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事泄了

bookmark

雖然天寒地凍,但幽州行宮內,絕不缺暖室生香。廳中擺放着一座香爐,爐中火氣蒸騰,嫋嫋生煙,添完香料的小宦官小心翼翼地退下,留下一名保持着謙恭姿態的內侍。

座位上待着的,乃是皇城使張德鈞,漢宮兩大太監首領之一,站在宦官這個職業的權勢巔峰。對於下邊的內侍們而言,這是能直接影響他們富貴、前途乃至生死的大人物,而張德鈞因爲掌控着皇城司這個密諜機構,則更令人敬畏。

恭立於下的宦官名叫陳延壽,原本是南粵國的權宦之一,早年因使漢而與朝廷聯繫上,被張德鈞收買,成爲大漢在南粵國的間諜。

在漢師平南之前,提供了大量南粵內部的消息情報,使南粵很長時間內對大漢都處於透明的狀態。乾祐十五年,王師南下,潘美領軍攻略嶺南,陳延壽也是暗中運作,積極配合,甚至在漢軍兵進番禺之時,也有不小的貢獻。

後南粵投降,陳延壽也同南粵主劉鋹一道被送入東京,當然,他是作爲大漢的功臣北上的。而對於功臣,劉皇帝自然不會虧待,哪怕這只是個宦官,是南粵的奸賊。

最初是將之留在漢宮之內擔任掖庭監,後來被張德鈞要過去,做皇城司的副使。大概是在南粵時的經歷,讓陳延壽在消息刺探收集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皇城司也算如魚得水,幹得不錯,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朝臣的仇恨。

“消息是誰走漏的?”此時,張德鈞一臉的陰雲,眼神陰刻地看着陳延壽,問道。

“昨日,賢妃問安皇后娘娘後,娘娘便召曹樞密逼問。”陳延壽回道。

“那賢妃娘娘又是從何處得知消息的?”張德鈞追問道,眉頭緊緊地鎖起。

“代國公曾去探望賢妃娘娘!”陳延壽道。

聽他這麼說,張德鈞略顯可惜地嘆了句,也不再追問折德扆怎麼知道漠北遠征軍噩耗的了,消息封鎖,總歸是有時效性的,而況在消息傳遞的過程中,難免泄露。

而在宮廷內部,人大多是敏感的,皇親國戚們的能量同樣是巨大的,想要徹底瞞過皇后,也很困難,事實上,能瞞這麼久,已經不容易了。

張德鈞呢,也打消了籍此有所針對打擊的念頭,若是一般人也就罷了,代國公折德扆可是國丈,賢妃的親爹。漠北漢軍的情況,也關乎兩位皇子的安危,連皇后都有所逾越,直接向曹彬逼問軍事情況。

可想而知,此事又向皇帝的家務事變化,這就不是他們這些奴僕能夠貿然插手的,因此,雖然搞清楚了消息泄露的緣由,張德鈞一點興奮的情緒都沒有。

“司使,這種事情,也只能瞞一時,折家在北疆影響巨大,能夠得到一些消息,並不意外。代國公初至幽州,四皇子又是其外孫,在賢妃面前說漏嘴,也是意料之外,難以控制的事情!”陳延壽說道:“只是,官家此前,降下嚴令,此番事泄,只怕龍顏大怒啊!”

“怎能不怒!”陳延壽言罷,張德鈞當即道:“官家就是爲免皇后、賢妃二位娘娘擔憂,這才下令封口,如今,皇后娘娘都氣病了,官家回來,可想而知會何等震怒!”

說着,張德鈞也不由感到一陣頭疼,作爲劉皇帝的忠實家奴,劉皇帝的心情如何,就是他們的晴雨表。並且,震怒的劉皇帝,對誰都不友好。

“遠征軍的情況,打探的如何?”考慮了一陣,張德鈞問道。

雖然由於皇城司的影響力侷限於京畿之內,劉皇帝沒有在此事上給張德鈞諭旨,但張德鈞很有覺悟地想爲皇帝分憂,調動資源,安排人手,暗中跟蹤探查此事。

不過,顯然沒有得到什麼結果。陳延壽也露出了少許無奈的表情,應道:“五支小隊北上,只回來了一支,沒有探得什麼有用的消息,其他人,很可能失陷在漠北了,這些,可都是下屬的精幹吏卒啊......”

“若是能探得魏王與趙公的下落,損失再多人了,也值得!”聽其言,張德鈞冷着臉,表示道:“繼續派人!我們的人不熟悉,就找熟悉的嚮導,奚人、塞北部族乃至契丹人,找這些可以爲我所用的人!”

“是!”話說到這個份兒上,陳延壽只能應命。

“武德司那邊是否有收穫?”張德鈞語氣中不自覺地帶有一些異樣的情緒。

陳延壽:“據察,武德司也派出了大量探事探吏北上,他們人手比我們多,在塞北部族中經營也久,不過,似乎也沒有結果。司使,武德司都沒有消息,我們也難!”

“我不要聽這些,你爲何不這樣想,若是我們率先探查清楚情況,會有什麼樣的好處?”張德鈞說道。

“小的一定敦促下屬,再派人手!”陳延壽雖然仍舊覺得困難,還是保證道。

說着,上前一步,壓低聲音,陳延壽臉上露出點陰險的神情,說道:“司使,此番消息泄露,是否可以設法,推到武德司那邊。前段時間,官家屢屢表現出對武德司的不滿,若再出現這等問題,那武德司那邊......”

說着,陳延壽陰陰地笑了起來。聞言,張德鈞有所意動,但是稍加考慮,還是艱難地拒絕了,搖頭道:“算了!這等手段,想來用處不大,你都能打探清楚,武德司那邊未必不瞭解,若是暗施手腳,暴露出來,反給我們自己惹麻煩上身

再者,在官家的家事上陰謀,這種後果,太可怕了!在此事上,得按捺住,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否則,也只會授人以柄!”

見張德鈞態度堅決,陳延壽也不堅持,他也只是隨口提個建議罷了,畢竟,劉皇帝可不是劉鋹,不好糊弄,他在南粵宮中的一些宮鬥手段,在漢宮也不敢亂使,否則就是取死之道。

“官家那邊,何日抵達幽州?”張德鈞問道。

“根據前報,鑾駕將於十一月初五抵達!”陳延壽道。

“派人,將幽州的情況,原原本本地稟告於官家吧!”張德鈞沒有多少猶豫,吩咐道。

說完,張德鈞不禁緩緩地搖頭,感慨道:“待官家回來,只怕少不了一場風波了!皇后此番,急火攻心,竟至病倒,官家在皇后這邊,只怕也難輕易交代過去了......”

貼身伺候了劉皇帝十多年,張德鈞太知道劉皇帝了,也知道他與皇后之間的感情。他們這些人,固然只關心皇帝,但對於皇后也不能不在意。

爲了兩個皇子的事,都已經召曹彬逼問情況,悍然干政了,這麼多年,還是頭一遭,可見皇后此番是何等的心情。

第194章 楊邠案(2)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9章 連夜南進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309章 衡釀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53章 兵制改革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456章 遺澤第65章 決議南征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54章 滅門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80章 博弈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185章 賜宴第39章 連夜南進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38章 任其紛擾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45章 靖江軍第177章 耶律妃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31章 鳴沙匪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416章 尾聲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85章 善後爭議第44章 箇中弊端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345章 剝削者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349章 邊情第84章 示警第17章 鼓譟第311章 李沆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21章 西巡第66章 請辭?不許!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93章 噩耗連連第65章 制舉進展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130章 陳橋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99章 出宮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77章 嚇人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756章 海豐號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45章 中秋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380章 饒樂國