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新山陽

bookmark

隨着劉皇帝的到來,三人之間融洽的交談頓止,一齊起身迎拜。劉皇帝的心情看起來不錯,嘴角洋溢着明顯的笑意,對三臣態度也明顯親和,撩了下龍袍落座,伸手示意:“都不用拘禮了,坐下說話!”

“謝陛下!”

“田卿此番身先士卒,連戰數場,屬實辛苦,這段時間,傷勢養得如何?休息得如何啊?”劉皇帝笑吟吟地看着田仁朗,言語中滿是親近之意。

“多謝陛下關懷!”田仁朗一臉榮幸,露出點淳樸的笑容,恭敬應道:“都是些小傷小痛,皮肉已然癒合,精神體力都已恢復!”

田仁朗很聰明,並且體現在戰場上,通謀略,並不是那種猛打猛衝的悍將,屬於指揮型戰將。說他身先士卒,當然是種恭維,但取得的戰果,可着實不少。

“恢復了就好!”劉皇帝嘴角咧開,對他直接表明態度道:“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也正需將軍這樣的忠勇幹才效力之時!”

劉皇帝這幾乎是明示了,對此,田仁朗表現也比較機敏,當即起身肅容鄭重拜道:“若陛下不以臣鄙,願效犬馬之勞,略盡綿薄之力!”

“哈哈!”見其上道,劉皇帝不禁一樂,乾脆地說道:“大軍撤後,北疆猶需整肅守備,朕與臣僚商討過,決定以田卿爲山陽都將,總理山陽軍務以及塞北戍防!”

驟聞此言,田仁朗難掩其詫異,他知道自己會被提拔,卻沒想到竟是一步到位了,這何止是連升三級啊。又是山陽都司,又是總領塞北戍防,這可比內地道州的地方都司權勢要重得多。

驚喜的色彩難以掩飾,但田仁朗還是努力按捺住激動的心情,謹慎地說道:“陛下重恩提拔,末將感激涕零,然末將資歷淺薄,一朝擢拔高位,恐德才難配其位,難以服衆!”

“有此謙懷謹慎,那就更證明,朕的用人選擇不錯!”見其狀,劉皇帝淡定地擺擺手,直接說道:“你不必有什麼顧慮,論資歷,二十餘年戎馬生涯,難道還淺薄嗎?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大將,利落些,拿出率衆出擊,斬將奪旗的豪情來!”

頓了下,劉皇帝盯着田仁朗道:“不過,你若真覺得自己難堪其任,朕有不勉強!”

皇帝都這麼說了,田仁朗又豈會繼續磨嘰,嘴上的謙辭,只不過是走個套路罷了。因此,臉上所有的遲疑消散一空,田仁朗單膝跪下,拱手應道:“末將必悉心竭力,不負陛下期望!”

“這就對了!”劉皇帝樂呵呵的,起身,走到堂間掛着的山陽、漠南輿圖,手在陰山以南勾劃了一大片區域,說道:“你就任之後,除了安排戍防,彈壓動亂,協助山陽道府維護治安之外,還有一事,就是將陰山以南的廣大地區給朕徹底肅清,所有大小部族,順昌逆亡!

乾祐北伐遺留下的問題,此番當堅決、徹底地解決,朕要讓漠南地區,成爲大漢真正獨有的跑馬場。朕要讓,陰山之南,盡爲漢土,不再是一句空話。

另外,此番各軍騎兵損失衆多,各類馬匹也消耗巨大,朝廷之後將於漠南設立牧監,並訓練騎兵,此事也當配合。”

稍微考慮了下,又指着白水濼所在的地方,道:“朕決定,在白水濼築城,以固統治,此事也由你操持!”

“是!”皇帝面授機宜,田仁朗一臉認真,默默牢記,嘴上很乾脆地回道。

“覺得任務重嗎?有困難嗎?”劉皇帝看着田仁朗。

“末將必當盡力而爲,保證完成任務!”田仁朗應道,不過琢磨了下,還是請求說:“陛下,若要實現諭令,還需朝廷物資、人力支持啊!”

見田仁朗正色直言“保證完成任務”,給劉皇帝一種莫名的親切與熟悉之感,聽其請求,就顯得更大氣,拍了拍他肩膀,道:“你放心,巧婦也難爲無米之炊,該有的支持,一點都不會短你!要使山陽安定下來,也需文武同心,軍政合力,這是相輔相成的事情!”

“謹記陛下囑託!”田仁朗表示道。

點了點頭,劉皇帝這才敲響石熙載,也不客套,直接說道:“凝績,朕也不多贅言了,把你從河東召來,是有意讓你暫時主持山陽大局!

此番山陽之戰,雖然贏得利落痛快,但遼軍肆掠,造成破壞,甚是嚴重,自官及民,無不損失慘重,比之當初,也好不到哪裡去。

山陽破敗,亟待重建,這主政人選,尤爲重要,朕思慮良久,尚未決議,還需再做考量。不過山陽的重建工作,各項安撫事宜,卻不能耽誤了,因此,在議定人選之前,就由你先兼任山陽布政使,主持政務!”

對此,石熙載也難免訝異,略作沉吟,應道:“陛下有所差遣,臣自無疑議,唯恪盡職守!不過,若讓臣身兼兩重職,似乎有所不妥,恐惹非議,且此番北伐,河東全力調用官民,供饋大軍,上下事務同樣繁重,臣恐能力不足,精力有限,難以兼顧兩道。”

聽石熙載這麼說,劉皇帝眉頭輕蹙,在他眼中,覺得這個安排沒什麼問題,能急山陽之務者,石熙載是最合適的。至於讓他身兼兩道,劉皇帝更不會猜忌他權力過重什麼的。

不過,石熙載既然主動提出來了,劉皇帝也不得不多做些思量。畢竟,河東本是大道,新的山陽道轄地更廣,事務更爲紛雜,真全讓他主理操持,哪怕只是主持大局,對其負擔也過重了。

“你說得也有道理!”沉吟幾許,劉皇帝擡眼對石熙載道:“這樣,這個冬季,你就暫時待在雲中治理政務,過了此冬,朕自會遣人接任,你再回河東!至於河東的政務,自由布政使司操持,也正可以此,檢驗一番河東官吏的成色!”

“是!”見劉皇帝如此考慮,石熙載也不再拒絕。

雖然不再是近臣,但對於劉皇帝的脾性可記憶有深,也知道什麼事情、什麼情況不容拒絕。而離開劉皇帝在河東爲官的這兩年,他對劉皇帝的敬畏感,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大概也是距離帶來的變化。

“北伐算是有個終結了!朕明日,即將起駕還京、,這山陽的軍政事務,就全部拜託給二卿了!”交待完事務,劉皇帝重重地嘆息一聲,看着石熙載與田仁朗,鄭重地道。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石熙載拱手,認真道。

“哈哈,我方大勝,胡人北遁,不必如此悲壯!”劉皇帝大笑兩聲,而後慨然道:“有朝一日,朕再巡山陽,希望能見到一番新氣象吧!”

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296章 缺人了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291章 酬功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41章 祭關公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188章 後續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21章 矛盾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433章 聖訓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398章 虞美人第99章 兩個人才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433章 聖訓第82章 瓦橋關第68章 湖南亂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7章 小張探花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18章 商賈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145章 蜀中之弊半島史話·桓王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47章 德勝渡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180章 博弈第2章 王、鄭二公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418章 洗禮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93章 楊邠案(1)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41章 雌威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62章 禍福之間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178章 會獵第82章 四件大事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43章 東京聲色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10章 坦白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40章 濮州案(3)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1章 議治湖湘第65章 君臣相宜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4章 大論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