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全線出擊

bookmark

“其他幾路軍呢?”劉皇帝的注意力從最關心的東路**移開,看着石守信問道,面上已然收斂起了所有外露的情緒,十分平靜。

中西路漢軍,也就在開戰初期取得了一些斬獲,但都是些小收穫,無關痛癢,更無足輕重。之後到目前爲止,也沒有更大的突破了。

因此,石守信的回答也帶着一絲謹慎,說道:“遼國的應對佈置,就如我們戰前預料一般,集中力量,於遼東進行抵禦,有死守遼東之態。

耶律斜軫回到遼陽後,於遼東京緊急調派兵力,儲備糧械,這一個多月來,遼國內部也在積極備戰,遼帝於全國範圍內徵召軍隊,有隨時支援遼東之意。

於中西路,則採取保守收縮策略,其軍隊、部民、百姓皆向其國土深處退避,不與接戰,不與爭鋒。

因而,時至如今,劉廷翰、楊業二軍,仍舊未有新的戰果上報!”

聽完這番描述,劉皇帝臉色不變,只是神情彷彿緊促了些,道:“也就是說,自上個月那些小打小鬧之後,兩路軍隊都再無進展?”

無法看出劉皇帝情緒如何,但石守信也不敢有所隱瞞,老實地迴應一個字:“是!”

“遼國的備戰進展到什麼狀況了?”劉皇帝問。

石守信立刻回道:“根據軍情司、武德司密報,遼國於遼東集結兵力在十萬上下,於大漠聚兵二十餘萬衆,分佈於漠西、漠南以及上京地區,其中上京精英齊聚!”

“三十餘萬人馬,以遼國如今的情況,武裝集結起來,只怕也盡力了吧!”劉皇帝說道。

石守信:“遼國雖號稱控弦百萬,全民皆兵,然以臣等估計,憑遼國的國力,維持這三十萬兵馬,已然艱難,若長期保持攻防形勢,鏖戰日久,即便不能速戰速決,遷徙下去,勝勢仍舊在我,甚至可將遼國拖到崩潰......當然,這也是最保守的估計!”

在劉皇帝的影響下,大漢的文武大臣、公卿將帥,也都變得善談國力大勢了。聽其言,劉皇帝悠悠道:“對遼國而言,是不是太過憋屈了?大漢也投入瞭如此多的軍民財力,即便拖垮了遼國,大漢的國力損耗只怕也不少吧!”

話是這般說,劉皇帝語氣變得輕鬆了少許,那微微翹起的嘴角就是明證。顯然,打仗劉皇帝還是喜歡這種以勢壓人,穩步進展,碾壓取勝。並且,也習慣這種打法,哪怕這樣損費巨大,代價巨大。

“不過,王師整練完畢,已然猛撲遼東,然遼國尚未有向遼東增援的跡象!”石守信又道。

“這其中有什麼緣故?”劉皇帝問。

石守信:“臣等猜測,不外乎兩個原因,一者需兼顧大漠,防備我中、西路大軍;二者,遼東大戰未起,他們想要先看看交戰情況,並於後方做更充足的準備,厲兵秣馬,隨機而動......”

ωwш. тт kǎn. C〇

“這樣看來,我們給契丹人的壓迫還不夠啊,照此態勢,他們仍有餘力與想法啊!”劉皇帝冷冷道:“莫非覺得,遼東那十萬軍能夠抵禦得住我東路軍?”

聞言,在旁思索了許久的向訓主動說道:“陛下,倘若如此,遼軍在遼東,只能完全採取守勢了,我攻彼守,那我軍也將徹底佔據上風!”

“或者,遼軍欲以遼東守軍爲誘餌,消耗疲憊我軍,我軍畢竟是異域遠征,時日一久,兵疲力竭,士氣回落,他們再以精兵援應,突然殺出......”石守信補充了一句。

聽他這麼說,劉皇帝腰桿都不由挺了起來,神情變得異常嚴肅,他的腦子裡頓時閃現過許多類似的戰例。

“石卿此言有理!”劉皇帝反應道,不過很快冷靜下來,輕笑道:“不過,也得遼東敵軍能夠抵抗得住!”

“還需我軍沒有防備!”向訓忍不住看了石守信一眼,這個樞密使還真有幾分才幹,對劉皇帝道:“陛下,或可給行營發文,提醒一二!”

“制書一封!”劉皇帝看向石守信,直接吩咐道。

“是!”這種分內之事,石守信實則早就安排下去了。

“依你適才之言,這山陽、榆林兩路軍,對遼國造成的影響不佳了?”想了想,劉皇帝又問石守信。

影響自然是有的,畢竟逼得遼國手忙腳亂,倉皇北遁,但這並沒有起到實際作用,大漢朝廷所期待的牽制效果也不明顯。

面露躊躇,石守信琢磨了下,稟道:“陛下,遼國在塞北果斷收縮,一味避戰,因而收效甚微。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朝廷給兩路將帥的制令,僅爲佯攻牽制,將士們在作戰上,就難免有所顧慮......”

老眉頓時蹙了起來,顯然,石守信在暗示劉皇帝,此前的軍令,對前線將士作戰有所束縛了。思量了一會兒,定定地看着石守信,石守信則一臉坦然。

劉皇帝呢也是果斷之人,當即指示道:“那就改變戰法,主動出擊,給他們充分的自主權!目的還是牽制,只要能起到作用,臨機決斷,聽憑將帥!”

“是!”石守信應道。

頓了下,石守信又稟道:“陛下,楊業與劉廷翰二位將軍,也上表請求主動出擊。山陽那邊,遼國以西南招討使韓匡美爲主帥,負責軍事,有兵兩萬餘衆,活動於陰山北麓,劉廷翰有意北出擊之。”

“韓匡美,又是韓氏家族,遼主還真是信任這些漢族大臣,還真是信任啊,竟付以兵權,予以重任啊!”劉皇帝哂笑道。

“這等數典忘祖之輩,入遼已久,身爲漢人,心屬契丹,早不顧宗廟何屬了!”向訓冷聲道。

石守信道:“韓匡美乃是韓知古之子,據說有文武之英,當年就是此人協助蕭思溫守備檀州,雖爲衛公所破,但頗爲賣力!”

“那就打,打疼這些漢奸!”劉皇帝眉毛一挑,吩咐道。

石守信頷首,繼續道:“楊業也上奏,他正在增調馬匹糧械,做好遠征準備。他欲率領榆林騎兵,深入大漠,直擊遼西北諸部族,以戰養戰,那裡是遼國統治薄弱的地區,若將其破亂,亦可斷遼一羽翼,並且隔絕東西,配合河西軍隊出擊作戰!”

“楊重貴還是當年的楊無敵啊,膽魄十足,過了這麼多年,仍未改變!”劉皇帝發出一陣爽朗的笑容,他對楊業的信任與喜愛過了這麼多年同樣也沒變過。

“對二將所請,詔允!”笑聲一止,劉皇帝回覆道。

“臣稍後即可擬製答覆!”石守信表示道。

“不過,一旦如此,就完全脫離邊關了,後勤堪憂,風險劇增,勝負難料了!”向訓提醒道:“且遼國在大漠的實力,仍舊雄厚,僅以這五萬軍......”

感受到向訓表露出的憂慮,劉皇帝卻看開了一般,很有魄力的樣子,擺手道:“爲何給他們全部配騎兵,不就是爲了出塞作戰嗎?早晚有這麼一遭,就讓他們去嘗試一番!”

“河西那邊有什麼情況?”劉皇帝問起不怎麼受關注的河西軍。

由於距離過於遙遠,具體情況則更不受把控了,石守信簡單地應道:“王彥生與郭進二人,兵分兩路,各領一師出擊,一路由王彥升率領北出居延澤,跋涉大漠遠征,一路由郭進率領,打西域!”

對此,劉皇帝也不好做什麼具體的指示了,王、郭二將也準備多年了,對出兵自由計較。相比之下,他更關心另外一件事:“劉昉呢?”

“趙國公隨王彥升北上!”

“劉旻呢?”

“也在楊業軍中......”

第1771章 襄陽王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345章 剝削者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370章 劉鋹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37章 覆滅在即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1章 探監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09章 在長安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76章 去鄴都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470章 分封第14章 大論無題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150章 聽政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465章 “教匪”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338章 爭執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283章 降將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80章 賞功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36章 盡伏東北第52章 巫宦之國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30章 滿堂春宴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61章 南北之爭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240章 城塌了第121章 大朝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127章 不允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73章 紙上談兵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324章 交代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30章 湖湘之治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35章 室韋覆滅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