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

bookmark

紫薇城中有文華、武英二殿,前後相連,靠近東宮,是當初修繕西京時新建的宮殿羣,專爲適齡皇子居住、進學使用。

這些年,隨着對皇子修學制度的完善,皇子們的日子也不如早年那麼舒服了,各種規矩的樹立,給他們予以極大的束縛。

比起幾個年長的皇兄,序齒靠後的皇子們,就沒有那個幸運享受當年那種相對寬鬆的少童年時光了。

一天十二個時辰,要有六個時辰花費在讀書、習武上,除了重要節日以及一些特殊事件場合,不論風霜寒暑,都得按時進學,每天從卯時就得起牀。

在子女的教育上,隨着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劉皇帝的想法也在變化,從過去的寬鬆、自由,到如今的嚴格規矩。

當然,也是生了太多,劉皇帝的精力有限,無法所有人都兼顧到,不像當初可以在幾個皇子身上投入大量心思教育,因此,這皇子進學的規章制度,也就在劉皇帝的授意下立了起來,並且要求嚴格執行。

規矩,還是該從小立起!劉皇帝是很喜規矩的,並且厭惡那些不循規蹈矩,反而違規逾制、肆意妄爲的人,是以,更加不會放鬆對皇子女們的監管。

同時,有一點思想也是他一直堅持向這些天家貴胄們傳遞的,出身在皇家,享受着尊榮,也要承擔其責任,接受其磨礪,修學習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成長成才的基礎。

於是,皇子們的日子可就不那麼好過了,學業很重,考試很多,懈怠犯錯,更是有懲戒,絕不寬縱。

去歲初五皇子劉昀封公開府之後,那小子高興的,就像脫離了苦海一般......

負責皇子文化學識教育的,還是大學士張昭,老夫子已然快七十七了,古稀垂暮,但身子骨還算硬朗,精神矍鑠的。

他的晚年,基本都致力於皇子的教習,十年如一日,充分發揮其餘熱,在朝中也是德高望重,被捧得高高的,劉皇帝也十分地敬重,也賜了柄龍頭柺杖,紫檀木製。另外,還得以封侯,壽張侯。

午後,夏日西移,日頭也低沉了一些,懶洋洋地釋放着光線與熱量。宮中規矩森嚴,素來是靜謐安寧的,不過武英殿後的草坪上,卻有幾分熱鬧。

七八名皇子加上一干宮中侍讀的勳貴子弟,在進行着一場蹴鞠比賽,肆意奔跑,追逐着那顆跳躍的綵球,呼喝之聲不斷。

劉皇帝呢,一身常服,愜意地坐在場邊的一方石椅上,曬着太陽,飲着果酒,吃着點心。一旁,溫國公向訓袖管擼起,走來走去,不時叫喊指揮着,像個教練一般,比場中比賽的少年們還要激動。

溫國公向訓也快六十歲了,基本是從軍中退居二線,雖然如今仍掛着侍帥的官職,但基本上是養老的,除了多領一份職俸之外,並不管事,具體主持禁軍日常事務的,已然是三衙的都虞侯了。

這仍舊是劉皇帝削減將帥對軍隊影響的一種手段,由禁軍軍階第三等的都虞侯主持工作,又以一些資歷地位不那麼顯赫的將領擔任,而殿前、侍衛、巡檢三司的正副帥則逐漸淪爲虛職。

當然,如向訓這般的老帥,總有發揮其餘熱的地方,就如已故汾陽公藥元福一般,向訓比較幸運地擔任皇子們的武事老師,負責鍛鍊皇子的體魄,教習兵略。

對於這個職位,溫國公還是很滿意的,教育皇子這種差事,或許麻煩些,但終究是份美差,這代表着陛下的信任。

而向訓,可不像其他人,威望資歷擺在那裡,得皇帝的意旨,再加規矩,對皇子也有實在的處罰權力。另外,用向訓的話講,他雖讀過些書,識得些字,但終究是武夫一個,沒曾想暮年還能混個大學士的頭銜......

“星民,來坐下歇會兒,吃點瓜果!”一旁,見“向教練”又是揮手,又是大喊,又是跺腳,忙得不可開交的樣子,劉皇帝不由笑道。

聞言,向訓回過身來,動作一下子就收斂了,提袍落座,對劉皇帝道:“老臣放肆了!”

“朕看你,哪怕統帥大軍,臨陣之際,也沒有如此激動啊!”劉皇帝開了個玩笑:“看來朕這些兒子還是比將士更難治理啊!”

“陛下玩笑了!”向訓也呵呵一樂:“臣當年在軍中時,也喜指揮將士蹴鞠,如今,見皇子們飛揚雄姿,恨不能下場參與,只可以身軀已然老朽啊!”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嘛!”劉皇帝親自給向訓倒酒,向訓則小心地扶杯。

看他這恭謹的表現,劉皇帝指着場中的皇子們,道:“十來歲的少年,正是最難管教的年紀,也正需管教,辛苦你了,該打該罵,任你拿捏!張昭有戒尺,你也有軍棍嘛,不要有所顧忌!”

“陛下放心!皇子們還是很守規矩的!”向訓應道,當然,對皇帝這話,他也就聽聽,當不得真,要是打壞了,如何吃罪得起。

“聽聞大漢民間蹴鞠的風氣很濃厚!”劉皇帝又指着場間,說道:“等到北伐結束,天下徹底太平了,就讓官府民間組織一些隊伍,專門從事蹴鞠比賽,也好豐富兩京士民的生活嘛......”

“陛下奇思妙想......”

“好了,你可別再恭維了,隨口一提罷了!”劉皇帝擺擺手,衝向訓笑道:“你這說話的語氣強調,可越來越像那些大學士了!”

“接觸久了,受到感染,有所進步!”向訓應道。

看着他,劉皇帝笑容一斂,問:“星民也是深通兵略的,以你之見,此番北伐,前景如何?”

對這突然轉變的話題,向訓微愣,不過注意到劉皇帝嚴肅的表情,向訓也認真了起來:“陛下還在憂慮戰事?”

“如何能不憂心啊!”劉皇帝伸手揉了揉額頭,彷彿了釋放疲憊一般:“幾十萬大軍,上百萬百姓,朝廷上下高速運轉,都爲北伐。每逢戰事,沒有結果之前,朕這心裡永遠是七上八下的......”

“莫非前方戰事不順?”聽劉皇帝這麼說,向訓好奇道。

搖了搖頭,劉皇帝手指北方,道:“劉廷翰、楊業那邊,倒是有些斬獲,但是僅傷其皮毛,不足爲道,且那裡只是佯攻。反而是主攻的東路軍,仍舊沒有什麼大動靜!”

“朕倒不是急於求成,也未降詔催促,只是幽州行營傳來,遼國主帥耶律斜軫可放出了話,要讓我軍重蹈隋煬帝東征戰的覆轍......”

聽及此,向訓有些體會到劉皇帝心思異樣之處了,當即冷笑道:“這個耶律斜軫,好大的口氣!此人不過再西域,打幾場勝仗,成就了一些名聲,面對的也只是回鶻、黑汗這等異域小國,不值一提。如今面對的是我大漢雄師,又是太子殿下親征,士氣旺盛,還有趙、郭等將帥,定能讓其將放出的狂言吞回去!”

向訓這是在寬慰自己了,劉皇帝笑了笑,自語道:“精兵猛將齊出,趙匡胤、高懷德應當不會讓朕失望吧......”

這段時間,劉皇帝一直是四平八穩的,泰然處之,對於北伐的事務都沒有那麼地過問,然而這心裡可是關切着。

每逢戰事,劉皇帝心裡總是不踏實的,考慮很多,憂慮也很多......

“這樣,稍後我們去樞密院走一趟,去看看進展,聽聽兵略!”劉皇帝朝向訓招呼道。

“是!”

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361章 “龍宮”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81章 下蔡大捷第384章 反響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31章 議治湖湘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21章 道士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22章 相互誅心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257章 龍舟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321章 矛盾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779章 四王畢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39章 韓常案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1803章 運動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27章 郭威病了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98章 追捕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380章 饒樂國第13章 楊業述職第334章 交待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82章 殺俘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54章 滅門第29章 太后的病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5章 瑤華春第95章 大洗牌第120章 折家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56章 腹心之談第49章 南國風起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7章 鼓譟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391章 暗箭第68章 湖南亂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38章 殿議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93章 完了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444章 揣測者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28章 下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