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幽州行營

bookmark

當然,平靜的表面下,早已暗藏洶涌,醞釀的潛流只待激發便會形成驚濤駭浪,將整個東北的漢遼雙方包捲進去。

遼東乃是主攻方向,東路軍乃是北伐主力,精兵最衆,將校最多,實力最爲雄厚,但是兵馬的調動並不慢,在太子**抵達幽州不久,便已全部集結完畢。

當然,也正因爲人數衆多,統籌起來纔不如中西路那邊靈活機動,且因軍隊成分複雜,馬步軍、禁邊軍包括地方軍隊以及輔卒、鄉勇,乃至軍前聽用的壯丁。

這麼來源不一的人聚集在一起,想要將之糅合在一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進行一定的整合訓練,以方便指揮調度。

趙匡胤雖然第一次統帥如此大軍作戰,但其統帥屬性很高,再兼身經百戰,也善於馭將,自然清楚其間關節,不會貿然行動。

因此,哪怕有不少將領,按捺不住,幾度請戰,都被他壓制下去了,甚至於鬧到太子**那邊,也沒有用。

對於**來說,作爲統帥出征以來,第一次大的考驗,便是將帥意見之爭了。趙匡胤作爲國公,作爲過去禁軍統帥,在軍隊中威望不小,但也不是絕對的,似乎馬仁瑀、李漢瓊等邊將,就沒有那麼地買賬。

當一干將領找到他請戰時,一個插手大軍決策的機會就擺在了面前,太子尊位、大元帥身份,可以讓**輕易地干涉大軍。

所幸,**沒有飄,心懷鄭重,如履薄冰,始終牢記着劉皇帝的囑託,拒絕了急於進攻建功的將領們。

同時,**也發現了他作爲名義上北伐統帥的第一個與意義,並逐漸找準定位,那就是協調將帥之間的關係。一方面全力支持趙匡胤的決策,一方面對下面的將領們進行安撫,穩定軍心。

沒人敢不給太子殿下面子,進軍之爭,得到平息,而趙匡胤在**的支持下,也穩定地按照自己的節奏向前推動。

在大軍集結的半個多月間,一心撲在各路軍隊的操訓以及士氣激勵上,並大舉積蓄糧草、軍械,同時與高懷德、王彥超等參與北伐的高級將帥商討進兵方略。

打遼東是樞密院制定的戰略,但在具體的執行上,一如此前的風格,給了前線將帥充分的自主權。具體如何進兵,自然是趙匡胤等人重點考慮的東西。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兵力的配置也已然鋪開了,狹長的遼西走廊上,漢遼雙方的偵探活動頻繁而激烈,候騎的廝殺纏鬥就沒有平息過,每天都有人死亡,每天都有各種真真假假的軍情傳來。

榆關是進兵遼西的基地,幽州則是北伐大軍的後方,加上輔卒、壯丁,足足二十四萬人集結於此,營壘佈置,連綿數十里,聲勢不可謂不浩大。

當然,對經歷過前次北伐的幽燕士民而言,這點陣仗也不算什麼了,見識過一次後,再見也就沒有那般震撼。

只是,作爲一線的道州,戰爭降臨,需要提供的支持需求最高,受到的影響是最大。

對太子**而言,也是一種全新的體會,這麼多軍隊,他不是沒有經歷過,當年平南之時,他奉詔前往金陵犒師,就是差不多的情況。

只不過,那一次他只是作爲皇帝與朝廷的使者,進行犒活動,而這一次,他是統帥,名正言順的統帥,他需要對北伐大軍負責。

雖在幽州,但**謝絕了幽州府的邀請,沒有安逸地待在城中,而選擇住在軍營中,同甘共苦談不上,但至少與將士待在一起。

在馬懷遇的跟隨到,**漫步在輜重營內,這段時間,他除了在行轅中聽取將帥們籌謀計劃,學習如何統帥,剩下的大多用在巡察軍營。想要治軍,首先得了解將士。

這對**來說,這段比較新奇體驗,特殊的經歷,過去,他是高居廟堂,基本與公卿大臣們接觸,如今,他得學着同沒有足夠涵養的將領以及士兵們打交道。

整座行營,並沒有那麼得熱鬧,這是在戰時,嚴厲的軍紀約束下,各軍都安分地待在營中,除了出操訓練,不敢有任何逾矩。

要說動靜,還得屬輜重營,這也是佔地最廣、人數最多的一地,而行營糧料使乃是韓徽,河內公韓通之子,此前已然官居戶部尚書。

當年北伐,就曾在軍中效力,在南口大戰中立下了大功,從那之後,更受留皇帝賞識,步步提升,歷經兵、法、財等多任要職,直至部司首腦。

此番,爲了北伐大業,劉皇帝不只派出了精兵強將,最爲重視的後勤也是能才幹吏,後方有張美負責整個大軍的轉運供給,軍前則是韓徽統籌。

哪怕到如今,自南方仍舊有大量的軍需物資轉運而來,充實軍倉,同時也有不少向榆關輸送。而幽州城內的官倉,也早已裝滿了。

看着來往的車輛,滿目的糧倉,吆喝的官吏,進出的丁壯,**是真切地感受到戰爭的繁瑣與複雜,僅維持這座輜重營的有序運轉,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於統帥大軍作戰,而這些細節瑣碎的東西,是**此前從未經歷過的。

過去,處理那些紛繁的奏章公務,只需要審閱簽字,都覺複雜了,如今看來,具體的下達執行,纔是真正考驗能力。

深受劉皇帝的影響,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道理,**算是牢記在心了,對於後勤工作,也極其重視。幽州城內的糧苦、武庫,他已經巡察過兩次了,這輜重營也來了數次,城外糧械的儲藏保護還要更加註意些。

“臣參見太子殿下!”得知太子又來了,正在安排一批糧食入庫的糧料使趕忙前來迎拜,腳步匆匆。

初夏的天氣還不算炎熱,但其人額頭滿是大汗,不知是累的,還是忙的,注意到此人一身的塵土與污垢,顯然很投入工作,**滿意地問道:“眼下行營中有多少軍糧了?”

“回殿下,糧米目前已增至二十七萬石,今明兩日內,可補足三十萬石!糧面已有九萬石,燕山道還能再供應一萬石!”糧料使趕忙答道:“另有草料七萬石,屯於的東南側......”

“草料似乎有些短缺啊?”**凝眉道:“大軍中牲畜衆多,七萬石,可能支撐消耗!”

聞言,糧料使趕忙解釋道:“回殿下,這四日間,又有五萬石運往榆關使用了!”

聞之,**這才瞭然,指示道“務必注意防雨、防潮、防火!”

“殿下放心,韓尚書也有嚴格叮囑,臣等不敢怠慢!”

“韓尚書呢?可在營中?”**問。

“武清港有一批糧料通過海路運抵,韓尚書親自前往查看接收了!”糧料使應道。

聞之,**點點頭嘆道:“韓尚書如此親力親爲,值得褒獎啊!”

“療傷藥材可曾足備?”

“蒲陰那邊正在全力向行營供應,另朝廷也自京畿、河南調配!”

河北蒲陰,可是大漢有名的藥都。

“療傷之用,斷不可缺,一定要加緊籌備!”**道。

看了看輜重營中忙碌的景象,沒有一個人停歇,**繼續問:“人手可還足備?”

聞之,糧料使苦笑着答道:“如何能不缺,如今各處皆缺人手,如今僅行營中供調配的輔卒、丁夫就有四萬餘人,但仍覺不夠用!”

“我會同楚使君(燕山布政使楚昭輔)商量商量,看能否再徵調一些民力!”**嘆道。

“謝殿下!”糧料使面色一喜,應道。

伸手拍了拍其肩膀,**鄭重道:“你們辛苦了!不過,陛下不只一次說過,打仗打得是糧草、軍械,拼的是國力,只有軍需補給充足了,將士們方可無後顧之憂地作戰,放手殺敵!

如今還未大舉進兵,仍舊調度籌措的時間,待到大軍東進,那時將更加繁忙,要抓緊啊!你們的任務,很重要啊!”

“是!臣等定然盡力而爲,不敢懈怠!”糧料使面色一肅,鄭重道。

“好!很好!你去處理事情吧,我在營中看看......”

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66章 陷河陽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129章 叔父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450章 落幕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80章 進攻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276章 玉如意第75章 高貴妃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185章 趙礪案第80章 進攻第89章 破財贖罪第341章 向錢看淺談兩點第53章 有詩云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10章 老將出馬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58章 正面互懟第297章 怪圈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14章 外戚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444章 揣測者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264章 孺魏王第134章 回府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66章 陷河陽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16章 初夏第257章 龍舟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31章 送行第398章 虞美人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84章 示警第3章 田畔問對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96章 楊邠案(4)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2053章 終章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07章 殿試第148章 還京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803章 運動第474章 補漏匠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79章 滏陽之捷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52章 幽燕變故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67章 遺表第98章 追捕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25章 開寶新政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95章 大洗牌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