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遼國新君

bookmark

由於前半程的耽擱,哪怕過長安後輕裝疾行,等劉皇帝趕回西京時,也已是二月下旬了。不過,在這段時間內,從劉皇帝這邊,驛騎陸續出動,大量的軍事命令向屯駐於北面大漢邊軍傳達而去,爲了抓緊時間,越過了政事堂以及樞密院,由皇帝直接下達命令。

在此事的反應與處置上,其他人不敢說些什麼,倒是太子劉暘,少有地主動向劉皇帝進言,指出其中不妥。

在長安時,父子倆已然做過充分溝通,劉暘也知道劉皇帝北伐主意已定,輕易更改不得,也沒有多言勸阻的意思。他只是提出,北伐大事,需以舉國合力,調動內外力量,更需中樞臣僚緊密配合,方能順利奏效,發揮充分的實力。

因此,越過中樞直接下令,固然求得一個速度,卻也容易在下面引起一些混亂,也會打擊到中樞臣僚們......

不得不說,隨着年齡閱歷、能力見識的增長,在很多事情,劉暘都開始有自己的見解與思想了,並且也開始敢向劉皇帝進言。

就拿此事來說,雖然只是個詔旨傳達的問題,劉皇帝是強勢慣了,且一心撲在北伐大事上,不會顧及那許多,而中樞那邊就算得知皇帝越過他們直接下達詔令,也是不敢多說什麼的。但是,劉暘卻能注意到這些細節,並且主動進言,這便是成長。

看到了這一點,劉皇帝非但沒惱,反而對劉暘表示讚賞。太子這些年的表現,自然一直在劉皇帝眼中的,進步也是一點一滴的,但或許是自己威勢太強了,“慈父”的形象裝都裝不像,使得劉暘壓抑得很,少有主見。

如今,看到他又有了進步,並且敢於向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劉皇帝心裡自然是高興的。作爲儲君,在大政上自然要迎合劉皇帝的想法,追隨他的腳步,但也要有自己的思想認識,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當一個木偶,否則時間久了,終將泯然衆人......

當然,這種變化,也確是劉暘的成長,也是心理上的一種成熟。從事太子這個職業十多年了,劉暘的經驗也是在不斷豐富中,就像走鋼絲,要注意平衡,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也是最難的。

在劉皇帝的陰影籠罩下,太積極了不行,消極就更不行;強勢了不行,軟弱則更不行;鋒芒畢露不行,深沉韜晦似乎也不可取......

至少到目前爲止,劉暘表現得確實不錯,已經到劉皇帝不刻意挑錯,就挑不出錯的地步了。比起皇帝,顯然太子要更難做!

採納劉暘的建議後,劉皇帝適時地做出改變,向西京朝堂主要是政事堂以及樞密院兩機構下達了一份詔令,直接告以北伐之志,讓他們全力籌備。而通過中樞進行戰爭動員,一旦開始了,就是堅決徹底了,停下來的可能再度降低。

寬闊的直道上,行營勻速前進,上千大內宿衛嚴密地拱衛着鑾駕,氣氛很嚴肅,哪怕洛陽已近,所有人仍舊默默地保持着趕路的姿態。

明媚的春光不時透過簾幕晃動的縫隙鑽入車內,劉皇帝倚在一張靠枕上邊,打着瞌睡,春暖花開之際,也是犯困的季節。

“官家,武德使求見!”行進間,喦脫在外邊稟報道,聲音很小,似乎怕驚擾到了劉皇帝。

但劉皇帝聞之,卻還是驚醒了,掀開車簾,注意到策馬在御駕外圍的李崇炬,問道:“北面又有新情況了?”

李崇炬點點頭,異常嚴肅地拱手應道:“陛下,遼國新主已立!”

“這麼快!”殘留着的困頓消散一空,劉皇帝難掩詫異,吩咐道:“上車說話!”

說完就卸下了窗簾,李崇炬也很快,登上鑾駕。免了他畢恭畢敬的行禮,劉皇帝讓坐近了,嚴肅地問道:“是誰繼位,耶律必攝,還是耶律賢!”

聞問,一向以沉穩嚴肅示人的李崇炬,此時也不禁露出一種意外的表情,應道:“是耶律賢!本月初五,齊王耶律賢與遼國宗室、貴族、大臣歃血盟誓,於柩前繼位!”

“沒人反對?沒有內鬥?沒出亂子?”劉皇帝一連幾問。

雖然知道劉皇帝的期待,但李崇炬還是搖了搖頭,說道:“耶律賢似乎與遼國上層達成了共識,雖有爭鬥,但終究沒釀成內亂,耶律賢得以平穩繼位!”

“嘶......”劉皇帝忍不住抽了一口氣,毫不掩飾其失望,緊接着眉頭深蹙,急聲問:“有沒有搞清楚,究竟怎麼回事?前兩日,你不是還上報,上京暗流涌動,爭鬥不休,局面爲何會這般快便安定下來?”

劉皇帝的語氣中已然帶上了幾分怒意,李崇炬頭也不由得低了幾分,沉聲應道:“回陛下,關鍵在於遼南院大王耶律斜珍,耶律賢得到了此人支持!”

“耶律斜珍......”劉皇帝面色陰沉,呢喃了句。

李崇矩稟道:“耶律斜珍回朝奔喪,當夜,耶律賢親自登門拜謁,在府門前等候了兩個時辰,方纔得見,二者會面說了些什麼,不曾探得,但隨其後,在遼廷推舉新帝的朝會上,耶律斜珍便亮明旗幟,支持耶律賢繼位!

耶律斜珍是遼國當下聲名最盛的統帥,他表明立場後,遼國軍政中持搖擺態度的貴族大臣,也都轉而支持耶律賢了!

漢族大臣中,韓匡嗣,高勳、韓德樞等人也相繼的表示支持耶律賢!兼耶律賢適、蕭思溫等掌握實權的文武大臣保駕護航,大勢所逼下,耶律賢得以繼承帝位!”

聞之,劉皇帝的怒意稍微平復下來,仍覺不對,說:“耶律璟的兄弟們能同意?那耶律必攝呢?他難道就沒有任何作爲?”

對此,李崇矩露出一種疑惑的表情,嘆道:“這就是令人不解的地方了!初時,遼國朝堂支持他的人並不少,安平王耶律敵烈更是努力爲之奔走,然而耶律必攝似乎卻沒有謀求帝位的野心,一心操持耶律璟喪事。

後來,羣臣推戴耶律賢,他也沒有任何抗拒,而是帶頭向新主臣服,大局由此得定!”

“不堪大用啊!”聽到這樣的結果,劉皇帝終於按捺不住了,以一種怒其不爭的態度罵道:“這個耶律必攝在想什麼?他能眼睜睜看着父兄的基業被旁系佔奪而無動於衷,不加抗爭?皇帝之位,就這麼拱手讓人?他的雙膝,就如此軟弱?”

見劉皇帝這義憤難填的模樣,李崇矩有些不知道說些什麼,垂着頭等他發泄結束了,方纔說道:“陛下,遼國新君立,在衆臣推戴下繼位,遼國新舊交替間內亂,怕是機會不大了!”

劉皇帝略微平復下心情,說:“他們那個太平王呢?不是說他上竄下跳,分外積極嗎?”

“耶律賢繼位之後,封其爲趙王,以作籠絡!”

“耶律敵烈呢?”

“封魏王、侍中、太尉、保國軍節度使!”李崇矩道:“另外,遼國大臣,多有加官進爵以及財貨賞賜,耶律必攝也被加官北院大王,輔政......”

“這個耶律賢,很有手腕啊,也兼具魄力!”終於,劉皇帝感慨了一句:“不只能聚攏人心,得到那麼多人的支持,對皇位的直接競爭者,還能如此大方,難得啊!”

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76章 王峻用兵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247章 視察第51章 耿淑妃薨第71章 兵臨壽春第80章 春夜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35章 坐不住了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00章 城戰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480章 “新對策”第88章 童謠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59章 還朝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76章 王峻用兵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29章 太后的病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仁宗篇8 罷相“疑雲”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180章 賞功第34章 驚陶谷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444章 揣測者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12章 整風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章 王、鄭二公第9章 新官上任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45章 移鎮之議第12章 令人陶醉第31章 送行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80章 過鄴都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36章 奉宸營第146章 黃羊平第34章 苦難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106章 誘惑第257章 龍舟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465章 遼奸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236章 母、妻、子第1751章 結束了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286章 宗室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5章 馬楚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