣覺得有理!”

趙匡胤顯然更機靈一些,主動問道:“莫非陛下覺得,那耶律賢有什麼奇異之處?”

“奇異之處談不上!”劉皇帝擺了擺手:“但是,倘若此人真能夠與耶律必攝爭一爭,對大漢,自然更好!”

聞之,王昭遠當即道:“倘若如此,遼國兩脈帝系之爭,必然復起,因之而生出內亂,也不是沒有可能!”

“彼若生亂,朕自然期待,不過,卻也不能僅僅拭目以待!”劉皇帝眼神中流露出一種陰險的意味,對李崇矩吩咐道:“把遼國內的密探都發動起來,散播流言,就說有人爲奪帝位,串謀暗害遼帝!不必明確指出是誰,給足遼國朝野想象的餘地!”

“是!”李崇矩當即應道。

“遼國若生內亂,大漢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不只要加把火,還有添盆油!”劉皇帝這麼道:“持續關注遼國局勢,不得遺漏任何消息!”

“是!”

隨着遼帝耶律璟身亡的消息傳來,劉皇帝那顆逐漸沉寂的心再度躁動起來,那股火熱,有許久沒有感受過了。

幸災樂禍,只是一種態度,但針對遼國此番變局,除了那些陰謀亂遼,大漢還當有什麼應對,劉皇帝已然在構思了......

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1章 何謂開寶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41章 雌威第41章 小風波第1803章 運動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91章 酬功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83章 降將第85章 少壯派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297章 怪圈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48章 耿崇美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313章 晉王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85章 異心第387章 就國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455章 見聞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37章 整編事第133章 納了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84章 夏州降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2053章 終章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96章 壽春城內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80章 京觀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29章 獨眠孤館第162章 兵事第39章 濮州案(2)第2章 父母兄弟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317章 修法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98章 封禪之議半島史話·桓王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41章 納降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340章 定論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